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类产业对接发展的实质是促进医药、医疗、医保三医联动,推进政、产、学、研、用结合.需要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协同创新攻关的大格局,建成开放共享的大平台.需要把握对接发展的关键环节.生物医药产品研发是产业的创新源头,需要加强临床研究以支持生物医药产品研发.生物医药产品应用是产业的重要支撑,需要推进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以支持生物医药产品使用.  相似文献   

2.
杨童  李燕  罗琼  臧学英 《城市》2022,(6):55-63
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是以人的生命健康为核心的产业体系,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是我国抢占产业制高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具有“二重性”,呈现数字化、集群化和医生中心化等发展新趋势。生物医药产业是天津“一主两翼”产业创新格局的两“翼”之一,把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作为发展引擎,是天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国内外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天津需要积极打造生物医药和大健康全产业链条,推动数字经济与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聚焦关键性人才,以集群化思维推进产业发展,形成体系完整、设备先进、人才丰富和覆盖全面的产业创新体系,以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特色和优势,打造创新强市,助推天津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推动上海健康服务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服务产业是指与人类健康相关的产业的统称。由于提供卫生保健服务的成本逐年增高,发达国家信息及通讯技术(ICT)为开展个性化、以病人为中心的保健以及家庭保健提供了新途径,如电子病历、远程医疗、整合支付手段等,并出现了新的商业业态和商业模式。ICT广泛应用使医疗服务外包发展迅速,发达国家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许多政策措施,上海应充分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  相似文献   

4.
汤浒  苏红键 《城市》2016,(11):57-65
近年来,我国健康产业迅猛发展,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笔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健康产业进行了界定,从医疗服务、 康复保健、 健康管理与促进、 健康保险以及健康支撑行业等方面阐述了目前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 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健康产业发展趋势,针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振 《科学发展》2014,(8):33-38
在上海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把发展健康经济作为上海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抓手.要以最具优势的医疗服务业为主导,以医疗器械、药品食品制造业为两翼,以信息技术应用推广、医学研究、人才引进和培养为三大支点,以智慧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两大助推,加快打造健康经济产业集群,大力塑造健康经济城市品牌.争取在四方面取得突破:一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释放三级公立医院能量.二是激活医疗服务市场,加快引进外资、培育民资.三是促进健康经济与新产业革命融合发展.四是立足自主创新,努力培育本土企业.  相似文献   

6.
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名山 《科学发展》2009,(11):82-95
本文重点研究上海现代服务业定位与重点服务业发展。首先,对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六大问题。其次,对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着重指出世博会为上海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再次,根据地方经济、特色产业和行业发展需求,提出了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定位是上海应成为全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龙头,其现代服务业的辐射能力应覆盖长三角地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城市;产业定位是发展二三产业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产业联动发展;区域定位是中心城区应立足增强综合服务功能,重点发展金融、航运、信息等现代服务业,郊区应立足增强经济发展水平,重点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同时,本文提出了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国际化提升上海服务业能级,以市场化做大服务业规模,以信息化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以法治化创造服务业发展环境,着力提升功能型服务业,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延伸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构筑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进一步增强上海服务全国的能力及国际竞争力。最后,提出了发展上海现代服务业的8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健康产业是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极具发展前景的重要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人们对健康产业市场需求更加强烈、更加多元化,健康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及时顺应健康产业发展趋势,把握这一重大机遇,发展健康产业,对于加快我市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银色浪潮”的来袭,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健康老龄化的奋斗目标也逐渐提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9.
发展健康服务业——新时期上海支柱产业营造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隽  高汝熹 《城市》2008,(12):29-33
目前,上海社会已初步呈现老龄化、高密度、多流动、快节奏的特点,.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健康服务需求的空前高涨。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是上海构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健康服务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知识密集型都市产业,与上海致力于在“十一五”期间提升城市知识竞争力的发展目标相一致,是符合大都市集聚经济规律的产业。为此,我们建议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将其培育为上海新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0.
11.
赵恩成 《城市》2012,(12):38-41
产业经济学理论认为,在产业发展的不同时期,都各自有起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这些主导产业往往是以某一个代表性行业为核心而形成的,具备某些共同特征或在上下游资源配置关系方面有交集的一群行业的组合,具体表现为高增长产业群的突起。国际经验表明,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高增长产业群的形成、发展和转换具有一定的规律,往往是从轻工业起步,向重化工业、基础性  相似文献   

12.
沈艳兵  单晨  黄璐琳 《城市》2021,(5):3-10
大力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大健康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京津冀地区拥有丰富的医疗卫生资源以及生物医药、中医药等主导产业,健康产业园区、大健康产业联盟及大数据+大健康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应以政策为引领,加强政府间合作,加大资本投入,以创新为驱动力,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强化科技应用,加快构建京津冀大健康产业现代化、数字化全产业链.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改进的综合优势指数,对上海与北京服务业发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上海与北京服务业均具有规模和效率优势,两个城市相比,北京服务业更具有规模优势,上海服务业更具有效率优势;上海服务业发展趋向贸易金融型,北京服务业发展趋向多元化混合型;上海与北京服务业均存在动力不足的困惑,近年来上海与北京服务业相对于全国的效率优势均在持续下降,实现规模和效率双增长的服务行业不多。上海应采取措施提高服务业生产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4.
15.
企业集团由生产型向服务型的转型是企业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对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模式、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进行重新调整和配置的必然结果。本课题聚焦于上海国有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重点研究这类企业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发展生产型服务业所面临的主要约束和障碍。具体而言,本课题重点关注:①企业集团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②存在的问题及有益的经验和启示。③主要的制约因素。④突破口和路径选择。⑤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冯春晓 《科学发展》2023,(12):66-72
提升专业服务业质效能级,强化城市对全球资源更高效率、更广范围的配置功能,是打造“五个中心”升级版、持续增强“四大功能”的重要抓手。着眼于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要以品牌集聚提升为突破,以促联动、强赋能为方向,以综合性支持为依托,构建高水准、具有区域和国际竞争力的专业服务业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服务于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相似文献   

17.
董微微  崔丽红  曹馨洁 《城市》2021,(12):45-56
健康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具有拉动内需增长和改善民生的双重功能.京、津、冀三地的健康产业发展各具优势和特色,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笔者基于健康产业的内涵与特征,剖析京津冀健康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局限,提出推进京津冀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产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产业领域的不断融合,科技服务业应运而生.科技服务业是以知识和技术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产业,是当前科技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趋势下新的产业分类.全面地反映上海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可以为企业、服务机构及政府的产业决策提供更科学、更充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界定科技服务业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技服务业发展动因的理论框架,认为科技服务业与其他高技术行业的产业协同和科技服务业与制度的谐振是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因。运用统计数据分析了天津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对比了天津、深圳、北京和上海的科技服务业发展。分析了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和制度环境对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以及这两方面动因与其他城市的差别。天津科技服务业发展与其他城市相比还有差距,主因在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制度环境滞后,未来的发展需要从借力金融创新和滨海新区建设、加大政策倾斜和投入、推进市场化改革等方向入手。  相似文献   

20.
张亚军 《科学发展》2021,(12):27-35
上海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从产业发展方向看,要提升高端服务体量,加强中端智能制造,构建新型产业体系;从产业发展驱动力看,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开放型经济注入新动力,促进产业跨区域协同联动发展;从产业发展着力点看,要提升本土总部型企业和平台型企业的能力,以平台经济为载体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以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制度创新、培育良好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