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紫外光接枝技术将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DMAPMA)接枝到涤棉织物表面,以制备改性涤棉织物,并对改性织物的性能进行分析。通过SEM、FTIR对紫外光接枝改性前后涤棉混纺织物的表面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考察紫外光照射能量、光敏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DMAPMA成功接枝到织物表面,当UV照射能量为15 J/cm~2、光敏引发剂用量为25%、单体浓度为40%时,织物的接枝率达到最高值18.10%。并且随着接枝率的增加,织物的染色深度与上染率呈线性增加。另外,与改性前织物相比,紫外光接枝改性后织物的水接触角由88.47°降低到0,亲水性显著提升,拉伸性能提高,硬挺度增大,透气性略有下降,为后续开发不同产业用途的纺织品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晓  宋志云  郝军  黄成  徐明媚 《纺织学报》2012,33(12):49-52
采用阳离子染料碱性玫瑰精对紫外光接枝丙烯酸的亚麻织物进行染色,采用Langmuir、Freudlich、Nernst三种模型对紫外光接枝丙烯酸亚麻织物染色的吸附等温线进行模拟,计算亲和力、染色热、染色熵等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阳离子染料碱性玫瑰精上染紫外光接枝丙烯酸亚麻织物的吸附等温线属于Langmuir型,其亲和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染色热和染色熵均是正值,因此,随着温度的升高,阳离子染料碱性玫瑰精从染液向纤维转移的趋势越大,即推动力越大,该染色反应为吸热反应,并且,阳离子染料碱性玫瑰精上染紫外光接枝丙烯酸亚麻织物引起物系紊乱度增大。  相似文献   

3.
紫外光引发丙烯酰胺接枝亚麻织物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光引发的方法在亚麻纤维表面接枝丙烯酰胺,探讨接枝前后亚麻织物的染色性能及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接枝后的亚麻织物经活性红S-3BF染色后的染色深度明显提高,染色牢度良好,但直接耐晒枣红染色时效果不明显;处理织物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增加,而刚柔性和透气性有所降低;接枝率在9%以内对刚柔性和透气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采用阳离子染料碱性玫瑰精对紫外光接枝丙烯酸的亚麻织物进行染色,绘制了不同温度的上染速率曲线,计算了扩散系数、半染时间、平衡吸附量、染色速率常数、扩散活化能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扩散系数增大、半染时间减小、平衡吸附量增大、染色速率常数增大;阳离子染料碱性玫瑰精在紫外光接枝丙烯酸亚麻织物上的扩散活化能较小,扩散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李淳  任亮  王迎  于娜 《纺织学报》2007,28(2):1-4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对亚麻织物进行处理,引发接枝改性,采用混合丙烯酸和苯乙烯为接枝单体来减少均聚产物,以提高接枝率,改善亚麻织物的染色性能。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为4 min,处理频率为3 kHz,处理电压为13 kV,接枝温度为60℃。采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接枝共聚物进行表征,同时对反应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亚麻大分子上接枝了丙烯酸和苯乙烯的混合单体,接枝亚麻对阳离子染料的上染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采用紫外光(UV)接枝的方法对亚麻织物表面进行接枝改性,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接枝聚合物进行表征,研究了单体质量分数、光引发剂用量、UV能量、UV波长、丙烯酸钠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并探讨了接枝机制。FT-IR谱图在1 715 cm-1处增加了-C=O的特征吸收峰,表明光接枝丙烯酸反应的发生。SEM照片显示出光接枝亚麻织物表面出现覆盖物和纤维间的黏连。接枝率随单体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升高,达到60%时,接枝率增幅不大。当光引发剂的用量为2%,UV能量为0.76 J/cm2时,接枝率较高。UV波长对接枝率的影响与光引发剂的UV吸收性有关。丙烯酸单体中存在丙烯酸钠会提高接枝率。  相似文献   

7.
亚麻织物染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水平 《印染助剂》2001,18(3):22-24
探讨解决亚麻织物染色中上染率低、色泽暗淡、色牢度差等问题,对亚麻采用丝光处理后添加氯化稀土的活性染料染色,可提高上染百分率,改善染色性能,增加染色深度。  相似文献   

8.
李静  王晓  邵伟  崔永珠  魏春艳 《纺织学报》2017,38(11):91-96
为实现涤纶织物的室温短时紫外光接枝生态染色,采用2-甲基-3-丁烯-2-醇单体改性活性染料,在碱处理涤纶的基础上采用紫外光照射接枝改性染料单体。通过核磁共振氢谱(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等测试手段对改性染料和染色前后的涤纶织物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测试织物的染色深度、摩擦牢度、透气性能、拉伸性能、刚柔性能等分析涤纶织物染色前后服用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相比于未处理染色涤纶织物,碱处理涤纶染色织物具有较好的染色深度,色差值ΔE将近14,干摩擦牢度达4级,湿摩擦牢度达3-4级,且拉伸性能、刚性和透气性稍下降。  相似文献   

9.
染苑精粹     
《印染》2016,(16)
正丙烯酸接枝共聚和焙烘提高尼龙织物染色牢度2016151针对尼龙织物酸性染色后水洗牢度差的缺点,对其进行丙烯酸接枝改性和接枝改性-焙烘处理。以接枝率为评价指标,优化了改性处理的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未染色和染色尼龙的丙烯酸改性,最大接枝率分别为44%和14%;染色尼龙织物丙烯酸接枝改性后再焙烘处理,可以获得最高的色牢度,且色强降低最小。接枝改性和接枝改性-焙烘处理,染色尼龙的拉伸强度分别降低2.7%和  相似文献   

10.
等离子体引发亚麻织物接枝改善染色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淳  王晓 《纺织导报》2006,(3):79-81
亚麻纤维染色性能存在缺陷,以往多采用阳离子化学改性法、化学接枝法、稀土法、涂料法、添加增深助剂等化学方法来改善其染色性能。文章研究了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引发亚麻织物接枝丙烯酸的可行性,进行了亚麻织物的接枝与染色实验。结果表明,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可以引发亚麻接枝丙烯酸,并且很好地改善了染色性能。  相似文献   

11.
黄成  王晓  任春明  王辉  刘燕  刘凯 《纺织学报》2013,34(1):90-95
 摘 要 : 本设计通过紫外光引发接枝丙烯酸对亚麻织物进行改性处理。应用BP神经网络法和最小二乘回归法分别对不同光照接枝时间、光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下的织物接枝率与透气率变化量之间关系进行建模。将接枝率作为输入、透气率变化量作为输出,通过讨论确定神经网络结构为1-10-1,S型函数作为激活函数;同时选出最优网络参数即迭代次数100、训练目标0.001。BP 网络模型与最小二乘模型相比,仿真输出与目标输出相关系数高,误差百分比小。因此,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好的仿真精度,为接枝率和透气率间关系的探索提供了一种准确有效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2.
黄麻 亚麻纤维混纺织物服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不同混纺比的黄麻、亚麻纤维与棉纤维织造成小样,对其透气性、透湿性、芯吸性能、抗皱性、悬垂性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黄麻面料在舒适性上略差于亚麻纤维面料,但抗皱性和悬垂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液氨/交联处理后亚麻织物的服用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家好  张华  李俊 《纺织学报》2008,29(8):63-66
 观察并测定经液氨和交联处理后亚麻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缩水率、舒适性及力学性能的变化,对比分析不同处理条件对亚麻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液氨处理对亚麻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缩水率和抗弯弹性模量的改善是有限的,但经液氨和交联联合处理后,亚麻织物外观形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交联处理会降低亚麻的吸湿率、透气量和相对透湿率,但液氨/交联处理后亚麻织物的舒适性能仍然好于未处理亚麻。液氨作为预处理能够明显地提高交联处理亚麻织物的强力保持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含氟聚合物在亚麻织物上的应用效果,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为改性单体,丙烯酸正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软、硬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制备氟改性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并将其用于整理亚麻织物。利用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粒径分析仪、接触角测量仪等对产物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探讨经其整理后亚麻织物透湿透气性及断裂强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所得含氟共聚乳液胶粒呈核壳结构,其粒径属于纳米级;经其整理的亚麻织物对水接触角可达130°,且织物断裂强力有所增加,透湿透气性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防污亚麻织物的生产方法,及采用含氟拒水拒油整理剂对亚麻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的工艺条件,比较了整理前后亚麻织物的防污性能、强力、透气性.测试结果表明:利用含氟拒水拒油整理剂对亚麻织物进行后整理,可以使织物获得较好的防污性能,而不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将涤纶织物暴露于室外环境下处理,测试处理前后涤纶织物透气性、透水性、颜色特征值、光泽度、拉伸性能、撕裂强力、顶破强力、耐磨性、硬挺度等性能的变化情况,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处理前后纤维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涤纶织物长期暴露于室外环境下会产生老化现象,尤其是超过8个月后,老化现象明显,从而影响涤纶织物的使用寿命.因此,在以涤纶为材料的室外产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现象,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亚麻的低温等离子体接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舒蕊李淳  夏志明 《印染》2005,31(19):8-10
采用空气等离子体技术对亚麻纤维以两种不同的接枝方式处理,即先浸渍接枝液,再以等离子体处理,或先以等离子体处理,再浸渍接枝液.以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这两种方法处理的纤维表面形态和接枝效果,以及上染速率和染色牢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后者的处理效果,明显好于前者,使亚麻纤维的上染速率和染色牢度显著提高.其中初染速率提高2倍,平衡上染百分率达到64 %,染色牢度提高2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