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间歇供暖是冬冷夏热地区典型的冬季供暖方式,供暖时间比会对室内蓄热体产生影响,供暖时间比越长,蓄热体吸收热量更多,更接近稳态传热,从而对房间的热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影响房间人体的热舒适性和能耗,本文实测不同供暖时间比时人工气候室的空气温度,壁面温度,蓄热体温度以及耗电量,结果分析表明,供暖时间比较大时会全面提高房间的热舒适度,单位面积能耗下降速度更快,但是耗电量消耗稍微增高。  相似文献   

2.
在人工气候室内,对热风间歇供暖房间的空气温度、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蓄热体(家具)表面温度和能耗进行了实测,提出了有效能耗的概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蓄热体蓄热在供暖全过程中均降低了有效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供暖功率、室内外温差和供暖时长对室温上升阶段的总有效能耗减小率和室温平稳阶段的无效能耗比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实测方法研究了在停暖期通风行为对间歇供暖房间供暖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停暖期通风换气使蓄热体降温幅度增加,导致再次供暖时蓄热体吸热强度增大,供暖能耗增高;尽管停暖时长、室内热容对停暖期蓄热体的散热量影响很大,但几乎不影响停暖期通风造成的供暖能耗增加率;停暖期通风量与对应的供暖能耗增加率不是线性关系,当换气次数控制在4h-1以下时,供暖能耗仅小幅增加,约4%~7%,但换气次数较大(6.8h-1)时,供暖能耗增加率则高达28%~31%。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夏热冬冷地区冬季内围护结构在不同供暖时间比下的能耗特征,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外墙内、外保温方式下的间歇供暖房间内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及能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暖时间比λ越大,房间的平均热指标越小;不同供暖时间比时,内围护结构的能耗比都很大为75%左右;当供暖时间比减小时,内墙的无效能耗源比增加,最大为70%左右。  相似文献   

5.
夏热冬冷地区的住宅建筑常采用间断供暖模式,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房间能耗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暖持续时间与保温层位置对能耗影响较大。供暖持续时间越短,房间单位时间能耗越大。外墙采用外保温时的能耗高于内保温。  相似文献   

6.
夏热冬冷地区冬季房间供暖常采用间断供暖模式,室内空气温度随供暖时间不断变化,围护结构及家具的传热属于非稳态过程。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外墙分别采用外保温和内保温方式时,房间外墙、内墙、室内空气及家具的传热过程和所产生的供暖能耗进行具体的分析。结果表明,当外墙采用外保温方式时房间总供暖能耗大于内保温;并且由于局部空间供暖,内墙向邻室传热造成的能耗要远大于外墙向室外传热和室内家具吸热所引起的能耗。  相似文献   

7.
以上海地区某办公建筑典型房间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围护结构蓄热供暖房间动态热特性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利用热平衡法建立了蓄热供暖房间动态热过程数学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显示,增加外墙保温有利于降低建筑蓄热供暖耗热附加量与耗热附加率,但围护结构总蓄热量变化较小;随换气次数、外窗传热系数增加,建筑蓄热供暖耗热附加量与耗热附加率均随之增加;当蓄热时长延长,建筑蓄热供暖耗热附加量与耗热附加率逐渐降低,且夜间围护结构逐时蓄热量和总蓄热量波动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散热器间歇供暖在近零能耗建筑的应用,通过建立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典型房间计算模型,采用CFD数值仿真的方法模拟不同房间在过量或欠量供暖工况下的房间温度变化特征,探究供热量、外墙保温形式及外墙数量对房间温度、供暖效率及能耗的影响,分析不同房间模型(外保温一面外墙房间模型、外保温两面外墙房间模型、内保温一面外墙房间模型、...  相似文献   

9.
钟珂  王琦  亢燕铭 《暖通空调》2004,34(12):70-73
对夏热冬冷地区非供暖居住建筑冬季室内环境参数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这类建筑冬季室内约80%的时间达不到人体健康要求的最低温度,明显具有不同于集中供暖地区建筑的室内热环境特征,且房间气密性和朝向对室内温度影响较小。分析了不同气密性房间供暖能耗的构成和不同供暖方式的节能效果,指出房间气密性是夏热冬冷地区选择供暖方式和设备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新型太阳能相变蓄热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并针对乌鲁木齐一典型办公建筑搭建了实验台。基于太阳能相变蓄热传热理论提出了该系统冬季供暖运行方法;基于热性能指标对所构建的系统不同工况下的供暖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冬季室外太阳日辐照度高于20MJ/m~2时,利用该系统可以实现完全利用太阳能供暖,供暖房间操作温度比非供暖房间温度高6~7℃;在太阳辐照度满足蓄热需求时,该系统所采用的DX-53相变板单位质量蓄热量为水的2倍;依据实验得出的运行工况,系统在冬季供暖期平均太阳能保证率为63%,在11月和3月则高达77%和100%。  相似文献   

11.
住宅间歇供暖模拟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李兆坚  江亿  燕达 《暖通空调》2005,35(8):110-113,140
针对住宅间歇供暖方式的节能效果、设备容量、建筑保温形式和防冻等问题,采用全工况数值模拟方法,对北京市节能住宅间歇供暖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温度舒适的前提下,采用上班停暖的间歇供暖方式,全楼平均节能率不超过10%,且不会出现供暖房间水管冻坏问题;少数房间间歇供暖能耗比连续供暖能耗大;间歇供暖可使各房间最大热负荷增大25%~58%;内、外保温方式对间歇供暖能耗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电加热相变蓄热地板供暖房间热特性数值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电加热相变蓄热地板供暖的优点,综合考虑室外气象因素、室内辐射特性和相变材料自身的热物性建立了电加热相变蓄热地板供暖系统的计算模型。比较了相变蓄热地板与传统散热器供暖的热舒适性和能耗,结果表明相变蓄热地板能够改善室内热舒适性和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3.
袁静  王选  马骊  王天生  李骥 《暖通空调》2024,(3):19-23+117
以承德市某典型农宅为例,以清洁取暖设备现场运行检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农宅节能改造前后采用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或蓄热式电锅炉供暖系统2种形式下的供暖能耗、改造成本及运行费用。通过对比分析可知:该典型农宅采用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比采用蓄热式电锅炉供暖系统整个供暖季能耗可降低约52.5%;安装相同的供暖系统,若进一步对农宅进行能效提升,整个供暖季能耗可降低约28.7%,供暖季居民承担的运行费用可降低36.9%~50.8%;在对农宅进行清洁取暖改造的基础上同步开展农宅能效提升可以大幅度减少居民供暖成本。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均匀辐射墙室内环境调控特性,本研究通过搭建采用空气套构造及墙体内置蓄热材料的闭式循环太阳能供暖实验房和普通构造的对比房,进行了冬季热性能运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耦合蓄热闭式循环空气层太阳能供暖系统,即便对于轻质结构供暖房间,也仍然获得了良好的均匀辐射供暖环境;TCM蓄热材料控温效果明显,在相同的室外温度的条件下,使夜间实验房室内空气温度比对比房最大高10℃。另外,对透光围护结构实施夜间保温对抑制昼夜室温波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太阳能被动供暖技术普遍存在的得热量少或房间温度波动大的问题,提出了阶跃传热南向外窗与太阳能热风蓄热系统组合的被动式供暖技术,以充分利用建筑南立面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得热,同时提高围护结构的蓄热量,减少房间温度的昼夜波动.对太阳能热风蓄热系统提出了与光伏发电系统耦合的自力式控制方式,实现了热风蓄热系统的全被动运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了房间热负荷的计算及其在供暖管网中的应用。通过计算房间的热负荷可以确定各个建筑的单位热负荷,在已知供暖面积的情况下,可以很快得出供暖体系的能耗,同时可以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计算出相对于的能耗。通过能耗和供暖管网的已知参数如管径、管长等计算出管网流量和压降,从而科学地调控供暖管网的供回水温差和循环流量,在满足用户供暖需求的同时实现节能。  相似文献   

17.
以华北地区农村住宅为研究对象,在对华北地区农村住宅调研的基础上,以独立房间为模型,采用De ST模拟的方法,分别计算了不同窗墙比下、不同材质外窗条件下的自然室温、供暖能耗指标、空调能耗指标,并以此研究窗墙比对自然室温、供暖能耗指标、空调能耗指标的影响规律。随着窗墙比的增加自然室温呈下降趋势,供暖能耗指标和空调能耗指标都呈增长趋势,设置合适的窗墙比对实现建筑节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收集夏热冬冷地区某高校宿舍区480个房间1年的日用电量,分析宿舍用电量的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电费计价原则。房间日用电量影响因素选取室外温度、用户性别、朝向、楼层。由于该校对空调开启时间没有严格规定,选取2019年6月3日—7月2日作为供冷期代表月(以下简称供冷月),选取剔除寒假的2018年12月31日—2019年1月17日、2019年2月18日—3月1日作为供暖期代表月(以下简称供暖月)。全年(含开学期间、寒暑假)用电量特征:房间日均用电量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供冷月、供暖月房间日均用电量比较高,供冷月高于供暖月。在寒暑假期间,多数房间无人或人数较少,不仅数据量少,而且分布散乱。开学期间,男生宿舍房间日均用电量比女生宿舍高。供冷月男生宿舍房间日均用电量比女生宿舍高,供暖月男生宿舍比女生宿舍低。开学期间,南向房间、北向房间的日均用电量差别不大,供冷月、供暖月的房间日均用电量也分别接近。供冷月、供暖月边角房间(除北向中间房间、南向中间房间外的房间)的日均用电量比中间房间(北向中间房间、南向中间房间)高。开学期间1层、4层、6层房间的日均用电量随楼层升高而增大。供冷月底层房间的日均用电量最低,顶层房间最高,中间层房间居中。供暖月中间层的日均用电量最低,顶层房间最高,底层房间居中。供冷月、供暖月楼层对房间日用电量的影响最为显著。为保证公平性,电费计价原则可执行:在保证宿舍楼总电费不变的前提下,不同楼层实施区别电价。  相似文献   

19.
针对西藏高原强太阳辐射、大温差及低气压的特殊气候条件,分析了高原太阳能蓄热体的热损失特征,归纳了典型高原地区的阴天概率分布,计算了当地太阳辐射规律与建筑热负荷规律。通过模拟分析得到了太阳能供暖蓄热体的年热损失量与集热蓄热比、蓄热容积之间的函数关系,推荐给出了适宜于高原地区的保温材料及不同蓄热模式下的保温厚度,并给出了不同蓄热周期、不同供暖末端热媒温度的蓄热容积推荐值,结果可供高原太阳能供暖蓄热系统精细化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北京一典型农村合院建筑,采用TRNSYS对其采用毛细管辐射分时分区供暖模式时的室内热环境与建筑能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毛细管辐射供暖时,停止与恢复供暖后房间温度变化较快。在最冷日采用分时分区供暖模式时,停止供暖后房间温度最低降至约12℃。综合全年统计,采用分时分区供暖模式各房间有人活动的时段温度达标率仍能保持90%以上,建筑全年总能耗可降低约8.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