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柏贞  孔萍 《江西能源》2020,(1):63-68,74
气象灾害是制约茶叶安全生产重要因素之一。为提升江西茶叶防灾减灾和生产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本研究基于江西省80个气象站1961—2016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和农业统计资料,根据自然灾害风险形成机制,考虑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筛选出6个风险评价指标,建立江西省茶叶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将江西省茶叶气象灾害风险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和无风险4个等级。结果表明,江西省茶叶气象灾害综合高风险区主要位于上饶北部、九江西部、吉安西南部和赣州上犹县;中风险区主要位于江西西北部、赣州北部、抚州北部及宜春东部;低风险区主要位于江西中部和南部;无风险区主要位于江西中北部、西南部和新余市。研究结果可为茶叶防灾减灾管理和合理优化茶叶种植生产布局提供可靠的气象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农业干旱风险分析模式中引入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的基本理论,系统剖析了农业干旱灾害风险分析的基本要素(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结合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基本模式构建了农业干旱风险分析基本模式。根据人工神经网络构建了农业干旱风险分析模型,并应用于河南省农业干旱风险分析中。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河南省农业干旱具有一定模拟能力,其模拟误差约为20%;河南省农业干旱整体形势严峻,且随着农业干旱频率的减小其成灾面积损失呈指数趋势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评价小流域山洪灾害风险,针对小流域山洪特点及成灾机理,以栾川小流域为例,选取汛期年最大1、3、6、12、24h降雨量及年均暴雨日数为致灾因子,地形高程、坡度及水系分布为孕灾环境,沿河两侧村镇人口和房屋密度为承灾体,构建了小流域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提取关键致灾因子、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依托ArcGIS空间分析叠加功能得到小流域山洪灾害危险性分布图、易损性分布图和山洪灾害风险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栾川小流域中上游部分地区如常村、么坪村、新立村等所在的小流域属于山洪灾害高风险区,占流域总面积的15.4%,这些地区年最大降水量普遍较高,且沿河居民住户相对集中,山洪灾害风险等级最高;山洪灾害低风险区主要位于流域下游,如西地村、上河南村等,此结果与小流域历史山洪灾害分布情况相一致。分析结果可为有关部门防洪减灾提供依据,也可为同类小流域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业抗涝渍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强  付湘  杨永建 《水电能源科学》2008,26(1):130-132,92
通过分析农业抗涝渍能力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农业抗涝渍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洞庭湖地区的农业抗涝渍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为了解和加强该地区农业对涝渍灾害的抵御能力提供了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5.
基于区域灾害系统论的风险评估方法,将区域农业旱灾风险系统分为危险性、暴露性、灾损敏感性和抗旱能力4个子系统,提取了21个干旱指标,建立了农业旱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基于集对分析评估了安徽省16个市2006~2016年的农业旱灾风险等级。评估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旱灾风险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旱灾风险等级具有从北向南递减的空间分布,即淮北(中险)江淮(轻险)江南(微险);2006~2016年间,安徽省处于微险的地区基本保持不变,处于轻险的地区有增加趋势,处于中险的地区有下降趋势。评估结果与安徽省实际旱情基本符合,表明集对分析用于农业旱灾风险评估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评估并量化堤防工程失事风险,从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的敏感性、承灾体的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构建堤防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通过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指标间作用关系及层级结构的基础上建立网络结构,利用网络分析法(ANP)确定权重;并基于改进的混合型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进行灰色综合评价,从而确定堤防综合风险等级。以武汉市域某段堤防为例开展风险评价,得出其最大综合聚类系数为0.309,对应的评价结果为较高风险,并与传统AHP法对比验证了所提模型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易旱地区抗旱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灾害是影响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主要灾害,而抗旱能力的强弱是全省工农业稳定发展的关键。由于对干旱的研究相对匮乏,因此缺少必要的区域抗旱能力评价。在分析影响安徽省蚌埠、淮北、阜阳、亳州、宿州、合肥、滁州、六安8个易旱市级地区的抗旱能力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抗旱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并以集对分析法构造了样本指标与评价标准各级的相对隶属度函数,从而得到了各易旱地区在不同评价等级下的相对隶属度值,进而对现状水平年下8个市级地区的抗旱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地区县域单元洪涝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系统、合理的洪涝灾害风险宏观研判对区域防洪减灾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京津冀地区为例,综合致灾因子与孕灾环境、承灾体暴露性与易损性及防灾减灾等评价维度,改进洪涝灾害风险指数模型,应用多因子统计综合评价方法计算京津冀地区县域单元洪涝灾害风险指数并进行区划。结果表明,研究区洪涝灾害风险呈北低-中高-南中态势,较高以上风险多分布在河流出山口与中下游汇流平原区,且承灾体暴露程度对高风险值贡献较大;中东部与南部孕灾敏感性评价值与中等风险区分布形态基本一致。经验证分析,研究结果相对可靠、合理,可为区域综合防灾规划编制及洪涝灾害风险防控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北汝河流域频发的干旱灾害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分析评价干旱旱情对指导抗旱救灾、减轻干旱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新安江模型模拟计算北汝河汝州站以上流域1985~2016年日尺度径流深、蒸散发、土壤含水率,对其月尺度值与月降水量进行核熵成分分析,构建综合干旱指数,在对比分析不同分布函数拟合优劣的基础上选取拟合最优的对数逻辑斯特分布函数对综合干旱指数进行标准化得到标准化综合干旱指数;基于标准化综合干旱指数分析流域1985~2016年干旱情势演变,并与标准化降水指数和降水距平百分率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北汝河流域1985~2016年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呈增加趋势;标准化综合干旱指数对轻度干旱事件更为敏感,能较好地反映流域干旱特性及典型干旱事件的演进过程。研究结果为北汝河流域抗旱减灾提供了科学支撑,亦对其他地区干旱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巫山县山洪灾害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态系统理论,将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河网密度、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6个元件并联为孕灾环境系统,与多年平均最大1、6、24h降雨3个元件进行串联,构建山洪灾害危险多态系统评价模型;考虑降雨和未降雨两种情景,从乡镇和村社两个尺度对研究区山洪灾害危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不考虑降雨因素情况下,巫山县各乡镇和村社均处于山洪灾害低危险状态;在考虑最大1、6、24h降雨条件下,研究区山洪危险总体呈现以西部大溪乡和东南部为极核,分别向东北-南、西北方向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降雨危险状态划分吻合,且以降雨强度为元件的触发系统是山洪灾害多态系统的必要组成成分;无论乡镇尺度还是村社尺度,各降雨触发条件下极高、高危险区域的面积1h24h6h,说明研究区山洪灾害最易受1h短历时强降雨的影响。因此,针对不同降雨触发下的山洪危险区域,应因地制宜地采取防灾减灾措施,以保护居民生命及建筑物等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1.
精准有效评价山洪灾害对山洪灾害防治有重要意义.将DPSIR模型与山洪灾害风险评价相结合,重新定义模型中各指标,重新设定模型内部关系,得到契合山洪灾害特性的DPSIR模型,从而基于该模型选取指标、构建因子度和风险度计算模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价理论方法,并以山洪灾害频发的日照市五莲县为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为防治和削减南丰县山洪灾害导致的重大损失,评估山洪灾害风险等级至关重要。首先,从致灾因子、下垫面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特征着手,利用GIS软件、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山洪灾害风险度模型和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制作了山洪灾害风险度分布图和风险等级图;其次,利用16个点位的实地调查数据对山洪风险划分等级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所得山洪风险等级图与实际的山洪灾害点具有较高的吻合度,但同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反映所构建的山洪灾害风险度模型及相应的指标体系适宜该区域山洪灾害风险评估,但仍需进一步优化模型参数和改进危险度分级方法。研究结果可为相似区域山洪灾害风险的分析与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反映再生水利用风险,以健康风险、经济风险和生态环境风险3个因素为准则层,选取12个相关评价指标作为评价再生水资源利用风险的指标确定评价标准,并以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和云南省为例,采用投影寻踪法对其再生水利用风险进行评价,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最佳投影方向向量的求解。结果表明,重庆市和四川省的再生水利用风险较高,贵州省的再生水利用风险较低,云南省的再生水利用风险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可见投影寻踪法评价城市再生水利用风险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了解黑龙江省降水和旱涝变化规律,基于黑龙江省1965~2014年30个气象站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Z指数、累积距平法、反距离权重法等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降水和旱涝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50年来降水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倾向率为9 mm/10a,降水呈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平均变化周期为13 a;降水在空间分布上呈东部和西部较少、中间较多的空间分布格局,从东西两边向中间表现出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旱涝变化在时程上呈旱-涝-旱-涝交替发生的规律;黑龙江省发生大涝与极涝和大旱与极旱的频率分别为1.2~2.2、1.0~2.2次/10a,尽管大涝与极涝发生的频率比大旱与极旱发生的频率大,但其影响范围小于大旱与极旱造成的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降水及旱涝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黑龙江省降水和旱涝变化规律,基于黑龙江省1965~2014年30个气象站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Z指数、累积距平法、反距离权重法等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降水和旱涝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50年来降水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倾向率为9mm/10a,降水呈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平均变化周期为13年;降水在空间分布上呈东部和西部较少、中间较多的空间分布格局,从东西两边向中间表现出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旱涝变化在时程上呈旱-涝-旱-涝交替发生的规律;黑龙江省发生大涝与极涝和大旱与极旱的频率分别为1.2~2.2、1.0~2.2次/10a,尽管大涝与极涝发生的频率比大旱与极旱发生的频率大,但其影响范围小于大旱与极旱造成的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农业水利工程造价中费用构成的不足,提出增设不可预见费以保证项目投资的安全。为此,运用Spss软件对农业水利工程不可预见费中的各影响因素的分布情况进行拟合分析,建立不可预见费费率估算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辽宁省法库县近三年已竣工的农业水利工程施工中不可预见因素数据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辽宁省法库地区农业水利工程不可预见费费率为5%,计算结果较为符合实际情况,为确定合理的建设投资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干旱灾害是一种影响范围广、时间跨度大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遥感技术具有观测空间尺度大、实时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大范围、实时、动态的旱情监测。利用MODIS的LST和NDVI遥感数据,依托站点实测土壤含水率数据,分析土壤含水率与地表温度和植被指数之间的关系,考虑土壤类型,构建温度植被多项式模型,进行表层土壤水分反演,基于此开展2018年3~7月黑龙江省旱情遥感监测应用研究。监测结果显示,监测期内黑龙江省经历了两次规模较大的干旱过程,干旱的核心区域为黑龙江省西南部区域,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研究表明,考虑土壤类型的温度植被多项式模型对旱情遥感监测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指导天山西部山区干旱早期预警及防灾减灾工作,基于区域水文干旱指数、标准化径流指数、径流距平指数和径流Z指数,从与历史干旱事件的相符性和典型干旱事件的甄别能力等方面评估了1960~2014年天山西部山区喀什河流域的干旱特征。结果表明,区域水文干旱指数监测干旱效果最为准确,能够全面识别和反映研究区的干旱特征,主要原因是该指数充分考虑了对干旱发生起决定作用的降水、径流要素。总体上,研究区干旱呈减弱趋势,尤其在1980s以后干旱缓解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