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潘南金辅助治疗小儿顽固性心律失常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育梅  李渝芬 《广东医学》1998,19(2):145-146
为了探讨潘南金片剂对小儿顽固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于1996年7月-1997年7月对38例年龄1岁8个月-14岁,平均8.4±3.3岁,患各种顽固性心律失常患儿在原有抗心律失常药基础上加潘南金口服,治疗总有效率86.8%,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率87.5%,房性心律失常有效率84.6%。治疗期间未见明显副作用。潘南金可作为治疗小儿顽固性心律失常的辅助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小儿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室性心律失常患儿,在心电监护下静脉注射胺碘酮,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6例心律失常患儿中24例患儿复律成功,胺碘酮有效率为92.30%。26例中2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低血压、静脉炎、急性心衰、恶性心律失常及甲亢、肝功能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治疗小儿室性心律失常转复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可推荐为治疗小儿室性心律失常急诊复律的首选用药,尤其对顽固性心律失常及伴有心功能不全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朱保华 《右江医学》2004,32(5):470-471
肺心病伴顽固性心律失常基层医院较为常见 ,临床治疗上较为棘手。本文应用硫酸镁、硝苯地平于经综合治疗无效的肺心病伴顽固性心律失常 6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男 36例 ,女 2 4例。年龄 4 7~ 73岁 ,平均6 0岁。心律失常类型 :频发多源性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21例NVM患儿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NVM中13例以心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3例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10例有收缩期杂音;4例心肌酶谱升高;12例心电图异常,表现为心肌缺血8例;胸部X线检查示9例心脏扩大;均经心脏彩超确诊,其中左心室病变17例、右心室病变1例、双心室均病变1例;5例并发心脏畸形;随访30.12±10.166个月,5例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5例应用地高辛治疗有效,1例右室病变者无症状。结论:NVM临床表现多样,总体预后较差,有症状患儿较无症状患儿预后更差,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NVM的主要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5.
孙飞龙 《右江医学》2001,29(4):294-295
目的 :观察小剂量胺碘酮对顽固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 40例顽固性心律失常用药前后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有效率为 82 .5 % ,尤其对心衰后心律失常以及预防和治疗房颤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结论 :小剂量胺碘酮确实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心肌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根据1999年修订的心肌炎诊断标准,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12年3月确诊的21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心肌炎176例,慢性心肌炎36例。其中心源性休克6例,阿斯综合征8例,患儿心肌酶CKMB升高且CKMB/CK>6%占82%,肌钙蛋白升高者占31%,心律失常者占78%,抗心磷脂抗体IgM或IgG阳性率为42%。经心肌炎常规治疗后,除4例安装临时起搏器、2例死亡外,其他患儿预后良好。结论:小儿心肌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心律失常,诊断指标需综合分析。重型心肌炎可表现为心源型休克及阿斯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范媛 《吉林医学》2015,(4):794-795
目的:探讨15例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围术期护理的处理经验。方法:通过对15例在静脉复合麻醉及体外循环下行矫治术的主动脉缩窄患儿的围术期处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两年前12例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的手术病例进行比较(对照组),总结了治疗组患儿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术前改善心功能,术后尽早处理反应性高血压;积极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及顽固性低心排综合征的发生,制定预见性、个性化综合护理计划。结果:治疗组中15例患儿,14例治愈出院,随访6~12个月,预后良好,1例因顽固性低心排综合征,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随着一期矫治手术及体外循环、监护技术的提高有效地降低了再缩窄发生率和病死率,同时结合围术期主动采取综合预防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及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0例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40例心律失常患儿进行分析,21例单纯窦性心律失常,占52.5%;11例异位心律失常,占27.5%;8例传导失常,占20.0%。17例患儿的主要病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占42.5%;7例是由感染性心肌炎导致,占17.5%;6例为风湿性心脏病导致,占15.0%;其他1例患儿因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占2.5%。经治疗后,40例患儿中,有30例患儿症状消失,9例患儿症状好转,1例患儿治疗后未出现任何变化。结论:小儿心律失常发病病因及临床表现复杂,治疗时要根据不同的病因及临床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诊治水平。方法:通过对我院近8年来急诊入院的46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儿进行病案回顾性总结,对临床资料、心电图特点及诊治经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46例患儿中,40例为室上性心动过速(SVT),6例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2)40例SVT中,26例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心律平对PSVT的总有效率达88.24%。(3)6例IVT心电图均呈窄QRS波伴室房分离。4例IVT起源于左心室,心电图呈右束支阻滞 电轴左偏,对异搏定敏感;2例起源于右心室,心电图呈左束支阻滞 电轴右偏,心律平、利多卡因有效。结论:(1)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起病急,预后与原发性心脏疾患有很大关系,经及时救治绝大多数能转律,预后均较好。(2)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最常见为PSVT,心律平可作为急诊治疗PSVT的首选药物。(3)小儿IVT多呈窄QRS波,室房分离是诊断IVT的有力依据。起源于左室的IVT对异搏定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及预后。方法: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新生儿547例,对其中23例新生儿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据文献报道0.46%~4.28%[1],23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0.4%,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窒息缺氧、高钾血症、先天性心脏病、酸中毒及药物过量等,临床表现大多无特异性,类型以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结论:针对不同的心律失常,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等,实施不同的治疗,预后较好,治疗重点在于原发病的治疗,祛除诱因,保护心肌,必要时联合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巨大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巨大心脏瓣膜疾病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巨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胸比(CTR)>0.80,根据左心室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LVEDd大小分为三型:型为左右心房扩大及右心室扩大,小左室(LVEDd<45mm)6例;型为左右心房扩大及右心室扩大或左室轻度扩大(LVEDd45~69mm)17例,型为左右心房扩大及右心室扩大伴有左室重度扩大(LVEDd≥70mm)6例。术前心功能(NYHA)III~IV级者28例,曾行二尖瓣闭式扩张分离术3例,二次换瓣手术者2例。均采用胸部正中纵劈胸骨,二尖瓣置换(MVR)+三尖瓣成形术(TVP)19例,MVR+主动瓣置换(AVR)+TVP10例。结果:早期死亡5例,病死率为17.2%。低心排10例,心律失常25例。随访3月至6年,晚期死亡4例。型低心排发生率高(P<0.05),型术后重度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小左室和大左室的远期效果差。结论:巨大心脏瓣膜疾病并非都是危重病人,但是小左室(型)和大左室(型)手术风险更大,围手术期处理至关重要,尤其是术后加强正性肌力药物使用,对于此两类患者是否换瓣值得术前充分考虑。对于型的大心脏患者手术结果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糖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水平的关系,及其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54例AMI发病10 h内接受急诊PCI治疗成功患者分为3组(1组:无糖尿病病史,入院随机血糖<8.0 mmol·L-1;2组:无糖尿病病史,入院随机血糖≥8.0 mmol·L-1;3组:糖尿病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PCI术前10 min、术后24及48 h静脉血清中IL-6及PDGF水平。 结果:各组患者术中严重心律失常及住院期间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2及3组高于1组。各组患者随血糖增高,各时间点IL-6、PDGF水平均逐渐增高,3组>2组>1组(P<0.05)。1组术后48 h IL-6水平基本达术前水平,而2组及3组回落较慢。1组术后24及48 h PDGF水平较术前略增高,2组PDGF水平低于3组,但明显高于1组(P<0.05)。结论: 应激性高血糖可能增加AMI行PCI患者炎症反应水平,并延长炎症反应持续时间,增加术中严重心律失常、住院期间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黄油在治疗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方法用乳黄油治疗烧伤病人2186例。结果2186例病人,治愈1984例,治愈率90.8%,治疗后有少量残余创面或质软增生瘢痕202例,临床愈合率9.2%。乳黄油对烧伤创面平均愈合时间:Ⅰ°烧伤平均3天治愈,浅Ⅱ°烧伤6~10天治愈,深Ⅱ°烧伤2~3周治愈,Ⅲ°烧伤1~2个月临床愈合。结论乳黄油具有活血化瘀、祛腐生肌、收敛消炎、止痛抗菌、清热解毒、促进上皮生长的作用,是较理想的烧伤创面外用药。  相似文献   

14.
Varicocele posesa majorcause formale infertility[1 ,2 ] .Atpresent,varicolectomy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reatment for infertile men with varicocele.However,there is no agreement on the effeciency of varicolectomy[3~ 5] .Quite a number opatients failed …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前后心律失常的变化,探讨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昆明医学院附属延安医院心内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成功进行导管封堵术治疗VSD的183例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别于封堵术前1d及术后1周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由同一心电专业人员分析.结果 183例中,25例(13.7%)于术前检测出右束支传导阻滞.封堵术后检测出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95例,新发心律失常70例(包括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并以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在术中及术后迟发为特点。  相似文献   

16.
王赫  荆艳 《吉林医学》2009,30(11):982-983
目的:评价肿瘤细胞减灭术及化学治疗对Ⅲ期卵巢上皮性癌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5年4月收治的手术病理分期为Ⅲ期的卵巢上皮性癌30例,对其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及PC方案化疗。结果:30例患者平均年龄52(42—62)岁,其中27例(90%)为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3例(10%)为粘液性囊腺癌,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肿瘤细胞减灭术,其中27例(90%)为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3例(10)为不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其中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平均生存时间30个月,而不理想者仅为18个月,术后化学治疗达到6个疗程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9个月,而不足6个疗程者仅为12个月。结论: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及术后积极的化疗可以改善Ⅲ期卵巢上皮性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既往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成功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62例首次急性心机梗死患者,根据既往有无心绞痛史分为A组(有心绞痛史76例)和B组(无心绞痛史86例)。所有患者在发病后6h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比较两组心衰、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及死亡率等的差异。结果:心衰发生率A组低于B组(11.0%Vs20.9%);心源性休克发生率A组低于B组(3.95%Vs17.4%),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A组低于B组(10.8%Vs23.3%),死亡发生率A组低于B组(3%Vs10.5%,P〈0.001)。CK—MB峰值平均数A组比B组低(P〈0.05)。结论:既往心绞痛发作可减少心肌梗死范围,严重并发症及近期死亡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对于不同MRI分期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48例应用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距骨软骨损伤的患者,根据MRI表现分级分成4组,术后随访了解踝关节功能恢复与疼痛缓解情况,比较各分组间疗效差异。  结果  48例平均随访23.7月,对于MRI分级Ⅱ° ,Ⅲ° ,Ⅳ° ,Ⅴ° 损伤患者,微骨折术均能带来良好的功能结果(P < 0.05);术后AOFAS功能评分总优良率达40例(83.33%),其中Ⅱ°13(100%),Ⅲ° 16(100%)远高于Ⅳ° 7(63.64%),Ⅴ° 4(50%);AOFAS评分改善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 0.05),VAS评分改善在各组之间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并且Ⅱ° 和Ⅲ° 损伤患者VA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Ⅳ°和Ⅴ°损伤患者(P < 0.05)。  结论  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对不同MRI分期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治疗有差异,Ⅱ° 和Ⅲ° 损伤患者疼痛缓解与术后功能明显优于Ⅳ° 和Ⅴ° 损伤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室性心律失常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174例CHF患者分为2组:cTnI阳性组(A组)78例和cTnI阴性组(B组)96例。所有患者均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并观察随访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和死亡率。结果:A组平均每h单个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总数,24h室性心动过速的次数均明显高于B组的CHF患者(P<0.01);A组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因不良心脏事件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血清cTnI浓度与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及近期预后有关,对判断估测老年CHF患者预后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难治复发性白血病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生存预后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难治复发性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6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1例,急性混合型白血病10例,淋巴瘤白血病4例;移植前处于完全缓解(CR)49例,未缓解(NR)91例;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28例。结果观察期内87例死亡,总死亡率为62.1%(87/140),复发率为39.3%(55/140),复发相关死亡为25.7%(36/140)。5年总生存率(OS)为(36.7±5.2)%,无病生存率(DFS)为(31.2±5.5)%。年龄≥40岁、移植前疾病NR状态、中枢侵犯、Ⅱ~Ⅳ°移植物抗宿主病均为影响难治复发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llo-HSCT是挽救性治疗难治复发性白血病患者的有效手段,移植后复发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降低移植后复发率是提高难治复发性白血病患者allo-HSCT后DFS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