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特点。方法:纳入符合ICD-10抑郁发作和复发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78例,以及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143例。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AHRBI)评定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同时抑郁症组被试家长完成AHRBI父母版(AHRBI-P)评定。结果:抑郁症组的AHRBI总分、破坏纪律和自杀自伤行为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抑郁症组AHRBI总分、攻击暴力、破坏纪律和自杀自伤行为因子分均高于AHRBI-P相应评分(均P<0.05)。AHRBI自杀自伤行为因子分女性高于男性,AHRBI-P攻击暴力和破坏纪律行为因子分女性均低于男性(均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多于正常青少年,并存在性别差异。父母可能低估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编制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AHRBI)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前期实证研究结果,确定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6个维度。在长沙、苏州、成都和银川四地以班级为单位,共调查普通中学初一至高三的学生5755名(其中男生2997名);另外方便抽取长沙附近3所特训学校学生323名[平均年龄(15±2)岁,男生256名]。采用Zuckerman-Kuhlman人格量表(ZKPQ)中的冲动感觉寻求(ISS)和攻击敌意(AH)两个分量表以及Barratt冲动量表(BIS)作为效标。从普通中学学生样本中,分别抽取329人和347人间隔4周和8周后进行重测。结果:通过项目分析确定38个条目,每个分量表5~10个。除健康妥协行为的Cronbachα系数为0.40外,其他5个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均在0.75以上。全量表及各分量表间隔4周和8周的重测系数分别在0.55~0.80和0.53~0.76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二阶单因子模型的各拟合指标分别为S-Bχ2=3933.23,df=623,NNFI=0.88,CFI=0.89,RM SEA(90%CI)=0.029(0.029,0.031)。效标关联效度分析显示攻击暴力、破坏纪律和吸烟饮酒得分与效标间的相关系数在0.06~0.43之间,而无保护性行为、自杀自残和健康妥协与效标间的相关系数在-0.06~0.27之间。特训学校学生在所有6个分量表上的得分高于普通中学学生(Cohen's d值在0.67至2.88之间)。结论:本研究编制的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包含38个条目测查6个方面的危险行为,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王德银 《校园心理》2010,8(1):63-64
<正>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整个民族文明、卫生、健康素质的根本措施。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行为习惯的形成将影响人的一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健康行为的最佳时期。为了监测学生健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医学、社会学、心理学都注重于研究青春期女性,我们对与怀孕相关的男青少年知之甚少。我们已知的有关青春期男性生殖行为的情况,都来自对青少年父亲的少数研究.几乎没有一项研究是针对那些造成他人怀孕的、不顾后果的男性。刚进入青春期。由于性文可造成怀孕、传播和感染性传播疾病(STDs)。随青春期成熟.性突变滥。到青春期晚期,性文便成为自然行为,通常不认为是不当行为,尽管在不同群体中认识有差异。青春期随年龄增长,不当行为会增多和变严重、低龄性文同饮酒、吸毒及青春期女孩怀孕风险的增高有关。性行为还与低龄开…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危险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国内外研究作一回顾 ,对有关理论概念和有关影响因素作了较系统的阐述和总结 ,并对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类型,在性别上的差异,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对2734名中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进行分析。结果:①青少年的健康危险行为分为三个潜在类别:高危组、边缘组和低危组,比例分别为:2.9%、16.4%、80.7%。②与低危组相比,女生更不容易进入高危组,且达到统计显著(OR=-0.95,P<0.01);与低危组相比,女生更不容易进入边缘组,且达到统计显著(OR=-0.56,P<0.01)。③除了人际和谐维度,生活幸福、乐于学习、情绪稳定、考试镇定和心理健康总分在低危组上均显著高于边缘组和高危组;同时,边缘组得分也显著高于高危组。结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分为三类;高危组、边缘组和低危组,且在性别和心理健康水平上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青少年双相障碍不同亚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水平的差异。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月后测定住院双相障碍患儿149例和50例正常青少年对照组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riiodothyronine,T3)、甲状腺素(Thyroxine,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按照目前发作形式分为躁狂组49例、抑郁组80例和混合组20例,比较3组间临床特征及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水平。结果:躁狂组在总病程(F=8.237,P0.001)和本次病程(F=5.228,P0.05)的时间上低于抑郁组和混合组,躁狂组非核心家庭(离异、丧偶)的比例高于抑郁组和混合组(χ~2=6.200,P0.05);混合组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比例高于躁狂组和抑郁组(χ~2=7.449,P0.05)。躁狂组、抑郁组和混合组治疗前后的T3、T4值及治疗后的FT4值低于对照组(F=49.214,27.303,12.882,P0.001);躁狂组在治疗前的FT3值高于其他3组(F=5.512,P0.001);躁狂组治疗后的TSH值高于抑郁组和对照组,并且混合组治疗后的TSH值高于对照组(F=8.75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双相障碍不同亚型存在不同的临床特征,在治疗前后与正常青少年的比较中具有不同的甲状腺素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神经性厌食少年的健康危险行为特点.方法: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十版(ICD-10)神经性厌食诊断标准的少年33例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66例,完成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由神经性厌食患儿家长完成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父母版的评定.结果:两组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总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7±6.8)vs.(10.0±7.9),P>0.05].神经性厌食组的破坏纪律与违法行为因子分[(2.1±1.6)vs.(2.7±1.7)]低于正常对照组,自杀与自伤行为因子分[(2.2±2.6)vs.(1.2±2.2)]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 <0.05).在所有条目中,神经性厌食组不吃早餐行为及对家庭成员撒谎行为的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暴食行为或者暴食后再呕吐出来的行为、因为过度节食而出现头晕出冷汗及体力不支等躯体不适、存在自杀的想法、自杀的计划及自杀行为的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神经性厌食组自评不健康饮食与缺乏体力活动因子分低于家长评定结果[(3.7±2.5)vs.(6.8±3.6),P<0.01],神经性厌食组自评总分[(11.7±6.8)vs.(14.5±9.8)]及其他各因子分与家长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所有条目中,神经性厌食组自评不吃早餐行为[(0.2±0.5)vs.(1.4±1.3)]及不喝牛奶/豆浆行为的得分[(1.2±1.3)vs.(1.8±0.2)]低于家长评定结果,作弊或抄袭行为的得分[(0.6±0.9)vs.(0.2±0.4)]高于家长评定结果(均P<0.05).结论:神经性厌食儿童少年存在较多的自伤自杀的观念和行为、暴食行为、暴食后呕吐行为及因过度节食而出现躯体不适,神经性厌食少年的破坏纪律行为、违法行为及对家庭成员撒谎等行为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痊愈期双相障碍患者及其健康同胞的注意功能。方法:选用连续操作测验(continues performance test,CPT)和倒行掩蔽测验(backward mask test,BMT),对36例临床痊愈期双相障碍患者(患者组)及其36名健康同胞(同胞组),以及36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注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患者组的CPT2、BMT1和BMT2的成绩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的CPT2、BMT1、BMT2、BMT3和BMT成绩均低于同胞组。同胞组CPT1、BMT1、BMT2、BMT3和BMT成绩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双相障碍存在注意力的持续性、分配和激活缺陷,易受无关刺激干扰,其健康同胞也存在持续注意缺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是否可以改善康复期双相障碍患者心理状态。方法 145例康复期双相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或普通聚会。结果两组在研究完成后,干预组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分量表和自我的刻板性分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1.989,-2.168;P<0.05);干预组SES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4,P<0.01);干预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分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17,P<0.01),SES在治疗后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06,P<0.01)。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提高康复期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我与经验的和谐水平,改善刻板性;提高患者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我国健康行为相关研究、研究工具、健康行为涉及的内容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形成健康干预体系,全面系统展开健康行为的干预研究及健康行为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刺五加联合碳酸锂对青少年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连续收集门诊及住院的12-17岁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65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设计,将入选对象分为A组刺五加联合碳酸锂治疗组,B组氟西汀联合碳酸锂治疗组,疗程6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情况评定疗效,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结束后有效病例63例(A组32例,B组31 例),脱落2例(均为B组)。进行意向(ITT)分析A组32例,B组33例,按符合方案(PP)分析前者32例, 后者31例。两组治疗后各周HAMD评分均较疗前有显著降低(P<0.001),治疗后各周A、B两组之间HAMD减分t检验,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疗程结束时两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有2例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情转相,但转躁率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刺五加联合碳酸锂治疗青少年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有明显的效果,且无转躁发生,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抑郁障碍青少年自伤行为、自杀观念相关因素剖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影响抑郁障碍青少年自伤行为和自杀观念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收集75例门诊及住院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采用自编调查资料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儿童归因风格问卷(CASQ)对其进行相应测查。结果:不同性别抑郁障碍青少年自伤行为和自杀观念有较大差别,有无自杀观念受母亲受教育程度影响较大,有自伤行为的患者存在较多自评精神症状,且白伤行为和自杀观念与应激性生活事件、父母养育方式、应对方式、归因风格有关。结论:有自伤行为的患者受较多外界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双相情感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的临床诊断与实际患病率方面的严重问题,应引起广泛的关注,给予足够的重视,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以改善目前不尽人意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少年人际信任与问题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马氏量表(Mach Scale)和青少年自评量表(YSR)对山东某网瘾戒除学校42名学生和普通中学的52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青少年的人际信任不存在性别、学生类型的差异F(1,90)=1.376,0.652;P>0.05;②青少年问题行为在性别、学生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F(1,90)=8.13,10.932;P<0.01,但在性别与学生类型上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90)=0.432,P>0.05;③青少年的人际信任与问题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r=-0.344,P<0.01)。结论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受人际信任的影响,人际信任越低,问题行为出现的越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相抑郁和复发性抑郁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到2001年我院诊断情感障碍住院病人506例,比较双相抑郁107例和复发性抑郁399例人口学资料、病程、诊断及疗效等变量。结果复发性抑郁组女性比例高于双相抑郁组(268/399比54/107,χ2=10.17,P<0.01);复发性抑郁组以往多次抑郁发作史低于双相抑郁组(41.4%/57%,χ2=8.4,P<0.01),病程短于双相抑郁组(58.8±4.5/96.3±9.6,t=-3.77,P<0.01),首次抑郁年龄大于双相抑郁组(41.7±0.8/29.4±1.4,t=6.95,P<0.01),首次抗抑郁治疗有效率大于双相抑郁组(81.3%/57%,χ2=95.2,P<0.01),复发抑郁组同一次病程首次诊断符合率高于双相抑郁组(97%/31.8%,χ2=324.4,P<0.01),双相抑郁组中61.7%(66/107)首次诊断为抑郁起病年龄20岁左右者发生双相抑郁概率明显大于60岁以后起病者(OR=2.45)。病程5年以上发生双相抑郁概率大于病程短于1年者(OR=2.75),首次抗抑郁疗效差出现双相抑郁概率大于首次抗抑郁疗效好者(OR=3.18)。双相抑郁组同一次病程61.7%首次诊断抑郁障碍。结论首发抑郁的年龄、病程、首次抗抑郁效果与出现双相抑郁的概率有关。首发抑郁年龄越早,病程越长,首次抗抑郁疗效越差,发生双相抑郁概率越大。2/3双相抑郁首次诊断复发性抑郁。  相似文献   

17.
综合医院非精神/心理科门诊焦虑障碍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非精神/心理科门诊患者焦虑障碍的检出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应用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CIDI-3.0)对北京、西安、广州3城市3级别的9家综合医院非精神科门诊≥15岁的1083例患者进行筛查与诊断,调查综合医院非精神科门诊焦虑障碍的检出率,并分析焦虑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检出焦虑障碍患者82例,检出率为7.6%,其中合并特殊恐惧症(3.2%)和强迫症(2.8%)较多见。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科就诊(OR=1.93)、年龄15~39岁(OR=2.56)、受教育年限≤6年(OR=3.38)的患者更易患焦虑障碍。结论:综合医院非精神科门诊患者中合并焦虑障碍多见,年轻、受教育程度低可能为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内科患者较多合并有焦虑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及其健康同胞的执行功能特点.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29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患者组)及其健康同胞29名(同胞组),以及51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执行功能评估.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在WCST的完成测验总应答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同胞组持续错误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③与同胞组相比,患者组的随机错误数显著增高(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及其健康同胞可能均存在执行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9.
双相障碍中有一些特殊的亚型,不但症状,病程不典型,在治疗上也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对三种特殊亚型的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稳定期双相障碍Ⅰ型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稳定期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纳入来自广州市精神病医院门诊和住院部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双相障碍Ⅰ型诊断标准的稳定期患者160例,以及来自本院或其他单位/学校的正常对照145名.采用数字符号、连线测验A(Trail Making Test A,TMT-A)、数字广度(顺背)、视觉再生检测受试者的注意、记忆功能,用连线测验B(Trail Making Test B,TMT-B)和数字广度(倒背)检测执行功能,特别是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结果:(1)患者组数字符号[(46.3±11.9)vs.(57.3±12.5)]、数字广度[顺背:(7.7±1.3)vs.(8.1±1.5)、倒背:(4.8±1.3)vs.(5.6±1.8)、总分:(12.5±2.2)vs.(13.68±2.9)]、视觉再生[(9.3±3.1)vs.(10.26±3.3)]、TMT-A[(54.1±19.0)vs.(42.6±16.9)]、TMT-B[(81.8±30.7)vs.(67.0±28.0)]成绩均差于正常对照组(Ps<0.01).(2)按有(n=98)和无(n=62)精神病性症状将患者组进一步分层分析,方差分析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SD检验,2个患者亚组的数字广度(倒背、总分)、TMT-A、TMT-B成绩均差于正常对照组(P<0.05);有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组的数字符号、数字广度(顺背)、视觉再生成绩也差于正常对照组(P<0.05).(3)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上述认知指标均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或Young躁狂量表评分弱相关(|r|=0.15~0.26,Ps<0.05),数字符号与病程评分弱相关(r=-0.18,P<0.05);未发现发病年龄和稳定期时间与任何认知功能指标相关(P>0.05).结论:稳定期双相障碍Ⅰ型患者存在明显的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损害,并与临床症状等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或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