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孕妇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ET-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变化与妊高征发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妊高征组和正常对照组孕妇血浆中vWF、ET-1、t-PA和PAI-1水平。结果:妊高征各组与正常晚孕组vWF、ET-1、t-PA、PAI-1均比正常非孕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晚孕组相比vWF和PAI-1水平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子痫前期、子痫组与正常晚孕组相比vWF和PAI-1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且随病情加重呈递增趋势。但t-PA在妊高征组与晚孕组之间无显著性改变。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高征组血浆ET-1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子痫前期、子痫组血浆ET-1水平较轻度妊高征者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孕妇血浆vWF、ET-1与PAI-1水平是检测妊高征病情进展的重要指标,其水平变化对指导妊高征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浆和尿液中t-PA和PAI-1含量的改变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慢性肾功能不全(CRF)、肾病综合征(NS)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浆和尿液t-PA和PM-1含量。结果:血浆t-PA在NS组明显升高(P<0.05),其他肾小球疾病组有一定升高。CRF组与NS组的尿t-PA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尿PAI-1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减低(P<0.05)。结论:尿液中t-PA和PAI-1含量较血液中浓度更能反映肾小球疾病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和尿t-PA及PAI-1浓度的变化,了解它们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3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正常白蛋白尿组(DM)1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DN)20例。另取正常键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分别检测3组的血浆和尿液t—PA及PAI-1浓度。结果尿液中t-PA浓度在正常白蛋白尿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尿液中t-PA浓度较血浆浓度更能反映中糖尿病的肾脏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5.
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对纤溶系统及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了解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对纤溶系统及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脂血症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测定服药前后血脂、血浆中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含量,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治疗前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浆t-P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而血浆PAI-1及GMP-140含量高于正常人,经降脂治疗后血浆t-PA含量上升,而血浆PAI-1及GMP-140含量下降,接近正常。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并且有一定的改善纤溶系统功能及抑制血小板激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和尿t-PA、PAI-1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血和尿t-PA、PAI-1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糖尿病患者,观察1组为单纯糖尿病患者14例,观察2组为微量蛋白尿患者20例,观察3组为大量蛋白尿患者26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32例,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和尿t-PA、PAI-1的含量.结果 各组血中t-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血中PAI-1水平较对照组增高,观察2组、观察3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1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尿中t-PA、PAI-1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尿t-PA含量在观察2组、观察3组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1组与观察3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患者尿PAI-1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t-PA和PAI-1含量在尿中的改变较血中更为明显,尿中t-PA和PAI-1含量直接与肾脏病变有关, 是一个反映肾脏局部血管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高脂血症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而导致的一种全身性疾病。现在科学的叫法是血脂异常。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以将多余的胆固醇从动脉中清除,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过多时会钻入破损的动脉壁,沉积成斑块,堵塞血管,引起冠心病、中风等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s)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抑制剂(PAI-1)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TIAs中的意义。方法选择62例最近一次脑缺血发作症状<72小时的TIAs患者,50例健康人作正常对照组。对每例患者均做MRI扫描。用酶免法(ELISA)测定上述因子,比较差异。结果TIAs组vWF(P<0.001)和PAI-1(P<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t-PA(P<0.001)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IAs的发病与内皮细胞损伤、凝血及纤溶异常等因素有关,且对未来大面积血栓形成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TNF-α、t-PA/PAI-1在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比值在2型糖尿病(DM)有血管并发症患者中的变化。方法检测40例DM有血管并发症及40例DM无血管并发症患者TNFα-、t-PA/PAI-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DM血管并发症患者TNF-α水平明显增高(P<0.01);t-PA/PAI-1比值明显减低(P<0.01)。结论TNF-α、t-PA/PAI-1检测对DM血管并发症发生及患病情况分析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密度脂蛋白的转归及与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以指导我们对于高密度脂蛋白增高的处理方案。方法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高密度脂蛋白增高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转变成高脂血症,因此我们对于26例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增高患者进行了前瞻性追踪调查.研究进行了两年,分别于一年及两年末化验血脂,与观察前进行了比较,并设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 高密度脂蛋白增高者转化成高脂血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结论 高密度脂蛋白增高者也应给予一定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静水压培养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t—PA和PAI-1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第4~6代HUVECs,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依培养压力分为3组:大气压组(0mmHg),中压组(90mmHg)和高压组(180mmHg),每组18份标本。在同一压力组,根据不同药物干预又分为3个亚组:对照组(Ctrl组),双丁酰环磷腺苷组(DBA组,10μmoL/L)和硝普钠组(NP组,10^-4moL/L),每组6份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t-PA和PAI-1的抗原浓度,并用细胞内总蛋白进行标化,同时测定细胞内Ca^2+浓度。结果与大气压组的对照组比较,中压和高压组t-PA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PAI-1浓度显著增高(P〈0.01),t-PA/PAI-1比值显著降低(P〈0.01),[Ca^2+]i也显著增高(P〈0.01)。cGMP诱导剂NP显著降低三个压力组的PAI-1浓度(P〈0.01)和增高t—PA/PAI-1比值(P〈0.05),cAMP的同功异构体DBA显著升高三个压力组的PAI-1浓度(P〈0.01,P〈0.05)。DBA和NP对t-PA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高静水压可损害内皮细胞的抗纤溶功能。第二信使cAMP、cGMP和细胞内钙离子在此可能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疏血通对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t-PA和PAI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兵  吴碧华  张璇  胡长林 《重庆医学》2005,34(8):1154-1155,1158
目的研究疏血通注射液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培养至第3代鼠BMECs,不同药物浓度组和不同处理时间组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n=9,按3×104个细胞/孔接种,培养至第9天细胞长满孔底用于实验.观察BMECs的生长情况并测定t-PA和PAI-1的活性.结果疏血通注射液明显促进BMECs生长.不同浓度组按1:4、1:16、1:32稀释浓度疏血通注射液处理BMECs 24h,不同时间组按1:16稀释浓度疏血通注射液处理鼠BMECs 8h、24h、48h,实验组BMECs分泌t-PA活性明显高于各自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疏血通治疗脑血管疾病,促进内皮细胞分泌t-PA但不影响PAI-1的产生,是其主要的药理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13.
u—PA和PAI—1在各类肾小球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抑制因子PAI-1在各类肾小球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120例人肾穿活检标本中各型肾炎的u-PA、PAI-1、Ⅳ型胶原的表达水平,以及肾小球内PCNA阳性细胞核数,用图像分析方法对其u-PA和PAI-1进行光密度定量。结果各型肾小球肾炎中u-PA和PAI-1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与轻微病变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但各组中两者表达强度有所不同,PAl-l的阳性强度基本上高于同组的u-PA,两者差异显著(P<0.05)。u-PA的表达增强与肾小球Ⅳ型胶原的积聚和PCNA阳性细胞核数的增多明显相关(r=0.761、r=0.811,P<0.05);而PAI-1的表达则主要与肾小球内Ⅳ型胶原增多相关(r=0857,P<0.05)。结论u-PA和PAI-1的异常表达是影响肾小球肾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新生大鼠围产期缺血缺氧肺组织t-PA和PAI-1表达变化的观察,以探讨围产期缺血缺氧后新生大鼠肺损伤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建立宫内急性缺血缺氧动物模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动态观察肺组织t-PA和PAI-1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宫内急性缺血缺氧20min时新生大鼠肺组织t-PA蛋白含量增加,t-PAmRNA表达明显增强,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缺血缺氧时间延长,其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宫内急性缺血缺氧20min时新生大鼠肺组织PAI-1蛋白含量增加,PAI-1mRNA表达明显增强,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于缺血缺氧30、40min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宫内急性缺血缺氧可致新生大鼠肺组织t-PA表达一过性增强,PAI-1表达持续增强,新生大鼠肺组织处于一种高凝状态。这可能是围产期急性缺血缺氧引起新生大鼠肺损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急性心梗(AMI)患者入院当天、第7天及第14天的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PAI活性在AMI急性发作期及稳定期持续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PA活性在入院当天明显降低,但于第7天后回升接近于正常水平。再发性心梗患者的t-PA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初发性心梗患者,急性期死亡患者的PAI活性明显升高而t-PA活性极度降低。PAI活性在CPK峰值不同的亚组中无显著差异,提示AMI患者存在着纤溶活性受损,高水平的PAI活性不是一种组织损伤非特异性的急性期反应。  相似文献   

16.
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冠脉等组织t—PA,PAI—1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Northern印迹杂交、斑点杂交、原位杂交技术和发包庇物显色测定方法研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冠脉等组织t-PA、PAI-1基因表达和t-PA活性变化、缺血预处理对这些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缺血组冠脉等组织t-PA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预处理组高于缺血组,3组组间比较均P<0.01。(2)Northern和斑点杂交显示急性心肌梗塞时t-PA、PAI-1mRNA表达均增高,分别为对照大鼠的1.2和4.6倍,预处理组PAI-1mRNA表达明显降低,t-PAmRNA表达与缺血组近似。(3)心肌组织原位杂交检测到t-PA、PAI-1mRNA主要分布在冠脉血管,尤其集中于内皮细胞。上述结果提示,心肌缺血损伤时t-PA、PAI-1mRNA均异常表达,其中PAI-1的高表达是心肌缺血时纤溶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预处理恢复组织中t-PA活性与PAI-1mRNA表达减少密切相关。以上结果为预处理保护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u-PA及其抑制物PAI-1在大鼠thy-1肾炎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肝素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ABC免疫酶标法及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对照组、肾炎组和肝素组动物模型肾小球u-PA和PAI-1的表达情况,并与光镜下肾小球细胞计数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素组动物在其治疗后7、14、21d时,肾小球细胞数明显减少,与肾炎组比较P值分别小于0.05或0.01肾炎组、肝素组肾小球u-PA和PAI-1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于实验3、7、14和21d时,肾炎组动物的肾小球细胞数增多与u-PA和PAI-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或0.01);肝素组于实验3、7d时,肾小球细胞数的减少与PAI-1表达降低有关(P<0.05)。结论大鼠thy-1肾炎的肾小球细胞数增多与其u-PA和PAI-1表达程度呈正相关;肝素治疗可减轻大鼠thy-1肾炎肾小球细胞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病程早期对肾小球PAI-1表达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RT-PCR半定量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t-PA和PAI-1 mRNA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敏感的检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剂(PAI-1)基因表达的方法。方法 用异硫氰酶胍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用单管RT_PCR法逆转录-扩增t-PA、PAI-1和内参照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mRNA,扩增产物经电泳分离后,用凝胶图像分析仪照相和扫描分析,测定各条带分子量和光密度值。结果 PCR产物均与预期长度相吻合,且PCR产一与扩增初始模板量之间存在良好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前期和DIC期的变化,为早期发现和治疗DIC提供依据。方法ELISA法检测DIC前期、DIC期、非DIC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活化剂(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及其抑制物PAI-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和D-二聚体浓度。比较TF/TFPI和t-PA/PAI-1比值。结果在DIC发生发展过程中,TF、TFPI、t-PA、PAI-1和D-二聚体均增高,DIC前期TF/TFPI比值增高,DIC期t-PA/PAI-1比值增高。结论DIC的发生发展与凝血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失平衡有关,DIC前期TFPI对TF抑制不足可能是DIC凝血和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TF/TFPI可以作为DIC前期指标,提示有DIC趋势;DIC的出血可能主要与PAI-1对t-PA抑制不足继发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相关,该研究可为今后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治疗DIC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健身气功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健身气功的健身疗效及其机制已成为该研究领域的关注焦点。该文就健身气功对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以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作一综述,为健身气功对血脂的影响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