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分析子宫颈癌肿瘤指标联合MR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放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颈癌放化疗患者100例,分析近期疗效与肿瘤指标变化、放化疗后ADC值及肿瘤最大径变化,统计分析放化疗前肿瘤指标升高与正常患者的ADC值及肿瘤最大径。结果:100例患者中,在近期疗效方面,完全缓解75例,部分缓解25例,疾病稳定0例,疾病进展0例,总缓解率为100.00%(100/100);在肿瘤指标方面,CEA升高18例,CA125升高18例,CA153升高18例,CYFRA21-1升高36例,4项指标均升高10例,分别占总数的18.00%、18.00%、18.00%、36.00%、10.00%。放化疗后的ADC值高于放化疗前(P<0.05),肿瘤最大径小于放化疗前(P<0.05)。CEA升高、CA125升高、CA153升高、CYFRA21-1升高、4项指标均升高患者的ADC值均高于正常患者(P<0.05),CYFRA21-1升高、4项指标均升高患者的肿瘤最大径均小于正常患者(P<0.05),但CEA、CA12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宫颈癌分期、放化疗短期疗效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68例治疗前的宫颈癌患者,行常规MRI及DWI检查,将常规MRI分期、常规MRI结合DWI分期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方法对宫颈癌分期准确性的差异。测量宫颈癌各期的ADC值,分析ADC值与宫颈癌分期的相关性。对38例行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进行追踪复查,将疗效分为完全缓解组(CR)组和部分缓解组(PR)组,比较两组患者放化疗前的ADC值的差异。结果(1)常规MRI序列漏诊1例Ib期,常规MRI结合DWI检出全部病例,常规MRI对IIa期分期符合率85%,而与DWI联合应用符合率达95%,但两种方法无统计学意义。(2)对宫颈癌各期的ADC值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宫颈癌的分期与ADC值无相关性。(3)38例行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25例CR组治疗前ADC均值1.02×10-3 mm2/s,13例PR组治疗前ADC均值1.14×10-3 mm2/s,采用t检验法比较两组ADC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CR组ADC值低于PR组。结论常规MRI序列联合DWI对于宫颈癌的检出及分期更准确,ADC值对放化疗短期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用于宫颈癌早期放化疗效果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6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研究,对早期放化疗前后进行MR和DWI扫描。比较放疗前后肿瘤体积、ADC值的变化,不同疗效组别间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情况及DWI诊断宫颈癌复发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与放化疗之前相比,放化疗期间、之后肿瘤体积逐渐减少,ADC值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之前各组ADC值差异不显著(P0.05),放化疗之后随着疗效的改善ADC值逐渐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个月,54例患者完成随访,6例未完成随访。其中病理切片检查阳性复发23例,阴性未复发31例。DWI诊断宫颈癌复发的灵敏度为95.65%(22/23)、特异度为96.77%(30/31)(P0.05)。结论:宫颈癌早期放疗后ADC值逐渐增加,随着疗效的改善ADC逐渐增加,DWI诊断宫颈癌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说明DWI能够预测宫颈癌早期放化疗的效果,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新辅助放化疗已成为直肠癌术前常规治疗手段,具有降低直肠癌分期、提高直肠癌保肛率、减少直肠癌局部复发及可能达到病变完全缓解等优势。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能够反映肿瘤分子功能信息,可较好地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本文对DWI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早期疗效监测、肿瘤残余、临床及病理缓解等方面的价值及其局限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FP(5-氟尿嘧啶300mg/m2.d持续24h静脉滴注,顺铂4mg/m2.d持续4h静脉滴注)联合放化疗方案治疗癌症的疗效。方法:将87例不适宜手术、术后复发及不能耐受传统放化疗的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治疗组55例采用小剂量FP方案经中心静脉持续滴入治疗;综合治疗组32例在单纯治疗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同时进行放疗、电化学治疗及生物治疗。结果:单纯治疗组近期疗效治愈(CR) 缓解(PR)29例,总有效率52.7%;综合治疗组近期疗效治愈(CR) 缓解(PR)24例,总有效率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FP联合放化疗方案治疗癌症疗效好,副作用少,患者痛苦小,放化疗结合能较好的解决相伴治疗、协作增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营养及心理干预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在该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6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同步放化疗及常规的营养、心理治疗.研究组在同步放化疗基础上,接受早期营养及心理干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量变化、营养状态、焦虑、抑郁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体质量、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体质量、营养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A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营养及心理干预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降低营养不良风险,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宫颈癌放化疗效果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采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放化疗前有完整血样标本的97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白细胞DNA,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技术(PCR-RFLP)检测MMP-2-1306T位点SNPs基因型。所有患者均接受放化疗,评估3个月近期疗效,记录随访1年复发率。比较不同疗效/随访复发宫颈癌患者MMP-2-1306位点基因多态性的差异,筛选宫颈癌放化疗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携带MMP-2-1036 C/T基因型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疗效分级优于携带C/C基因型患者(P 0. 05);携带MMP-2-1036 C/C基因型患者随访复发率高于携带C/T基因型患者(P 0. 05);不同肿瘤分期、不同分化程度、不同放疗剂量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MMP-2-1036基因型、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均为宫颈癌放化疗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P 0. 05)。结论 携带MMP-2-1036 C/C基因型宫颈癌患者对放化疗敏感性差,近期疗效欠佳,有较高的复发风险; MMP-2-1036位点基因型分布、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均为宫颈癌放化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高营养在进食困难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中的作用.方法:进食困难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行中心静脉置管静脉高营养,观察治疗前、后KPS评分、体质量、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的差异;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并评价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高于治疗前;患者KPS评分由治疗前(58.4±8.2)分增加至治疗后的(74.6±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高营养下同步放化疗常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降低、贫血、血小板降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均为轻中度反应,无需中断治疗;其中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0例、疾病稳定2例.中位生存时间17个月.结论:进食困难食管癌患者静脉高营养支持下同步放化疗,有利于患者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及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食管癌放化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食管癌患者,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分为缓解组与未缓解组,比较两组患者放化疗前后病灶的长度、厚度及ADC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得出相应阈值及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食管癌放疗后病灶的长度、厚度均缩小,ADC值升高。病灶的长度差值和厚度差值及变化率不能作为疗效预测指标,而ADC差值及变化率可作为疗效预测指标。ADC差值为0.630×10-3 mm2/s,变化率为0.559,两者可作为病变缓解的阈值,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85.7%和87.5%、85.7%。结论: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可用于食管癌患者放化疗效果的评估,通过ADC值可对疗效评价进行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宫颈癌诊断中应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半定量参数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扩散系数(ADC)之间的相关性,探讨DWI在宫颈癌诊断和放疗疗效监测方面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集整理的87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将入选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30例非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24例选择了放化疗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以及放化疗前后进行MRI和DWI;计算宫颈癌病灶MRI半定量参数,包括最大相对增强率(MRE)、流入速率(WIR)、流出速率(WOR)及达峰时间(TTP),并记录ADC与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MRE、WIR高于对照组;而TTP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ADC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后除半定量参数WOR外其他指标及ADC与放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后ADC与MRE、WIR均呈现负相关(r=-0.31、-0.29,P0.05),与TTP呈现正相关(r=0.58,P0.05)。而WOR与ADC未呈现出任何相关性。结论 ADC与宫颈癌MRI半定量参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常规MRI检查评价非手术喉癌下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喉癌下咽癌患者(仅接受放化疗,未行手术治疗)共25例,全部病例均于患病局部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常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分析患者MRI特点、测量肿瘤最大横截面积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包括平均ADC值、最低和最高ADC值);治疗后(放化疗结束后1个月内)再次行MRI检查,测残留肿瘤面积及ADC值,并计算肿瘤缓解率。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肿瘤ADC值与肿瘤缓解率相关性;分析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CR组)与非完全缓解患者(非CR组)治疗前、后ADC值及变化的差异。结果 25例喉癌下咽癌患者治疗前肿瘤面积4.81(0.83~14.12)cm~2,治疗后肿瘤面积2.42(0~7.92)cm~2,肿瘤缓解率为74.8%(6.0%~100%),其中有11(11/25,44.0%)例患者治疗后肿瘤消失。治疗前肿瘤平均ADC值及最高ADC值与治疗后肿瘤缓解率呈负相关(r=–0.922、–0.691,P0.05),治疗后平均ADC值与缓解率呈正相关(r=0.678,P0.05);非CR组治疗前肿瘤平均、最高ADC值高于CR组,CR组治疗后平均ADC值及治疗前后平均ADC值的变化高于非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治疗前肿瘤ADC值以及治疗前后肿瘤ADC值的变化对评价非手术喉癌下咽癌放化疗后早期缓解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结合DWI和ADC值在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与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18年2月—2021年3月的前列腺磁共振检查患者,选取97例经过手术或穿刺活检得到病理诊断的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基于MRI和网状蛋白1C(RTN-1C)的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评估模型并评价该模型的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11月在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就诊的134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将其分为2组:完全缓解组(n=39)和未完全缓解组(n=95)。用Fi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获取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单个核细胞中RTN-1C表达量。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风险因素,并构建上述风险因素的列线图回归模型;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价预测模型的价值。结果完全缓解组的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回流速率常数(Kep)和RTN-1C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未完全缓解组(P < 0.05);表观弥散系数(ADC)低于未完全缓解组([0.88±0.05)×10-3 mm2/s vs(0.92±0.05)×10-3 mm2/s, 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4期和高ADC值是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独立危险因素(P < 0.05),高Ktrans值、高Ve值和高RTN-1C相对表达量是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独立保护因素(P < 0.05)。当阈值概率在0.39%~0.42%,0.75%~0.80%和0.86%~0.88%时,模型B评价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净收益高于模型A;当阈值概率在其他范围时,模型A评价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净收益高于模型B。结论基于MRI和RTN-1C构建的模型A对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有较高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应用价值,可辅助临床做出更好决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评估磁共振T2加权成像(T2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PCa)包膜外扩散(ECE)的预测价值。 方法60例术前行3.0T磁共振检查的PCa患者,依据影像资料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ECE组和无ECE组。由2名影像学诊断医师对磁共振T2WI和T2WI联合DWI图像进行分析,评估PCa的ECE情况,并测量ECE组和无ECE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PCa ECE组和无ECE组的ADC值差异性。本研究经泰安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结果磁共振T2WI和T2WI联合DWI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6.1%、84.3%。ROC分析显示,磁共振T2WI联合DWI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磁共振T2WI曲线下面积(Az=0.892,0.803,Z=4.661,P<0.01)。ECE组ADC值[(0.72±0.14)×10-3mm2/s]明显低于无ECE组[(0.94±0.21)×10-3mm2/s](t=3.82,P<0.01)。 结论磁共振T2WI联合DWI图像能够提高预测PCa患者ECE情况,ADC值对评估有无ECE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动态监测40例NHL及10例淋巴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LAHS)患者初治、化疗后血清sIL-2R的水平。根据患者治疗的效果分为完全缓解、缓解后复发以及未缓解组并进行比较。结果 NHL患者初治组、缓解后复发组、化疗后未缓解组以及LAHS组sIL-2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化疗后缓解组(P0.05),而NHL化疗后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监测治疗前后sIL-2R表达水平变化与国际预后指数(IPI)、铁蛋白等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NHL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并且与疾病的恶性程度有关,化疗有效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对NHL患者血清sIL-2R表达水平监测有利于NHL复发早期诊断,并可判断其化疗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多b值DWI中单指数模型和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的双指数模型早期预测淋巴瘤疗效的价值。方法 纳入接受化疗、经病理确诊的淋巴瘤患者22例。患者于治疗前、2个周期化疗后分别进行常规MRI和多b值DWI, 根据IVIM双指数模型获得真性扩散系数(D值)、假性扩散系数(D*值)和灌注分数(f值), 根据单指数模型获得ADC值。2个周期化疗后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疗效, 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 比较不同疗效组治疗前D、f、D*、ADC值差异, 评价D值和ADC值预测疗效效能。结果 CR组49个淋巴结、PR组17个淋巴结、SD组8个淋巴结。CR组和PR组治疗前D值和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 SD组治疗前D值和ADC值均低于CR组和PR组(P均 <0.05), CR组、PR组和SD组f值和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分别以0.48×10-3mm2/s和0.49×10-3mm2/s为治疗前D值和ADC值预测较好疗效(CR和PR)阈值, 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0%、75.76%、0.890和100%、84.85%、0.893, 二者预测化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86, P=0.931)。结论 基于IVIM的双指数模型所获得D值和单指数模型所获得ADC值早期预测淋巴瘤疗效效能均较好, 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中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原发性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放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9至2017年经临床和病理活检证实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20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无免疫缺陷病史)资料,通过放疗前后轴位T1WI增强病灶强化最大径变化计算出肿瘤消退率进而将病灶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组和非完全缓解(非CR)组,测量病灶放疗前的最小ADC(ADC_(min))值、平均ADC(ADCmean)值、最大ADC(ADC_(max))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放疗前CR组与非CR间有无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肿瘤ADC值与肿瘤消退率的相关性,进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求得ADC值的阈值。结果放疗前ADC_(min)值与ADCmean值在CR组与非CR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DC_(max)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C_(min)值、ADCmean值与肿瘤消退率有相关性(r=0.630、0.460,P=0.000、0.005),且分别大于0.602×10~(-3) mm~2/s、0.800×10~(-3) mm~2/s时患者放疗疗效,能在放疗周期完成后达到CR的效果。结论 ADC_(min)值及ADCmean值可以作为预测原发性脑淋巴放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核苷酸还原酶1(RRM1)、程序化死亡因子5(PDCD-5)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近期疗效评价及预测价值。方法纳入126例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接受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6例)作为研究组,同时将上述患者肺癌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并根据放疗后近期疗效情况将研究组分为完全缓解组(61例),部分缓解组(36例),未缓解组(29例)。比较各组RRM1、PDCD-5及VEGF表达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SCLC患者近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RRM1、PDCD-5及VEGF对NSCLC患者近期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RRM1、PDCD-5、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完全缓解组及部分缓解组RRM1、PDCD-5、VEGF阳性表达率及阴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完全缓解组及部分缓解组RRM1、PDCD-5、VEGF阳性表达率较未缓解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分化程度(低、中分化)、RRM1、PDCD-5及VEGF阳性为影响NSCLC患者放疗后近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RM1、PDCD-5及VEGF单项及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7、0.705、0.798、0.938,各指标曲线下面积以联合检测最高。结论 NSCLC患者放疗后近期疗效与RM1、PDCD-5及VEGF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应对其指标进行监测对该疾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MR DWI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价值。方法 对36例经穿刺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在NAC前、后不同疗程末行DWI。依据手术病理结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有效组和无效组化疗前ADC值的差异及化疗前、后不同疗程肿瘤ADC值的差异。结果 36例中,有效组(24例)化疗前肿瘤平均ADC值为(0.98±0.18)×10-3 mm2/s,无效组(12例)化疗前肿瘤平均ADC值为(0.95±0.15)×10-3 mm2/s(t=0.694,P=0.411)。有效组化疗后ADC值升高,化疗前肿瘤ADC值与化疗第2~8个疗程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效组化疗前、后肿瘤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效组化疗前20例患者的对侧正常乳腺组织平均ADC值为(1.98±0.30)×10-3 mm2/s,化疗4个疗程后12例患者的对侧正常乳腺组织平均ADC值为(1.96±0.28)×10-3 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化疗有效组乳腺癌ADC值较化疗前升高;根据ADC值可以早期预测乳腺癌NAC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