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网络大规模的发展,网络入侵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网络攻击也变得日益复杂,计算机网络攻击建模能够有效的帮助人们对网络攻击的路径进行分析.通过对网络攻击图的建模算法进行研究,对网络攻击图的模型特征和关键技术、复杂性等特征进行探究,并综合的分析了网络攻击图在未来计算机网络发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一种基于主机攻击图的网络攻击识别方法, 其核心是定义一种SAGML 语言, 并利用该语言中的状态、行为和关系来描述攻击. 详细讨论了攻击图的状态结构和行为链结构, 以及基于XML 语言的攻击图构建和解析过程. 此外, 为了提高攻击图的匹配效率, 研究了攻击图的索引建立和匹配过程. 最后, 结合SYNFlood 和Peacomm 攻击示例, 介绍了该方法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的生成攻击图并且限制攻击图的规模,提出基于有序搜索的攻击图生成方法.该方法采用估价函数作为网络状态节点拓展的依据,估价函数值越小,优先进行扩展.利用该方法降低网络攻击图的规模,减少系统生成攻击图时耗费的资源,生成的攻击图能够用于评估网络的安全性,能够给网络管理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用于管理网络,预防入侵.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及时发现网络漏洞,增强网络安全十分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攻击图的入侵防御方法.该方法通过生成全局网络攻击图算法来建立网络初始攻击图,并调用攻击图优化算法来去除全局攻击图中不合理路径,达到简化攻击图目的.最后,通过计算攻击图各状态节点损失度算法来为管理人员提供优化网络安全策略的依据.实验证明,这种入侵防御方法合理有效,并具有简单易行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研究和总结了大量网络攻击图表示方法和生成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网络漏洞的分析,建立了一种网络攻击图安全模型以及漏洞信息知识库,提出了一种基于权限提升的网络攻击图自动生成方法,并实现了一种有效的网络攻击图自动生成工具。  相似文献   

6.
尹晓翠 《科技信息》2007,23(11):176-28
在网络攻击中,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DDoS)因其强大的破坏力而引起了世人高度的重视。本文目标是对DDoS攻击防护措施以及防御DDoS攻击技术的研究,最后阐述了DDoS攻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传统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不能有效评价网络安全风险动态变化的缺点,根据网络安全的特性,提出了攻击图和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相结合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采用攻击图生成网络攻击路径,从复杂度和防御能力等方面量化攻击威胁等级,利用隐马尔可夫模型计算攻击路径的攻击成功率,结合网络资产的重要程度确定网络安全风险值.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能够有效地对网络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程序缓冲区溢出攻击严重威胁了网络的安全性。网络攻击的攻击树建模方法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提出的一种以结构化、可重用的方式来描述攻击信息建模方法。本文介绍了攻击树建模方法,研究了程序缓冲区溢出攻击的攻击树,给出了程序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具体的攻击树模型,并分析了其可重用性,探讨了如何结合攻击树采取措施提高网络安全性;安全分析和设计人员可借此构造更安全的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攻击图生成算法的复杂度较高,难以应用于大规模网络环境的攻击图生成.本文对攻击图构建过程进行了研究,在攻击模式库和目标环境描述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权限提升矩阵的攻击图生成方法,以矩阵描述攻击过程中攻击者的权限提升过程,能够以较低的算法复杂度生成攻击图.搭建实验网络,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攻击图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
胡敏 《科技信息》2013,(12):273-273
木马攻击是最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之一,它对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本文在介绍了木马攻击技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木马攻击检测方法和防御措施,进而对木马攻击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网络攻击图生成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攻击图已成为网络安全分析的重要工具.论文对网络攻击图生成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得到网络攻击图生成方法的重要特征属性和通用功能的实现框架,并应用部分属性对网络攻击图生成方法分类,总结了当前网络攻击图生成方法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网络攻击技术研究策略提供文献依据。方法文献综合分析。结果网络攻击主要分为口令攻击、入侵攻击、协议漏洞攻击、欺骗攻击、拒绝服务攻击、木马、缓冲区溢出攻击等;攻击研究工作主要有针对攻击模型、攻击分类、具体攻击原理、攻击发现技术、攻击的响应防御策略、网络攻击效果评估技术研究等。结论未来5至10年,网络攻击技术研究将主要围绕攻击模型描述、攻击发现与防御、攻击响应策略、攻击演化、攻击技术有效性评估等方向展开。研究的重点应为蠕虫和木马。  相似文献   

13.
网络扫描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是2种非常重要的攻击类型,而且检测比较困难,分析了它们的共同特征,提出了运用计数器的检测方法,并设计实现了一个高效的计数器算法。  相似文献   

14.
攻击树是一种网络攻击形式化描述和建模工具,具有结构化、可重用等优点。通过分析攻击树在实际应用中的缺陷,提出了攻击树新的建立规则,并引入了时间序列和概率的概念,从而更加准确地实现了攻击模式的形式化表示。应用改进后的攻击树描述了一个WEB攻击,结果表明该形式化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对抗性攻击在大规模图上的攻击效率,提出了基于子图采样的对抗样本生成方法. 该方法通过引入PageRank、余弦相似度及K跳子图等技术,提取与目标节点高度相关的子图,在大规模图上缓解了计算梯度效率较低的问题,在降低被攻击模型准确性的同时提升了攻击的隐蔽性. 实验结果表明: 所提出的对抗性攻击方法与基于梯度攻击的GradArgmax算法相比,在Cora数据集上提升了30.7%的攻击性能,且在Reddit大规模数据上能够计算GradArgmax算法无法计算的攻击扰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攻击图的APT脆弱节点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级可持续性威胁(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APT)具有行为隐蔽性强、攻击周期持久的特点,增加了攻击检测的难度.据此,引入攻击图理论评估网络系统在APT攻击下的脆弱节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攻击图的APT脆弱节点评估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发现攻击的概率.对APT攻击行为的异常特征进行提取和定义,对目标网络系统建立风险属性攻击图(risk attribute attack graph,RAAG)模型;基于APT攻击行为特征的脆弱性对系统节点的行为脆弱性进行评估,并以通用漏洞评分系统(common vulnerability scoring system,CVSS)标准做为参照评估系统节点的通联脆弱性;基于上述2个方面的评估,计算系统中各节点的整体脆弱性,并发现目标网络系统在面向APT攻击时的脆弱节点.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对APT攻击行为特征进行合理量化,对系统节点的脆弱性进行有效评估,在APT攻击检测率上有较好表现.  相似文献   

17.
探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攻击同源性的分析方法,为攻击场景还原、攻击定性及攻击者溯源提供依据。提出了一种基于证据链的攻击描述方法,并归纳出各环节代表特异性的关键指纹,进一步构建了相应的网络攻击同源性判定模型,使用编辑距离计算攻击链单一环节之间的特征相似度,通过量子神经网络方法对多个攻击环节的相似性进行算法综合,进而实现网络攻击的同源判定。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网络攻击进行同源性判定,相比基于样本的方法更加准确、可靠。该工作为大数据下提高网络攻击溯源能力及自动化水平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probability generation algorithm to predict attacks from an insider who exploits known system vulnerabilities through executing authorized operations. It is different from most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IDSs) because these IDSs are inefficient to resolve threat from authorized insiders. To deter cracker activiti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 improved structure of augmented attack tree and a notion of "minimal attack tree", and proposes a new generation algorithm of minimal attack tree. We can provide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help system administrators make sound decision.  相似文献   

19.
ARP欺骗是目前局域网环境中最为常见的黑客攻击手段,其主要目的是盗取用户帐号、篡改网站内容、嵌入恶意代码、发布不良信息、监听传输数据等非法活动。本文结合某单位局域网爆发ARP病毒的实际情况,将AR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遭受ARP欺骗后的现象加以分析.并着重讨论了不同网络环境下ARP欺骗的防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