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生素B_(12)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0.85g/次,2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维生素B120.5mg/次,3次/d口服。比较2组患者血清维生素B12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12个月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维生素B_(12)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12个月时,对照组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389.54±98.72)、(366.32±102.53)、(358.74±92.49)、(341.72±99.35)mmol/L]较治疗前[(399.10±109.23)mmol/L]明显下降(P0.05),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0.96±2.62)、(24.42±1.61)、(26.43±2.04)、(28.47±2.51)μmol/L]较治疗前[(20.34±1.64)μmol/L]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406.54±100.34)、(403.63±97.48)、(405.64±99.93)、(404.77±94.43)mmol/L]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1.78±1.31)、(20.57±2.43)、(21.82±1.55)、(20.98±1.99)μmol/L]与治疗前[(404.62±108.16)mmol/L、(21.34±1.71)μmo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12个月时,观察组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7.78%)明显高于观察组(1.11%)(P0.05)。结论维生素B_(12)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抑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减少周围神经病变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B12与脑梗死的关系以及应用叶酸、维生素B12干预治疗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体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35例作为病例组,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及对照组分别空腹抽血测定血浆叶酸、维生素B12及同型半胱氨酸,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脑梗死患者进行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1个月后复查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在病例组中,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占63%,明显高于对照组14%(P<0.01);病例组患者中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20.42±6.39)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同型半胱氨酸[(8.78±3.88)μmol/L]平均水平,血浆叶酸水平为(7.42±4.36)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3.45±3.25)ng/mL,P<0.01],维生素B12水平为(324.56±167.85)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488.44±255.75)pg/mL,P<0.0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r=-0.345、r=-0.587);对病例组中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患者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1个月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之前有显著降低.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低于对照组,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可有效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患者体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在血栓中的危险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0~2011年52例UC患者(UC患者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研究,检测两组中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叶酸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UC患者组同型半胱氨酸平均为(13.7±1.92)μmol/L(4.60~87 mmol/L),比对照组[(11.1±3.58)μmol/L]高(P<0.001),维生素B12、叶酸水平比对照组低(P<0.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叶酸缺乏是UC患者高半胱氨酸惟一危险因素,并呈负相关.结论 IBD患者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并缺乏维生素和叶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及维生素B_(12)(VitB_(12))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UC组选择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住院部112例活动期UC患者,对照组为同期该院的健康体检者共100例,观察2组血浆Hcy、叶酸及VitB_(12)的水平差异,并分别对血浆Hcy、叶酸及VitB_(12)与UC病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UC组与对照组Hcy水平分别为(16.93±9.49)、(10.33±7.48)μmol/L,U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组与对照组叶酸水平分别为(8.75±6.04)、(15.05±6.67)nmol/L,VitB_(12)分别为(121.05±67.31)、(245.12±71.28)pmol/L,UC组叶酸和VitB_(12)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病情轻重程度,UC组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3组间血清Hcy、叶酸及VitB_(12)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血清叶酸与病程呈负相关(r=-0.405,P=0.001),而血浆Hcy、血清VitB_(12)与病程无显著相关性(r=-0.114,P=0.233;r=-0.162,P=0.088)。结论 UC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叶酸及VitB_(12)水平下降,叶酸水平与UC病程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维生素B_(12)水平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来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并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Hcy水平,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FA、维生素B_(12)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试验组中血清Hcy高于正常值患者的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试验组中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为高水平(≥15μmol/L)的例数有48例,占68.6%。试验组血清Hcy水平为(23.25±8.17)μmmol/L,健康对照组血清Hcy水平为(7.09±2.25)μ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FA水平(6.23±2.19)ng/mL、维生素B_(12)水平(329.89±125.79)μmol/L与健康对照组血清FA水平(10.57±5.70)ng/mL、维生素B_(12)水平(598.85±142.56)μ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Hcy水平与FA及维生素B_(12)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血清高Hcy患者的MTHFR C677T多态位点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CC野生型8.0%,TT突变型39.5%,CT突变型52.5%;MTHFR A1298C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AC突变型33.3%,AA野生型67.3%。结论 MTHFR C677T突变和血清高Hcy水平及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及叶酸、维生素B_(12)与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76例ROU患者作为ROU组,选取同期76例口腔检查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清中锌(Zn)、铁(Fe)、铜(Cu)、叶酸、维生素B_(12)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进行比较,并研究ROU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ROU组血清Zn、Fe、叶酸、维生素B_(12)及SO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U组与对照组血清Cu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U患者存在明显的微量元素及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异常,ROU与上述指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的关系。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保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9例高Hcy血症门诊和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65例Hcy正常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高于高Hcy组[维生素B12(ng/L):563.7±303.8比345.9±220.1,叶酸(μg/L):11.5±4.5比8.1±4.50,均P0.01],观察组Hcy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r_1=-0.527,r_2=-0.562,均P0.01),对照组Hcy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相关性不显著(均P0.05)。分析高Hcy组的Hcy、叶酸、维生素B12发现,维生素B12正常而叶酸不足或缺乏均能引起Hcy升高,但升高幅度没有维生素B12减低组患者(即使叶酸正常)Hcy升高的幅度大。结论在Hcy代谢过程中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一不可;维生素B12可以提高叶酸利用率,维生素B12缺乏导致叶酸变成不能利用的形式,可能也是诱发高Hcy血症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高Hcy血症时动态监测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对指导临床用药等方面应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式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3月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CRF 9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持续性血液透析组、腹膜透析组和未透析组3组各30例,另选择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4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及采用不同方式治疗CRF 3组低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_(12)发生率。结果采用不同方式治疗CRF 3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持续性血液透析组及腹膜透析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和未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血液透析组高于腹膜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方式治疗CRF 3组低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_(12)发生率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_(12)发生率持续性血液透析组与腹膜透析组均高于未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均可使CRF患者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下降,但持续性血液透析优于腹膜透析,持续性血液透析较腹膜透析更适合CRF患者。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860-862
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各20例。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1组采用叶酸联合二甲双胍,观察2组叶酸、维生素B_(12)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血糖、维生素B_(12)、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Hyc)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叶酸、维生素B_(12)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P0.05)。比较三组血清Hyc水平发现,对照组血清Hyc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5.00%,显著高于观察1组的20.00%、观察2组的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1组与观察2组间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型糖尿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与叶酸、维生素B_(12)联合治疗,有助于纠正叶酸、维生素B_(12)吸收障碍,预防血清Hyc升高,减少糖尿病对周围神经、肾脏及微血管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叶酸与维生素B_6、B_(12)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Hcy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叶酸、维生素B_6、维生素B_(12)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变化情况、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加以叶酸、维生素B_6、维生素B_(12)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cy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之间的关系,评价检测Hcy在MA诊断治疗、预后及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方法 检测实验组(192例营养性MA患者其中包括单纯叶酸缺乏贫血患者69例、单纯维生素B12缺乏贫血患者60例,同时缺乏叶酸和单纯维生素B12缺乏贫血患者63例)、对照组(200例来自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体检且体检结果正常的健康人)和治愈组(已治愈实验组的192例单纯营养性MA患者)叶酸、维生素B12、Hcy水平。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做比较,血清中的叶酸、维生素B12,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6,3.21,2.78,P<0.01); 对照组与治愈组做比较,血清中的叶酸、维生素B12,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0.98,0.77,P>0.05); 营养性MA患者不同缺乏物质各组间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P>0.05)。结论 营养性MA患者血清中的Hcy水平高于健康人血清中的Hcy水平,高水平Hcy与营养性MA存在相关性,可通过监测血清中Hcy的水平变化指导营养性MA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田浩  徐浩  祖茂衡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4):2949-2950,2953
目的研究青年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BCS)患者血浆维生素B12、叶酸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青年肝静脉型BCS患者60例,同期健康对照组60例,均留取空腹肘静脉血,BCS患者介入治疗时另取肝静脉血,免疫荧光反应测定血浆Hcy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维生素B12及叶酸浓度。结果 BCS组肝静脉及肘静脉血Hcy[分别为(21.40±9.82)和(20.38±8.40)mmol/L]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6.64±5.16)mmol/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S组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分别为(4.10±1.85)mg/L和(432.48±104.36)n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6.40±1.91)mg/L和(447.60±115.48)ng/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肝静脉型BCS患者体内存在高Hcy浓度状态,高Hcy浓度状态与体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与叶酸、维生素B12的关系。方法对102例(男58例,女44例)脑梗死患者和46例(男26例,女20例)正常健康人用FP IA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M E IA法测定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结果脑梗死组同型半胱氨酸、叶酸水平分别为24.6±9.6μm o l/L和3.7±1.6μg/L,对照组分别为9.1±4.1μm o l/L和7.1±3.1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而维生素B12在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的水平分别为303.1±105.6 ng/L和325.2±114.5 ng/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子,叶酸等缺乏及代谢障碍是造成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以及 HHcy与维生素 B12及叶酸的相关性,从而阐释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280例,其中汉族150例,维族130例。收集正常对照组265例,其中汉族142例,维族123例。两组人群均完成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维生素 B12、叶酸水平的测定。结果汉族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 Hcy 分别为(20.68±8.54)μmol/L;(13.69±2.36)μmol/L;维生素 B12分别为(228.15±118.12)ng/L;(378.89±156.87)ng/L;叶酸分别为(5.04±1.35)μg/L;(7.82±1.63)μg/L。维族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 Hcy 分别为(28.79±7.35)μmol/L;(15.25±2.58)μmol/L;维生素 B12分别为(196.13±107.34)ng/L;(368.56±150.31)ng/L,叶酸分别为(4.25±1.75)μg/L;(7.34±1.58)μg/L。新疆维吾尔族脑梗死组 Hcy 高于汉族脑梗死组,维生素 B12及叶酸水平低于汉族脑梗死组(P <0.05)。结论对有高危因素的维族患者需积极补充维生素 B12和叶酸,从而降低 Hcy,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_(12)、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以期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新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11月就诊于该院神经内科因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48例(脑梗死组),并随机选择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其他系统疾病者。患者入院后24~72h内进行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相关辅助检查后明确脑梗死诊断。所有患者用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法进行血清Hcy、叶酸、维生素B_(12)、SF检测并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Hcy、叶酸、维生素B_(12)、SF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S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叶酸、维生素B_(12)、SF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Hcy、SF、叶酸、维生素B_(12)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_(12)与叶酸表达水平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受试者(脑梗死患者血管性痴呆组、脑梗死患者非痴呆组、健康对照组)血浆Hcy、维生素B_(12)及叶酸水平,并观察MTHFR基因型在不同组间分布情况。结果:血管性痴呆组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非痴呆组、健康对照组(P0.05),而维生素B_(12)及叶酸水平明显低于非痴呆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脑梗死血管性痴呆患者间Hcy、维生素B_(12)及叶酸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MTHFR基因型在各组间分布情况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中Hcy、维生素B_(12)及叶酸水平可能与血管性痴呆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0~13岁儿童的25-羟维生素D、维生素B_(12)、叶酸水平与儿童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珠海市妇幼保健院719例0~13岁体检儿童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维生素B_(12)、叶酸及血常规。结果 719例儿童25-羟维生素D低于参考范围有115例(16.0%);维生素B_(12)低于参考范围有1例(0.1%),其平均血红蛋白(HGB)水平为101g/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63.7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为20.1pg。叶酸低于参考范围有6例(0.8%),其中年龄≥3~7岁男童有3例,其血常规指标分别为:HGB,129、126、125g/L;MCV,84.9、85.4、73.3fL;MCH,28.7、28.0、25.7pg。≥3~7岁女童有3例,其血常规指标分别为:HGB,132、122、132g/L;MCV,80.9、74.0、74.8fL;MCH,25.7、23.4、24.7pg。25-羟维生素D﹑维生素B_(12)、叶酸在不同年龄段男女儿童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B_(12)、叶酸在不同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5-羟维生素D在不同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儿童年龄增长,25-羟维生素D水平有所下降;家长应该定期给儿童体检,根据儿童的身体情况调整辅食和进行药物补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生素B_(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08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4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维生素B_(12)和叶酸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门诊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维生素B_(12)、叶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维生素B_(12)和叶酸水平明显降低,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维生素B_(12)、叶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叶酸和维生素B_(12)联用二甲双胍能有效保持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良性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proidism,PHPT)患者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dihydroxyvitamin D3,1,25(OH)2D3]水平变化及与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血钙、血磷的关系。方法良性PHPT患者56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118例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血清1,25(OH)2D3、PTH水平,比色法测定血钙水平,磷钼酸盐法测定血磷水平。比较2组维生素D缺乏[1,25(OH)2D3<20μg/L]、严重缺乏[1,25(OH)2D3<10μg/L]的比率及不同年龄分层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变化,Pearson法分析观察组维生素D缺乏、严重缺乏患者血清1,25(OH)2D3与PTH、血钙及血磷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维生素D缺乏比率、严重缺乏比率(94.64%、46.43%)高于对照组(62.79%、14.13%)(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清1,25(OH)2D3与PTH、血钙及血磷均无线性相关性(r=-0.226,P=0.352;r=-0.274,P=0.256;r=0.073,P=0.593)。观察组年龄18~40岁、>40~60岁、>60岁患者血清1,25(OH)2D3[(10.76±3.17)、(10.61±5.01)、(10.72±4.85)μg/L]低于对照组[18~40岁:(18.19±9.86)μg/L,>40~60岁:(17.18±9.19)μg/L,>60岁:(17.91±10.52)μg/L](P<0.05);观察组维生素D缺乏患者血清PTH[(818.86±233.49)ng/L]、血钙[(2.98±0.59)mmol/L]、血磷[(0.78±0.17)mmol/L]与维生素D严重缺乏患者[(640.09±622.69)ng/L、(2.96±0.69)mmol/L、(0.75±0.20)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维生素D缺乏、严重缺乏患者血清1,25(OH)2D3与PTH(r=-0.360,P=0.060;r=0.071,P=0.723)、血钙(r=-0.225,P=0.250;r=-0.228,P=0.252)、及血磷(r=0.239,P=0.221;r=-0.208,P=0.297)均无线性相关。结论良性PHPT患者血清1,25(OH)2D3低于正常人群,维生素D缺乏比率较高,且血清1,25(OH)2D3与PTH、血钙及.血磷无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_(12)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 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某院收治的11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来某院门诊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并将观察组患者按照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检测比较所有观察对象的血清Hcy、叶酸、维生素B_(12)以及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Hcy以及hs-CR P水平均显著升高,叶酸以及维生素B_(12)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以及hs-CRP的水平最高,叶酸以及维生素B_(12)的水平最低;中度组、轻度组患者血清Hcy以及hs-CR P水平依次降低,叶酸以及维生素B_(12)水平依次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叶酸、维生素B_(12)以及hs-CRP与脑梗死的出现具有直接的关联,联合检测各项指标可提升脑梗死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