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与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56例肩袖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9例),观察组行关节镜下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肘外科医师(ASES)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肌力分级等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VAS(1.14±0.28)分、ASES(91±5)分、UCLA(34.8±2.7)分,优于对照组的VAS(1.36±0.43)分、ASES(88±5)分、UCLA(32.5±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0、2.544、2.956,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旋(67±6)°、外旋(65±8)°、外展(138±14)°,高于对照组内旋(64±5)°、外旋(62±6)°、外展(133±12)°,t=2.040、2.027、2.064,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旋(4.62±0.64)级、外旋(4.81±0.62)级、外展(4.87±0.56)级,优于对照组内旋(4.26±0.67)级、外旋(4.47±0.60)级、外展(4.51±0.62)级,t=2.053、2.085、2.274,均P<0.05。 结论 关节镜下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术后恢复快,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与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56例肩袖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9例),观察组行关节镜下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肘外科医师(ASES)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肌力分级等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VAS(1.14±0.28)分、ASES(91±5)分、UCLA(34.8±2.7)分,优于对照组的VAS(1.36±0.43)分、ASES(88±5)分、UCLA(32.5±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0、2.544、2.956,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旋(67±6)°、外旋(65±8)°、外展(138±14)°,高于对照组内旋(64±5)°、外旋(62±6)°、外展(133±12)°,t=2.040、2.027、2.064,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旋(4.62±0.64)级、外旋(4.81±0.62)级、外展(4.87±0.56)级,优于对照组内旋(4.26±0.67)级、外旋(4.47±0.60)级、外展(4.51±0.62)级,t=2.053、2.085、2.274,均P<0.05。 结论 关节镜下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术后恢复快,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关节镜辅助小切口及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对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骨科收治的72例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6例)进行关节镜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研究组(36例)进行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治疗。对比归纳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住院时间、关节功能恢复等。结果两组手术前后加州大学肩关节(UCLA)评分、美国肩与肘协会(ASES)评分、关节活动度、肌力等比较,0.05,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术后视觉疼痛量表(VAS)评分、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0.05,差异显著;组内比较:两组术后VAS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关节活动度、肌力等均优于术前,差异明显(0.05)。结论全关节镜与关节镜辅助小切口肩袖修补对肩袖损伤的治疗近期疗效相当,患者术后肩关节肌力、功能恢复佳;但全关节镜治疗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迅速,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4.
肩袖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肩关节疾病,目前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已广泛用于肩袖损伤治疗,但术后再撕裂率仍较高,部分患者再次出现肩关节持续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肩袖再撕裂主要发生在关节镜修复术后6~26周,高龄、骨质疏松、糖尿病、原始撕裂大小、肌肉脂肪浸润程度、修复强度不足及过度术后康复等为其危险因素。本文对肩袖修复术后腱骨愈合机制、术后再撕裂的诊断及影响因素(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康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带线锚钉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进行治疗的20例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带线锚钉缝合的方法对损伤的肩袖进行修复,并采用美国加州大学肩袖损伤专业评分系统(UCLA)对患者术后的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的自理情况、疼痛改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平均随访时间13.6个月,无一例出现锚钉拔出、肌腱不愈合等并发症。其中UCLA评定优13例(34~35分),良5例(29~33分),差2例(<29分),优良率90%。结论应用锚钉缝合固定的方法治疗肩袖损伤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是治疗肩袖损伤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背景: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常用手术方式,目前对于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的临床疗效报道较少且转位后肩袖再撕裂的相关因素尚无定论。目的:观察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加强缝合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28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1.79±10.50)岁,均在关节镜下行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加强缝合进行修复。术前及术后1年,评估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术后1年,利用肩关节MRI检查修复结构的完整性。根据术后1年的Sugaya分型将23例(28例失访5例)患者分为肌腱完整组(n=18)、肌腱撕裂组(n=5),根据术中肱二头肌长头腱质量分为正常组(n=8)、退变组(n=9)、部分撕裂组(n=6),对比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与术前比较,23例患者术后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P &l...  相似文献   

7.
肩袖损伤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临床上多按肩周炎做保守治疗,但效果欠佳。随着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关节镜在骨科的应用也日益增多,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康复快、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我院于2009年1月进行了1例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复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脂肪浸润程度对肩袖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修补术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6月因退变性肩袖损伤在我院进行关节镜修补术治疗的患者62名,根据Goutallier脂肪浸润程度分级将患者分为3组:0级患者为无脂肪浸润组(A组),1~2级患者为轻度脂肪浸润组(B组),3~4级患者为严重脂肪浸润组(C组)。所有患者经肩袖MRI诊断为全层肩袖撕裂,进行关节镜下双排固定修补术,术后定期随访,评估三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美国肩肘医师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Elbow Scale,ASES)、肩关节简单评分(Simpe shoulder test,SST)及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差别。结果 62例患者术后12个月有5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2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各评价指标评分结果相比(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三组患者在VAS、Constant-Murley、ASES、SST及ROM评分结果比较中均存在明显差异(0.05),且两两相比,除ConstantMurley评分只有AC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外(0.05),其余各评分中两两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12月,A组患者有1(5.26%)名患者发生术后再撕裂,B组患者6(30%)例,C组患者9(45%)例(X~2=7.9114,=0.0191)。两两比较,除B、C两组相比(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肪浸润程度的不同能够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在脂肪浸润不明显前进行手术对于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BACKGROUND:There are controversies about the efficacy of all-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 versus mini-open for the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injury.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all-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 versus mini-open for the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injury by conducting a meta-analysis. METHODS: A computer-based online search was conducted in PubMed, Embase, Cochrane Library and CBM databases from January 1966 to November 2015 to screen the relevant articles using the key words of “rotator cuff, arthroscopy, mini-open”.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Revman5.3 software. RESULTS AND CONCLUSION: A total of 11 studies, including 6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5 cohort studies, were selected. The meta-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unction and strength of the shoulder joint, pain, motor range, recurrence of rotator cuff avulsi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ankylosis between both two groups (P > 0.05).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fficacy of all- 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 does not differ from those of mini-open for the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injury. However, 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 induces less soft tissue injury and early incision pain, but better function recovery.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21例肩袖损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21例肩袖损伤患者均采用小切口下肩峰成形加骨锚修复缝合肩袖的方法治疗,根据患者对疼痛耐受程度,术后1周开始患肢主动功能锻炼,随访并进行评分。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1个月。根据UCLA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14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90.48%。结论对于肩袖损伤患者,正确的诊断和合理治疗,适当的功能锻炼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ong head of the biceps brachii tendon,LHBT)病变与肩袖损伤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方法 分析2010~2017年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经关节镜修复的126例肩袖损伤患者,术中对LHBT进行检查和评价,记录LHBT病变种类,分析LHBT病变与肩袖撕裂时间、撕裂大小和累及肌腱的相关性。 结果 发现LHBT I型病变(肌腱炎)51例(40.5%),II型病变(半脱位)12例(9.5%),III型病变(全脱位)12例(9.5%),IV型病变(部分撕裂)15例(11.9%),V型病变(完全撕裂)6例(4.8%),30例(23.8%)无明显LHBT病理改变;病史超过12周的慢性肩袖撕裂患者均伴有LHBT病变;伴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SSC)撕裂的肩袖损伤患者更易出现LHBT病变,且SSC撕裂程度越大,LHBT病变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HBT病变与肩袖损伤特别是合并SSC撕裂者密切相关,LHBT病变与SSC撕裂程度呈正相关;检查肩袖损伤的病例时,应注意LHBT的情况,避免漏诊;肩袖损伤的早期识别与修复可防止LHBT病变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阐述肩袖损伤的解剖学研究进展,为肩袖损伤的临床预防、治疗和康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以“肩袖损伤”“冈上肌”“肩峰下间隙”“肩胛盂”等为中文关键词,和以“rotator cuff injury”“supraspinatus”“sub-acromial space”“scapular glenoid”等为英文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2014年12月以前有关肩袖损伤的文献,对肩袖损伤解剖学因素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肩袖损伤的相关解剖因素众多,主要有肩峰和肩胛盂形态异常,肩峰下间隙减小、肩袖间隙损伤以及冈上肌本身的结构特点等原因。结论 在肩袖损伤的治疗康复中需要综合考虑相关解剖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康复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双套圈法和带线锚钉法治疗急性拇指Stener损伤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1年7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急性拇指Stener损伤患者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19~61(41.0±13.9)岁。16例患者按尺侧副韧带修复方法不同分为2组:采用双套圈法修复的9例纳入双套圈组,采用带线锚钉法修复的7例纳入带线锚钉组。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2)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3)术后8个月按Saetta等评定标准评价患指功能,采用密歇根州手功能调查表(MHQ)评估患者对患指外观的满意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指的疼痛程度。比较2组患者上述指标。结果 (1)2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双套圈组手术时间为(59.3±5.2) min,带线锚钉组手术时间为(60.9±6.2) min,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P=0.602)。双套圈组住院费用(1.16±0.13)万元,少于带线锚钉组的(1.69±0.08)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4,P<0.001)。(3)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13.2±5.4)个月。术后8个月,患指功能评定,双套圈组优6例、良2例、可1例,带线锚钉组优5例、良1例、可1例;MHQ评估患指外观的满意度,双套圈组7例非常满意、1例满意、1例一般,带线锚钉组6例非常满意、1例满意;患指疼痛VAS评分,双套圈组无疼痛7例、轻度疼痛2例,带线锚钉组无疼痛5例、轻度疼痛2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于急性拇指Stener损伤的治疗,双套圈法与带线锚钉法均可获得较可靠的疗效,且双套圈法住院费用少于带线锚钉法。临床上可以综合考虑术者的操作习惯、患者的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题释义:肩袖:又称旋转袖,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肩胛下肌的肌腱所组成的,是包绕在肱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这些肌腱的运动导致肩关节旋内,旋外和上举活动。 肩袖损伤Patte分级:第一级冈上肌肌腱撕裂伴少许回缩,第二级撕裂伴回缩至肱骨头切迹内侧,但没到关节窝,三级撕裂伴回缩至关节窝水平。 背景:肩袖损伤是肩关节损伤的最常见类型,国内迄今鲜有对肱骨大结节局部骨质疏松与肩袖损伤关系的研究,足印区骨质是影响术中锚钉置入的关键因素,术后的骨密度恢复情况值得进一步研究。 目的: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双侧肱骨大结节骨密度差异程度,分析关节镜下缝合肩袖损伤术后的骨密度改善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接受关节镜下缝合的37例单侧肩袖损伤患者资料。男16例,女21例;年龄35-73岁,平均55.8岁;肩袖损伤按照Patte的肌腱回缩程度分类标准:轻度回缩17例(其中急性13例),中重度回缩20例(其中慢性12例)。收集双能X射线吸收仪(DXA)测量的双侧肱骨大结节骨矿物质密度,分析病程长度、肌腱的回缩程度与术前、术后1年双侧骨密度差值之间的关系。 结果与结论:①术前轻度回缩组肱骨大结节骨密度差值显著低于中、重度回缩组患者(P < 0.05),且急性轻度回缩组骨密度差值显著低于慢性中、重度回缩组(P < 0.05),表明慢性中、重度回缩肩袖撕裂的患者大结节局部骨质疏松更为明显;②术后1年随访,37例患者肱骨大结节骨密度差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 < 0.05);轻度回缩组术前、术后无明显差别;而中、重度回缩组术后骨密度差值显著低于术前(P < 0.05);慢性中、重度回缩组术后骨密度差值显著低于术前(P < 0.05);③末次随访影像学检查所有参试者均未检及再次撕裂影像出现;④结果说明,慢性且中、重度肌腱回缩的肩袖撕裂患者大结节区域局部骨质疏松最为明显;肩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损伤可以一定程度上恢复局部骨质,与病程长短无关。 ORCID: 0000-0002-4940-0051(齐禹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