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伟 《肝胆外科杂志》1997,5(5):301-302
肝门部胆管癌或称上段胆管癌位于第一肝门,易侵犯肝、门静脉、肝动脉,手术切除率低,愈后较差,早期不易诊断。由于近几年来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手术上的改进,扩大根治切除使该病的手术切除率明显提高[1]。现将我院近三年来1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外科治疗情况作以介绍,重点将讨论有关手术问题。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于1992年3月至1995年3月共收治肝门部胆管癌患者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在43~70岁,平均565岁,全组10例均有黄疽,黄疽持续时间1周~2个月。肝功能分级:ChildA级6例、B级2例、C级2例。影像学检查:B超1…  相似文献   

2.
赵峰 《肝胆外科杂志》2010,18(4):276-277
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复习近年来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文献。肝门部胆管癌无临床特异性,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者行高位胆肠Roux-en-Y吻合术,未切除者行姑息性治疗或内引流、外引流术。结果 14例患者中8例行根治性切除,2例行姑息性切除(胆肠内引流),3例行U型管引流术,1例因肿瘤广泛转移,阻塞肝门,胆总管中段只有1cm范围组织较软,行T型管外引流术。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根治性切除的原则是:两切断端无癌残留,肝内无转移,无淋巴结转移。术前正确评价可切除性,术中选择正确的术式是获得较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肝门部胆管癌(Klaskin瘤)起源于左右肝管汇合处或左右肝管,邻近肝动、静脉和肝实质,易侵犯肝门部血管、神经、淋巴和周围肝组织,故根治性切除率低。临床上常用Bismuth-corlette分型,Bismuth-corletteⅢ型是指肿瘤已侵犯右肝管(Ⅲa)或左肝管(Ⅲb)。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经联合肝切除治疗的Ⅲ型肝门部胆管癌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2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肝门部胆管癌亦称 Klatskin病 ,近年来 ,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我科从 1 991年 9月~ 1 999年 1 2月共收治肝门部胆管癌 2 3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 4例 ,女 9例 ;年龄 43~65岁。按 Bismuth建议的临床分型方法 [1]分型 : 型 5例 , 型 4例 , b 1例 , 型 1 3例。高分化腺癌9例 ,低分化腺癌 6例 ,腺鳞癌 3例 ,粘液腺癌 3例 ,胆管棘皮癌 2例。1 .2 临床表现 进行性阻塞性黄疸 1 9例 ,阻塞时间 1 2~ 75天 ,平均 35天。一过性黄疸 4例。术前总胆红素 41~ 540 μmol/L,平均 2 84μmol/L。全身瘙痒1 8例。上腹钝…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2007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67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切除32例,手术切除率为47.7%。1,3年生存率分别为78.6%,17%。各类引流组35例,1年生存率为55.3%、3年生存率为0,手术切除组疗效优于姑息引流组(P〈0.05)。结论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方法。对于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充分合理的内外引流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肝门部胆管癌,又名Klatskin瘤,是一种来源于肝胆管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病因尚不明确,一些高危因素或疾病诸如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化、胆石症,甚至肥胖及甲亢均可导致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生。肝门部胆管癌由于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一方面容易侵犯肝门区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临近肝组织,向胆管腔内生长形成梗阻性黄疸导致高胆红素  相似文献   

7.
肝门部胆管癌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肝门部胆管癌手术难度大,远期疗效差。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及外科手术的进展,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效果有明显改善。然而,如何在术前及术中评估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和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仍然是外科医生所面临的难题。为此,本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诊疗的方法。方法 术前对20例患者行血清CA19-9、CA242、CEA测定,手术方式分别为根治性切除和各种非根治性手术,并对89%(51/57)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CA19-9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8%和90%,47%(27/57)的患者获得根治性切除,其1年生存率为96%,3年生存率为32%。结论 血清CA19-9值检测有助于术前诊断和疗效的判断,根治性切除是提高疗效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汝福 《临床外科杂志》2011,19(11):739-741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与左、右二级肝管起始部之间的胆管癌。1965年Klatskin首先详细描述了本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因此亦称Klatskin瘤。大多数病例肝门胆管癌早期临床表现隐匿,肿瘤多呈浸润性、跳跃性生长,常会累及神经束膜、侵犯血管及肝脏组织、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不甚理想。影像学检查是肝门部胆管癌诊断的重要手段,但是在近几年来该领域未见有突破性进展。根治性切除仍然是肝门部胆管癌唯一可能获得治愈希望的方法,但在外科治疗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争议。  相似文献   

10.
肝门部胆管癌29例手术治疗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门部胆管癌29例手术治疗总结温州医学院外科教研室张启瑜温州医学院附一院普外科蒋飞照本院外科于1984年~1994年10月共收治肝门部胆管癌29例,计91年前16例无一例切除,92年后13例切除9例,全组总切除率31%,92年后切除率69.2%,现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合理选择治疗方式,方法:对34例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根治性切除, 姑息性切除,胆肠内引流,金属支架内引流和外引流5组,分析各种治疗方式与病变分型,生存时间和并发症的关系.结果:生存时间,根治性切除组3.3年,姑息性切除组平均20个月,胆肠内引流组平均13个月,金属支架内引流组平均12个月;外引流组6.3个月;总并发症23.5%,手术死亡率0.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应首选根治性切除,选择性和肝段切除是更适合的,姑息性切除的疗效优于各种内外引流术,胆肠吻合内引流术和金属支架内引流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2.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8例肝门部高位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诊断主要依靠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最终病理确诊。结果按Bismuth-corlitte分型,Ⅰ型8例,Ⅱ型19例,Ⅲa型17例,Ⅲb型14例,Ⅳ型40例。根治切除49例,姑息手术12例,内引流16例,PTCD 5例。根治性切除组平均中位生存期28.6个月,其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2%,65.3%,37.5%和3.9%。姑息手术组平均中位生存期17.6个月,其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7%,26.8%,8.9%和0%。内引流组平均中位生存期4.5个月,其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21%,13%,0%和0%。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典型临床表现出现晚,早期诊断必须依靠辅助检查,根治性手术仍是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的惟一有效手段。治疗方式的选择应多元化,且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13.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肝门部胆管癌是普通外科治疗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诊疗水平有了不断提高。笔者从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期分型、诊断、治疗、预后、等进行了全面阐述,以期提高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5月至2006年4月9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7例患者中,首诊原因为进行性无痛性黄疸85例.根治性切除29例,姑息性切除26例,胆管引流42例.总手术切除率为57%(55/97).根治性切除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9%(67/97)、31%(30/97)、21%(20/97),姑息性切除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42%(11/26)、23%(6/26).引流的患者生存时间均<12个月.结论 要重视无黄疸患者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为保证治疗的根治性可适当扩大联合脏器切除的范围,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2-2001年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1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不同时期的发病例数、手术切除率不同,分为前15年第一阶段及后15年的第二阶段.首发症状为上腹不适或闷痛、胀痛、乏力、食欲减退及进行性黄疸.B超、CT、MRI和MRCP是无损伤诊断的首选方法;若显示肝内胆管扩张或诊断肝外梗阻性黄疸,则应行PTC(27例)、MRCP(15例)或ERCP(78例).本组手术切除73例,切除率44.2%,其中根治性切除38例;非根治性切除35例.第一阶段切除15例,切除率27.3%;第二阶段切除58例,切除率52.7%.本组54例得到随访,其中根治性切除术5年生存率39.5%,非根治性切除术为14.3%;未切除的62例得到随访,均于1~1.5年死亡.结论 一旦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就应积极剖腹探查,不要延误切除时机.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起病隐匿、治疗困难、预后较差,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诊断方法及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预后。方法选取2002年12月至2008年3月就诊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方式、生存率等临床资料,所有对象按手术方法分为根治性切除术组(22例)和姑息性切除术组(21例),对比分析两组间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5年生存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临床表现以黄疸最为常见,占86.0%,其次是尿黄(81.4%)和皮肤瘙痒(72.1%);经过常规超声、CT及MRI联合检查,根治性切除术组和姑息性切除术组对肝门部胆管癌检出率分别为90.9%和95.2%;MRI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超声诊断阳性率(χ^2=7.379,P〈0.01)。根治性切除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姑息性切除术组(χ^2=14.321,P〈0.01),1、3、5年生存率也明显高于姑息性切除术组(r=6.018、χ^2=2.842、r=17.483,P〈0.05)。结论对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MRI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超声,采取超声联合CT或MRI可提高早期诊断率;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能够提高此类患者的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间对56例肝门部胆管癌诊疗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应用B超及MR等多种影像学技术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定位诊断率100%.5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探查术5例,内、外引流术23例,均于术后2~15个月死亡.切除术28例(50.0%),行根治性切除24例(42.9%).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姑息性切除4例,中住生存期为12个月.结论 超声检查联合MRCP能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定位诊断及评判手术切除有重要价值;根治性切除是改善肝门部胆管癌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2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在肝门部胆管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02~2009-11共确诊2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 根治性切除组存活时间为(25.57±8.77)个月,其中8例生存时间>15个月,4例生存时间>27个月.姑息性手术组存活时间为(8.53±3.057)个月,最长17个月.结...  相似文献   

20.
肝门部胆管癌192例外科治疗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984年至1999年收治的19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术方式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MRCP对肝门部肿物显示率100%(44/44)。15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探查术10例,内、外引流术88例,均于术后3-15个月死亡。切除术53例,全肝切除原位肝移植术2例。手术切除率为36.0%(55/153),行根治性切除38例,中位生存期为31个月,姑息性切除17例,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结论 MRCP可以确定肝门部胆管癌病变部位及范围。术中胆道切断端应行冰冻病理检查。经根治切除术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对于BismuthⅢ型、Ⅳ型无肝外转移者,行全肝切除、肝移植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