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个品种莪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勇  孙秀燕  林翠英  刘珂 《中草药》2005,36(12):1785-1787
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C.kwangsinensis S.G.Lee et C.F.Liang和温郁金C.wenyujing Y.H.Chen etC.Ling的干燥根茎,后者习称“温莪术”,主产于四川、广西、浙江[1]。莪术的主要有效部位为挥发油和姜黄素。研究表明莪术油有较好的抗肿瘤、抗炎、抗病毒作用[2],《中国药典》2005年版在已有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制剂的基础上又新增了莪术制剂,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等。研究中发现,莪术的产地不同,挥发油的提取方法不同,其化学组成差异很大[3],这就给莪术油制剂的质量控制带来了难度。本实验考察了…  相似文献   

2.
潘年松  张学愈  邹俊  涂铭旌  盛勇 《中成药》2007,29(10):1519-1521
温莪术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Y.H.Chenet C.L ing的干燥根茎,为中药莪术的来源之一。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苦,归肝、脾经,能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1]。莪术油为莪术中提取的挥发油,据现代药理学报道:莪术油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血栓等作用,其中抗肿瘤是莪术油的最主要作用,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途的抗肿瘤药物。目前莪术油制剂如注射液、乳剂、栓剂、霜剂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运用。同时现代研究还表明:莪术同一品种不同工艺所得的挥发油收率也存在差异[2]。目前莪术油的提取方…  相似文献   

3.
莪术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莪术油是从姜科植物蓬莪术、温郁金、广西莪术中提取的挥发油 ,其主要成分为多种倍半萜类 ,含有莪术醇、莪术酮、莪术双酮、β-谷甾醇等 2 0多种成分 [1]。现代研究证明 ,莪术油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及广泛的临床应用 ,现将近几年来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药理作用1 .1 抗肿瘤作用 莪术油制剂体外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L6 1 5白血病细胞及腹水性肝癌细胞等多种瘤株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2 ]。吴万垠 [3 ]等报道 ,以肝癌 Hep A小鼠为实验对象 ,莪术油 1 0 0 mg/kg给药 ,结果两次实验抑瘤率分别为 5 1 .85 %和5 1 .1 6 %。表明莪术油能降低小…  相似文献   

4.
莪术油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莪术根茎含挥发油 1%~ 1.5 % ,其主要成分为多种倍半萜类 :莪术酮、莪术双酮、新郁金二酮、表莪术酮、莪术烯、莪术醇、异莪术醇、原莪术醇、去氢莪术二酮、呋喃二烯酮、异呋喃二烯酮、呋喃二烯、莪术倍半萜烯酮、β-榄烯、γ-姜烯、γ-茨烯、姜黄素、β-谷甾醇、古玛酮、胡萝卜甙、棕桐酸等 2 0余种化学成分 [1 ]。其制剂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抗病毒药收入《中国药典》[2 ] 。现将近年其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报道如下 :1 药理作用1.1 抗肿瘤作用 :莪术油抗肿瘤效应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吴万垠等 [3 ] 用莪术油进行了二次抑制小…  相似文献   

5.
莪术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温郁金、蓬莪术或广西莪术的根茎,味辛苦,性温,入肝、脾经,破血祛淤,行气止痛。莪术油是从中提取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莪术酮、莪术醇。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莪术油具有抗病毒、抗菌、消炎作用,并能增强免疫力,还具有抗血栓及抗肿瘤作用。莪术油常用规格有:莪术油注射液10ml:0.1g;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250ml:莪术油0.1g与葡萄糖12.5g。  相似文献   

6.
莪术为姜科植物莪术 Curcuma zed oaria Roscol的干燥根茎 ;性温、味苦、辛 ;为行气破血 ,消积止痛药 ;用于积滞胀痛、血瘀腹痛、肝脾肿大、血滞经闭等证。莪术油是从莪术中提取的挥发油 ,该挥发油为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 ,主要有效成分为莪术醇、莪术酮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莪术挥发油中有效成分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的生长 ,对多种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 ,对某些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以此制成的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已被《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二部收载为抗病毒药。本文就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在儿科临…  相似文献   

7.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莪术为姜科植物莪术Curcuma zedoaria Roscol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苦、辛;为行气破血,消积止痛药;用于积滞胀痛、血瘀腹痛、肝脾肿大、血滞经闭等证.莪术油是从莪术中提取的挥发油,该挥发油为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主要有效成分为莪术醇、莪术酮,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莪术挥发油中有效成分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的生长,对多种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对某些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以此制成的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已被<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收载为抗病毒药.本文就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在儿科临床抗病毒感染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莪术的临床应用及其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东 《福建中医药》2002,33(1):46-47
莪术为姜科姜黄属多种植物的根茎 ,药典 2 0 0 0年版规定3种 :蓬莪术 (Curcuma 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 (Curcum-a kwangsiensis S.G.L ee et C.F.L iang)和温莪术 (Curcumawenyujia Y.H .Chen et C.L ing)。性辛、苦、温 ,归肝、脾经。具有行气破血 ,消积止痛功效。主要用于瘕痞块 ,瘀血经闭 ,食积胀痛等症。近年来研究发现 ,其挥发油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炎、抗早孕、降酶等功用 ,目前已从中分离出莪术醇、异莪术醇、莪术二酮、莪术烯醇等 2 0多种成分。现就其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临床应用1.1 上…  相似文献   

9.
HPLC测定4种丁公藤类生药中东莨菪素及东莨菪苷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公藤为广东、广西民间用于抗风湿的传统药,2 0 0 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丁公藤ErycibeobtusifoliaBenth .和光叶丁公藤E .schmidtiiCraib的茎藤入药,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等症[1,2 ] 。据文献[3 6 ]报道,丁公藤抗风湿作用的有效成分是东莨菪素(scopoletin)及东莨菪苷(scopolin) ,2个成分均具有一定的镇痛、抗炎、祛痰、平喘的作用。文献[7]曾报道采....  相似文献   

10.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抗呼吸道病毒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莪术油是由姜科植物莪术、温郁金或广西莪术根茎中提取的挥发油 ,经药理研究表明 ,莪术油具有抗病毒、抗菌、抗肿瘤、抗血栓、保肝 ,治疗银屑病、宫颈糜烂、消化性溃疡 ,以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1] 。在莪术油的这些药理学作用中 ,尤其以其优良的抗呼吸道各类病毒的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表明 ,莪术油主要成分莪术醇在试管内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β -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的生长 ,对呼吸道合孢体病毒RSV有直接抑制作用 ,对流感病毒A1,A3型有直接灭活作用 ,同时莪术油能活血化瘀 ,改善循环 ,解除局部炎症缺血状态 ,疏通…  相似文献   

11.
升麻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Kom.、兴安升麻C.dahurica(Turcz.)Max-im或升麻C.foetidaL.的干燥根茎[1]。升麻配方颗粒是升麻饮片经水提、浓缩、干燥、制粒等工序制成的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剂。文献报道升麻中含有异阿魏酸、阿魏酸及其他三萜化合物、香豆素等成分[2]。异阿魏酸具有抗炎、镇痛等作用,为本品主要成分之一[3],《中国药典》2005年版将测定异阿魏酸作为评价升麻质量优劣的指标。本实验采用符合....  相似文献   

12.
病炎清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本方主要组成成分温莪术中莪术油和黄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确定了本方的质量标准。由于采取了单一提取莪术油和黄芩苷的工艺。使本方中莪术油和黄芩苷的含量稳定性和重现性均较好。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金银花作定性鉴别,采用2000版中国药典附录项下挥发油测定方法测测定莪术中的莪术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的黄芩苷,上述方法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3.
宗时春  张力  秦成德 《陕西中医》2003,24(9):840-840
莪术油多由姜科 ,姜黄属植物中药 ,莪术的干燥根茎中提取的挥发油精制成 ,能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化聚消症 ,具有抗病毒和肿瘤的确切疗效。莪术油作为一种新的有潜力的抗病毒制剂 ,已引起广泛注意。中药莪术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 985一部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收入 1 995年中  相似文献   

14.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泻叶中番泻苷A含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番泻叶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angustifo liaVahl.或尖叶番泻C .acutifoliaLelile .的干燥叶,收载于《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一部,用于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的治疗,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泻下药之一。其中狭叶番泻主要含番泻苷A ,B ,C ,D等;尖叶番泻主要含番泻苷A ,B ,C等。据文献报道,这些成分具有抗菌、致泻、止血、肌肉松弛与解痉等多种作用。测定番泻叶中番泻苷A和B的方法有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1] 、毛细管电泳法[....  相似文献   

15.
正交试验研究莪术挥发油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道平  张雪琴  周欣  梁光义  莫彬彬 《中成药》2005,27(9):1085-1086
药用莪术的来源是姜科植物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或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 chen et C.F.Liang的干燥根茎[1].药理研究表明[2],莪术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升高白细胞和保肝等药理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莪术中主要含挥发油成分,油的组成为多种倍半萜衍生物和桉油精等.莪术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的研究已有文献报道[3],本文采用超临界萃取正交实验和水蒸气蒸馏提取正交实验对莪术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考查比较了两种提取方法的优劣,为莪术挥发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 ( Carthamustinctorius L.)的筒状花冠 ,味辛 ,味温。具有活血通经 ,消肿止痛等作用。临床使用制剂有红花注射液、复方莪红注射液、红花当归酊剂及红花油等[1] 。其主要成分为二氢黄酮衍生物红花醌苷、新红花苷等。红花苷系黄色素 ,在花瓣中酶的催化下可氧化成红色素即红花醌苷 [2 ]。《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一部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吸收度来检查黄色素及红色素。笔者对在本地使用的红花 1 6批进行黄色素、红色素检查 ,同时测水分 ,结果显示红花黄色素及水分不合格率较高。并将水分与黄色素吸收度作相关性检验 ,结果表…  相似文献   

17.
二冬膏祛痰、抗炎及免疫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冬膏出自明朝洪基《摄生秘剖》[1 ] ,并由清朝张璐收入《张氏医通》[2 ] ,二冬膏从 1 963年新中国第二版药典 ,至2 0 0 0年新版药典中均有收录。按药典方二冬膏由天冬、麦冬组成 ,经水煎、浓缩后与炼蜜混匀成棕黄色稠厚的半流体煎膏剂。功能养阴润肺 ,用于燥咳痰少、痰中带血、鼻干咽痛[3] 。虽然历经六版药典 ,对二冬膏的药理学研究目前还未见文献报道。考虑药典中二冬膏的主要功能 ,本文通过祛痰、抗炎和免疫三个方面的实验对二冬膏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1 实验材料1 .1 药品与试剂天冬 ,麦冬 (均购自上海童涵春堂药店 ,并经上海…  相似文献   

18.
蔡阳  欧阳荔 《中草药》2002,33(10):886-887
莪术在亚洲国家特别是在中国和日本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它是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 S.G.Leeet C.F.Liang、温莪术C.wenyujin Y.H.Chen et C.Ling,和日本屋久岛莪术C.aeruginosa Roxb.(北京大学药学院楼之岑教授鉴定)的干燥根茎,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1]的功效,在日本被用于一个具有悠久药用历史胃药的主药.  相似文献   

19.
肿节风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肿节风为金栗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glabraThunb .的全草,又名九节茶、接骨木等,生于山坡林间阴湿处,分布于华东、中南以及西南各省区,习惯以全株入药,具有消炎、清热、解毒和疏筋活血等作用[1] 。其制剂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已有报道[2 ] 。《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一部对肿节风的质量控制是采用HPLC测定其中异嗪皮啶的含量[3] 。众所周知,单一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往往难以反映中药整体质量,而指纹图谱具有整体性特点,能  相似文献   

20.
莪术挥发油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莪术挥发油对肝癌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形态学的变化,采用噻唑氮蓝(MTT)法检测莪术油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阻滞及凋亡率。[结果]MTT结果表明莪术油浓度与细胞生长抑制率成正比。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1.0mg/mL的莪术挥发油作用24h后可有效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细胞形态产生明显的凋亡特征,细胞核凹陷或固缩成均一的致密物。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莪术油作用后细胞凋亡率可达28.15%,细胞周期被阻滞在S期。[结论]莪术挥发油可抑制肝癌细胞SMMG772l的生长,诱导凋亡及阻滞细胞周期是其抑制生长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