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思政为一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专业课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立德树人的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课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内容,设计课程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思路,从而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以人体解剖学教学为例,基于"混合式教(导)+学"理念,将思政...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打造符合“两性一度”标准、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生理学“金课”线上教学资源,是中医药院校生理学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于“金课”视域下,对基于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 based learning, CBL)教学法的中西医结合生理学互动视频进行了系统思考,并且介绍了互动视频制作及应用评价的初步探索经验;旨在为生理学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相关课程的“金课”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顺应“以生为本”教学理念,提出问题驱动的中医基础理论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方法 基于问题教学,将线下传统课堂教学与线上、线下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进行中医基础理论课程“金课”建设,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期末考试考察教学效果。结果 问卷调查表明该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发展,提升“金课”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等方面均有帮助,试验班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且高分段(≥80分)人数多于对照班,中、低分段(<70分)人数少于对照班。结论 基于问题驱动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明显,“金课”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生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主干课,基于其课程特点,挖掘课程中诺贝尔生理学奖背后科学家的故事以及生理学大师对生理学及医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史话及案例,润物无声地将思政教育融入生理学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研究以课程思政为导向,设计了生理学史话思政案例,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生理学教学中,并对案例的教学效果通过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生理学史话案例库成功地将思政元素融入了教学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有效地实现了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立德树人”视域下思政元素融入医学超声影像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2017级184名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互联网+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与超声医学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应用医学超声影像学课程思政教学调查问卷、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及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测评教学效果。结果教学实施后,90%以上的学生认为有效提高了爱国主义意识、提升了人生观与价值观,增强了专业认同感、治病救人的责任担当、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人文关怀理念及医患沟通技巧等;学生的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和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教学前(P < 0.05~P < 0.01)。结论“立德树人”视域下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医学超声影像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可在培养卓越的社会主义医学影像人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推拿手法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推拿学及其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的位置,对中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提升起着重要作用.在国家一流课程、金课及慕课建设的背景下,课程思政和中医技能型人才培养形式下,开展《推拿手法学》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意义突出.立足深化立德树人,构建课程思政案例教学宗旨,按照"金课"和"两性一度"的标准,从模块化设计教学内容、知识点启发式教学模式、打造高水平课程教学团队、创新混合式线上教学考核方式探讨和介绍了长春中医药大学《推拿手法学》国家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的建设经验与举措,对于当前"国家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的中医高等院校开展高水平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教学改革和实践建立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流本科课程,主要面向2017级—2020级的临床、法医、麻醉、预防等专业五年制医学本科生实施多维度的混合式教学,包括:结合网络教学平台、结合雨课堂、结合“翻转课堂”、结合第二课堂、结合形成性评价的混合式教学。网络教学平台包含丰富的资源,教学过程分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整个教学过程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和线上学习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成绩分析和问卷调查显示混合式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技术改革都在重新呼唤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已经逐步引入到高等教育体系。为进一步实施“互联网+教育”,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教学改革,文章针对国内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以“Python数据分析”课程为例,提出了基于“优慕课”教学平台环境下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来对模式进行阐述说明,并以单元学习项目“Python金融量化系列之上市公司知多少”为例,对于如何将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对同行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课程思政在医学院校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中的融入进行了探索研究,结合医学专业特色,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引领相结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基础化学课程为例,在课程建设中,首先应提高教师团队的德育水平,培养课程思政理念;其次应从爱国主义情怀、生态文明和生态安全、科技素养提升和辩证唯物主义等方面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建立具有医学专业特色的基础化学课程思政案例库。同时灵活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对学生创新素质能力的培养,也为培养新型军事医学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案例库是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主要工具,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是践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要领和关键。本文分析了我校生理学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的现状和现实意义,结合护理专业的特色,探讨通过组建案例库建设团队、制定案例库建设原则、明确思政主题和案例库框架、挖掘、梳理思政元素、编选课程思政案例和专家审核入库等,构建含思政主题和应用建议的生理学教学案例库,并以案例库为媒介,开展生理学“三结合”案例式教学。结合教学应用过程中的反馈评价和实际教学效果,及时优化、完善和更新思政教学案例,以期推动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增强生理学课程育人力度,具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有别于传统教学,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设计符合学习规律、适合承德医学院校情、学生学情、课程性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满足未来人才培养需求至关重要,也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承德医学院《麻醉设备学》课程教学自2018年起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综合应用各种媒体形成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构建“五位一体”的立体综合线上线下多元混合互动教学模式,形成调动各教学元素交流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通过设置分组任务等活动,设置闯关模式任务点,并结合与课程相关时事作为思政点,循序展开课程教学的各环节。教学模式实施中力求教学设计饱满高质,课程考核评价多样。课程的相关流程由教师主讲、学生汇报等各种活动有机串联。其中课前任务主要为看视频、完成学习通在线平台的章节测验;课中任务主要是投票和随堂练习;课后任务主要是完成限时作业、参与在线讨论和解疑。笔者通过在线资源和线下课堂结合,用多元混合互动教学模式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自学平台,推动对认知的更新,形成对传统授课的延伸,完成了《麻醉设备学》课程教与学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性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达成了教学目标中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获得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为例,聚焦专业育人本质,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以确立新时代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课程思政”新模式。[方法]通过对高等院校及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等不同层面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基于对专业育人功能新时代课程思政实践模式和保障机制的探索,提出专业思政与课程融合的具体思路和实践路径,并列举学生培养的实际成效予以佐证。[结果]课程思政教育现状面临着与专业教学尚未有效结合及顶层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的问题,新模式推行了组建基于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科学编制“专业思政”核心内容和加强示范核心课程群建设等举措,实施“课程思政”教改专项工程,健全“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建立“课程思政”团队合作等保障机制。近年来,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类专业学生赢得的社会赞誉充分验证了“课程思政”新模式对提升医德教育的效果。[结论]高校要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职责、完成专业育人使命,就必须建立起以专业为依托、以“专业团队引领、课程协同实施”为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经过上述“课程思政”新模式的实践,有效破解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难以有效融合及顶层设计机制欠缺等难题,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可作为范式并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获得生理学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的基础上,针对生理学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困境,积极探索以优质线上教学资源开展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通过促进小组讨论式教学、强化学习过程的考核、推进课程思政,成功建设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相似文献   

14.
随着寄生虫病防控成效的凸显以及寄生虫病疾病谱的变化,致使医学寄生虫学的学科地位及其现实意义越来越被忽略.近年来,由于医学寄生虫学教学工作受重视程度的不断降低,医学寄生虫学课程也逐渐呈现出授课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和方法传统落后的特点.而"课程思政"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其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专业课,从而达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模式和完善教学方法的目的.文章深入剖析医学寄生虫学教学现状,并深入探讨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如何有效发掘"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到医学寄生虫学的课程教学当中,从而有效应对医学寄生虫学教学现状,打造医学寄生虫学课程教学"金课",实现医学寄生虫学"专业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5.
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选择。如何解决医学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两大课程体系“不协同”、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效果“不显著”、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中协同育人理念体现“不充分”等突出问题,事关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基于“大医精诚”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模式。以“大医精诚”为纽带、以“两项依托”和“四个着力点”打造相互融合的两大课程平台、以“三个平台”为依托提升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能力、以“五进策略”推动协同育人理念落地;该模式改变了医学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合力“不足”现象。  相似文献   

16.
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文章从师生充分认识开展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到师生联合开展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课前准备、课堂实践、课后拓展以及构建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深入分析探讨以学生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课程思政任务为驱动,将教师引导示范式课程思政与学生自主挖掘式课程思政相结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相融合,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全过程参与课程思政教学,师生共同开展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和实现路径。笔者通过创新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将学生被动接受思政教育转变为师生共同开展思政教育,有效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提高学生思政素质、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促进新时代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两性一度”理念开展的医学机能学课堂设计性实验课程,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旨在培养医学生探究能力,强化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在以未知溶液Y对牛蛙心脏的影响为例的课堂设计性实验中,教师参照“金课”标准,从课程内容、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教学设计以未知溶液对牛蛙心脏有哪些影响问题为导向,学生课前线上预习理论知识与手术操作技能等基础内容,课堂上进行实验探索的进阶内容、挑战高阶离体心脏模型制作,课后讨论拓展病例复习高阶知识,以体现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学生设计并完成实验后实行多元化考核。教学实践发现,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设计方式加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其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课程思政改革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背景下,2019-2020学年第2学期线下课程全面转为线上教学,我校生理学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多维度融入课程思政,实施"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根据疫情期间师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制定新方案、选择教学平台、迅速完成网课建设,并提供大量思政素材作为拓展内容,构建起思政元素库,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生理学是医学生教育过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生理学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内容,更能起到"润物细无声""育人先育心"的作用.本文将以我校为例,探讨疫情期间我校生理学线上教学结合思政教育的基本导向、途径、效果等,力求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医学人才,为我国医学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借助课程思政与一流课程建设契机,以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线上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为例,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基本原则,构建了“一全程二资源三阶段四模块五维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贯穿全过程,有效利用师生共建资源,分阶段巩固教学,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并凝练出课程思政教学的特色创新。通过“学”“思”“悟”“行”四大模块开展具体教学实施,以期实现学生学业的“博”“雅”“通”“达”,让学生灵活利用所学知识开展信息检索并有效利用高质量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助力今后的学业与事业。  相似文献   

20.
医学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医学专业技术人才,为人民生命健康服务的主阵地,每一名教师都有育人责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基础课、专业课教育教学全过程及各个环节,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种教育理念即为“课程思政”。医学机能学是融合了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且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实验性学科,是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核心课程,在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医科背景下如何将课程思政与医德教育融入机能学实验教学,如何在教学中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充实、同向同行,是新时代背景下机能学实验课程改革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