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髋部螺钉加骨水泥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股骨转子问骨折采用切开复位,于股骨头颈骨隧道内灌注骨水泥,与髋螺钉组成“强力螺钉”接骨板作骨折内固定。用上述方法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38例。结果本组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现切口感染、髋内翻畸形、螺钉在股骨头颈内移动或切出等情况。结论 强力螺钉能有效地解决因骨质疏松致螺钉在股骨头颈内移动或切出致内固定失效、发生髋内翻畸形的问题。其手术操作简便易行,治疗周期短,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动力髋螺钉固定、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等,但由于老年患者多合并明显骨质疏松,故术后内固定失效病例也较多。再手术处理也很困难。我院自2009年4月~2012年12月对1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的患者应用国产SL生物型翻修股骨柄髋关节假体置换再手术治疗,临床早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锁定接骨板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femoral plate,LPFP)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股骨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32例,根据Evans分型:Ⅲ型16例,Ⅳ型10例,Ⅴ型6例.采用LPFP固定.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参照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定术后患髋功能. 结果全部32例患者获得平均12.5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愈合.无髋内翻及内固定失败,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良率84%. 结论 LPFP具有符合股骨近端解剖形态、固定牢靠、对股骨头血供干扰小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固定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置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并发症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方法 2001年12月-2007年5月,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172例不稳定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结果 149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5个月(6~42个月),优良率89.0%.26例患者于围手术期内出现全身性并发症,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等.21例出现局部并发症包括复位及固定不满意,术中股骨近端劈裂,股骨远端拉力螺钉头颈内切割伴松动退钉,拉力螺钉切出并突入关节腔和髋内翻等. 结论 股骨近端髓内钉适合于大多数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充分评估生理机能及控制并存病是手术安全的前提.提高手术操作技巧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操作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吴吉林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0):1074-1077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7年6月~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股骨转予间骨折的患者87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47例)和DHS(40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8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6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近端锁定钢板组术中出血多于DHS组(P<0.01);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近端锁定钢板组出现2例锁定螺钉进入髋关节的并发症,DHS组出现1例髋内翻、1例头钉拔出.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与DHS相似,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张鹏  阎戈 《兵团医学》2015,44(2):3-6
背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积极的内固定治疗已被大家认同,但选择何种固定方式,尚无权威标准.目的:比较应用髋动力锁定钢板与交锁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探讨内固定选择的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05年8月至2014年4月在吐鲁番地区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6例,分别接受髋动力锁定钢板(锁定钢板组)与交锁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交锁髓内钉组)内固定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下地活动时间及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18-24个月,平均20个月.锁定钢板组和交锁髓内钉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均为12周左右,修复后2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交锁髓内钉组患者下地活动时间及负重时间短于锁定钢板组(P<0.01).随访过程中,锁定钢板组1例发生髋内翻,交锁髓内钉组1例因摔倒坠落再次发生骨折.结果提示两种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修复方式和植入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后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术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2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PFNA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术治疗初始内固定失效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27 ~ 76岁,平均54岁.Ⅰ期失效的内固定包括动力髋螺钉(DHS)7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8例,Gamma钉2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2例,国产重建钉2例. 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150 min(100~240 min),出血量平均800 ml(400 ~2 000 ml),术中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 66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3~8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为36 ~ 48分[(42.1±3.2)分],末次随访为62 ~ 94分[(87.2±3.8)分](P<0.05).X线片测量颈干角平均130°时(110°~ 142°),未发现髋关节退行性改变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表现.结论 对于活动能力强、股骨近端残留骨量多、髋关节无严重损害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PFNA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马江川  石铸  陈江  毛剑  王友华  刘璠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175-1177,1179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CP)、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方法:对132例75岁以上股骨粗隆骨折病人分别使用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Gamma钉治疗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疗效、并发症。结果:本组47例行动力髋螺钉、42例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43例行Gamma钉治疗,Gamma钉组平均手术时间82.24 min,长于DHS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0.05),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时间最短(P〈0.05)。Gamma组出血量最多(P〈0.05),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组最少(P〈0.05)。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3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疗效、并发症3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3种固定物均可以有效地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临床工作中应根据骨折类型、固定物的特点及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做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股骨近端螺旋刀片髓内钉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专为骨质疏松设计的股骨近端螺旋刀片髓内钉(PFNA)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6月始采用PFNA治疗1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与同期我科采用不同内固定系统治疗的相同疾病患者相比,分别从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3.3%。无感染、股骨颈螺钉切出、骨折断端塌陷吸收、主钉末端股骨干骨折等严重手术并发症;PFN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少于其它内固定组。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初期疗效可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PFN和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33例,其中PFN组188例,PFNA组45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资料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平均随访22.8个月.两组骨折均获得愈合.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FN组优良率为89.9%,PFNA组优良率为9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P>0.05).PFN组防旋钉退出2例,1例发生髋螺钉切割,继而发生髋内翻畸形.PFNA组未发生类似并发症.结论 两种股骨近端髓内钉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PFNA较PFN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失败的原因及其再手术的方式和疗效。方法笔者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及湖北襄阳市中心医院2007年3月~2015年5月行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后失败的23例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其中男性9例,女性14例;年龄41~67岁,平均(52.6±8.9)岁。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空心螺钉再固定、内固定联合股方肌骨瓣移植、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内固定进行再治疗;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其中3例行空心钉内固定、2例行内固定联合股方肌骨瓣治疗,1例行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固定,此6例均获临床愈合;17例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访期限内未出现不良并发症。结论内固定治疗后失败的原因较多,正确的术中和术后处理能够减少失败的发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再治疗方式,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9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功能基本恢复到伤前水平。PFNA创伤小,固定可靠,特别对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更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评价其临床疗效,探讨围手术期失血、手术技巧等相关问题。方法 2008年7月~2010年12月对18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内固定术。骨折按AO分型;骨质疏松评估按Singh指数法分度标准;术后髋关节功能行Harris评分。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血细胞比容(HCT)变化,通过Gross方程计算围手术期失血量。结果此类术式围手术期存在较大的隐性失血。1例术后第1天出现谵妄,经治疗后恢复。全组术后无感染、骨折不愈合、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内翻及旋转畸形、头颈钉穿出股骨头等并发症。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功能良好,患者满意度良好。结论 PFNA具有操作简单、骨折固定稳定、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等优点,对高龄不稳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良好的内固定方法,同时PFNA手术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较大,可能会导致术后贫血。  相似文献   

14.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髋部骨折,多发于高龄人群,骨折部位在股骨小粗隆到股骨颈基底间,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压痛及局部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目前常用内固定手术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主要包括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但是对于采取何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尚存在争议[2-3]。因此,本研究特对比PFNA与DHS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创伤指标、短期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15.
带钩弯钢板的研制及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应用自制带钩弯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与优点。方法 应用带钩弯钢板治疗本病26例,钢板置于股骨转子部外侧,上端至转子间窝,下端至转子下,有2枚螺钉通过股骨矩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5 ̄2个月,均达骨性愈合,未存在冒钉和头切割现象,结论 本法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所用器械及操作术中不需放射性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84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分别有9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长度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是90.22%,并发症发生率是6.52%,对照组治疗优良率是70.65%,并发症发生率是20.6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与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手术创伤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6年开展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共156例进行随访、分析,比较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认为LinK股骨近端解剖钢板优于DHS、Camma钉内固定。  相似文献   

18.
田丰 《创伤外科杂志》2012,14(3):269-269
7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动力髋螺钉(DHS)固定46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固定20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12例。术后固定优良率分别为93.7%、94.2%、94.7%,其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nterTan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操作体会。方法笔者医院2011年4月~2015年10月用InterTan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426例,年龄65~93岁,平均82.5岁;Evans-Jensen分型Ⅰ型40例,Ⅱ型103例,Ⅲ型133例,Ⅳ型89例,Ⅴ型61例;合并其他疾病369例。作好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采取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观察手术操作要点、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2个月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5~65min,出血量350~450m L;术后3例因出现心、肺功能衰竭放弃治疗,无切口感染,术后12个月随访生存385例,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已愈合,2例股骨颈联合螺钉部分切出,无退钉及断钉等现象,术后12个月时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优116例(30.1%),良221例(57.4%),差48例(12.5%),优良率87.5%。结论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者多合并其他系统疾病,需作好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InterTan髓内钉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颈联合锁定钉把持力良好、术后股骨颈螺钉松动及切出少,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理想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内固定取出术后再骨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93例DHS治疗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37例,存在转子下螺钉交叉固定,B组56例避免转子下螺钉交叉固定。对于A组中5例内固定取出术后再骨折,3例采用外固定架固定,2例采用改良Gamma髓内钉内固定。所有病例均在取出内固定后随访8~18个月,平均随访12.3个月。结果 5例内固定取出术后再骨折均发生在A组,B组无1例发生,明显优于A组(P<0.01)。5例再骨折病例术后6~12个月(平均8个月)均达骨性愈合。结论不适当的转子下螺钉固定可导致DHS内固定取出后再骨折的发生。外固定架或改良Gamm a髓内钉治疗此部再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