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区域创新视角,通过分析区域创新体系中各主体要素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联及其参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动力机制,建立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区域创新主体要素互动关系模型。通过创新主体互动关系模型分析得出: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的合作模式应为立足产业变革前沿,转化企业创新优势;争取政府政策支持,推动政策工具创新;密切联络科研机构,挖掘同质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中介组织,促进创新创业实践。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化背景下,理工类高校要依托学校学科优势和特色,构建外语人才培养新模式。本文以南阳理工学院为例,在探讨新文科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理工类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现状,围绕人文素养、跨学科融合和创新发展等问题,提出了以突出立德树人、促进学科交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中外沟通、守正创新为内核的外语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当前的热点词汇,作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该如何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已经到了影响高校发展的关键时刻。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对比发现,国外创新人才培养普及面广,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和潜在素质的开发,核心课程完善;国内更多注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的研究,导致普及率不高。由此可见,国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形成了稳定成熟、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以升达企业决策专题课程为例,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证分析,结合升达学情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针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从企业决策课程定位、内容设计、教学创新进行实证分析,从协同育人、教师团队、课程体系和实验平台4个方面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了关于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关问题,明确了创新人才的内涵,指出了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着的若干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对策。比如找准教学切口,调整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提高教师素质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高校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抉择.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特别重要一环.社会的进步也给我国高校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带来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和最高目标。从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影响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探讨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科学管理研究》2017,(6):85-88
农村创新人才在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问题,结合对农村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认为一带一路背景下,除了不断完善原有人才培养模式,还应加强农村学校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创新农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发展农技推广与农业合作组织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农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和西部合作。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的要求,以及高校学生工作与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视角下,发挥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作用,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创新高校学生工作内容,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系统;优化环境,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环境。  相似文献   

9.
金永灿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7):80-81,79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各高校适应社会需求和寻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体制障碍。这就需要我们加快改革步伐,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消除体制性和制度性障碍,努力探索新的思路并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刻不容缓,本文经过分析提出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有效的为国家、社会培养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周志浩  张军 《科技信息》2013,(16):62-63
创新人才培养是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工程。本文回顾了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成绩,分析了制约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原因,并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探索为例,在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的解决方案等方面提出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2.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昕 《科技信息》2007,(15):15-16
当今社会,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创新人才更是我国教育的重点,其关系创新理念的普及,涉及创新成果的转化,影响国家的发展实力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本文试从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实践力、产学研体系、成果转化制度三个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着人才质量下滑、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就业形势严峻等挑战,而经济全球化、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及创新人才自身能力的提高等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应从质量保证机制、环境保障机制、校友人文资源开发机制以及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四个方面,构建起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徐静  梁红 《科技促进发展》2018,14(3):197-201
智慧教育代表了教育教学发展的新阶段,从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的演进为培养智慧型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可行条件和必要平台。本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描述智慧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多元智能特点,分析智慧教育助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作用和机制,并提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智慧化路径。在智慧教育背景下,高等学校应充分认知学生的多元智能素养,构建资源共享、过程协同的创新创业平台,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个性化引导和专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高等学校将成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地.作为高等学校文献信息中心和第二课堂的图书馆,应考虑如何在知识管理与传递服务过程中及时反映时代要求,为培养创新人才营造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与时俱进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新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教育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本文从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出发,讨论了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向、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关键,培养一大批创新人才是今后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创意思维是创新的思想基础,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时,必须重视创意思维。  相似文献   

18.
王桂龙 《镇江高专学报》2005,18(2):23-25,31
创新教育不是"教"创新,关键是为学习者提供一种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发展的环境与条件.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创造性的成长、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土壤、阳光、空气和水分.校园文化作为学生生活、成长的环境和氛围,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创新驱动从实质上来说是人才驱动,作为发展第一资源,创新人才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发展的源头活水,创新人才培养对于夺取国际竞争战略主动权具有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创新人才以知识或技能为立身基础,以创造性实践为本质属性,以积极贡献经济社会发展为价值取向。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使命是积极培养并充分发挥人才的创新思维与能力,精神生产无疑是这一使命的最好诠释,并能够为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提供科学的、系统的方法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姬银萍 《创新科技》2015,(10):60-61
新传媒的不断发展给高校非英语专业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怎样在新传媒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实现对翻译人才的培养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高校非英语专业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原因和新传媒背景下翻译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翻译人才培养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