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腰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已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近年来,也有较多的针对该术式的缺点和并发症的报道。本研究对传统胸腰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进行了改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07-208
目的探究对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案进行治疗的效果,并观察患者的脊柱高度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经后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受伤伤锥椎体复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脊柱高度及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并报道脊柱短节段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16例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板减压 椎弓根内固定,其中2例手术Steffee钢板螺钉系统,12例采用Dick钉内固定装置,2例采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结果 术后随访3月至3年,所有病例固定牢靠。结论 脊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型骨折具有方法简单、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后路经椎弓根短节段固定术治疗A型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112例经后路经椎弓根短节段固定术治疗的A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并通过X线片检查,测定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后凸Cobb角。末次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患者术后脊柱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测定,计算骨块复位率。结果与术前比较,患者在术后1、6、12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下降,术后6个月明显的低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患者在术后1、6、12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明显升高,伤椎楔变角、后凸Cobb角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112例患者的ODI评分平均为(13.24±6.21)分,其中优68例,良好37例,优良率为93.75%;112例患者的骨块复位率为57%~98%,平均(86.92±7.21)%;骨块复位率与伤椎高度呈正相关(r=0.091,P=0.000),与伤椎楔变角呈负相关(r=-0.032,P=0.003),与Cobb's角之间无相关性(r=0.008,P=0.566)。结论后路经椎弓根短节段固定术治疗A型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显著,明显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其骨块复位率与伤椎高度、楔变角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治疗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且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前提下,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脊柱正常解剖形态和脊柱稳定,椎管得到有效的减压井最大限度地使神经损伤恢复[1]。为实现脊柱的解剖复位,各种新型脊柱内固定器械不断出现。我们应用三维椎弓根系统(atlas fixator以下简称AF)治疗腰脊柱骨折,共1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总结25例前路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给予呼吸训练及唤醒试验训练指导;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引流管护理、胃肠道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25例均取得满意疗效,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新鲜的胸腰段爆裂骨折可经后路撑开、椎弓根内固定。但在撑开恢复椎体高度时,已受压破坏的骨小梁支撑系统不能同时恢复,因而产生椎体内的空隙,形成“蛋壳样”椎体,该椎体内空隙最终由纤维性组织充填,不能获得骨性愈合恢复承重功能。通过向骨折椎体的空隙内注入PMMA可使骨折椎体的前柱获得即刻稳定性,从而减少内固定的应力,使后外侧植骨获得骨性融合。我们2001-03~2005—08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固定附加改良的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36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胸腰段脊柱骨折并截瘫的治疗岳阳市第一医院林尤章本组报告近两年10例胸腰段脊椎骨折并截瘫,采用切开复位Dick内固定。同时9例行骶棘肌蒂、1例大网膜移植,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闲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56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椎体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量、VAS评分和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的比例。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和随访末期的椎体Cobb角和椎体高度丢失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术后VAS评分和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发生比例均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描述影响胸腰段脊柱不同类型骨折,以及指导脊柱骨折治疗的不同分类及关键影响因素。目前脊柱骨折分类以Denis三柱模型为基石,包括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屈曲牵张骨折和骨折伴脱位。骨折分类系统包括胸腰椎损伤分类和严重程度评分(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系统和AO脊柱胸腰椎损伤分类和严重程度评分(AOSpine-TLICS)。正确分类需要定量成像方法,采用多个测量指标来评定其属于不同TLICS或AOSpine-TLICS类型。如果TLICS评分4或者AOSpine-TLICS评分5,则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本文重点描述X线片、CT及MRI影像表现和测量参数,包括爆裂性骨折患者中椎体楔形变成角和压缩性骨折椎体高度丢失百分比、椎弓根间距和腰椎管狭窄程度以及一些严重骨折(如屈曲牵张骨折、骨折伴脱位)患者的椎体位移和棘突间距增加。通过图解和影像案例展现这些影像学特征和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AF固定系统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经验。方法:采用AF固定系统治疗3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随访、总结、分析手术疗效。结果:34例病人术后随访7~22个月,脊柱生理弯曲、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理想,骨折复位确切,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总效率达91%。结论:AF脊柱内固定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复位确切,固定可靠,重建了脊柱的生理弯曲,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理想,骨折复位确切,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短节段内固定的有效方式。方法:2002年6月~2006年12月,采用前路选择性切除椎体、植骨融合,单钉-棒及钉-板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76例。术中保留骨折椎相对完整的部分和无明显破坏的椎间盘,以减少切除范围和融合的节段,有神经症状者行椎管减压。骨缺损采用自体髂骨或钛网 自体碎骨的方法植骨。共58例患者获得随访,手术后随访的时间6~28个月,平均20个月。结果:所有骨折患者植骨稳定,无明显移位和塌陷,内固定器无松脱和断裂,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前路选择性切除椎体,单钉-棒及钉-板内固定不仅能够维持胸、腰椎骨折手术后脊柱的稳定,防止移植骨块的松动脱落,而且可以最大范围地减少融合节段,减少术中创伤,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6.
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减压与内固定术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针对胸腰段前路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出血多等问题进行技术改进。方法 采用经第12肋胸膜外-腹膜后入路显露,L4骨折保留第12肋;对伤椎相邻椎体血管不予处理;对螺钉固定位置和操作程序进行改进;同时实施控制性降压。每例病人至少实施四项技术改进中的两项。结果 采用改进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2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10~150min(平均130min),术中失血350~900ml(平均550ml),切口长度12~20cm(平均15cm),术中损伤腹主动脉1例,损伤胸膜2例。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50个月(平均18.3个月),术后椎管明显扩大,无神经压迫症状加重,发生内固定松动1例。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标准改变如下:术前3例A级,术后恢复为A级2例,B级1例;术前B级4例,术后恢复为B级1例,C级1例,D级2例;术前14例C级,术后恢复为C级1例,D级3例,E级10例;术前4例D级,术后恢复为E级4例。结论 本技术改进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和减轻手术创伤的优点,更有利于选择前路手术来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  相似文献   

17.
作者于1990年2月以来采用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器治疗4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初步随访得到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见下表。 伤后至手术 按Frankel分级病例 性别 年龄 骨折类型 时间(天) 术前 术后1 男 27 L_(2-4)安全带型 3 C E2 男 37 T_(10)骨折脱位型 1 A A3 男 41 L_2爆裂骨折型 6 B C4 男 42 L_1骨折脱位型 1 C D2 手术方法取俯卧位,局麻下行以伤椎为中心后正中切口,长13~15cm,骨膜下剥离显露椎板,横突、上下关节突,在伤椎上下各一个脊椎两侧置入椎弓根螺钉,置入正确与否是手术成败的关键。进钉点标志采用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矫正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置钉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观察组采用经伤椎置钉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比较两组临床指标、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矫正率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矫正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置钉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的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其疼痛程度,维持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  相似文献   

19.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护理要点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胸腰段(T12-I1或T11-I2)脊柱骨折极为常见,常伴有神经根或脊髓损伤,导致病员不同程度的伤残。作者报道了近3年我院收治类病人100例的护理体会,认为严密的观察,正确的体位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是护理的关键,其有助于防治各种并发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20.
胸腰椎爆裂骨折常导致神经损伤和脊柱后突畸形,目前临床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前路手术、后路短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路短节段固定非融合术和微创手术。但至今尚无一种精确的分型以指导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按生物力学原理及考虑到患者固定节段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非融合技术、微创手术已逐渐用于临床,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