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发展进程加快,老龄化问题日益显著。通过对寒地城市既有住区适老性设计的调查,研究寒地住区空间环境对老年人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总结现存问题,并探索适应我国寒地住区空间环境的适老性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
针对寒地城市既有住区适老化提升的需求,本文对寒地既有住区环境活力缺失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解析,结合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分析寒地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模式下的出行特征,结合案例对重构住区空间格局、增加富余开放空间以及更新低效闲置空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提出寒地既有住区环境适老化改造设计策略,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哈尔滨旧居住区户外环境适老化改造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寒地旧居住区户外环境适老性改造的必要性,在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从规划设计层面提出了寒地住区户外环境适老化改造策略,以营造宜人、包容性的户外环境。该研究为寒地旧居住区户外环境适老性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老龄化问题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典型的寒地城市哈尔滨市居住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居住区环境质量及老年人户外活动特征及需求,在此基础上总结寒地城市居住区景观现状问题,并提出寒地城市居住区景观适老性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居家养老作为我国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对共建共享的城市住区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制约住区环境共享的主要因素。以案例分析为研究方法,探索共享理念下既有住区嵌入式适老化改造方式。基于老年人的具体需求,分别在养老设施体系、道路结构、公共空间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改造方案及策略,得出一种适老不唯老的全龄共享居住模式。研究可以为其他共享理念下既有住区的适老化改造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15,(11)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国家提出了"9073"的养老布局,要求9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环境及服务体系的建立满足养老需求,可见社区环境是这97%的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要载体。既有社区是社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老龄化的集中地区。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既有社区室外环境适老化现状的主要问题,借鉴老龄化发达国家的适老化环境设计策略,探究我国既有社区居住环境改造更新的策略,提出适老性环境分级配置要点,以期为未来社区整治改造提供一定的标准支撑。  相似文献   

7.
结合寒地养老社区的现状,提出了寒地养老社区低碳设计理念,从建筑布局、空间组织规划、室外环境规划等方面,阐述了寒地养老社区适老规划策略,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温馨、宜居、舒适的养老环境。  相似文献   

8.
社区是“在地养老”的老年人最主要的活动场所,社区建成环境的适老性对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影响显著。我国山地城市形态特殊,建成环境的微观适老性问题相比平原城市更复杂、更严重,但目前针对山地城市社区的适老性评价工具较少。社区建成环境审计是一种逐条评估微观环境要素的方法,在适老性问题识别上具有全面、详细的优势。文章基于适应山地城市特征的高密度社区建成环境审计工具扩展版(The High-density Environment Audit Tool-Extension)的构建过程,选取重庆市主城区两个典型区域的123个交叉口、139个路段和22个集中活动空间作为样本进行实地审计。根据审计结果,总结影响老年人社区室外活动的环境要素、需求要素,形成山地城市社区建成环境适老性问题的“环境—需求”识别体系,并以重庆市为例梳理、识别出主要问题的类型并讨论成因,为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在地评价与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住区规划中的适老化设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伟 《规划师》2012,28(Z1):89-92
面对全球人口即将迎来的整体老龄化及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目前我国的住区已然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基于此,住区规划被提出进行适老化设计的要求。结合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变化对住区的要求,并借鉴国内外已有的适老住区的规划案例,我国的住区规划在进行适老化设计时可遵循以下对策,即布局适老单元、布局服务设施、完善居住空间及优化环境空间等,从而使住区能够为老年人的居住和养老提供宜人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养老社区、老年住区的问卷调研和实地调研分析,表明舒适性、便利性、经济性和交通性是影响老年人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结合调研数据和专家咨询意见,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层级递进的养老社区适老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比较矩阵,计算出各层级指标的权重。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出养老社区适老环境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从养老服务设施集约化布局、社区多功能融合、医养结合等方面提出了养老社区适老环境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居家养老是现今顺应我国国情的主要养老模式,而对既有社区适老性改造是当前居家养老模式下最切实可行的举措之一。本课题组就城市既有住宅社区的适老性现状进行初步的调研,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调研结果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行为特点,对环境的适老性改造进行研究,并对其改造的策略作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阐述适老性住区的内涵、从宏观发展环境层面提出适老性住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得出适老性住区将成为未来养老居住的重要发展方向的结论,并提出了适老性社区和适老性住宅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3.
白洁 《山西建筑》2012,38(27):3-4
从低碳排放的发展观出发,通过对旧住区居住环境适老性的改造,探讨了在住区室外环境改造中建设低碳社区的可行性,从对旧住区的场所,道路,绿化景观三方面入手,提出了在符合老年人生活方式的前提下进行低碳改造的方法,以期应对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居家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在2000年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政府开始关注老年人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出台了相关政策来鼓励和支持"社区养老"。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如上海、北京等城市老龄化程度较高,加上这些城市在改革开放后优先发展,目前城市中的住区已呈现老旧的状态。社区公共空间已不能满足如今老人的活动需要,设施老旧等问题突出,在这样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大动干戈的住区适老化更新方式已然不现实,所以基于城市针灸方法的社区微更新成为了如今适应城市老龄化和"知老""关老"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以居家养老模式为主体的养老服务体系下,既有住区室外环境的适老化性能成为影响老年人养老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徐州市20个既有住区的调查研究,从道路交通、绿化环境、活动设施以及老年人公共服务设施几个方面,分析不同建成年代和开发属性下既有住区室外环境适老化现状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特殊需求,研究针对性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养老变成我国社会亟须关注的问题。由于传统的观念,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是大多数人比较能接受的方式。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活动不便,其日常生活空间逐渐缩小至社区及其附近,但是城市既有小区在建设之初缺乏适老性设施和空间的建构,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全部需求。因此,文章旨在对既有住区内公共空间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并进行适老化改造,使其能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需求。同时也关注老年人的其他需求——心理、行为和生理需求,对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策略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门窗》2017,(12)
近年来,随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居住环境状况也越来越受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则主要以寒地城市养老社区为例,从寒地城市养老社区发展现状及老年人性格及活动场地出发,探讨养老社区中建筑景观设计如何适应社会老龄化的需求,并提出具体设计措施,旨在为寒地城市养老提供一定程度的推动。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对城市大众性养老基地的适老化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2010-13年间连续3次面向上海住区的调研,文章对里弄、公房、商品房与保障房等既有住区的适老化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调研发现:建成住区居住环境的适老化基础普遍薄弱,无论是内、外居住环境还是养老服务设施均存在适老化改造需求,各类住区的适老性矛盾既具有显著的共性、也存在鲜明的差异,亟待通过深化认识基础、推进适老化改造、优化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以及建立健全相应法规体系等举措逐步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9.
<正>适合长期居住且满足养老需求的适老住区的建设应该是未来我国社会比较量大面广的养老刚性需求,开展适老住区的建设工作非常必要。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绿色化"概念。同时,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适老住区的建设也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绿色和适老成为住区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社区医疗是我国养老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适老性社区健康保障服务体系。本文仅从适老性社区药房服务建设方面着手,旨在通过提出建构策略对健康保障服务体系进行补充和扩展。笔者研究国外的社区药房服务现况,分析我国社区药房服务的不足,针对国内老年人对适老性社区药房服务的需求进行实地调研,并进行访谈。从老年人对社区药房相关服务的需求出发,以国外社区药房的服务为借鉴,提出在我国适老性社区药房服务方面的建设策略,从而更好地补充、丰富和发展我国适老性社区健康保障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