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伴中央-颞部局灶放电的儿童良性癫癎(BECCT)的脑电图(EEG)特点。方法对74例BECCT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BECCT主要表现为面肌抽搐、口角抽动、流涎、喉咽发声、发作性肢体阵挛或强直;且发作与睡眠密切相关,脑电图背景活动正常,发作间期脑电图有一侧或双侧中央和(或)中颞区棘波或尖波,可向其他部位扩散;入睡后局灶放电频率明显增加;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预后良好。结论BECCT是一种特征性癫癎综合征,临床发作和睡眠密切相关;发作间期EEG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及时而正确的诊断有助于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癫(癎)患儿视频脑电图表现的特点,评价视频脑电监测技术对癫(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在本院小儿神经内科进行视频脑电图检查的529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发作与癫(癎)样异常放电之间的关系,以及异常放电出现的时相、检出率,发作起源、初步定位与脑电-临床的关系.结果 529例患儿记录到临床发作240例,其中153例同时伴有癫(癎)样异常放电;未记录到临床发作者289例,其中监测到(癎)性放电154例,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癫(癎)141例,诊断为癫(癎)和癫(癎)综合征共294例(55.58%).发作期间脑电形式多样,170例有较明确起始部位.结论 视频脑电图监测可提高癫(癎)样异常放电检出率和临床发作检出率,有助于癫(癎)的诊断、分型,对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在继发性癫(癎)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在致(癎)灶定侧中的作用.方法 比较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与视频脑电图癫(癎)样波检出率,分析继发性癫(癎)患者发作间期、发作起始期视频脑电图及发作症状所提供的致(癎)灶侧别信息.结果 视频脑电图对继发性癫(癎)患者(癎)样放电的检出率优于常规脑电图,比较发作间期、发作起始期视频脑电图结果和发作症状,VEEG可为80.28%(114/142例)患者提供致(癎)灶的侧别信息.结论 VEEG可明显提高(癎)样放电的检出率,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致(癎)灶的定侧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6个月至4岁癫(癎)患儿的临床疗效、维持剂量及安全性.方法 对本院6个月至4岁癫(癎)患儿(40例)采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起始剂量10 mg/(kg·d),分2次口服,根据癫(癎)发作情况每周增加左乙拉西坦剂量5~10mg/(kg·d),最后维持剂量为10 ~50 mg/(kg·d).维持剂量治疗6个月,每3个月定期复诊,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脑电图,同时记录癫(癎)发作次数和不良反应.结果 45% (18/40)的患儿癫(癎)发作完全控制,显效9例(22.5%),有效3例(7.5%),总有效率75% (30/40).维持剂量10~20 mg/(kg·d)5例;>20~ 30 mg/(kg·d)者16例;> 30~40 mg/(kg·d)者10例;>40 ~50 mg/(kg ·d)者8例;平均维持剂量34.8 mg/(kg·d).左乙拉西坦可减少(癎)样放电,改善患儿脑电图.40例癫(癎)患儿中有1例因皮疹而停药,6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轻微,在治疗约l周左右后自行缓解.结论 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6个月至4岁癫(癎)患儿疗效较好,维持剂量小,不良反应轻且持续时间短,是一种安全性好、疗效佳的新型抗癫(癎)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伴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良性癫痫患儿并发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的危险因素,为患儿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9年6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BECT患儿按照患儿ESES的情况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为伴有ESES的患儿共35例,对照组为不伴有ESES的患儿共35例。收集患儿性别、年龄、首次发作时间、发作形式、发作次数、热性惊厥发作次数、治疗药物、治疗后发作次数、家族史、出生情况、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情况、脑电图放电部位、脑电图放电数量、智力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比较。选择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定性分析两组患儿性别、热性惊厥发作次数、治疗后发作次数、出生窒息、癫痫家族史、放电部位、头脑磁共振异常、智力评分,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治疗后发作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脑电图双侧分布与脑电图前侧分布明显多于对照组,智力评分90分患儿例数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治疗后放电部位、复发次数、智力评分指标使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仅有治疗后复发情况与BECT患儿的ESES有关(P0.05),而放电部位与智力评分并不是患儿出现ESE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BECT患儿出现ESES的现象与治疗后复发情况有关,因此控制癫痫的发作降低ESES现象对减少癫痫患儿认知功能的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癎)患者的发作类型、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68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随访数据,总结脑卒中后癫(痢)的发病率、发作类型、脑电图特点及其治疗方案.结果 脑卒中后继发癫(癎)的发病率为11.47% (78/680),其中早发型癫(癎)发作类型以单纯部分性发作较多67.24%(39/58),晚发型癫(癎)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较多45%(9/20);脑出血患者继发癫(癎)的发病率(24/116,20.69%)高于脑梗死(48/460,10.43%)和蛛网膜下腔出血(6/104,5.77%)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以脑出血者易继发癫(癎),且以单纯性部分发作多见;脑卒中后癫(癎)应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积极予以抗癫(癎)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单用托吡酯治疗癫(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32例癫(癎)患者予以单用口服托吡酯,观察不同发作类型、年龄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托吡酯对部分性发作、全面性发作均有较好疗效,两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托吡酯对成人以及儿童均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较少且不严重.结论 托吡酯单药治疗各型癫(癎)均有较好疗效,是一种广谱、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癫(癎)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智力发育状况,研究影响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智力发育的独立影响因素。 【方法】 对根据症候学、EEG及MRI检查等检查结果诊断为部分性发作的106例癫痫患儿进行智商测定,根据智商测定结果将患儿分为智力正常组(IQ≥80)和智力异常组(IQ<80)。经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智力发育的因素。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首发年龄(P=0.000,OR=6.348,95%CI:2.290~17.599),发作频率(P=0.017,OR=3.479,95%CI:1.250~9.684),MRI检查结果(P=0.004,OR=4.849,95%CI:1.654~14.212),发作类型(P=0.011,OR=3.527,95%CI:1.330~9.349),服用抗癫痫药物量(P=0.012,OR=3.862,95%CI:1.341~11.124)为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智力发育的独立影响因素。病程、年龄等因素与智力发育没有显著性关系。 【结论】 首发年龄小、发作频率高、MRI阳性、发作类型为继发全面性发作、服用抗癫痫药物量大的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智力发育更容易受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癎)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932例脑卒中患者中76例继发癫(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卒中后癫(癎)的发生率为8.15%,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为主,出血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的部位以皮质范围的较皮质下的发生率高.抗癫(癎)药物对脑卒中后癫(癎)的治疗有效.结论 脑卒中后癫(癎)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明显相关性,而与性别及脑卒中类型无明显相关性.脑卒中后癫(癎)多数单药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10.
头痛型癫(癎)又称植物神经型癫(癎),是儿童一种特殊性癫(癎),以反复发作性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每次发作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phy, VEEG)监测对儿童非癫癎性发作疾病(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phy, NES)的诊断价值。 【方法】 本院儿科视频脑电图室于2009年9月-2011年2月期间,对来280例拟诊或需排除癫病患儿进行了视频脑电图监测,结合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临床症状、体征、头颅CT 、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血糖、血氨、心肌酶谱) 等病史特点得到NES确定诊断,分析VEEG检查对儿童NES的诊断价值。 【结果】 75例(26.79%)判定为非癫癎性发作,非癫癎性发作类型包括:心因性NES为13例(17.3% ):癔病样发作6例(8.0%),情绪障碍5例(6.7%),屏气发作2例(2.6%)。躯体性NES为62例(82.7%):非癫癎性强直发作16例(21.3%);睡眠障碍11例(14.7%);良性肌阵挛10例(13.3%);头痛7例(9.3%);抽动症6例(8.0%);轻度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4例(5.3%);头晕4例(5.3%);良性非癫癎性婴儿痉挛3例(4.0%);脑瘫及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增高导致异常动作1例(1.3%)。 【结论】 视频脑电图对诊断与鉴别诊断非癫癎性发作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伴中央-颞部局灶放电的儿童良性癫痢(BECCT)的脑电图(EEG)特点。方法对74例BECT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BECCT主要表现为面肌抽搐、口角抽动、流涎、喉咽发声、发作性肢体阵挛或强直;且发作与睡眠密切相关,脑电图背景活动正常,发作间期脑电图有一侧或双侧中央和(或)中颞区棘波或尖波。可向其他部位扩散;入睡后局灶放电频率明显增加;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预后良好。结论BECCT是一种特征性癫痫综合征,临床发作和睡眠密切相关;发作间期EEG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及时而正确的诊断有助于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癫(癎)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多发病症常因反复发作而引发大脑识别功能和认知行为的障碍.我们对33例经临床确诊的癫(癎)患者进行了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听觉P300)的检测,旨在定量分析癫(癎)发作对患者心理认知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癫癎儿童心理特征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癎的临床及实验报道颇多,但患儿心理特征及其社会能力等研究很少。近年来,我们对癫癎患儿调查研究发现,在完成正规的抗癫癎治疗患儿,仍存在多种心理障碍,其损害超过发作本身对机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一、心理特征(一)发作担忧:对病因、病情、转归及预后不明确,尤其是发作后过分担忧。年长儿在学校发作1次后,怕同学讥笑,从而产生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冷漠表现在心境抑郁、自卑、悲观、情感与外界刺激不相符合,表现孤独离群,不愿与其他儿童交朋友。在发作间歇仍处于 焦虑恐慌状态,表现易怒、心烦意乱、抑郁失眠等,影响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对癫痫儿童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给予首次确诊的56例癫痫儿童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用药6个月前后行发作间期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查及认知功能测试。结果:①拉莫三嗪单药治疗6个月后,癫痫患儿脑电地形图的α、β、δ频段相对功率无变化(P>0.05),而θ频段相对功率显著降低(P<0.05);10例癫痫患儿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完全消失,26例减少50%以上,18例减少小于50%,2例无变化。②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完全消失和减少50%以上的癫痫患儿认知功能明显改善(P<0.05),而痫样放电减少小于50%和无变化的癫痫患儿认知功能无变化(P>0.05)。结论:拉莫三嗪可使癫痫患儿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减少,且对脑电背景活动无影响,并可使脑电渐趋稳定和顺应性;发作间期痫样放电明显减少的癫痫患儿认知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轮状病毒(RV)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并评价其近期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45例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并进行近期随访.结果 RV肠炎伴无热惊厥的45例中,惊厥多发生在病程的3 d内,多数患儿发作次数在<3次,发作持续时间<5 min.惊厥停止后均未给予长期抗癫癎药物治疗,随访30例,均没有再发惊厥.结论 RV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病例大多数是一个良性的过程,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癫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轮状病毒(RV)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并评价其近期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45例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并进行近期随访.结果 RV肠炎伴无热惊厥的45例中,惊厥多发生在病程的3 d内,多数患儿发作次数在<3次,发作持续时间<5 min.惊厥停止后均未给予长期抗癫癎药物治疗,随访30例,均没有再发惊厥.结论 RV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病例大多数是一个良性的过程,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癫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轮状病毒(RV)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并评价其近期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45例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并进行近期随访.结果 RV肠炎伴无热惊厥的45例中,惊厥多发生在病程的3 d内,多数患儿发作次数在<3次,发作持续时间<5 min.惊厥停止后均未给予长期抗癫癎药物治疗,随访30例,均没有再发惊厥.结论 RV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病例大多数是一个良性的过程,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癫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轮状病毒(RV)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并评价其近期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45例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并进行近期随访.结果 RV肠炎伴无热惊厥的45例中,惊厥多发生在病程的3 d内,多数患儿发作次数在<3次,发作持续时间<5 min.惊厥停止后均未给予长期抗癫癎药物治疗,随访30例,均没有再发惊厥.结论 RV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病例大多数是一个良性的过程,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癫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首选托吡酯单药治疗儿童癫癎的疗效.方法对202例癫癎儿童首选托吡酯治疗,其中部分性发作103例,全身性发作93例,首日0.5~1.0 mg/(kg·d),1日2次口服,每7 d加量1次,目标剂量4~10 mg/(kg·d);West综合征4例,Lennox-Gastaut综合征2例,首日剂量1.0 mg/(kg·d),1日2次口服,每1~3 d加量1次,目标剂量10~15 mg/(kg·d).治疗1年后根据发作频率,将疗效分为完全控制、显效、有效和无效.结果103例部分性发作患儿治疗后完全控制86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12%;93例全身性发作患儿治疗后完全控制67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0.32%;4例West综合征治疗后完全控制1例,有效3例;2例Lennox-Gastaut综合征有效2例.结论托吡酯是一种广谱、安全、高效的抗癫癎药物,适用于小儿各型癫癎的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