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再论体育社会学的性质与对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体育社会学在我国兴起以来,学者们对其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对促进学科建设乃至体育社会学在我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作为一门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形成的体育社会学历史尚短,不能和一些较为成熟的学科相比,它的学科理论基础、学科目标、学科性质、研究对象、方法、领域、模式、概念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仍处在探索和发展之中。本文的命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的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体育史学与体育社会学关系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史学和体育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的针对性与侧重面是不同的 ,这反映了二者的差异。但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体育史进行研究 ,却又显示出二者的密切关系。它既是当代体育史学研究日益深化的表现 ,又是体育社会学研究对象进一步扩展的要求。从根本上讲 ,体育史学必须采取社会学的某些研究方法 ,才能达到对体育历史文化的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二者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的体育科学中的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3.
张文健 《体育科学》2005,25(11):79-81,87
近年来,体育社会学研究日趋活跃,其研究对象与其他社会学科研究对象的交叉与重叠之处越来越多,这些学科各自独特的研究视角是使它们独立开来的标志。从体育社会学的方法论、原理体系等方面着手,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及比较、归纳等逻辑分析方法,对该学科的研究视角进行了阐释,认为此学科是运用社会学的思维方式和基本原理来解释体育领域中的社会现象,体育社会学所形成的一套比较系统的概念、命题、假设及理论框架对其学科研究视角具有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米靖 《体育与科学》2012,(5):104-107
从学科论的视角,系统梳理、探讨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以及学科性质等基本理论问题,指出:体育教育训练学是研究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问题的学科,它以运动项目教学与训练实践中的科学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兼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属性,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体育科学功能与体育科学性质、对象、结构关系的分析,认识到这种关系其实很早就被人们注意到,在体育史上体育理论都相对自身的研究对象、性质、任务等进行了规范,这实际上是对体育学功能的一种说明。事实上,体育史上各种各样的体育理论无不客观地发挥了一定的功能,而人们对体育科学功能的认识是一个从自发、模糊到自觉、明确的不断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体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说,要想合理地、顺利地进入一个完全没有加以明确、没有界限的学科领域,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在开始的时候必须多少划一界线,尽管不见得划得确切,却有利于帮助理解,有利于研究的展开。本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体育信息学的基本涵义、研究对象及其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信息学是一个新兴学科,自其诞生以来,一直存在着两方面的争议:一是关于体育信息学科是否存在;二是关于体育信息学的基本涵义、研究对象等。本文认为体育信息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存在的。其原因在于它有特定的涵义与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8.
埃利亚斯的过程社会学对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诺伯特·埃利亚斯运用过程社会学对体育社会学进行了研究,梳理过程社会学理论,阐释过程社会学对体育社会学研究中的启示.在研究视域上,通过过程的视角去考察体育的功能价值、体育运动的起源、现代体育制度的核心演变;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开放性、动态比较的方法指导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埃利亚斯启发了一批西方学者运用过程社会学致力于体育社会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电子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文献资料法和网络资料收集,运用社会学基本理论,从电子竞技产生的社会动因、人口特征及社会功能三个方面研究电子竞技体育,其目的在于探究发展电子竞技体育所需的社会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对电子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使电子竞技体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形成良性的互动。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体育运动的身体内涵及后现代思潮与体育社会学研究之间的深度联系出发,确立了体育社会学身体维度的理论意义与理论构建价值.在此基础上,详述了米歇尔·福柯与皮埃尔·布迪厄在体育社会学身体维度的构建与推广上所实现的奠基性工作,以及两者分别推出的两条迥然相异的研究模式.最后从研究基础和研究方法两方面归纳了体育社会学身体维度对传统社会学理论的反思与增进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一门以体育的人文现象、社会现象为对象,兼具科学性和人文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综合性科学.它的目的在于揭示人的体育行为及体育人文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结构、功能和发展规律,对体育之于人类和社会的意义、价值做出合理的解释.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理论定位是在与之相关的学科关系中确立的.主要涉及4种关系:体育人文社会学与体育学的关系;体育人文社会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体育人文社会学与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和运动人体科学的关系;体育人文科学与体育社会科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中国体育社会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晓丽 《体育学刊》2004,11(1):41-44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体育社会学一个非同寻常的快速发展时期,其学科进入独立发展阶段,学术研究更加关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体育社会学开始走向成熟。通过回顾体育社会学在20世纪90年代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各领域的主要学术进展,总结其发展历程、特点。  相似文献   

13.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的课程结构从开设课程的分类、比重、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在与国外体育硕士生课程及国内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课程比较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特点的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14.
体育人文社会学概念的逻辑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人文社会学概念失范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规范的措施进行了逻辑分析与归纳。结论认为,体育人文社会学概念的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内涵不清,外延不明。产生的原因:定义方法的多样,体育人文社会学科专业设置的特殊历史背景,体育人文社会学概念与语词关系的复杂性等。规范的措施:正确处理体育人文社会学概念与语词的关系,避免语词歧义;应采用不同的定义法对体育人文社会学及相关概念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中问卷调查方法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杨威 《体育学刊》2001,8(2):27-28,31
以《体育科学》等4种期刊1990-1999年10年间发表的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论文为分析样本.从研究的主题及与问卷调查方法相匹配的抽样技术、统计技术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回溯,评述了近10年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中问卷调查方法应用的状况和特征,并对其在应用中所存在的某些不足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6.
贾文彤 《体育学刊》2007,14(1):20-22
体育的规则之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政策性规则、法律规则以及行业规则等都在发挥作用。建构良好的体育秩序,必须在倡导依法治体、在法律至上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完善各种规则之间的协调、整合机制,尽量避免各种负效应与潜规则的运行。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80~2003年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进行研究,从选题特点、研究方法、选题意义和存在不足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今后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组织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逻辑学的种属关系出发,以现行法规和非营利组织理论为视角,探讨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组织性质,以期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生存、发展提供思路.社会发展以及政府机构改革的趋势表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方向是走向真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  相似文献   

19.
以分析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论文《体育社会学计划》为切入点,探讨法国体育社会学与法国结构主义社会学理论之间的传承、反思关系以及它对特定的社会状况的折射和它所提供的新研究维度。并结合中国体育社会学研究实际,对体育概念的定义、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等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0.
全面分析了休闲及运动休闲的内涵,在比较国内外运动休闲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运动休闲产业的体验型经济产业的本质属性,并从产业理论的视角入手,论述了运动休闲产业对我国社会的四方面推动效应:1)运动休闲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2)休闲对社会就业的拉动效应;3)居民经济收入的提高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拉动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4)劳动生产的提高和劳动力的转移推动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对此,提出了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