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树种灌木林蓄水保土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设置径流小区,对5树种灌木林的蓄水保土效益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蓄水保土效益顺序为葛藤>桑树>胡枝子>花椒>李树>花生(对照)。5树种的抗旱性能顺序为花椒>胡枝子>李树>葛藤>桑树。  相似文献   

2.
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蓄水保土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 50年代初我国开展封山育林工作以来 ,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但对这项重要绿化措施的科学研究工作进展缓慢 ,特别是封山育林对提高森林蓄水保土、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效益缺乏深入研究。为此 ,在回顾我国封山育林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近几年我们在山东省山丘地区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蓄水保土效益的研究成果 ,试图阐明封山育林恢复森林植被的途径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以期为推动我省封山育林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科学依据。1 封山育林的历史发展过程封山育林是我国劳动人民培育森林的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3.
不同整地方法蓄水保土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徂徕山经济林营建中,分别不同坡度采用了窄梯田,水平阶和穴状整地方法,并对不同整地方法的蓄水保土效果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窄梯田,水平阶整地方法与穴状整地方法相比,土壤容重分别降低12.1%和10.8%,总孔隙度分别增加12.6%和10.3%,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66.7%和58.7%,地表径流量分别减少85.0%和71.0%,侵蚀深度分别减少91.6和89.3%。  相似文献   

4.
利用Excel软件及SPSS软件对侧柏黄荆混交林、侧柏纯林及黄荆纯林的土壤物理性状、土壤蓄水性能、土壤渗透性能及土壤侵蚀模数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类型下的土壤物理性状指标及土壤蓄水性能指标不同,差异性显著,且不同林分对土壤物理性状及土壤蓄水性能的改良作用的大小顺序为:侧柏黄荆混交林黄荆纯林侧柏纯林。2)不同林分下的土壤渗透速度及渗透系数不同,差异性显著,且土壤渗透速度与土壤容重呈现显著性负相关,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土壤含水量呈现显著性正相关,且不同林分对土壤渗透性能的改良作用的大小顺序为:侧柏黄荆混交林黄荆纯林侧柏纯林。3)不同林分下的土壤侵蚀模数不同差异性显著,且土壤侵蚀模数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渗透速度呈现显著性差异,不同林分下的土壤侵蚀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为:侧柏黄荆混交林黄荆纯林侧柏纯林。  相似文献   

5.
不同整地方式对蓄水保土和光华栗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6年对徂徕山光华粟因实施坡改梯工程,窄梯田、条田整地与穴状整地比,减少径流量,减轻侵蚀深度,从而使土壤容重降低,含水量提高,渗透度增加,有效减少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两流失。配以穴贮把水、覆草压青、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有效改善土壤性状,达到养根壮树、促进粟树生长、提高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7.
森林的生态功能价值已逐渐成为一个地区森林经营的最终目标,而且大量实践也已证明,森林的生态功能价值大大超出其经济价值。文章仅对柴河林业局森林资源蓄水保土生态功能价值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现有森林资源每年可为嫩江右岸一级支流——绰尔河涵养水源565733004m3、减少土壤侵蚀量6289768t、减少泥沙淤积量914875m3,其价值相当于每年投入76525万元的治理维护费用。由此可见,柴河林业局森林资源蓄水保土功能是绰尔河生态安全的有力保障,具有较高的生态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8.
小陇山不同灌木林地改造模式林分树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多样性研究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而维持物种多样性是目前森林经营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本文运用点抽样方法研究了甘肃小陇山5种不同的灌木林地改造模式的树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带状割灌改造模式林分的树种较全面清理割灌模式丰富,Shannon-Wiener指数与Margalef指数较高,林分的树种多样性较高,林分内各树种分配较为均匀,带状割灌改造更有利于提高林分的树种多样性;在3种全面清理割灌改造模式中,改造日本落叶松模式虽然树种数与其它2种相同,但林分内树种分配均匀性差,集中性高。不同的改造模式对林分树种多样性的影响不同,这对提高和保持改造林分的物种多样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石灰岩山区干旱瘠薄,林地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实施山地造林是恢复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2011年3月,在新泰市汶南镇岩庄试验区采用不同造林树种进行荒山造林,研究不同造林树种对土壤蓄水效益的影响。2015年7月,对实验区开展调查。结果表明:黄栌、连翘的蓄水效益较好,海州常山、扶芳藤蓄水效益较差;总体来说,土壤蓄水效益的顺序为阔叶树种灌藤树种针叶树种。  相似文献   

10.
西峡县不同植被类型截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试验场基本情况试验场位于西峡县罐沟村 ,流域面积 7 5 2km2 ,区域划分 35个小班 ,其中以栎林为主的用材林 15个小班 35 9 4hm2 ,板栗经济林 13个小班 187hm2 ,以栎林和灌木为主的防护林 3个小班 95 8hm2 ,以农田为主的 1个小班 10 9 8hm2 。试验区通过实行造林、封山等措施以来 ,共完成造林 12 1hm2 ,封山育林 5 0 0hm2 。区域内地形为两山夹一沟 ,最高海拔 10 5 4m ,地势东高西低。年均降雨量在 76 0~ 935mm ,年均气温 15℃左右。集水区内植物种类丰富 ,总计有植物115个科 ,6 2 6个种以上 ,有 11个植被类型。2 研…  相似文献   

11.
辽西地区水保林树种结构的调整及其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辽西地区水土保持林中油松纯林比例过大造成的松毛虫危害严重、水土保持性能和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开展了树种结构调整研究。20多a的试验结果表明,油松纯林经调整后,松毛虫危害减轻,水土保持性能提高,植物多样性增加,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形成了"有虫不成灾"、稳定性强的林分。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树种对刨花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杨木、烨木、水曲柳三个树种进行了制板试验.并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原料的形态、密度、酸度及树皮含量等都直接影响刨花板的物理力学性能。据此,建议企业根据不同使用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3.
森林土壤透水蓄水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栎、杉、松3种林分森林土壤的透水蓄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地的土壤孔隙度明显大于荒草地,其渗透性能优于荒草地,使得森林具有强大的蓄水保土能力,而阔叶栎林又优于针叶松、杉林。林地表土层含水量的季节变化与荒草地相似,但各层含水量以林地表土层为最高。土壤含水量的变幅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1995年和1996年,辽宁省普遭洪灾,尤其地处辽河中下游的辽中县,灾情更为严重,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洪水过后,我们对辽中县的不同树种和林分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国产重要树种木材特征及其出现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家驹  卢鸿俊 《林业科学》1993,29(6):537-542
研究了国产(包括引种的)669个重要树种的木材特征及其出现的频率。涉及裸子植物木材(或针叶树材)169种、木材特征138个,被子植物木材(阔叶树材)500种、木材特征178个,并列出具有特殊木材特征的树种。  相似文献   

16.
辽西地区几种引进树种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美稠李、欧李、银水牛果、美国李、西部沙樱、毛核木、美洲朴、针叶樱桃进行物候期、生长节律观测,以及实验室抗逆性生理指标、水分利用效率测定等方法,对各个引进树种的抗旱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辽西地区抗旱树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玉萍  傅峰 《木材工业》2008,22(2):8-11
研究杉木、杨树和巨桉等6种人工林木材两两混合胶合的剪切强度、木破率和剪切强度效率(剪切强度与密度的比值)等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人工林木材混合胶合是可行的,不同组合间胶合性能差异显著;"中与中"密度组合的胶合性能较好,"低与中"密度和"中与高"密度组合的次之,"低与高"密度组合的最差.  相似文献   

18.
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低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要提高造林成活率、实现植被恢复,首先必须合理利用十分紧缺的水资源,于是使用各种抗旱材料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科学地解决植物赖以生存的水分环境,成为很多科技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该文对固体水、保水剂、蓄水渗膜3种抗旱造林材料从其研究历史、功能机理、应用效果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今后的应用研究提出了问题和展望,以期为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存活难的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刨花板轻量化,通过向芯层引入聚苯乙烯(EPS)泡沫颗粒,制备平均密度为500 kg/m^3的刨花板,探索表芯层刨花构成对板材的剖面密度分布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杨木细刨花为表层、桉木粗刨花和EPS泡沫颗粒混合物为芯层制备的复合轻质刨花板,其表芯层密度差异最为显著,力学性能达到GB/T 4897-2015《刨花板》中干燥状态下使用的家具型(P2型)刨花板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