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是由胎盘合体滋养细胞所分泌的、由α和β亚基通过非共价键组成的糖蛋白激素,相对分子质量为37.5×103.除整分子HCG外,可在血浆、血清和尿中检测到HCG的亚基(游离α、β亚基)和游离亚基的降解产物[1-2].  相似文献   

2.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由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糖蛋白激素,由Ot、B两个亚基亦非共价键结合它存在于正常妊娠妇女的血液、尿、初乳、羊水和胎儿体内。α亚基为垂体前叶激素所共有,β亚基是HCG所特有的。其主要功能就是刺激黄体,有利于雌激素和黄体酮持续分泌,以促进子宫蜕膜的形成,使胎盘生长成熟。在妊娠的前八周增值很快,以维持妊娠,在大约八周以后,HCG逐渐下降,直到大约二十周达到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3.
血清β-HCG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由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糖蛋白激素,分子量约为39000,由α.β两个亚单位和237个氨基酸组成。由于β亚基与其他激素(LH、FSH、TSH)有共同的抗原性,β亚基则有其特异性,以β亚基作为靶抗原来检测HCG,故又称为β-HCG。临床上常用于诊断早孕、宫外孕、葡萄胎、绒毛膜癌等疾病以及胎盘功能的判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由胎盘大量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只有在妊娠时才能从血中测出.它与垂体糖蛋白激素〔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促甲状腺素(TSH)〕相似,亦具有由两个不同亚基组成的四级结构.人体各种糖蛋白激素α-亚基的氨基酸顺序基本相同,但β-亚基却不相同,这就是各种糖蛋白激素具有特殊的免疫学和生物学活性的原因.虽然HCG与LH具有共同的生物活性,这与其β-亚基有80%的结构相同有关.但HCGβ-亚基羧基末端含特有的20~30个氨基酸,这在LH的β-亚基中则未发现.多数对LH或HCG整个分子特异的抗血清不能在免疫学上把这两种激素加以区别.然而,若用分离出的高度纯化的HCG的β-亚基,就很可能产生一种抗血清,能在含此两种激素的血样品中选择性地检出此种激素.  相似文献   

5.
孕酮(Prog)在妊娠早期由卵巢黄体和滋养层细胞分泌,孕12周后主要由胎盘分泌,当异位妊娠时,滋养层细胞未能发育完全,分泌的HCG和其他几种激素的量不足,导致血清Prog水平下降[1]。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受孕后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其β亚基(β-HCG)具有高特异性[2]。  相似文献   

6.
孕妇尿中所含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由胎盘台体滋养叶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由非共价键联结的两个多肽键组成。分别称为α和β亚单位。α亚单位与垂体前叶所分泌的LH,FSH、TSH相类似。但β亚单位与这些激素有所不同。检测尿中的HCG,是早期诊断受孕的主要指标,亦可用于生殖系统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7.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简称HCG)是一种糖蛋白激素,在水中极易溶解,分子量为45,000~50,000,具有抗原性。其分子由两个亚基组成,共237个氨基酸。α亚基含92个氨基酸,与人黄体生成索(LH)的α-亚基相似,β-亚基含145个氨基酸,为HCG之特异亚基。HCG分子台有大约10个涎酸分子,涎酸分子的含量改变不仅使HCG分子的结构和表面电荷改变,而且影响这种激素的生物学活性。涎酸分子含量高则HCG具有较长的半寿期和较强的生物学活  相似文献   

8.
陈婷  周宇 《新医学》2023,(12):845-848
磷脂酰肌醇-3,4,5-三磷酸依赖性Rac交换因子1(PREX1)是一种编码基因,其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PREX1基因编码蛋白作为一种小GTP结合蛋白Rac1的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RacGEF)能够通过激活Rac1,形成PREX1/Rac通路,与多种经典信号通路发生串扰,参与调节肿瘤过程的多种受体反应,影响肿瘤微环境的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在肿瘤的增殖、转移和预后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neraliz edepilepsy with febrile seizure plus,GEFS+)是近十年来确认的一种儿童期起病的癫痫综合征。目前已确认有4个基因与GEFS+发病有关,即SCNIA、SCN2A、SCNIB和GABRG2,分别编码钠离子通道的α1亚基、α2亚基、β1亚基和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γ2亚基。目前绝大多数GEFS+的基因突变都是在SCN1A、SCN2A和SCN1B三个钠离子通道基因上发现的,  相似文献   

10.
层黏连蛋白是由α、β、γ亚基通过卷曲螺旋域组装而成的异三聚体分子,是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能维护基底膜功能,并在调节细胞迁移和机械信号转导、肿瘤侵袭和转移中发挥作用。LAMA3基因编码层黏连蛋白α亚基与癌症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对LAMA3基因和癌症的关系、LAMA3甲基化在癌症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Pax是一类在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编码重要转录因子成对区的基因控制家族。Pax-5基因是1989年由Barberis等[1]确认的一种新的B细胞核反式转录因子。肿瘤的发生是基因表达紊乱、细胞恶性增殖的结果。在正常细胞中起调控作用的基因,有可能因某种原因导致其在体细胞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有关miRNA的研究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并取得重要进展。miRNA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由约21--26个碱基组成,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进化保守性。miRNAs通过与特异性靶信使(mRNA)结合后在转录后水平抑制基因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细胞周期、生物体发育时序等,广泛参与动植物细胞分化、生长发育、增殖与凋亡、激素分泌、肿瘤形成等各种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病理和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因(gene)是在生物进化中形成的合特定生物遗传信息的DNA分子片段和占一定位置的遗传单位,着力弄清基因何时何地具有活性,以及识别和确定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的特性是当前基因研究的方向。单基因虽只控制一种多肽的合成,因是构成许多蛋白质的亚基,故能影响不同部位、不同组织和不同器官的功能,即基因多效性。所以单基因病也可有很复杂的临床表现。基因的异质性是指几个不同基因,可分别作用于同一器官,产生相同的效应。 基因由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所组成,能转录为mRNA,进一步翻译为多肽链。构成各种结构蛋白、酶和激素…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是体内一种主要促有丝分裂剂、包括4务不同基因编码的多肽链组成的异构体和2种亚基组成的受体,在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广泛表达,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具有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ST13(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13)是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于1993年应用减式杂交技术率先报道的肿瘤相关新基因,全序列DNA碱基97916bp(Z98084),编码369个氨基酸。由于该基因在不同组织细胞中表达的差异,需要对其占绝大部分的非编码碱基序列功能进行研究,尤其是开放阅读框架5’端的上游片段可能是ST13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世界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科学家们在研究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等方面一直在做不懈努力,但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至今肿瘤形成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发现一类新的、非编码的miRN A s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上调或下调,揭示miRNA 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为肿瘤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miRN A在恶性肿瘤中表达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环状RNA(circularRNA,circRNA)是一种新发现的具有特殊结构的非编码RNA(non codingRNA,ncRNA),其在真核生物中广泛表达,并广泛存在于细胞胞浆内。circRNA具有跨物种保守性,且在体内表达具有时间、空间特异性。circRNA大多数是由蛋白编码基因的外显子可变剪接产生的共价闭合环状结构,并且circRNA对核酸酶不敏感,因此比线性RNA更稳定。研究表明,circRNA具有miRNA海绵样作用,可抑制miRNA活性,阻断miRNA对其靶标的抑制作用,从而调控其他相关RNA的表达。此外,circRNA还能与RNA结合蛋白结合,调控基因的表达。基于circRNA的稳定性、时空表达特异性及参与基因的调控等特性,使得circRNA有望成为肿瘤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或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将对现阶段circRNA在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SOX基因家族是一类编码转录因子的基因,参与了性别决定及胚胎发育。SOX2属于SOX基因家族的B组成员,在胚胎的全能干细胞和多潜能细胞中表达,在维持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增殖、器官发生以及胚胎发育成其它组织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作用,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SOX2的异常表达与胃肠肿瘤的侵袭性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本文就SOX2与胃肠道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些描述。  相似文献   

19.
微小RNA(microRNA,miRNA)作为一类广泛存在的非蛋白编码的小分子RNA,通过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而参与调控一系列的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增殖、凋亡、脂肪代谢、神经元发育、激素分泌,并在肿瘤血管生成、干细胞分化、浸润及转移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iRNA成为近几年来生命科学新的研究热点之一,现就miRNA的发现、产生机制、生物学特性及miRNA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多药耐药基因MDR1转染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将全长外源多药耐药基因转入间充质干细胞使其外源基因得以表达。方法 从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构建携带全长外源多药耐药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将此逆转录病毒转染间充质干细胞,绿色荧光显微镜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westem blot检测MDR1基因表达产物。结果 绿色荧光显微镜可观测到转染后间充质干细胞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westem blot检测到全长多药耐药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的表达。结论 mdr1逆转录病毒载体可有效转染人胎盘源MSC,转染的外源基因可充分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