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脊柱结核是临床上常见的肺外结核~([1-2]),腰椎结核在脊柱结核中发病率最高,正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及手术是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手段。本院自2008-05—2013-03行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腰椎结核1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  相似文献   

2.
<正>本院2010-01-2015-01期间收治22例复杂非跳跃性胸、腰椎结核患者,根据病灶特点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2例中,男15例,女7例;年龄27~78岁,平均56.5岁。胸椎15例,胸腰段4例,腰椎3例。单节段受累11例,双节段8例,三节段或以上者3例。均合并大小不等的椎旁脓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单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5年7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29例多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男17例,女12例;年龄21~62岁,平均37.4岁。病变节段3~8个,其中3个节段者6例,4~6个节段者17例,7~8个节段者6例。中心病灶位于胸椎8例,腰椎10例,胸腰段6例,胸、腰椎跳跃性病灶5例。合并椎旁脓肿7例,腰大肌脓肿6例,骶棘肌脓肿7例,髂窝及臀部脓肿1例,椎管内脓肿2例。术前神经功能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B级1例,C级3例,D级8例,E级17例。病程6~48个月,平均19.3个月。采用一期后路经单侧椎弓根或关节突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矢状位Cobb角,采用Bridwell等的分级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根据病变节段数目及中心病灶部位分析钛网安置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0个月,平均24个月。发生脑脊液漏3例、肋间神经痛2例、切口不愈合并窦道形成1例、髂窝脓肿复发1例,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物断裂、松动等。按Bridwell等的分级标准,病灶区植骨于术后4~9个月达骨性融合。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及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01,P=0.002)。6个节段以上病变者未安置钛网比例(6/6,100%)明显高于6个节段以下病变者(4/23,17.4%)(χ2=14.374,P=0.000);在不同中心病灶部位未安置钛网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4,P=0.863)。结论对于多节段胸腰椎结核,采取一期后路单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可减少脊柱后方结构破坏,减少手术创伤,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对于单节段的脊柱创伤、肿瘤或结核病例 ,由于复位、减压及固定技术的进步 ,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但对多节段的胸腰椎体结核、严重骨折治疗上则有一些难度。自 2 0 0 0年 2月~ 2 0 0 3年 5月收治了上述疾病患者 12例 ,采用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 (CGWS)作前路固定 ,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8例 ,女 4例。年龄 2 2~ 5 1岁 ,平均 39岁。其中结核 9例 ,创伤 3例。术前常规摄胸腰椎X线片及CT、MRI检查 ,确认导致脊髓压迫或损伤的致压物来自硬膜前方的结核病变组织、椎体碎骨块及椎间盘等。手术前按…  相似文献   

5.
正正多节段颈椎病临床上并不少见。对多节段颈椎病的治疗,目前手术方式较多,但缺乏统一认识~([1]),现将我科近年来治疗25多节段颈椎病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38-72岁,平均(58.±2.3)岁;病变部位:C_3-C_6:11例;C_4-C_7 13例;C_3-C_7 1例。病程3-36月。1.2手术方式对25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手术方法治疗12例。麻  相似文献   

6.
<正>退行性腰椎疾病是引起中老年腰腿痛的常见疾病,多合并有不同程度腰椎节段不稳,在不稳定的晚期,可出现各种脊柱畸形、神经根以及马尾神经受压症状,非手术治疗远期疗效欠佳。我们2011-01-2014-01期间对19例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跨节段固定、选择性开窗法有限减压、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35~72岁,平均57.5岁。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腰椎椎间盘结核很少见,笔者于2000~2003年在200多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发现原发性腰椎间盘结核3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例中男1例,女2例。年龄19~54岁,平均33.6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个月~2年,平均10个  相似文献   

8.
胸腰椎结核的前路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7月~2006年7月对3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21~67岁,平均39.6岁。病变节段:T4~1010例;T11~L111例;L3~516例。术前融合节段后凸角(21.5±4.5)°,20例存在脊髓压迫,FrankelB级4例,C级6例,D级10例。术前静脉强化抗痨治疗1~2周,术中根据相应节段选择不同治疗方法,术中彻底清除病灶,21例采用钛网植骨,16例单独应用肋骨或三面皮质髂骨植骨后行前路内固定。术后根据药敏做规则抗痨治疗1年。[结果]全部病例随访0.5~3.5年,平均1.5年,除1例术后第2d死亡,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3个月ESR均正常,术后融合节段后凸角为(7.2±3.5)°,终末随访时钛网内固定组丢失(4.2±1.6)°,单纯植骨组丢失,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时要进行充分有效的药物抗痨治疗,术中清除病灶要彻底,遗留过多的椎间缺损可以通过钛网或人工椎体的植入来弥补单纯植骨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腔镜辅助、超声刀处理节段血管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4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伴椎旁脓肿或腰大肌脓肿),在腔镜辅助下取长5~7 cm切口行病灶清除术,应用超声刀处理节段血管,同时进行脊髓减压、植骨、钉棒固定术。结果术后无一例出现结扎的节段血管渗漏,随访8个月~4年,CT复查显示结核病灶清除彻底。Frankel分级:3例由术前的B级恢复至D级,1例由B级恢复至E级,18例由C级恢复至E级,2例由C级恢复至D级,2例D级恢复至E级。1例T12L1结核并腰大肌脓肿出现窦道,经换药治疗后愈合。结论小切口腔镜辅助治疗胸腰椎结核,应用超声刀结扎节段血管,疗效确切,具有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短节段腰椎结核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操作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2—2015-12采用腰椎后路病灶清除、自体骼骨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23例短节段腰椎结核,术后继续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 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3(11~36)个月。1例术后2年椎弓根钉断裂,但骨愈合良好,其余患者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前合并神经损伤症状者末次随访时均完全恢复,9例后凸畸形均得到矫正。术前Cobb角为14°~36°(22.2°±10.3°),术后矫正至2°~12°(12.4°±4.6°);末次随访时Cobb角为2°~12°(12.8°±5.5°),未出现明显矫正丢失。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短节段腰椎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牢靠,植骨融合率高,但病灶清除技术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原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2月-2005年2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原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26例,平均随访2年半(30个月).观察术前、术后、随访时的背痛、腿痛、发热、盗汗、病灶情况、窦道愈合、有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等.影像学观察包括:病变节段的后凸、椎间高度、植骨融合及内固定系统姿态保持等.结果 术后1年临床症状消失,融合节段前柱高度恢复、保持并全部骨性愈合.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原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能达到彻底清除病灶、恢复并保持腰椎前中柱高度、早期下地活动等,方法简便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陈旧结核性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病例特点,分析其继发截瘫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自1995年3月至2006年12月确诊陈旧结核性胸腰椎后凸畸形并住院手术治疗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总结其病例资料,对比分析截瘫与未截瘫组的性别、胸腰椎结核发病年龄、病程、病变导致塌陷并融合的椎体数、后凸顶点所在节段、后凸角度、既往病灶清除手术史等因素的差异.结果 22例均于胸腰椎结核发病后半年至2年出现胸腰椎后凸畸形,后凸畸形缓慢进行性加重,后凸角度(Cobb法)平均90.7°(48°~130°),15例继发不全截瘫,7例无脊髓功能异常.15例不全截瘫者中,男9例,女6例,确诊胸腰椎结核年龄平均8.4岁(1~33岁),病程平均24.4年(4~52年),术前后凸角度平均86.8°(48°~120°),7例曾行病灶清除术.7例未截瘫者中,男3例,女4例,确诊胸腰椎结核年龄平均6.4岁(1~22岁),病程平均13.4年(7~26年),术前后凸角度平均97.6°(73°~130°),4例曾行病灶清除术.按其后凸顶点所在节段分组,上胸椎(T1-4)后凸者100%继发截瘫(5/5例),中胸椎(T5-8)后凸者80%继发截瘫(4/5例),胸腰段(T1-L1)后凸者50%继发截瘫(6/12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结核病程、后凸顶点所在节段、塌陷椎体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后凸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45°以上的重度陈旧结核性胸腰椎后凸畸形,尤其是青少和中、上胸椎后凸者,建议尽早手术治疗;对于重度陈旧结核性胸腰椎后凸畸形而言,其后凸顶点所在节段越靠近头端,塌陷椎体数越少,继发截瘫的危险性越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一期手术病灶清除术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规范抗结核治疗基础上一期手术行病灶清除并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26例颈椎结核患者资料,男17例,女9例;年龄26~75岁,平均45.4岁。其中累及颈椎单椎体7例、相邻双椎体12例、3椎体4例,合并脊柱其他部位结核病灶3例(包括T5 1例、T12 1例、L3 1例)。1例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前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4~9分,平均5.7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7~12分,平均10.1分;术前病变节段Cobb角21.5°±6.1°;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2例,D级3例,E级21例。术前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待红细胞沉降率(ESR)50 mm/h后行手术治疗。根据手术节段及病变情况选择颈椎前路、后路或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术后继续规范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术后随访13~49个月,平均25.3个月。术前症状均明显改善,骨性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末次随访时,颈部VAS评分(1.1±2.7)分,JOA评分(15.1±3.9)分,病变节段Cobb角4.7°±6.1°。1例上颈椎结核患者术后出现取骨区皮下脂肪液化、切口不愈合,给予手术清创缝合后二期愈合。术后未发生颈椎结核复发。结论在术前规范抗结核治疗基础上,根据病变节段采用一期彻底病灶清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可有效治疗颈椎结核,术后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是提高颈椎结核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一期前路经腹直肌旁腹膜后入路行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下腰椎单节段结核的手术疗效。[方法]2002年6月~2007年1月,本组采用该术式治疗下腰椎单节段结核27例。[结果]手术时间平均4.3 h,手术平均出血量438 ml。前路手术切口长度5~7 cm,前路显露时间平均21min,显露过程平均出血量48 ml。术后随访12~37个月,术前病变节段前凸角-2.1°±4.0°,术后4.9°±1.4°,最后随访时3.7°±3.0°。所有病例全部治愈,未发生结核复发,植骨融合率100%。[结论]前路经腹直肌旁腹膜后入路可满意显露病灶、操作简便、创伤小。后路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融合使脊柱达到即刻稳定的同时减少正常运动节段的牺牲。该术式是治疗下腰椎结核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前路手术治疗儿童胸腰椎结核的效果,并观察病椎间或超病椎间固定时相邻节段(未施行融合术)自发融合的发生情况。方法:2000年4月~2011年5月采用后前路手术方式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儿童胸腰椎结核患者23例,其中男11例,女12例,平均年龄11.2±0.6岁(7~14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椎体破坏及后凸畸形;21例有脓肿形成;8例合并神经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5例)。手术方法为后路病椎间或超病椎间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病椎间后外侧植骨融合,前路彻底病灶清除、减压、病椎间髂骨支撑植骨融合。病椎间固定(病变未累及椎弓根者)17例,超病椎间固定6例,术后均行超短程化疗。对患者后凸角、血沉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植骨融合情况、Frankel分级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8.43±23.40个月(36~120个月)。所有患者的血沉及C-反应蛋白在术后6个月均恢复正常。前中柱植骨愈合时间平均4.26±0.81个月。病椎间固定者,后凸畸形矫正率(72±5)%,末次随访丢失1.29°±0.85°;病变共累及28个节段,固定融合28个节段,末次随访共30个节段的小关节融合,自发性融合2个节段。超病椎间固定者,后凸畸形矫正率(77±6)%,末次随访丢失1.00°±1.10°;病变共累及10个节段,固定22个节段,手术融合10个节段,末次随访共25个节段的小关节融合,自发性融合15个节段。8例神经功能障碍者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均达到E级。结论:后前路手术治疗儿童胸腰椎结核疗效优良,病变未累及椎弓根者采用病椎间固定可以减少未施行融合的相邻节段自发融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正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最常见的胸腰椎椎骨折类型~([1])。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式,观察了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单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01-2015-12在我院就诊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4例,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7例,其中男31例,女16例;年龄21~59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病灶清除钛网植骨治疗多节段脊柱结核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6例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19~56岁,平均36.5岁。结核病灶累及2个椎体6例,3个椎体7例,4个椎体2例,5个椎体1例。其中胸椎9例,胸腰椎5例,腰椎2例。病变节段后凸Cobb角28°~53°,平均37.6°。术前Frankel神经功能评估,A级0例,B级1例,C级2例,D级6例,E级7例。术前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2~4周后,所有病例均行后路一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病灶清除钛网植骨。术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结果手术时间160~290 min,平均215 min,术中失血量400~1 800 m L,平均780m L。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2年,平均随访1年7个月。术后并发脑脊液漏1例,无切口感染及窦道形成。所有病例植骨均融合良好,内固定无松动、移位、断裂。术后后凸Cobb角8°~27°,平均28.2°,平均矫正率75%。术后神经功能恢复:B级1例恢复至C级;C级2例,1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D级6例,4例恢复至E级,2例未恢复。结论后路一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病灶清除钛网植骨治疗多节段脊柱结核是一种固定牢固、植骨融合良好、安全可靠的方法,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的中长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采用TLIF治疗30例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患者。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采用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评定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3~9.0(6.0±1.9)年。下肢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VAS评分:术后1周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例(50%)出现18例次并发症:肺部感染1例次,切口愈合不良1例次,切口深部感染1例次,残留一侧下肢神经疼痛2例次,融合椎板骨折1例次,远隔椎体骨折1例次,腰骶部反复疼痛2例次,再次出现相邻节段病变(包括相邻椎体骨折和近端交界性后凸)9例次。结论采用T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疗效满意,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临床疗效逐渐下降,且继发邻近节段病变的风险高。  相似文献   

19.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探讨不同节段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手术策略及内固定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3年9月期间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9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颈椎、胸椎和胸腰椎及2例腰椎结核患者接受前路-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1例腰椎和腰骶椎结核患者接受后路经椎弓根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观察术后和随访期间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及治愈率。结果:术后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改善,22个月时94.9%(37/39)植骨融合,治愈率为94.9%。结论: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内固定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手术策略的制定和内固定的选择应根据病变节段、脓肿大小、范围等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20.
胸腰椎结核手术治疗中前后路内固定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在胸腰椎结核手术治疗时选择前后路内固定系统的指征。方法:全组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21~72岁,平均32.6岁。手术方案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一期前路或后路内固定。结果:前路内固定器械:椎体钉4例,Z-Plate钢板6例;后路内固定器械有鲁氏棒1例,AF系统4例,多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2例。平均随访3.5年,无复发和植骨不愈合。结论:前路内固定方式手术时间相对较短,但对病灶区干扰大,适宜于胸椎结核,或者是病史相对较长、后凸畸形严重有骨性融合的胸腰椎结核病例。后路内固定方式特别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适用于腰椎结核造成的各种弹性畸形;或者预计术中需切除两个以上病椎的多节段结核、伴有窦道形成、病情严重、病灶不易清除彻底的胸腰椎结核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