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 116例肺癌肺叶或一侧全肺切除术患者的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按肺癌淋巴结分布规律对区域性及非区域性淋巴结进行了根治性清扫,共清除同侧纵膈淋巴结(N2)淋巴结2 366枚。手术切除的肺叶和淋巴结行病理切片检查,其中鳞癌46例,腺癌62例,大细胞肺癌4例,腺鳞癌6例,其他4例。根据病理标本结果,对肿瘤部位、分型、大小、细胞分化程度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16例中57例(49.1%)存在N1或N2淋巴结转移以及N1、N2淋巴结共同转移。清除的2 366枚纵隔淋巴结中转移的淋巴结(N2)426枚,纵隔淋巴结转移率18%。结论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机会很大,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肺癌淋巴结转移与肺癌部位、细胞类型、肿瘤T分级和细胞分化程度都有密切关系。手术要达到根治目的,提供患者生存率,应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2.
李刚  肖凌  欧袁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2):1659-1660,166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1995年1月~2006年5月手术切除的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136例,其中传统肺癌根治术68例,自2002年后所有肺癌行根治加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68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结果:传统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11.2%、21.0%,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12.7%、44.4%。结论: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提高了患者的5年生存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未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在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舞钢职工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肺门淋巴结清扫加肺切除术,治疗组给予系统性纵膈淋巴清扫加肺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总数、淋巴结转移数以及转移率等。结果治疗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1.27%,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9.27%;治疗组淋巴结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1例全肺切除患者术后2 a发生脑转移,1例全肺切除患者1 a后复发支气管残端癌,转移至隆突,全身多器官衰竭、死亡。3例患者出现对侧肺转移与肝转移。治疗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发生同侧胸膜转移。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能够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以及转移率,提高长期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在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山  王树军  张道忠 《安徽医学》2009,30(10):1193-119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在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上的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5月至2009年3月,对本组40例均行肺叶(全肺)切除加肺门和同侧纵隔的淋巴结作整块切除(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清扫同侧纵隔淋巴结(N2)共471枚,阳性率15%,其中ⅢA期阳性率57%。肺门淋巴结(N1)259枚,阳性率12%。在阳性的淋巴结中,长径最小2mm,最大30mm,在阴性的淋巴结中长径最大20mm。结论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在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上具有重要地位,术前胸部CT不能作为淋巴结清扫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对1998年3月-2002年3月3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术加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并对病例的临床TNM分期、术后TNM分期、区域淋巴结切除总数目、淋巴结转移比、淋巴结大小等5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34例病人中,术后分期改变16例,占47%(16/34);共清扫纵隔淋巴结311枚,平均每例9.15枚;10例N2患者中清扫104枚纵隔淋巴结,32枚淋巴结有转移,其中7例为单区域转移(L1),3例为2个区域转移(L2);淋巴结转移比30.8%(32/104);淋巴结的大小与是否转移无明显关系。结论 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应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手术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估不同纵隔淋巴结清扫方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63例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数据。结果:入组患者200例患者行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363例患者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与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相比,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组清扫纵隔淋巴结个数较少(9.84±8.55 vs 13.09±9.31,P<0.01);发生多站N2淋巴结转移较少(15.8%vs 55.7%,P<0.01);局部复发率(12.0%vs 6.6%,P<0.05)和远处转移率(28%Vs 18.2%,P<0.01)较高;但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清扫方式并不是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2组比较所有入组患者生存率和不同肿瘤大小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具有与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相一致的肿瘤治疗效果,可以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范围内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杨学宁  肖朴 《循证医学》2004,4(1):34-36
电视胸腔镜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能否完成标准的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是VATS治疗肺癌的关键问题之一,但缺乏前瞻性评价VATS与开胸术在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方面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临床Ⅰ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淋巴结清扫的合理模式.方法 通过对68例临床Ⅰ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术前临床资料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手术切除和纵膈淋巴结清扫范围.结果 肿瘤位于肺上叶,50.0%发生同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33.3%发生隆凸下淋巴结转移;腺癌、鳞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22.4%和14.3%(P =0.018),腺癌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鳞癌的1.73倍(OR值为1.73);淋巴结转移同瘤体大小密切相关,瘤体最大直径在1.0 cm以下、无纵膈淋巴结转移和无胸膜受侵,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差异尤为显著(P<0.01).讨论 临床Ⅰ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应行包括隆突下淋巴结在内的选择性区域纵膈淋巴结清扫,精准合理的纵隔淋巴结清扫可提高临床Ⅰ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纵膈淋巴结转移特点,为外科治疗淋巴结廓清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2004年5月至2010年12月,按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作为淋巴结廓清标志,对198例肺癌行完全性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将淋巴结行病理切片,HE染色明确是否有癌转移.结果 清除淋巴结993组,转移113组,其中第10站、第11站共淋巴结转移43组,纵膈淋巴结中转移70组.纵膈淋巴结转移中第7站淋巴结出现转移24例,第4站淋巴结出现转移11例,第3站淋巴结出现转移9例,第5站淋巴结出现转移7例,第6站淋巴结出现转移7例,第8、9站淋巴结出现转移各2例.同时有第7站和其他站淋巴结转移者共19例.结论 临床非小细胞肺癌的上纵膈淋巴结和隆凸下淋巴结在肺癌中转移几率大,为提高生存率,无论上叶癌还是下叶癌手术均必须清扫上纵膈淋巴结和隆凸下淋巴结.  相似文献   

11.
姜尧 《医学综述》2011,17(1):56-60
肿瘤干细胞学说的提出是对传统肿瘤治疗方式的巨大挑战,研究者已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找到了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并加以分离和鉴定。非小细胞肺癌干细胞在癌组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耐药性和转移相关,基于肿瘤干细胞的治疗策略也已逐渐成形。在此主要综述近几年在非小细胞肺癌及其干细胞研究方面的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12.
郝鲁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049-3051
目的:对比观察CAP方案时辰化疗与常规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对7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时辰化疗组及常规化疗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不同,但用药剂量及化疗周期相同,并对患者的睡眠、饮食等各方面给予护理。结果:时辰化疗组38例,完全缓解率及总缓解率分别为18.4%(7/38)及57.9%(22/38);常规化疗组34例,分别为2.9%(1/34)及32.3%(11/3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辰化疗组Ⅱ度以上的白细胞毒性、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5.8%(6/38)、23.7%(9/38),而常规化疗组分别为52.9%(18/34)、67.6%(23/3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用CAP方案时辰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高、毒副反应小,明显优于常规化疗,且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俞婷婷  韩志刚  单利 《医学综述》2011,17(7):1094-109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58例未经治疗的NSCLC组织EPO的表达情况,以45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分析EPO的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EPO的表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EPO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吸烟史、pTNM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NSCLC患者高表达EPO,提示EPO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4.
p53基因是人类肿瘤中突变率最高的抑癌基因。通过对p53基因的结构、生物学活性及其相关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和p53的多种功能的研究,如调节转录、稳定基因组、抑制细胞周期进展、促进凋亡、抑制血管形成等,表明p53对基因治疗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治疗是从肿瘤发病机制的角度进行的,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因而在肿瘤的防治中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琰  单利 《医学综述》2008,14(3):467-469
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全球恶性肿瘤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本文介绍了多西紫杉醇联合铂类制剂、多西紫杉醇单药每周疗法、多西紫杉醇联合非铂类三代药物,以及在药物基因组指导下的应用多西紫杉醇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老年人特殊身体特点,介绍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方法分析老年人的身体特点,介绍并比较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几种方法的利弊。结果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如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及三维适形放疗是较常见的治疗方法。由于很多老年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化疗或放化疗结合的方法成为此时期治疗的主要手段,其中化疗方法多采用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结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治疗方法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身体特点及肺癌的临床分期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7.
Claudins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娟娟  曹邦伟 《医学综述》2014,(15):2733-2735
非小细胞肺癌目前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即便早期患者也有相当一部分出现较早的肿瘤复发转移,直接导致生存率的下降。早期肿瘤患者出现浸润及转移的机制目前已经成为相关学者关注的热点。紧密连接(TJ)具有细胞黏附、维持细胞极性和通透性及辅助传递调节细胞增殖、分化信号等作用,对维持上皮组织细胞正常的结构及功能极为重要。Claudins蛋白家族是TJ的主要成分,参与维持TJ的各种功能,其表达异常与多种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该文就Claudins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刘冀 《实用全科医学》2008,6(2):147-148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性。方法对48例应用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分析。用药方案如下:紫杉醇165mg/m^2,根据肌酐清除率计算卡铂的用量[AUC(药-时曲线下面积)为5],每3周1次为1个周期,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紫衫醇联合卡铂的总有效率为41.6%,其中初治者有效率42.1%,复治者有效率40.0%。中位生存期为18.2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肌肉酸痛,绝大多数为轻度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手术结合辅助化学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明光市人民医院2008年3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9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55例)接受单纯手术治疗,观察组(54例)在确诊后接受2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而后行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以及生存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化疗有效率为69.1%,且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3a期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