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1982年Warren和Marshall从胃溃疡病人胃里分离一种特殊的螺旋形杆菌,随后这种特殊的螺旋形杆菌被命名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多鞭毛、末端钝圆,呈S型或弧形弯曲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自从幽门螺杆菌被发现开始,许多科学家就对它产生了兴趣,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认为是世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的培养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进一步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密切关系及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给临床提供合理用药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Ply培养基在微需氧环境中培养幽门螺杆菌,并采用纸片扩散法作药敏试验。结果 从30例胃病患者胃粘膜中培养出HP21株,对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呋喃唑酮(痢特灵)、甲硝唑、替硝唑、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0%、0%、4.8%、0%、4.8%。结论 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HP培养阳性率较高,分别为66.7%,87.5%。目前HP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呋喃唑酮(痢特灵)、甲硝唑、克拉霉素耐药率较低,仍是治疗HP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高幽门螺杆菌培养阳性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HP)的全球人口感染率为55%,是引起消化道炎症、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主要致病菌,与胃癌的发生直接相关,被国际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因子。在HP感染诊断的众多方法中唯有细菌培养法是“金标准”,是研究其致病机制、耐药检测、疫苗、分型等的基础。但是进行HP分离培养的标本要求采集后及时处理、处理条件严格,生长条件苛刻、培养设备复杂、昂贵、培养技术要求高,因此如何提高HP培养阳性率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世纪末 ,人们发现在胃粘膜中存在一种螺旋形的微生物 ,以后虽有不少类似的报道 ,但均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 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报告了从人胃粘膜中分离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 ;当时称之谓幽门弯曲菌 (Campylobacterpylori,Cp)〕 ,认为该菌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有关。我国于 1984年开展Hp的研究工作 ,近 15年来 ,通过我国医学工作者的努力 ,在Hp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 ,均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现扼要综述如下。一、幽门螺杆菌的病原学与遗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培养检测法的适宜条件及其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改良Skirrow培养基对胃粘膜切除物行微氧培乔分离幽门螺杆菌;用K—B法进行7种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检测。结果:326份标本共分离出120株幽门螺杆菌,培养阳性率为36.8%;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克拉霉素、氨苄西林的敏感率分别为96.67%、95.00%、91.67%、87.50%,其他药物的抑菌活性较差,而甲硝唑的抑菌率最低,仅为51.67%。结论: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克拉霉素、氨苄西林等抗生素可作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首选药物,但最好是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6.
1500例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最主要致病菌,由于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致使Hp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日趋严重。为了解Hp耐药性的流行情况,我们对150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幽门螺杆菌的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19世纪后期就有人发现狗的胃内存在一种"螺旋体",20世纪初发现人胃内中亦有类似物,1983年Warren和Marshall报道从人的胃内成功分离出"未鉴定的弯曲状杆菌",1989年命名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它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最主要病因,是胃癌和胃淋巴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根除成了关注的焦点,甲硝唑、克拉霉素等抗生素被大量  相似文献   

8.
确定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查血准还是做胃镜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胜利油田地区中青年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现状。[方法]健康查体的中青年人群434例,其中男性370例,女性64例,进行13C呼气试验评价HP感染状况。[结果]人群总HP感染率47.7%,男性稍高于女性(48.1%vs 45.3%)。随着年龄增加,HP感染率逐渐增加,50~55岁组感染率最高,达59.7%,HP感染程度分层以中度感染所占比例较大,达35.3%。[结论胜利油田地区中青年人群HP感染率水平较高。有必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HP相关疾病及危险因素的调查和干预。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动物感染模型对幽门螺杆菌致病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除应用较多的小鼠与蒙古沙鼠外,其他多种动物(如猕猴、大鼠、猪、犬和猫等)已被用于制作幽门螺杆菌动物感染模型。本文就近年对各种幽门螺杆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旋杆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全球范围内高感染率的慢性感染性致病菌。Hp的感染可引起人类发生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性胃黏膜相关的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和胃腺癌。本文就Hp的生物学特征、致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耐药性问题及检测方法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茶叶提取液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分别观察绿茶和红茶提取液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 茶叶提取液对幽门螺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菌作用随茶叶提取液浓度增高而增强;茶叶中所含抑菌成分具有耐热性.结论 中国绿茶和红茶具有抗幽门螺杆菌作用,这对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可能起到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知幽门螺杆菌(HP)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原,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增加胃癌的发病率,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利于减少胃癌的发生。本文就二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淮南地区学生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淮南地区学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情况,为防治消化系统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淮南地区不同教育层次学生血清抗H.pylori-IgG水平.结果共采集学生血清标本1 091份,H.pylori-IgG阳性率为46.0%;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的阳性率依次为28.3%,38.7%,52.6%,59.0%,差异有显著性(P<0.01);矿区、城、乡学生血清抗H.pylori-IgG阳性率分别为64.3%,32.8%,45.6%,差异有显著性(P<0.01);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以无症状为主,仅少数出现腹痛、腹胀、反酸及呕吐等症状.结论H.pylori感染在该地区学生中较为多见,且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矿区、农村较城市多见.  相似文献   

15.
殷冬生 《职业与健康》2010,26(12):1407-1409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首先从人胃黏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并确定它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病有关。有关HP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HP是一种呈螺旋状或S形、微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专一性定居于人胃,是人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的主要病因。HP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非常高,而且一经感染,若不根除治疗,将终生携带,携带者是HP的传染源。HP感染的诊断方法分为两大类,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侵入性方法通过胃镜活检胃黏膜组织做细菌培养、组织病理学和快速尿素酶试验。非侵入性方法有血清学检查,13C、14C尿素呼气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粪便HP抗原试验和尿液HP抗体试验等。HP相关疾病的治疗普遍采用2003年安徽桐城共识意见及2005年第4次全国HP学术会议上推荐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幽门螺旋杆菌在开封市儿童中的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对相关人群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300例儿童进行血清HP抗体检测.同时对一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00例儿童HP感染检出率为33.0%,其中3~4岁组为21.7%,5~9岁组为32.7%,9~12岁组为38.5%。家庭成员HP感染组儿童感染率为41.8%,无HP感染组儿童感染率为18.0%;日常共同进餐组儿童HP感染检出率为42.5%,分餐进食组儿童HP感染率为19.0%。结论儿童H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HP感染有家庭聚集现象,不良卫生习惯是HP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Warthin-Starry(W-S法)染色法在胃幽门螺杆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临床诊断为慢性胃炎的27例活检组织W-S法进行病理诊断,同时标本送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用相同方法进行复检。结果共检测27例慢性胃炎中7例有HP感染,阳性率是25.9%,与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行同种方法(W-S法)检测结果相符。结论 W-S法是一种经典的特染方法,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病理室作为常规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关系。方法以GERD组与对照组的HP阳性数的OR值为效应指标,根据一致性检验的结果,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对OR值进行合并,同时进行偏倚评估。结果纳入总样本量为4 888例,其中GERD组为2 160例,对照组为2 728例;Meta分析合并OR=0.55,95%CI:0.43~0.72。漏斗图形虽不对称,但经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发表偏倚对研究结果影响较小。结论 HP感染与GER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检测末梢血抗幽门螺杆菌(Hp)IgG的方法,调查了南京市区102名消化科医护人员和130名非消化科医护人员的Hp感染状况。发现前者光密度值(0.71±0.29)非常显著地高于后者(0.49±0.28)(P<0.005);在消化科或内镜室工作<5年、5~10年、>10年的3组人群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消化科医生与护士比较(P>0.05),内镜人员与普通消化科人员比较(P>0.05),亦未显示显著性差异。初步认为:(1)消化科人员在医患接触中Hp感染的危险性高于医院内其他人群;(2)从事消化科临床工作5年之内获得Hp感染的危险度即已达到饱和值水平;(3)使用手套可能会降低医患接触过程中Hp感染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