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8年阳曲县引入果园沼气“五配套”模式,经过儿年的发展,已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果园沼气生态模式,建成“五配套”生态果园380个,而积1900亩,每个模式总投入2900元,系统综合产值2.1万元,产投比为7:1.当地果农有对联赞口:“等财气碰运气不如在家建沼气,走外地跑生意不如在家办基地”。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覆盖油菜研发团队研发的“草-旅-畜-沼-果”生态循环观光农业模式,该模式以覆盖油菜为载体,在果园行间裸露的土地上间作油菜,可以抑蒸保墒、提高果园土壤水分利用率和有机质含量、培肥果园土壤、抑制恶性杂草,减少化肥施用量,实现以地养地、无机换有机、秋雨春用,助力山地苹果园提质增效、生态修复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猪-沼-果”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2012年第9期16页)"猪-沼-果"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是果农利用山地开发一片果园、建设一个猪场、建设一个沼气池,猪场的粪便进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可用作燃料或照明,沼气废液用作果园的有机肥,使种植养殖产业有机结合的一种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4.
山地橄榄园生态恢复与生产力提升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福建各地开发山地果园积极性高,全省果园面积已达56.7万hm^2。但是,目前我省部分红壤山地果园的生产力明显偏低,加之许多不合理的开发,造成土壤侵蚀、土壤肥力贫瘠等问题,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资料显示,我省果园的土地侵蚀率达60.22%,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山地资源,实现山地果园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是福建果园面临的课题。为此,我们在福州晋安区宦溪镇竹坑果树综合示范场,运用已有成果和技术,进行低产橄榄园改造和生态恢复建设,并引入草食性动物养殖等畜牧因子,建立果~草一牧生态果园模式,提升了果园的综合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果园生态开发四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强 《农家顾问》2005,(11):15-15
果园在农村最普遍,经营果园的农户很多,效益相对也不错。但是,如果对果园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形成生态型果园,则会获得更可观的效益,减少经营风险,下面介绍果园生态开发的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旱作地区生态果园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系统结构理论为指导,阐明了生态果树业的基本思想。通过对我国不同果树生产系统中物质循环及能量转化的分析,提出了生态果树发展的必要性。同时,依据生态果园条件下生物多样性、第一性生产物质平衡、环境要素经济利用等原则的要求,提出了我国目前条件下可借鉴的自然型生态果园和人工型生态果园技术模式,并对实施过程中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柑橘生态果园建设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深入分析广西农垦国有农场柑橘生态果园建设的成功做法,总结出生态果园建设及配套栽培技术,为果园生态循环链的构建、果园绿色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五配套”是果-畜-沼-窖-草配套,即以农户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新型高效沼气为纽带,形成以农促牧,以沼促果,果牧结合,配套发展的良性循环生态果园系统,以3335平方米(5亩)的成龄果园为基  相似文献   

9.
红壤山地生态果园的技术与应用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 2 0年来 ,福建省果树业生产发展迅猛 ,据统计 ,1996年全省果树种植面积已达 5 0万hm2 ,至2 0 0 2年扩大到 70万hm2 ,其中幼龄果园面积约 2 1万hm2 。由于果园建设和生态保护严重脱节 ,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地力衰退 ,既破坏了果园生态 ,造成大量低质果园 ,又因果品品质差 ,而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针对以上问题 ,福建农科院自 1989年开始 ,进行红壤山地生态果园生产模式与配套技术综合研究。该项目于 1999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其推广应用可望为我省及全国的小流域综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技术。1 生态果园的基本模式生态果园的基本…  相似文献   

10.
浙南山地生态果园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属湿润季风亚热带气候区,而浙南山区又是浙江省独特的生态区域,区内山多地少,沟谷纵横,水土流失严重,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相对落后,急需建立一种山地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模式。本文介绍了浙江省丽水市九坑村的山地生态果园建设,认为其依据浙南山地丘陵地带具有垂直立体分布的特点,确定了以水土保持为核心的“林、果、塘、田”立体开发模式,提高了山地的自然生产力和经济生产力,兼顾了经济、生态、社会三效益,可以作为一种典型生态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生态果园是丘陵山地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果园输入系统和输出系统的不协调,则容易造成生态失衡。在果园套种优质牧草,建立"果-草-牧-(菌)-沼"等生态果园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提出建设山地生态果园的要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牧沼果草生态果园模式及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养猪、栽果、种草以沼气池为纽带形成的生态果园基本运行模式 ,并对果园生草、沼肥在果园的综合利用做了探讨 ,指出我省渭北旱原发展牧沼果草生态果园是生产绿色无公害苹果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3.
果园生态养鸡是指把鸡舍建在果园里,放养与舍养相结合的一种舍养模式。雏鸡保温阶段在舍内舍养,脱温后至出栏放养,白天采食草、虫、砂砾,晚上回舍休息。云南省德宏州属亚热带地区,又是一个多山的地州,在这里能种植很多亚热带水果。随着德宏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亚热带果园不断增加。实施果园生态养鸡,通过鸡吃果园内虫子,可减少虫害的发生,又可为果园提供有机肥,提高了果园的经济效益。但果园养鸡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与舍养不同,如不重视将严重影响雏鸡成活率和养鸡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针对红壤山地果园开发中存在生态退化,经济效益低等现状,依据红壤山地农业资源开发整体耦合效应理论,提出了以套种优质牧草为纽带的生态果园开发模式,并详细论述了生态果园生产模式以及果园低改技术、牧草套种技术、草牧结合技术、菌草结合技术以及草沼结合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及其实施成效;这一模式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培肥地力和提高果树产量与品质,同时以牧草为纽带发展牧业、渔业、食用菌业和气能源业,提高综合利用效率,促使丘陵山地农业综合开发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得以优化发挥。  相似文献   

15.
一、"猪-沼-果"能源生态技术模式描述 "猪-沼-果"能源生态技术模式适合田少山地多、以栽种经济作物和果木为主的农户,即以沼气为纽带,连动畜牧业、果业、种植业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其基本内容是在果园内建造一幢猪舍养猪(按每平方米果园平均养1~2头计算),猪舍下建一个沼气池(一般为20立方米).  相似文献   

16.
陈强 《新农业》2004,(9):9-9
随着经营果园的农户越来越多.果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水果价格走低.再加上市场需求无公害高档水果.经营者不得不加大投入。要使果园效益增加.可走生态开发之路.利用果园本身的优势.增加新的财路。果园生态开发有以下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7.
果园种草生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园种草是生态果园建设的主流模式,但选择草种要遵循选择适应性强、不与果树竞争水分和养分,并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分析了果园种草对环境温度、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在水土保持方面的作用等主要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8.
王利平 《新农村》2020,(3):27-28
近年来,由于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环保的压力,畜禽的疫病发生率越来越高,危害越来越大。因此,畜禽的生态健康养殖已成了养殖户关注的重要问题。1.养殖模式(1)生态放养模式该模式主要利用林地、果园、农田、草山草坡、河堤、滩涂、草场等进行肉鸡生态放养,体现了农牧结合、循环农业等生态养殖的基本要求。肉鸡日间在林地、果园自由觅食,充分利用了生态饲料资源,一方面可减少人工饲喂饲料的数量,节省饲料开支;另一方面,野生的动植物饲料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  相似文献   

19.
瑞金市塘背岗脐橙合作社"猪-沼-果"生态模式失衡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兆锋  杨庆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685-3685,3705
针对瑞金市脐橙合作社的果农们放弃原有的"猪-沼-果"复种模式,开始大量使用有机、无机化肥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和探讨.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建议,以解决生态模式失衡问题,使果园走向绿色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果园生草栽培生理、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果园生草栽培是果树生态培育的一种重要模式.研究其系统内生理生态机制是完善这一模式的重要环节.综合了国内外近年来发表及公布的有关文献和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生草栽培的果树生理效应、土壤效应、环境效应及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