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坑院村落作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一种独具特色的村落类型,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和较高的研究价值.基于村落生产生活和防灾减灾的双重需求,地坑院村落在千百年发展历程中,不断适应和改造区域环境,积累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人居生态智慧.文章以三原县柏社村古村落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法和文献分析法,分别从宏观层面村落选址布局、中观层面村落空间...  相似文献   

2.
正柏社村位于陕西省三原县新兴镇最北部,距新兴镇政府4 km,距三原县城25 km,距省会西安60 km。该村地处渭北黄土台塬区,因历史上广植柏树而得名"柏社"。村落地势北高南低,海拔800 m左右,除北部有数条自然冲沟和洼地嵌入,基本为地势平坦的"塬"地形。历史上柏社村曾是关中通往陕北、甘肃、宁夏的重要通道,是三原县的北门户,秦汉以后屡为兵家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3.
正散落于黄土高原的地坑窑民居,不仅是当地传统建筑的珍贵遗存,更是当地乡村记忆的重要载体。随着时代的变迁,地坑窑早已不能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因此逐渐被人们闲置、废弃。传统村落的萧条与衰败已然成为一种趋势。所幸,近年来,愈来愈多的人士开始意识到拯救、保护和发展传统建筑遗产的重要性。那么,如何保护好地坑窑民居,让渐遭废弃的传统建筑重焕生机?如何让人们愿意回到传统村落生活,重新激活乡村发展活力?本  相似文献   

4.
<正>项目负责人:崔陇鹏黄瑜潇1背景在当今城市快速发展的刺激下,农村人口大量地向城市流动,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仍在持续发酵。空心化、空巢化成为当代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土地荒废,房屋坍塌,生土建筑被废弃,生土材料的不可持续发展等等,都是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在三原柏社与四川德阳等地区,人们对生土的认知已经逐渐消失,以前的生土建筑在被雨水常年侵蚀后开始掉渣、裂缝,逐渐成为一种贫穷的象征。所以,在今天的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以陕西省柏社村为研究对象,以保护改造、再生利用为目的,通过文献汇总演绎、图片绘制拍摄、实地调研踏勘、实地访谈记录等方法,对历史进行再挖掘,对植被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从村外、村内、窑院三个层次,分析植被对地坑窑的保护作用,探讨植被的生态效益,归纳本土植物种类,最后对柏社村植被绿化与生态保护的经验进行总结,以期资鉴当今。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村落的发展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生态力量,它们影响着中国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土家族传统村落是土家族人生产生活的聚居地形式之一,承载了该民族的数千年历史文化。研究土家族传统村落的生态性不仅是对其民族文化、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为如何在建设发展中保存其生态性打下基础。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乡石堰坪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传统村落,保存着良好的乡土文化、村落及建筑状态。其生态性的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生态村建设科学的基础背景资料。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研究传统村落,取其精华,为能源供给、生态技术引进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所需要改进、提高的方面给出了指导。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鲜活遗产,蕴含深厚的历史信息和多样的文化景观。面对目前6819个数量众多的传统村落,如何避免零碎化保护、格式化发展,是当前紧迫的问题。利用ArcGIS10.2在对中国传统村落空间特征解析的基础上,引入以区域统筹为统领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理念,针对传统村落集群分布的地区,提出资源要素的整合与融合,进行“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协作集群发展”“改善提升人居环境”的保护利用路径探索。以渭南市传统村落为例,在区域统筹视角下,探索区域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法和路径,为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概述绿色基础设施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浙西芹川村为研究对象,探索传统村落绿色基础设施的构成手法。通过全面整合芹川村聚居氏族谱牒、地方志、实地照片、口述材料等资料,从中心控制区、连接通道、节点三个方面分析芹川村的绿色基础设施构建模式。进而分析村落绿色空间场所精神,从维护人居环境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探讨其对现代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启发意义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凤冈县玛瑙村为例探索传统村落地区实施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监督机制,旨在强化村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现传统村落开发保护格局。基于“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利用全国土地调查、“三区三线”等数据,采用田野调查和地类归并的方法,科学编制玛瑙村的村庄规划。规划至2035年:(1)在守牢耕地保护底线的基础上增加1.51 hm2耕地面积;(2)落实历史文化资源和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管控要求,确保文化符号的传承;(3)聚焦人口预测,合理规划各类建设用地需求;(4)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项目和“1+3+N”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打造绿色、有机、生态、安全、高效的农特产品,形成绿色食品外销产业链。  相似文献   

10.
雷芮绮 《城市建筑》2022,(12):106-108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是陕西省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在继承了许多传统关中文化习俗的同时,保留了大量传统的防火手段。关中地区气候干燥且普遍缺水,自古以来火灾隐患就是村落安全的主要威胁,但村落历经千年依旧可以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这些传统防火手段功不可没。然而,时至今日,这些传统手段已经渐渐淡出了现代人的视野,其中蕴含的经验与思考也一并失落。因此,本文对关中地区袁家村的传统防火手段进行探索与分析,以期为现代防火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淳朴热情的柏社村民自古便有饮茶的习惯,中国茶文化在这里已经变成村民生活的一部分。本设计意在为村民以及外来旅游参观者创造一个清净、休闲、朴实、高雅的茶饮环境。一个雅俗共融的茶馆如何在这个古朴美丽的小村庄落脚?设计者选择尝试一种"无痕迹的设计",不是"建造"一个茶馆,而是让这座窑院"长出"一个茶馆。在尊重窑院本身环境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因为它拥有一个典型的地坑窑四合院,同时窑院外面被一条古道劈开形成一座靠崖式的入口,黄土崖斑驳的自然肌理清晰完美地呈现在树木与藤蔓之间,这样独特的环境条件为"雅俗共融"的设计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其保护与发展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统村落的特殊性,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激活传统村落的内生动力,促进传统村落永续发展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以鱼川村为例,指出传统村落在保护的基础上,应该寻求村落的差异化定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传统村落的环境卫生问题是多年来困扰社会的难题,垃圾分类及后期处理工作对建设美丽乡村、保护传统村落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小洲村内主要旅游区域进行现场调查,观察及记录村民与旅客处理垃圾的行为;通过访谈,了解垃圾处理企业的运作模式及其管理方法;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得出村民与旅客对当前小洲村生态环境的满意度等。全面调研小洲村的生态环境卫生情况,分析目前小洲村环境管理不佳的原因。最后,提出改善小洲村垃圾分类及处理的建议,供其他传统村落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媛  徐悦颖  田永刚 《城市建筑》2023,(14):100-102+119
文章从景观基因理论视角出发,通过识别秦巴山区传统村落景观的外在表达和内在特质,建立片区内独特的景观基因谱系,为地域景观文化的研究提供新路径。在对秦巴山区国家级传统村落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基于景观基因理论对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进行识别与提取,从传统村落外在营构过程和内在文化形成两个层面,构建了双层(营构—文化)、六维、二十二类景观基因图谱体系,同时基于景观基因识别四原则,定性分析梳理了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厚畛子镇老县城村景观基因特征。研究成果为秦巴山区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研究提供借鉴和科学依据,为传统村落的完整性、特征性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地坑院建筑是从黄土塬上的穴居演变而来的特殊建筑类型,蕴含着珍贵的人居文化基因,是人类居住建筑的活标本与历史文化记忆。本文以地处关中地区的三原县柏社村传统民居——传统地坑院建筑为研究对象,针对现状调研后发现的问题,从地坑院建筑功能转变和建筑细节处理这两方面,提出合理有效的现代应用设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的理水有低能耗、绿色可持续的特点,近年来,因为传统村落原有住宅不能满足人们的现代化生活需要,越来越多的地区在原有传统村落附近进行了新村建设,但在新村排水方面,现代措施多是埋设大量排水管线,忽视了传统村落让自然做功的理水智慧.文章借鉴海绵城市理念,运用文献研究法与调查法,以陕西省韩城市桑树坪镇王峰村为例,从沟渠系...  相似文献   

17.
18.
《规划师》2017,(4)
文章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村落发展变迁为主线,在解析"互联网+"与传统村落互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形态重塑、文态传承塑新、生态维育保护、业态融合提升和组织动态架构的传统村落复兴路径,并结合陕西省礼泉县官厅村的实践,对互联网优势在智慧村落、产业培育、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谢晓玲  李亚红 《华中建筑》2022,40(4):160-165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乡村地区的盲目收缩现象开始凸显,乡村固有的特征急剧弱化,传统村落的文脉信息逐渐模糊.该文基于文化生态学,以甘肃省天水市街亭村为例,探讨村落空间形态与自然生态、社会人文等要素的相互演进关系,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整体保护研究、规划发展及文脉传承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太行山清漳河流域传统村落的实地调研走访为基础,选取原曲村为代表性样本,结合当地村志等基础资料,通过对村落的地理区位、山水环境、历史文化、空间格局、建筑营造的梳理,分析当地传统村落特征,挖掘地方文化研究价值,为今后当地传统村落的研究保护与发展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