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对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二维时变场的有限元方法作了详细介绍.对合肥同步辐射装置的块状模拟弯铁进行了实算,理论计算结果同实验测量吻合较好,论证了块状弯铁用于慢加速电子储存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合肥光源储存环束流软慢加速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肥光源储存环为非满能量注入,束流以200MeV的能量注入到储存环后慢加速到800MeV。介绍了慢加速的理论依据及储存环主电源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详细描述了束流软慢加速方法中的慢加速表计算及慢加速过程控制。机器运行结果表明:软慢加速方法控制灵活,慢加速过程运行平稳,束流损失很少,能很好地满足合肥光源机器运行和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HLS逐束团跟踪监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合肥光源(HLS)逐束团跟踪监测系统, 并且展示了相关的实验、数据分析 结果. 通过同相的门电路信号和RF的分频信号控制ADC的外触发, 对该测量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进行了验证. 并且利用该系统, 跟踪记录了完整的注入, 慢加速, 降频, 校正轨道, 扭摆磁铁充电, 加斜四极铁以及正常供光运行的全过程. 最后展示了该过程的横向工作点(tune值)漂移, 多束团耦合不稳定性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二极铁之间色散函数的相空间匹配所带来的约束条件,从而无需依赖具体的磁聚焦结构,利用Mathematica软件进行计算,得到了在三块二极铁弯转半径相等情况下,两种应用普遍的三块弯铁消色散(TBA)磁聚焦结构的最小发射度所对应的最小结构比例参数。得到了在TBA结构三块二极铁长度及弯转半径任意的情况下,TBA结构能取得的最小结构比例参数,以及TBA结构中三块二极铁长度及弯转半径所要满足的关系。由于计算中无需考虑具体的磁聚焦结构,得到的理论结果及其分析过程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5.
Si中30度部分位错弯结运动特性的分子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使用分子动力学方法(MD)得出了左弯结(LK)和右弯结(RK)在不同温度和剪应力作用下的速度特性和运动过程.然后利用基于紧束缚势(TB)的nudged elastic band(NEB)方法计算LK和RK的迁移势垒.由计算结果得出,单个LK或RK的势垒很高,运动速度相对较慢;LK中的多弯结对结构和由RK分解产生的右弯结-重构缺陷(RC)能够加速位错运动;其中,RC能促进30°部分位错更快地迁移.  相似文献   

6.
长轴加长型宽带弯张换能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Ⅳ型弯张换能器的机械品质因数较高,带宽不宽.为改善其带宽性能,在椭圆管形弯张壳体的基础上,利用多模态耦合的原理,提出了一种长轴加长型弯张换能器.以新型弛豫铁电单晶铌镁酸铅—钛酸铅(PMNT)为驱动材料,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弯张换能器进行了设计分析并制作了换能器样机.测量得到在1.6~16 kHz的频率范围内,换能器的最大发送电压响应136 dB,响应起伏7.8 dB.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与Ⅳ型弯张换能器相比,长轴加长型弯张换能器在保持频率低,响应高等优点的同时,显著拓宽了弯张换能器的带宽.  相似文献   

7.
铁电极化子动力学理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智强  陈敏  沈文彬  李景德 《物理学报》2001,50(12):2477-2481
在铁电屏蔽理论的基础上发展铁电极化子动力学理论,用来解释铁电体的极化反转现象.理论结果与TGS单晶的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由该理论还可进一步用来研究铁电发射的基本物理过程 关键词: 铁电极化子 极化反转 慢极化效应  相似文献   

8.
针对基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慢正电子强束流系统对输运磁场的设计要求,本文对不同规格的磁场输运线圈模型、长螺线管端口处磁场的补偿以及地磁场和弯管道对正电子束流的影响等进行了计算,提出适用于本系统传输慢正电子束流的输运磁场分布、补偿线圈、调整线圈的加工参数,计算表明,系统的总体磁场不均匀度小于10髎.实际运行束流测试表明,所设计的磁场系统能够很好的将慢正电子束流输运到约16m远的样品测量室,慢正电子束斑尺寸基本没有变化,满足慢正电子束流系统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详细讨论了低能强流质子圆形加速器中质子穿越整数及半整数共振点的现象.通过对注入能量为1MeV,加速电压分别为1kV和2kV时的模拟计算,确定了束流安全穿越整数及半整数共振点对二极铁和四极铁加工误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指出了在调相聚焦激光加速器中,起加速作用的是与粒子同步的慢波,而不是“快渡”。加速效率由激光电磁场中慢波分量所占比例决定。并且,由于是利用慢波加速,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才能保证纵向和横向运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改变Si掺杂量制备出了具有显著铁电和反铁电特征的HfO2纳米薄膜,对其电滞回线、电容-电压和漏电流-电压特性以及物相温度稳定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反铁电薄膜的介电系数大于铁电薄膜,在电场加载和减载过程中发生的可逆反铁电-铁电相变导致了双电滞回线的出现,在室温至185℃的测试温度范围内未出现反铁电→顺电相变.在电流-电压特性测量时观察到的负微分电阻效应归因于极化弛豫等慢响应机理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的增强器将直线加速器注入的束流加速到储存环所需的能量,为储存环提供高品质的电子束。为了对增强器的束流横向截面尺寸、发射度及能散进行测量,设计了两条可见光-紫外波段的束测光束线。两条光束线分别选取无色散和色散较大的两处弯铁位置作为光源点,使用两套同步光成像系统来监测光源点的束流截面尺寸,并计算束流发射度及能散。介绍了同步光引出真空室及光学成像系统,对影响成像质量的空间分辨率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升能过程中不同能量下束流光斑变化的测量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3.
治癌离子同步加速器的物理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金泉  宋明涛  魏宝文 《中国物理 C》2007,31(12):1122-1125
根据国际放射疗法的现状和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升国内的肿瘤放射疗法, 研究设计了1台由两个完全相同的超周期组成的治癌专用离子同步加速器, 包括LATTICE、多圈注入系统、RF加速及三阶共振慢引出系统. 该加速器可以把质子加速到250MeV及碳离子加速到400MeV/u.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α回弯、核子关联和形变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规范空间中的回弯现象总是联系于形状跃迁;α回弯不仅联系于四极形状跃迁,还可能联系于其它的形状跃迁或形状变化.回弯现象也决定于同类核子对关联和n-p关联竞争的结果.综合壳模型基本上能描述核的形状及其随核子数增加而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α回弯、核子关联和形变之间的关系. 一般说来, 规范空间中的回弯现象总是联系于形状跃迁; α回弯不仅联系联系于四极形状跃迁, 还可能联系于其它的形状跃迁或形状变化. 回弯现象也决定于同类核子对关联和n-p关联竞争结果. 综合壳模型基本上能描述核的形状及其随核子数增加而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同步辐射是本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光源,具有亮度高、波长(从红外到X光波段)连续可调、准直性好、完全确定的偏振度、洁净的工作环境(优于10-9的真空度)、快速而精确的光脉冲时间结构等一系列优点,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农业、材料科学、冶金、能源、地矿、微电子、化工等多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早年用于高能物理实验研究的正、负电子对撞机所产生的同步辐射虽然远远优于其它辐射光源,但从其本身的条件考虑,仍然是不大理想的.因为这样产生的同步辐射是由储存环中的弯转磁铁产生的,利用弯铁作为同步辐射光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对弯转磁铁来说,其主要作用是维持储存环中电子束流在封闭的真空管道内循环,应满足储存环上的物理要求,因而同步辐射仅是其一种副产品.由下式可知:B[T]ρ[m]=3.336E[GeV].式中B为弯铁磁场,ρ为弯转半径.  相似文献   

17.
杨启光  费浩生  魏振乾 《物理学报》1995,44(11):1754-1760
对非线性折射率慢弛豫介质的Z扫描理论进行了详细推导,得到了透射光场的表达式.分析表明:对于慢弛豫介质,其Z扫描过程也是非线性折射的累积过程.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王冠博  李润东  杨鑫  曹超  张之华 《物理学报》2017,66(8):82802-082802
研究堆慢正电子源是获得高强度慢正电子束流的有效方式,国际上己建成多座装置并获得广泛应用.与常规同位素慢正电子源相比,研究堆慢正电子源的物理过程复杂,影响末端束流强度的因素众多,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合理建模是未来在中国绵阳研究堆(CMRR)上构建慢正电子源的基础.本文厘清了研究堆慢正电子产生的关键过程与物理机理,建立了预测末端正电子束流强度的理论模型,找到了影响其末端强度的主要物理量:快正电子体产生率、慢化体有效表面积、慢化体扩散距离、慢正电子从表面被提取到靶环末端的效率、及束流系统提取效率.用多种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校验,包括多个同位素慢正电子源的效率测量值,以及PULSTAR研究堆慢正电子源测量结果,充分验证了模型正确性.根据模型对各物理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到了需着重关注的影响因素,对未来源/靶结构的设计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学者对小展弦比透平静叶栅已提出了成熟的端壁流模型,但是对采取子午加速、附加栅栏、变弯度叶片和弯扭叶片诸减少二次流损失措施的叶栅倘缺少研究。本文通过弯叶片叶栅在不同冲角下的实验,探讨了叶片弯曲引起流向涡结构的变化及相应端部损失的降低,并在认识弯叶片端壁流模型的同时评价了它的变工况性能。  相似文献   

20.
周向弯曲低压轴流风机叶顶泄漏流动数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三种带有周向弯曲叶片的低压轴流通风机(原型叶轮、周向前弯及后弯叶轮)的叶顶泄漏流动进行了研究。在数值计算与试验测量结果较为吻合的条件下,从流场和压力场等不同角度分析探讨了叶片周向弯曲后,叶顶泄漏流动和泄漏涡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叶顶周向前弯加剧了泄漏涡与主流的掺混;周向后弯叶轮比前弯叶轮有助于减弱叶顶泄漏流动;强度大、衰减慢的泄漏涡,降低了叶顶的通流能力,同时与主流的掺混加剧也增大了叶轮的端部损失;此外,顶部间隙高度的增加,泄漏流动加强,旋涡的起始点更靠近叶片后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