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两种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选取60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完全腹腔镜组(n=300)与硬膜外穿刺针组(n=300)。完全腹腔镜组于脐部放置Trocar,置入单孔带操作孔道的腹腔镜,由操作孔道置入持针器,1-0带针丝线由腹壁穿入腹腔,荷包缝合未闭内环口,腹腔内打结。硬膜外穿刺针组同样于脐部放置Trocar,以硬膜外针分别缝合内半圈及外侧半圈内环口,由硬膜外穿刺针导入丝线,线结打在腹膜外。结果:两组出血量、复发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长,硬膜外穿刺针组线结反应较大。结论:两种方式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微创、术后复发率低。采用硬膜外穿刺针手术时间更短,更容易掌握,但线结反应不可避免。完全腹腔镜组完全无疤痕,手术难度稍大,但无线结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脐部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27例,其中单侧23例,双侧4例,均行内环口环形缝扎术.结果:单侧腹股沟斜疝手术时间平均(33.13±5.44)min,双侧手术时间平均(52.25±1.71)min,术后平均住院(3.52±1.09)d,无阴囊积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孔微型腹腔镜诊治小儿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行单孔微型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发现隐匿疝22例,一并处理,占术前诊断为单侧病例的20.37%。单侧疝手术时间9~18 min,平均(11.25±2.52)min,双侧疝17~28 min,平均(19.24±4.56)min。术后1~3 d出院。术后患儿均获随访,随访4~30个月,平均(14.26±6.54)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单孔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损伤小、康复快,具有同时发现并治疗对侧隐性疝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反复嵌顿的腹股沟斜疝婴儿行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经验与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为55例腹股沟斜疝婴儿行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3例,女2例,2~8个月;单侧41例(74.5%),双侧14例(25.5%)。结果:5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需另做切口。术后婴儿顺利恢复,第2天出院,并正常进食。术后1个月复查,脐部切口愈合良好,腹部无疤痕,治疗效果与美容效果均满意。随访1个月~3年,均无复发。结论: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婴儿腹股沟斜疝快速、安全、疗效明显可靠、创伤小、康复快、美容效果好。因婴儿腹腔容量小,腹壁较薄,穿刺Trocar时应轻柔、稳妥。可在具备相应麻醉及手术条件的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5.
改良单孔法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单孔法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特制穿刺针施行单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40例,其中右侧22例,左侧10例,双侧8例。术前诊断为单侧斜疝的患者中6例有对侧隐性疝,均在腹腔镜下行内环口高位缝扎术。结果:手术时间单侧疝平均12min,双侧疝20min。术后平均2d出院。腹壁小戳口用皮肤胶粘合。10例有阴囊积气、腹膜外小血肿,1例复发,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单孔法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内环口高位缝扎术安全可靠,患儿创伤小,美观且操作简便,术后康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腹腔镜下单孔法及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探讨腹腔镜下单孔法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优势。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8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分别采用腹腔镜下双孔法及单孔法缝扎腹股沟斜疝单侧疝囊内环治疗,每组各收治40例,年龄在6个月到5岁范围。结果 在缝合正常大小内环口的病例中,腹腔镜下单孔法缝扎单侧内环口操作时间平均为11.8 min(手术用时范围10~13 min),双孔法操作平均时间为12.3 min(手术用时范围11~14 min);而在缝合较大内环口的用时时间上,单孔法手术用时明显较双孔法手术时间短(11.3 min,14.23 min)。术后随访平均6个月(3个月~1年),手术患儿均无腹股沟斜疝复发。结论 相比较腹腔镜下双孔法高位结扎腹股沟疝疝囊,采用腹腔镜下单孔法高位缝扎腹股沟斜疝疝囊,不仅具有美观、创伤小的优势,同时操作时间较短,更适合治疗较大内环口的腹股沟斜疝。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使用微型腹腔镜配合自制的针形器械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785例。脐窝健侧皱褶处穿刺5 mm Trocar,置入腹腔镜,脐与健侧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处穿刺2.5 mm Trocar,置入操作钳,用自制穿刺针荷包缝合内环口。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0~28 min,平均(16±4)min。术后禁饮食2 h,术后2~4 d出院,平均(2.6±0.4)d,术后复发6例,复发率0.76%,无输精管损伤、戳孔血肿、切口出血、医源性隐睾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美容效果好,患者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腹壁瘢痕小,可同时处理对侧隐性疝,术后复发率低,尤其适合双侧疝患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改良一孔法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一孔法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特制穿刺针腹腔镜下一孔法巧妙手术步骤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0例,其中右侧22例,左侧10例,双侧8例。术前诊断单侧斜疝中有6例存在对侧隐性疝,均在腹腔镜下行内环口高位缝扎术。结果手术时间单侧疝平均12 min,双侧疝20 min。术后平均2 d出院。皮肤小戳口用皮肤胶粘合。10例有阴囊积气、腹膜外小血肿,1例复发,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一孔法微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内环口高位缝扎术安全可靠、创伤小、美观且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介绍“一针法”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探讨其相对于传统手术方式的优越性。方法将136例小儿疝气分为3组:传统手术组共54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常规腹腔镜组共38例,采用常用的双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单孔“一针法”组共44例,采用改进的单孔腹腔镜“一针法”手术治疗。比较3组在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传统的手术治疗组相比较,两种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平均出血量明显减少,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术后主诉疼痛及阴囊肿胀的例数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或P〈0.01),且疝复发及对侧新发疝发生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而“一针法”腔镜组在手术时间和减轻疼痛方面更优于常规腹腔镜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和传统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易恢复、瘢痕细微的优点。而腹腔镜下“一针法”疝囊高位结扎术更是在微创概念上更近一步,操作简易,手术时间更短,且易于推广,腹壁无可见疤痕,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更好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婴幼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121例患儿行改良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孔组术中出血量平均(3.2±1.4)mL,手术时间平均(13.0±3.7)min,术后平均住院(1.2±0.4)d;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平均(5.7±2.3)mL,手术时间平均(30.0±5.5)min,术后平均住院(5.7±0.8)d,单孔组优于开放组,且术后术区局部肿胀、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结论:改良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可靠,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切口疤痕小,较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疝钩针的改进在单孔腹腔镜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中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8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采用单钩疝针、双钩疝针、注水分离疝针完成3 739例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记录及术后随访资料,统计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复发情况等参数并予以分析。 结果双钩疝针及注水分离疝针较单钩疝针,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均有明显优势。双钩疝针组中,较大疝因内环腹膜褶皱需插入辅助钳操作延长手术时间。注水分离疝针组针对巨大疝借助水分离技术可单独完成操作。 结论经过不断改进,注水分离疝针单独穿刺腹壁即可完成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可灵活应对各种内环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及手术方法、优缺点。方法:对比分析843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组)与519例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开放组)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隐匿疝的发现、麻醉安全性、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均治愈。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隐匿疝的发现、麻醉安全性及术后并发症明显优于开放组,住院费用略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复发1例,复发率0.1%;开放组复发11例,复发率2.1%。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操作简单、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麻醉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等明显优势,术中可及时发现并同时处理对侧隐匿疝、双侧疝。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米东医院收治的76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观察组)和开腹组(对照组)各38例,观察2组患儿的手术情况,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自主活动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6±3.6)min比(24.7±5.8)min、(1.9±0.9)ml比(5.2±1.5)ml、(10.8±3.6)h比(21.9±5.2)h,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6%>81.6%)相对高,而并发症发生率(2.6%<10.5%)和复发率(0<7.9%)相对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较传统手术微创、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脐单孔双通道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36例。结果: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0~15 min,术后平均住院2 d。术后随访1~6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及复发病例。结论:经脐单孔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可行,创伤更小,真正做到腹壁无瘢痕,疝囊结扎更确切,避免了皮下线结异物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治疗儿童巨大腹股沟疝术式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汽总医院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采用腹腔镜术式治疗巨大儿童腹股沟疝86例,将8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缝合髂耻束缩窄内环+内环口结扎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内环口结扎术+脐内侧韧带覆盖内环口.比较二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并随访2年,二组在手术时间和术后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6、0.624,P=0.468、0.532).观察组术后无复发,对照组术后复发3例,二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5,P<0.05).结论 腹腔镜下缝合髂耻束缩窄内环+内环结扎术对比腹腔镜下脐内侧韧带覆盖内环口+内环结扎术可更好的预防儿童巨大腹股沟疝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腹横纹切口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就诊的腹股沟斜疝患儿600例,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380例,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对照组220例,采用传统腹横纹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比较二组患儿的术中、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切口较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3、2.451、2.472,P均〈0.05)。观察组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7,x^2=6.435、30.746,P均〈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术后康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安全可靠等优点,术中可同时发现并处理对侧腹股沟区隐匿性疝,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传统手术、小切口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和珠海市妇幼保健医院收治的413例腹股沟疝患儿,其中传统组145例,小切口组112例,腹腔镜组156例。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切口疼痛不适发生率、切口感染率、继发性鞘膜积液发生率和疝复发率等。 结果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自主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少于传统组和小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616、15.865、9.740、8.612、6.207、3.113,均P<0.05);腹腔镜组在阴囊血肿率、切口感染率、切口疼痛发生率、鞘膜积液发生率和复发率方面均低于传统组和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5、6.714、11.071、8.252、6.470,均P<0.05)。 结论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疝中优势明显,且风险不高,对于有条件的医院鼓励开展,以减少局部创伤和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