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是近10年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在美国早已被推荐为肺癌术前淋巴结分期的重要手段,成为肺癌纵隔分期的新标准。通过大量的临床资料分析,EBUS-TBNA是一种诊断准确性较高、手术安全性好的新方法 ,而且在某些胸部疾病诊断价值已得到公认。本文就EBUS-TBNA在肺癌的早期诊断、中晚期肺癌诊断和分期的应用,EBUS-TBNA与CT、PET、纵隔镜等传统检查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应用价值和近年来EBUS-TBNA技术在胸部良性病变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介入性超声是指在实时超声影像学监测和引导下,将特制的针具、导管导丝、消融电极等器械或造影剂引入人体,对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是超声与介入学融合而成的交叉学科。1974年Pedersen等~([1])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第一例肾造瘘术,标志着介入性超声治疗的开始。由于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实时监测诊断及治疗的全过程,不仅安全简便,而且定位精准,取材满意,并发症较少,目前已用于全身多系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 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也是目前肺癌诊断分期方法中重要的进展之一.与传统TBNA相比,EBUS-TBNA在超声图像的实时监测下行经气管支气管的穿刺活检,解决了传统TBNA只能进行“盲穿”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准确性和安全性[1].  相似文献   

4.
经过近40年的发展,超声内镜介入技术在肿瘤的诊断、治疗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EUS-FNA)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B)为胆胰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分期提供帮助,超声引导下的胆胰管引流(EUS-BD/PD)、粒子植入为胆胰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帮助,超声引导下的腹腔神经节阻滞术(EUS-CPN)减轻了晚期胆胰肿瘤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超声引导下的血管穿刺、栓塞技术虽然大多数仍未应用在临床,但为胆胰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以上超声内镜介入技术在胆胰恶性肿瘤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2002年,一种新型的先端部带有凸式超声探头的支气管镜运用于临床实践。这种凸式探头气管腔内超声为大气管的环周结构提供了纵轴映像。凸式超声探头气管腔内超声联合专用的活检针可对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进行实时超声引导下经气管腔针吸活检。从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中获取的标本可用于包括免疫组化在内的病理诊断。在肺癌纵隔分期方面,对伴有淋巴结肿大的患者,EBUS-TB-  相似文献   

6.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肺癌预后较差,但与晚期肺癌相比,早期肺癌生存率大大提高。因此,早期诊断肺癌至关重要。作为一种主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DNA甲基化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抑癌基因甲基化检测是一种理想的肺癌早期诊断方法。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实现多种基因的甲基化检测。研究发现多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在穿刺病变组织、穿刺淋巴结组织等微创操作获取的组织样本以及外周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痰液等无创样本中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并且较单一基因甲基化检测灵敏度及特异度更高,是一种理想的肺癌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术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0月200例肺癌患者手术前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资料。使用钳检、刷检、支气管肺泡灌洗3种方法。结果14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肿物或异常(包括x线胸片及胸部CT检查未见异常的早期肺癌12例),敏感性70.0%;6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发现异常,假阴性率30.0%。手术187例,13例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异常,包括双侧支气管病变3例,病灶浸润至同侧相邻叶支气管病人不能耐受全肺切除6例,侵及隆突2例,侵及对侧支气管腔1例,双源癌1例,临床分期变为Ⅲb或Ⅳ期,放弃手术。结论肺癌患者手术前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不仅可以明确病灶形态和病理诊断,而且可以发现早期隐性肺癌及发现气管、支气管等的异常情况,对提高肺癌早期阳性诊断率和选择正确治疗方式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是多学科关注的热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具有明显异质性的肿瘤,包括不可手术和经过多学科讨论适合手术的Ⅱ~Ⅲ期患者。多数指南根据第7版TNM分期把局部晚期NSCLC定义为Ⅲ期NSCLC患者~([1-4])。参考第7版TNM临床分期系统,约34.0%的TNM分期Ⅲ期~([3]),第8版TNM临床分期系统,约36.0%的TNM分期Ⅲ期~([3])。因为治愈率和远期预后的不同,又分为  相似文献   

9.
目前肺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居第一的癌症,对于其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至关重要。TNM分期是评估肺癌预后最重要的指标,但相同分期的肺癌尤其是早期肺癌的预后仍然存在诸多变化。血管浸润在癌症的进展和转移上扮演重要角色,也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素。研究表明血管浸润对于早期肺癌尤其是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肺癌的预后有重要影响,有的学者进一步建议将血管浸润纳入早期肺癌的TNM分期系统。文章主要对血管浸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通过筛查高危人群进行早期检测越来越普遍,但大多数肺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在过去10年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有了显著进步。新出现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方案已使NSCLC治疗更具个体化,这显著影响了NSCLC患者的病程和结局。目前,分子生物标志物已经成为诊断癌症、预测治疗反应结果和评估预后的有利工具。本文总结了NSCLC诊断、预测和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新型潜在预测性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支气管、隆突和血管成形术治疗局部晚期中央型肺癌的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患者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11月在长征医院胸外科采用支气管成形、隆突成形和血管成形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中央型肺癌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4例,年龄(63.2±6.2)岁。结果手术时间(3.29±0.75)h,住院时间(25.48±22.31)d,手术顺利,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早期并发症3例,其中肺不张2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结论对局部晚期中央型肺癌,支气管、隆突和血管成形术,在最大限度切除肺癌组织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正常的肺组织。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不能及不愿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氩氦刀经皮穿刺治疗为患者提供了又一条可选择的治疗途径。已有报道多数是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或与开放性手术联合治疗。2007年4月~2008年6月,我院在介入性磁共振治疗系统(interven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RI)引导下对肺癌进行氩氦刀经皮穿刺微创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纵隔淋巴结CT阳性肺癌病例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9月至12月共对28例胸部CT纵隔淋巴结阳性(短径≥1 cm)的肺癌病人行EBUS-TBNA检查.总结穿刺结果,评价该方法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结果 28例共穿刺淋巴结40组,淋巴结穿刺取材满意率96.3%(27/28例),无任何相关并发症.EBUS-TBNA阳性(取得恶性细胞病理学证据)20例,阴性(未取得恶性细胞病理学证据)8例;阴性者接受进一步外科手术,术后证实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EBUS-TBNA假阴性).EBUS-TBNA检查准确率92.9%(26/28例),灵敏度90.9%(20/22例),特异度100%(6/6例),阳性预测值100%(20/20例),阴性预测值75%(6/8例).结论 EBUS-TBNA是评价纵隔淋巴结CT阳性肺癌分期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介入性超声在肝脏外科疾病中的应用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院(430030)张青萍介入性超声是介入性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优点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肝脏活体组织学检查在肝脏疾病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肝脏疾病超声引导自动活检主要适应...  相似文献   

15.
胸腔镜手术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胸腔镜手术(VATS)在诊治肺肿瘤和肺部微小结节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应用VATS诊治肺肿瘤和肺部微小结节39例,其中肺癌34例。行肺楔形切除8例,肺叶切除25例。胸膜粘连固定术2例,肺癌分期5例,肺活检手术5例。结果 本组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和术后并发症。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结论 VATS对早期和晚期肺癌的诊断治疗,尤其对肺部微小结节的确诊和晚期肺癌分期十分有用,可显提高早期肺癌的确诊率,避免肺部微小结节的误诊误治,还可使一些疑为晚期的患获得手术根治机会。VATS对于心肺功能差与年龄大的高危人群的肺癌手术、恶性胸水的治疗已成为其它方法难以取代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提倡诊断方法优先提高直肠癌治疗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版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CCN)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下称"中国版指南")涵括了诊断、多学科评估、辅助及新辅助化放疗、晚期解救及靶向药物治疗等项内容更新.其中在正文首次明确提出"硬性直肠镜"距肛门12 cm以内定义为直肠癌的概念应引起重视~([1]).去除3 cm齿状线,在长度不足10 cm的盆腔狭小空间,如何面对追求根治以降低复发及避免手术范围扩大以保全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挑战?进入21世纪,强调治疗前的多学科评估及分期诊断,已成为提高直肠癌规范治疗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直肠癌的治疗规范目前仍没统一,尤其对于局部晚期直肠癌(T3、T4期)患者,治疗方法争议较大,目前较为一致的意见是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为此,对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术前准确诊断、分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决定了其治疗方法的应用并对治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目前,经直肠腔内超声(TRUS)、多层螺旋CT、MRI等影像学检查在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术前诊断、分期的应用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但国内外在不同影像学对直肠癌评估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0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的影像学资料,得出TRUS、CT、MRI等影像学检查在局部晚期直肠癌综合分期及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中有较好的指导应用价值,为进展期直肠癌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1技术背景介绍目前手术仍是早期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全胸腔镜手术以其独特的诊断、检查及治疗方法,清晰的电视显示,逐渐为广大的临床医师及患者所接受,在Ⅰ期肺癌手术中的应用亦已得到公认。随着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1-2])、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等技术逐渐开展,微创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技术不断提高,但在中心型肺癌中,尤其肺癌位于肺叶支气管开口,侵犯主支气管,需行支气管袖式成形术,由于对腔镜下术野暴露、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9.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已占全球恶性肿瘤的首位。肺恶性肿瘤目前常用的诊断工具是CT扫描、支气管镜检查、痰病理细胞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但在早期肺癌的诊断中尚缺乏敏感的诊断方法。为了提高肺癌的诊断治疗,近年来许多肿瘤标志物已经被应用于肺癌领域。因为晚期肺癌预后很差,人们正在尝试进行肺癌筛查,所以寻找合适的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的早期诊断中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如何及时行介入性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持续引流(puncture drainage for liver abscess by ultrasound PDLA)治疗肝脓肿.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2012年11月间97例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持续引流(PDLA)治疗肝脓肿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最佳的疗效,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及时实施介入性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肝脓肿,是提高肝脓肿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