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母竹造林,在生产中现已普遍推广,但在造林密度上还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主张稀植,即每亩造林6~10株(丛),(造林后一般8~10年达到郁闭和成材),其理由是可以节省母竹,减少造林投资.并认为幼林时期,立竹细小密集会影响竹林生长.二是主张以成林时间来确定造林密度,即每亩造林15~25株(丛),造林后一般4~5年郁闭成林,理由是可以提前成林,减少抚育投资,增加间伐收入.二者以何为宜?笔者认为后者优于前者,主要根据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了楠竹实生苗培育的小母竹造林与传统楠竹大母竹造林在造林成本、成林成材时间,形成的竹林在年平均胸径增长量、胸径与地径比以及经济和生态效益等方面的差异性,分析比较得出小母竹造林比大母竹造林在造林成本、成林成材时间、生长量、材质和效益等方面的优越性,为大力推广楠竹小母竹造林的可行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楠竹小母竹造林快速成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研究了楠竹实生苗培育的小母竹造林后疏伐保留立竹株数、施肥种类、数量及季节对竹林平均地(胸)径、发笋数、发笋成竹率的影响,并对竹林平均胸径连年增长规律进行了分析,以期探讨小母竹造林快速成材最佳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 谷城县引种楠竹,始于1958年,到六十年代进入大发展时期。母竹都是从咸宁地区的崇阳、通山等县引进的。由于楠竹生长怏,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农村广大干部群众要求发展楠竹的积极性很高。但受种源局限,而且远途运输,投资大,成活率不高。为此,于1981-1982年又从广西柳州地区引进楠竹种子育曲繁殖。从1982年开始进行楠竹实生苗造林,进一步促进了楠竹生产在本县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建立小母竹园,在我省已有五年的历史。实践证明:一亩小母竹园,能年产3000—6000株小母竹,可造200—400亩楠竹林。培育小母竹技术简便,成本低廉,造一亩林,  相似文献   

6.
我们遵循毛主席关于“竹子要大发展"的指示,为加速发展楠竹生产,我们在分株移裁的同时,试用竹种播种育苗造林,于七五年春造林四亩,目前已郁闭成林,长势旺盛.现将初步效果简述如下一、造林1.林地选择:造林地选择在我所虎头山中部东向缓坡地段,主要地被物是厥类、茅草、蒲公英等.土层深度60-120厘米,排水良好,比较肥沃,呈微酸性反应.七四年进行全面整地,整地深度25厘米以上,清除杂竹,浂木及树根、草根.然后按4×4(米)的株行  相似文献   

7.
《湖南林业》2002,(2):21-21
1.造林地选择。楠竹实生苗造林的立地条件,大致与杉木相似,选择温暖湿润,年气温16~20℃,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海拔800米,PH值4.5~7.5的酸性、微酸性或中性土壤,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板页岩发育的红壤、黄红壤为宜,紫色页岩的山湾,土层深厚处也可以栽植。2.炼山整地。首先清理造林地,把杂草灌丛清除。采用全垦大穴整地,穴长、宽、深40×40×50厘米或50×50×50厘米,施足基肥。3.造林方法。①起苗。竹苗出圃前剪去地上部分三分之二。起苗时带少许泥土袋装保湿备运。凡起出的苗必须在3天内…  相似文献   

8.
楠竹实生苗新法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楠竹实生苗采用常规均匀栽植与新法群状栽植,常规分株栽植与新法自然丛栽植造林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取自然丛栽植是提高楠竹实生苗造林成活率、发笋率的关键;群状栽植能有效提高发笋株数。因此, 自然丛群状栽植是提高楠竹实生苗造林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传统的母竹造林成本高,起苗、运输困难,成活率在40%-60%左右。我区于1996年2月上旬在6个乡镇试栽了楠竹一年生实生苗20公顷,下半年调查,成活串、发笋串片在95%以上,新竹高一般在40-50cm,最高达85cm;地径但一般在0.3-0.5cm,最粗达1.2cm,每丛发笋3-4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造林的技术要点是:鳖地:造林地要求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并呈田世、中性反应,全垦或局部块状全垦。起苗:苗木不要求高矮粗细,必须根系发达,有笋芽,尽量多带宿上轻起,轻放不碰伤笋芽,井用通气的蛇皮带包装,匣于携带和栽植。栽植密度…  相似文献   

11.
楠竹(Ph.heterocycla var.pubescens),又名毛竹、猫头竹、孟宗竹,属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材质好、用途广等特点,高可达20 m以上,径可达18cm,是我国经济价值最高、面积最大的竹种.传统上,移栽母竹具有成活率高、成林快的优点,是楠竹造林最为广泛和普遍的方法.但在非楠竹产区,因母竹种源缺乏、运输困难、成本高等因素而难以大面积应用.采用种子培育实生苗造林,因其具有起苗及运输容易、造林简便、适应性强、易于驯化、成本低等优点而在各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为了大面积发展楠竹生产,近年来我所在由广西引进楠竹种子进行播种育苗及无性分株繁殖育苗的基础上,开展实生苗造林试验,探讨不同苗龄造林与成林、成材的关系.现将我所1976年二月营造的楠竹实生苗不同苗龄对比试验林三年来的观察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提高楠竹实生苗造林成活率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不断深入 ,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为了将生态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 ,各地均将一些适宜本地生长且又具有本地特色的树种作为造林的主导树种给予优先发展推广。楠竹就是天柱县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中首选树种之一 ,为了提高楠竹造林质量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 ,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 ,现就如何提高楠竹实生苗造林成活率 ,讲几点技术措施。1 精细整地整地是关系到造林成活率高低的基础。在造林前提早一个月整好地并打穴回填表土 ,1个月后植苗造林 ,其造林成活率高于不整…  相似文献   

14.
楠竹是我省主要用材竹种之一,主要集中分布于黔西北的赤水、习水地区,黔东南都柳江、清水江流域的榕江、从江、黎平、锦屏、天柱、三都等地也有小块的零星分布。以往扩大楠竹栽培,采取移植母竹的方法,不但挖掘、运输、栽植比较困难,而且种源少、花工多、成本高、成活低、成效慢,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一九七三年来,我省赤水、习水、仁怀、贵阳、湄潭、平坝、麻江、天柱、锦屏、黎平等县先后从广西引进楠竹种子和实生苗进行繁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成都、重庆、内江等地进行了小母竹造林试验,已初获成效。实践证明,小母竹造林不仅具有省工省时、运输方便、成活率高、成本低等优点,且可提早成林成材。是获得母竹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楠竹造林     
一、造林地的选择我省地处长江上游,境内山脉连绵,在盆地丘陵、浅山及盆地边缘山地海拔1200米以下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点,适合楠竹的栽培和生长。西部高原和高山峡谷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冬季长,无霜期短,属高寒气候,不  相似文献   

17.
为锯决大母竹造林种源不足且成本过高的问题,2001年开始进行了小母竹造林快速成林成材试验,系统地研究了保留株数、施肥种类和数量及施肥季节对平均地径、单株发笋数及发笋成竹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保留株数对平均地径影响较大,以2株为佳,施肥种类和施肥时间的差异对平均地径影响不显著;保留株数、施肥种类和数量及施肥季节对单株发笋数都有极显著影响,保留2株,施复合肥、磷肥和尿素分别0.5、0.1和0.2kg及1月、6月施肥,单株发笋数最多;保留株数、施肥种类和数量及施肥季节对毛竹发笋成竹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一、母竹选择 母竹年龄应选1—2年生,胸径以5厘米左右较为合适。母竹过小,造林效益来得慢。母竹过大,难于挖掘栽植,也影响成活率。母竹要求分枝低,健壮无病虫害。  二、挖掘母竹 ①根据母竹第一盘枝的方向大致判断地下竹鞭的走向。在母竹基部50厘米处开挖,找到竹鞭后将其斩断;②来鞭保留30厘米长,去鞭保留50厘米以上;③挖掘时切忌摇动竹杆,以免损伤杆柄而影响成活;④母竹保留5—7盘枝桠。就近造林及时栽植,不必包扎。但在短距离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竹鞭、笋芽。  三、栽植技术 ①使母竹鞭根舒展,用细土将母竹周围…  相似文献   

19.
在对"楠竹快繁和造林技术推广"项目实施4年的基础上,总结了:①楠竹小母竹繁育技术,包括母竹与园地选择、整地、栽植和苗期管理等;②小母竹造林技术,包括造林地与造林时间选择、苗木选择与处理、整地、栽植等;③小母竹造林后抚育管理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楠竹是我场栽培的主要用材林之一.遵照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关于"竹子要大发展"的指示,1962年以来,我场采用母竹移植营造楠竹新林2万多亩,植株30万株以上.现已进入采伐期,部分已采伐两三届.为了弄清母竹移植迅速成林的规律,我们进行了一些调查,为进一步发展楠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