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西安地区临床患者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的血清学特征及临床疾病构成,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6~2021年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7 455例有不明原因发热、皮疹、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感染症状的临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EBV抗衣壳抗原抗体IgM(VCA-IgM)、抗衣壳抗原抗体IgG(VCA-IgG)、抗核抗原抗体IgG(EBNA-IgG)及抗早期抗原抗体IgG(EA-IgG)。回顾性分析患者血清四种抗体检测结果,分析EBV感染的性别及年龄差异、患者的感染状态及疾病的临床分布。结果 VCA-IgG和EA-IgG在女性患者中的阳性率均高于男性(92.93%vs 91.23%,15.93%vs 11.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69,36.360,均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VCA-IgG,EBNA-IgG和EA-IgG占比逐渐增高,均在41~65岁达高峰分别为41.16%,42.33%和44.48%;VCA-IgM在0~3岁患儿中占比最高,达24.62%。EA-IgG,VCA...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EB病毒(EB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儿童EBV感染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0~14岁EBV感染住院患儿的全血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EBV衣壳抗原(VCA)IgG及IgM抗体,抗早期抗原(EA)IgG抗体和抗核抗原1(NA1)IgG抗体,以检测结果为研究样本的抗体谱。根据4种EBV抗体的检测结果分为现症感染(抗VCA-IgM抗体阳性,抗NA1-IgG抗体阴性、抗VCA-IgG抗体、抗EA-IgG抗体阳性或阴性)、亚急性感染(抗VCA-IgG抗体阳性,抗VCA-IgM抗体、抗NA1-IgG抗体、抗EA-IgG抗体阳性或阴性)、既往感染(抗NA1-IgG抗体阳性,抗VCA-IgG抗体阳性或阴性,其他抗体均为阴性)和未感染(4种抗体均阴性)。按照患儿年龄、检出月份和性别分析各组的阳性率。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样本4 451例,其中3 257例(73.17%)抗体谱提示EBV感染,包括现症感染380例(8.54%)、亚急性感染616例(13.84%)、既往感染2 261例(50.80%)。不同年龄组原发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学龄前(>3岁)组的阳性检出率最高(P<0.05);不同检出月份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月份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月份(P<0.05);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EB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80例现症感染患儿的疾病谱以血液系统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BV相关嗜血细胞综合征]为主,其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临床常见疾病;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支气管炎、疱疹性咽峡炎、急性扁桃体炎);其他疾病谱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及血流感染、肾病综合征、川崎病。结论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EBV阳性检出率有年龄和检出月份差异,现症感染以血液系统疾病患儿为主,医院应根据流学病学特征制定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B病毒抗体检测在诊断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意义。方法 63例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观察组,以同期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住院患儿63例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EBV衣壳抗体IgM(VCA-IgM)、IgA(VCA-IgA)、IgG(VCA-IgG),比较2组的差异。结果观察组VCA-IgM、VCA-IgA、VCA-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06%、15.87%、85.7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6%、3.17%、3.17%(P0.05)。结论 EB病毒抗体检测在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可有效提高疾病诊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成人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患者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状态,探讨成人淋巴组织增生患者外周血EBV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0例成人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患者和44例正常对照血清EBV衣壳抗原(viral capsid antigen,VCA)特异性IgM、IgG抗体以及EBV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 EA)IgG抗体;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外周血单核细胞EBV DNA载量.结果 40例淋巴组织增生患者血清标本中VCA-IgG、VCA-IgM和EA-IgG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95.0%(38/40)、7.5%(3/40)和32.5%(13//40),44例健康对照3种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97.7%(43/44)、2.3%(1/44)和2.3%(1//44),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间VCA-IgG和VCA-IgM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而淋巴组织增生组EA-IgG抗体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x2=13.784,P=0.0002).淋巴组织增生组病毒载量高于健康对照,差异有显著性(z=2.655,P=0.008),EA-IgG抗体阳性患者外周血中EBV载量高于EA-IgG抗体阴性患者,差异亦有显著性(z=2.025,P=0.043).结论 成人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存在EBV激活感染,病人外周血EBV标志物检测有助于明确临床诊断,进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EB病毒感染呈全球性分布,以儿童及青少年居多,其中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多见,具有自限性,部分患者可发展为EBV相关性噬血性淋巴组织增生(EBV-HLH),病情凶险致死率高达30%-40%[1]。目前实验室EB病毒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检测主要包括针对EBV衣壳抗原(VCA-IgM、VCA-IgG)、抗EBV核抗原(NA-IgG)以及EBV早期抗原(EA-IgG),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1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抗EBV衣壳抗原IgG抗体亲合力检测在儿童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检测了58例儿童IM患者病程2周内血清中4种抗EBV抗体,包括抗EBV衣壳抗原(CA)IgG抗体、抗EBV-CA-IgM抗体、抗EBV早期抗原(EA)IgG抗体、抗EBV核抗原(NA)IgG抗体和抗EBV-CA-IgG亲合力。结果58例IM患者血清中抗EBV-CA-IgG、抗EBV-CA-IgM、抗EBV-EA-IgG、抗EBV-NA-IgG的检出率分别为100%、81.0%、72.4%、3.5%;诊断EBV相关性IM56例;在病程2周内,100%的EBV相关性IM患者血清中抗EBV-CA-IgG为低亲合力抗体;84%的EBV相关性IM患者血清中抗EBV-CA-IgM阳性。结论单纯依靠抗EBV-CA-IgM阳性诊断EBV相关性IM敏感性偏低,结合EBV抗体谱和抗EBV-CA-IgG亲合力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与SLE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5例SLE患者和45例体检健康者血清中EB病毒核抗原(EBNA)Ig G抗体、早期抗原(EA)Ig G抗体、衣壳抗原(VCA)Ig G和Ig M抗体、VCA Ig G亲和力5个指标,分析不同EBV感染类型下抗核抗体(ANA)、抗Sm抗体、抗双链DNA(ds DNA)抗体及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的差异。结果 SLE患者血清EA Ig G抗体、EBNA Ig G抗体、VCA Ig G和Ig M抗体相对滴度显著高于体检健康者(P0.05);两组间VCA Ig G抗体亲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EBV现症感染率显著高于体检健康者(37.8%vs 0.02%,χ2=17.78,P0.01);既往感染率显著低于体检健康者(57.8%vs 75.6%,χ2=10.33,P0.01),两组均未检出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和原发感染患者。SLE患者中血清抗Sm阳性组与抗Sm阴性组间EBNA Ig G抗体相对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EBV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时抗Sm抗体、抗ds DNA阳性率及SLEDA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存在EBV的新近感染或有既往感染的病毒活动;EBV感染与SLE疾病的活动性无关。  相似文献   

8.
EB病毒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类大肠肿瘤中是否存在EB病毒 (EBV)的感染 ,EBV是否参与了肿瘤的致病作用。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 3 0例大肠癌患者血清的抗EBV壳抗原抗体 (EB VCA IgA)、抗EBV早期抗原 (弥散型 )抗体(EA D IgG )及抗EBV核抗原 -1抗体 (EBNA 1 IgG/M ) ,用PCR方法对 3 0例大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漱口液标本进行EBVDNA扩增。结果 :在 3 0例大肠癌标本中EB VCA IgA、EA D IgG、EBNA 1 IgG、EBNA 1 IgM的阳性率分别为 10 0 %、67%、10 0 %、2 7% ,EBVDNA阳性率为 90 % (2 7/3 0 ) ,3 0例患者漱口液有 7例PCR阳性 ,阳性率为 2 3 %(7/3 0 )。结论 :大肠肿瘤组织中存有EBV感染。大肠癌发生时伴有EBV激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EB病毒(EBV)在体检人群中的感染及血清抗体情况,为临床进一步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对EBV相关抗体进行检测,利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39例体检者共检测出血清抗体阳性2119例,总阳性率为99.06%。2019年EBV抗体衣壳抗原免疫球蛋白G(EBVCA-IgG)和核心抗原IgG(EBNA-IgG)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93.50%和92.15%,且EBVCA-IgG的阳性率在2017-2019年逐年上升。EBV-IgM阳性(即急性感染)所占比例为3.23%。≥50岁组EBV-IgM阳性率(3.14%)显著高于<50岁组(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体检人群中EBV既往感染率在99.00%以上,且存在较高比例的急性感染情况(3.23%),尤其是中老年人急性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临床上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相关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EBV感染的筛查和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抗体及血清EBV-DNA载量检测在诊断儿童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0月间入住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30例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EBV特异性抗体及抗体亲和力,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中EBV-DNA载量.结果 在130例儿童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例中,入院时血清EBV抗体反应存在多种类型,抗EBV-CA-IgM阳性率达95.4%,随着时间推移,EBV特异性抗体及抗体亲和力出现相应的变化.77例进行血清EBV-DNA检测,总阳性率为15.6%(12/77),平均拷贝数为1.5×104copies/ml,动态监测提示EBV-DNA载量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结论 血清EBV-CA-IgM结合EBV-CA-IgG亲和力检测,可以提高原发性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的敏感度.血清中EBV-DNA检测在原发性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检测EB病毒(EBV)的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荧光探针PCR技术对27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不同样本进行EBV的检测.结果 270例患儿中EBV-DNA、VCA-IgG、VCA-IgM阳性率分别为34.8%、87.8%、0.4%.结论两种方法各有特点,荧光探针PCR检测EBV-DNA方法样本易取,时间短,准确性、敏感度均好,是值得推广的一项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EB病毒(EBV)抗体水平及阳性率。方法 将2018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进行血清EBV抗体检测的共1 768例受试者纳入研究。对纳入研究受试者的4种EBV抗体水平分别按性别、季度、年龄进行分组比较。根据抗体水平将阳性检测结果分为强阳性和弱阳性,对不同年龄组4种EBV抗体的强阳性率和弱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男性和女性4种EBV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季度间4种EBV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8岁组EBV衣壳抗原(VCA)IgM抗体阳性率及强、弱阳性率,EBV VCA IgG抗体弱阳性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而<18岁组EBV核抗原(NA)IgG抗体阳性率及强、弱阳性率,EBV VCA IgG抗体阳性率及强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P<0.05)。结论 通过对EBV的4种抗体进行检测,能够了解当地人群EBV感染的状况。EBV初次感染易发生于青少年时期,而年龄≥80岁人群也是EBV感染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昆明地区6岁以下小儿EB病毒感染状况。方法 应用深圳亚辉龙生物技术公司试剂,采用ELISA方法检测发热患儿EB病毒感染的4个抗体。分别为衣壳抗原IgG(VACIgG)、衣壳抗原IgM(VACIgM)、早期抗原IgM(EAIgM)、核心抗原IgG(EBNAIgG),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372例发热患儿中衣壳抗原IgG(VACIgG)阳性233例,阳性率为62.63%;衣壳抗原IgM(VACIgM)阳性22例,阳性率为5.61%;核心抗原IgG(EBNAIgG)阳性238例,阳性率为63.98%;早期抗原IgM(EAIgM)阳性44例,阳性率为11.82%。(2)所有患儿进行外周血涂片查异形淋巴细胞,检出10例阳性,阳性率为2.69%,与ELISA法检出VACIgM(衣壳)、EAIgM(早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EB病毒感染4个抗体比较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全年均有发病,6岁以下儿童多呈不显性感染,仅引起轻症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然而,EB病毒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在儿童中又很重要。发热患儿进行EB病毒抗体检测对临床诊断某些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EBV三种抗体(VCA-IgM、VCA-IgG、EA-IgG)在儿童不明原因发热(FUO)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28例不明原因发热(FUO)儿童血清样本的EBV抗体.结果 (1)病例年龄1月~14岁,中位年龄3岁,<4岁87例,4~8岁26例,>8岁15例;(2)128例发热患儿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5倒(50.8%),呼吸道感染40例(31.3%),另外还有过敏性紫癜、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肾小球肾炎、肝炎等;(3)VCA-IgM阳性60例,阳性率46.88%.结论 三种EBV抗体能动态反应EB病毒感染后的抗体水平,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检测方法简单,在儿童不明原因发热(FUO)病因诊断中非常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血清IL-4和IL-13水平以及EBV感染在过敏性哮喘发生中的作用,分析过敏性哮喘患者EBV感染与患者血清IL-4和IL-13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IL-4和IL-13含量以及血清EB病毒早期抗原抗体EA-IgM和EA-IgA以及衣壳抗原抗体VCA-IgM,VCA-IgA和VCA-IgG水平,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IL-4(11.00±5.72pg/ml),IL-13 (4.53±2.22pg/ml),EA-IgM (3.86±1.25U/ml),EA-IgA (1.71±0.64U/ml)和VCA-IgM(8.93±3.03U/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88±1.73pg/ml,2.87±1.07pg/ml,2.68±1.12U/ml,1.29±0.29U/ml和5.61±1.95U/ml; P<0.001,P<0.01,P<0.01,P<0.05和P<0.001).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VCA-IgA和VCA-IgG水平分别为13.29±23.45U/ml和8.01±19.30U/ml,对照组血清VCA-IgA和VCA-IgG水平分别为135.43±102.79U/ml和121.48±122.11U/ml),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患者血清IL-4和IL-13水平与EBV抗体EA-IgM,EA-IgA,VCA-IgM,VCA-IgA,以及VCA-IgG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血清IL-4和IL-13水平升高有关;过敏性哮喘患者存在EBV的活动性感染;EBV感染可能不是导致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IL-4和IL-13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3项EB病毒(EBV)抗体联合检测结果,了解体检人群EB病毒感染情况,为鼻咽癌早期筛查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EBV(Rta)-IgG、衣壳抗原(VCA)-IgA、早期抗原(EA)-IgA 3种抗体联合检测的体检人员共4251名,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51名受检者中3种EBV抗体单项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65,P=0.000),阳性率由高至低的顺序依次为VCA-IgA、EA-IgA、Rta-IgG;不同性别间VCA-IgA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P=0.000);不同年龄组3种EBV抗体阳性率总体随年龄增长而增高,EA-IgA(P=0.000)及Rta-IgG(P=0.0038)在不同年龄组中阳性率有显著差异,在61岁以上的受检者中EA-IgA和Rta-IgG阳性率最高,分别为6.3%及3.7%,VCA-IgA在51岁以上的受检者中阳性率最高;92.9%的受检者3项检测均为阴性,1项阳性者占6.4%,2项阳性者占0.7%,未发现3项阳性者;抗体阳性检测结果男性与女性聚集情况比较无差别,抗体检出阳性受检者在耳鼻喉科检查发现鼻炎、鼻窦炎及其他异常比例较高。结论3种EBV抗体的阳性率与性别和年龄都有一定的关系,50岁以上的人群应作为重点筛查对象。EBV抗体联合检测阳性受检者推荐鼻咽镜检查,为鼻咽癌的早期筛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设计针对EBV基因组的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70例外周血标本。其中17例是确诊EBV感染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27例是临床高度怀疑EBV感染患儿,26例是临床非EBV感染的患儿,并与检测EBV抗体VCA-IgM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比较。结果确诊组、疑似组和对照组患儿FQ-PCR检测EBV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81.48%和0.00%。与此对应VCA-IgM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25.93%和0.00%。确诊组EBV DNA的平均拷贝数为1.15×105/m l,疑似组为4.38×104/m 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VCA-IgM检测方法相比,FQ-PCR检测到EBV感染的阳性率更高,EBV DNA的定量检测可帮助诊断儿科活动性EBV感染,尤其是可疑患儿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8.
EB病毒感染实验室诊断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 设计针对EBV基因组的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70例外周血标本.其中17例是确诊EBV感染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27例是临床高度怀疑EBV感染患儿,26例是临床非EBV感染的患儿,并与检测EBV抗体VCA-IgM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比较.结果 确诊组、疑似组和对照组患儿FQ-PCR检测EBV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81.48%和0.00%.与此对应VCA-IgM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25.93%和0.00%.确诊组EBV DNA的平均拷贝数为1.15×105/ml,疑似组为4.38×104/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VCA-IgM检测方法相比,FQ-PCR检测到EBV感染的阳性率更高,EBV DNA的定量检测可帮助诊断儿科活动性EBV感染,尤其是可疑患儿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B病毒(EBV)特异性抗体对抗核抗体(ANA)阳性患者和ANA阴性健康对照者的免疫反应。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0例ANA阳性患者和48名体检健康者血清EBV-衣壳抗原(VCA)Ig M、EBV-VCA Ig G、EBV-早期抗原(EA)Ig G和EBV核抗原(EBNA-1)Ig G水平,比较ANA阳性患者与ANA阴性健康对照者的EBV抗体阳性率、EBV抗体水平差异,分析ANA阳性患者EBV抗体水平与ENA抗体种类、个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ANA阳性组血清EBV-VCA Ig G、EBV-EA Ig G和EBNA-1 Ig G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EBV-EA Ig G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5.747,P=0.017)。抗ENA抗体谱中,抗SS-A/Ro抗体、抗SS-B/La抗体阳性组分别与抗SS-A/Ro抗体、抗SS-B/La抗体阴性组比较EBNA-1 Ig G水平明显升高(Z=-2.630,P=0.008;Z=-2.515,P=0.011),EBV-VCA Ig G和EBV-EA Ig 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组与抗核小体抗体阴性组比较EBV-VCA Ig G、EBV-EA Ig G水平明显升高(Z=-2.355,P=0.018;Z=-2.017,P=0.043),但2组之间EBNA-1 Ig 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ENA抗体谱中自身抗体阳性个数不同的ANA阳性患者EBV-EA Ig G水平不同(χ~2=11.380,P=0.023)。结论EBV复发感染在ANA的产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抗EB病毒衣壳抗原IgM抗体(VCA-IgM)、EB病毒衣壳抗原IgG抗体亲合力指数(RAI)、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单项及联合检测对儿童EB病毒现症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该院儿科收治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EB病毒VCA-IgM为阳性的20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B病毒DNA,ELISA测定RAI,人工计数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将标本分成EB病毒DNA阳性组和EB病毒DNA阴性组,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非参数检验,通过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比较独立检测和联合检测各项指标在EB病毒感染诊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EB病毒DNA阳性组的VCA-IgM、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均高于EB病毒DNA阴性组,RAI低于EB病毒DN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A-IgM、RAI、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三者均与EB病毒DNA相关(P0.05)。VCA-IgM、RAI、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三者单项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3、0.844、0.870,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875,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的AUC。结论诊断EB病毒感染的相关指标中,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最具有诊断学意义,优于VCAIgM、RAI,三者联合检测优于单项检测,有助于EB病毒感染及其他合并感染的诊断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