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颖琦  梁英  王爱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4):148-148,F0003
心室电风暴是由于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导致的最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一般是指在24 h内出现2次或2次以上的复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1,2].也有将心室电风暴称为交感风暴、ICD风暴和心室电风暴或儿茶酚胺风暴.我科于2009年3月25日收治1例持续性心房纤颤伴3级高血压病患者,入院5 d后发作室速,5 d内室颤达58次,均及时发现并抢救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交感风暴是一种恶性心律失常,又称儿茶酚胺风暴、室速风暴、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风暴,其发生原因是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脏电活动出现急剧严重的紊乱,表现为快速室速和室颤反复发作。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防治指南》首次将"交感风暴"定义为24h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室速或室颤需要紧急处理的临床症候群[1],其  相似文献   

3.
1 ES的概念 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首次对"室速风暴"做出明确的定义,室速风暴、ICD风暴、交感风暴和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ES)是同义语,定义为24 h内自发两次或两次以上的伴JfIL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和/或室颤,间隔窦性心律,通常需要电转复和电除颤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ES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机制,多见于ICD置人术后和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反复发作的室速、室颤町致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植入患者发生心室电风暴慢室性心动过速(慢室速,150~180/min)时合理的ICD工作模式的参数设置。方法对我院ICD植入以心室电风暴慢室速急诊入院的11例常规予抗室速药物治疗,慢室速的治疗工作模式均随机选择抗心动过速起搏(ATP)的短阵快速起搏(BURST)5次后不转复即予体内电击(SHOCK)治疗(B5方案)和BURST 1次后不转复即予低能量SHOCK治疗(S1方案)。B5方案和S1方案,每种方案工作24 h,然后轮换,观察2周内慢室速总发作次数,B5方案和S1方案的总工作次数、复律成功率、室速治疗开始到成功的时间及患者耐受情况。结果本组共记录188 d,其中B5方案、S1方案各94 d。ICD共检测到慢室速204次,其中室速监测未治疗(VT-monitored)82次(有3次事件在ATP治疗前自行终止),室速监测并治疗122次(治疗应用B5方案65次,S1方案57次)。住院期间无死亡患者,B5方案和S1方案的转复成功率和SHOCK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5方案总ICD治疗时间较S1方案明显增加(P0.01)。结论 ICD植入发生心室电风暴慢室速患者ICD治疗方案应个体化,切忌盲目追求反复的抗心动过速起搏无痛治疗,以降低诱发心功能恶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首次对"室速风暴"做出明确的定义[1],室速风暴、ICD风暴、交感风暴和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ES)是同义语,定义为24 h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和(或)室颤,间隔窦性心律,通常需要电转复和电除颤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ES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机制,反复发作的室速、室颤可致血流动力学障碍、死亡.现报道我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伴电风暴1例,结合相关文献讨论如下.<作者简介>=通讯作者:黄志刚(1963-),男,黑龙江伊春市人,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心血管疾病急救.  相似文献   

6.
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将"心室电风暴"定义为:24 h内反复发作2次或2次以上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纤颤(室颤)."心室电风暴"又称室速风暴、交感风暴、儿茶酚胺风暴、埋藏式心脏除颤器(ICD)电风暴."电风暴"是需要紧急处理的临床综合征,主要促发因素有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急性心力衰竭(心衰)、药物影响等.器质性心脏病变是发生"电风暴"的病理基础.现将我们的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心室电风暴(ventricular electrical storm,VES)又称室速风暴、交感风暴、儿茶酚胺风暴、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电风暴。电风暴,是由于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导致的最危重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后心源性猝死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减少心源性猝死[1].ICD电风暴是指24 h内出现3次或3次以上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导致ICD放电(电复律和超速起搏)[2].  相似文献   

9.
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后心源性猝死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减少心源性猝死[1].ICD电风暴是指24 h内出现3次或3次以上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导致ICD放电(电复律和超速起搏)[2].  相似文献   

10.
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后心源性猝死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减少心源性猝死[1].ICD电风暴是指24 h内出现3次或3次以上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导致ICD放电(电复律和超速起搏)[2].  相似文献   

11.
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后心源性猝死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减少心源性猝死[1].ICD电风暴是指24 h内出现3次或3次以上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导致ICD放电(电复律和超速起搏)[2].  相似文献   

12.
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后心源性猝死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减少心源性猝死[1].ICD电风暴是指24 h内出现3次或3次以上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导致ICD放电(电复律和超速起搏)[2].  相似文献   

13.
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后心源性猝死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减少心源性猝死[1].ICD电风暴是指24 h内出现3次或3次以上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导致ICD放电(电复律和超速起搏)[2].  相似文献   

14.
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后心源性猝死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减少心源性猝死[1].ICD电风暴是指24 h内出现3次或3次以上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导致ICD放电(电复律和超速起搏)[2].  相似文献   

15.
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后心源性猝死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减少心源性猝死[1].ICD电风暴是指24 h内出现3次或3次以上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导致ICD放电(电复律和超速起搏)[2].  相似文献   

16.
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后心源性猝死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减少心源性猝死[1].ICD电风暴是指24 h内出现3次或3次以上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导致ICD放电(电复律和超速起搏)[2].  相似文献   

17.
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后心源性猝死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减少心源性猝死[1].ICD电风暴是指24 h内出现3次或3次以上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导致ICD放电(电复律和超速起搏)[2].  相似文献   

18.
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后心源性猝死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减少心源性猝死[1].ICD电风暴是指24 h内出现3次或3次以上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导致ICD放电(电复律和超速起搏)[2].  相似文献   

19.
24h内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或)心室颤动(室颤)反复发作2次或2次以上称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1]。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电风暴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在电风暴发作期,尽快进行电除颤和电复律是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首要措施^[2]。2007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1例急性心肌梗死电风暴患者,经反复电击除颤抢救成功。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文静  )  王嫄  ) 《全科护理》2011,9(19):1700-1701
[目的]总结埋藏式电复律除颤器(ICD)电风暴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12例ICD电风暴病人给予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优化ICD参数、积极治疗基础病、控制诱发因素等,同时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结果]12例ICD电风暴病人均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加强ICD电风暴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