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我国流动人口传染病流行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腾学敏 《职业与健康》2010,26(6):687-689
流动人口为人群总体中处于经济和社会弱势地位的一个特殊群体,已成为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脆弱人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公共卫生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流动人口收入水平偏低、生活水平与生存环境相对较差,文化程度与就业特点也有所不同,且生育率偏高,而享受的卫生服务水平较差。因此,传染病发病率流动人口常高于常住人口。做好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治工作不但能降低流动人口中传染病发病率.同时也会降低人口流入地传染病发病率以及人口流出地常住人口的发病率,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效益的工作,探讨流动人口传染病综合防治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加强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对策和方法,对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戴丹华  王丰 《上海预防医学》2006,18(10):488-489
随着当今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人口流动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上海作为一个朝着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城市,每年都有大量的外来人员涌入。目前,闵行区外来人口数约92万,仅七宝地区就高达18万,是本地居民的2倍之多。外来人口的导入繁荣了当地的经济,同时也增加了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难度。国内一些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流动人口与传染病的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的发病已成为七宝地区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要巩固原有传染病防治成果就必须优先控制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按照上海市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求,对外来人口传染病管理工作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日常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外来传染病病例失访已成为传染病控制的“瓶颈”。本组资料是闵行区七宝地区2003~2005年外来传染病病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外来人口传染病管理质量,减少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3.
流动人口传染病社区综合防治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区流动人口传染病社区综合防治效果,为提高流动人口健康水平寻找对策。方法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及传染病上报信息,对随机抽取的某小区1021位流动人员进行跟踪观察。结果流动人口传染病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卫生习惯明显改善,传染病发病率下降52.46%。结论依托社区综合防治开展流动人口传染病管理是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提高区域整体防病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流动人口是传染病流行的高危人群,其发病率远高于本地居民^[1-3]。建筑工地的外来流动人口由于流动性大,工作环境卫生条件差,传染病防治任务更是艰巨。目前大多由所在社区对建筑工地流动人口的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监测与管理,而对跨多个社区的建筑工地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管理尚无一个完善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闵行区流动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入手,探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意义,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提供意见和建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闵行区的莘庄镇、颛桥镇作为本次调查区域,自拟调查问卷入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共调查居民713人。结果约半数的居民表示不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过去一年内接受过健康教育的本地居民人数较外来流动人口高;听说过并去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本地居民远高于外来流动人口。结论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获取社区卫生服务存在不均衡性。建议加强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能力建设,拓展健康教育面,强化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宝山区外来流动人员传染病防治的管理模式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国平  于科 《职业与健康》2007,23(18):1584-1587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宝山区外来流动人员传染病管理现状,探索外来流动人员传染病防治管理模式和策略.方法 按照统一调查表对抽样选中的202名本区居民和399名外来流动人员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对卫生行政管理人员、疾控专业人员以及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进行面对面访谈.入户调查问卷采用x^2检验和t检验进行分析;访谈调查问卷采用汇总归纳的方法.结果 与该区居民相比,外来流动人员的基本卫生设施,个人卫生习惯和防病意识较差,x^2检验显示,二者在饭前便后经常洗手、抽水马桶的使用率、就诊意识和就诊行为、计划免疫“五苗”覆盖率、及时率等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来流动人员对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了解程度低于该地居民,x^2检验显示,二者在传染病防治法知晓率、正确判断各种疾病是否为传染病的比例、了解上海市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比例、产前保健、小孩在正规医院出生、单位和个人缴纳综合保险金的比例等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在传染病防治需求调查中,除“是否需要得到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和“是否愿意缴纳医疗保险金”外,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区应进一步加强外来流动人员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和宣传力度,增加预防保健经费投入,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完善外来流动人员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虹口区流动人口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动人口传染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为流动人口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疫情资料分析,了解上海市虹口区流动人口传染病流行特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文件归纳等方法,分析虹口区流动人口传染病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 虹口区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发病率从2002年836.30/10万下降至2007年167.92/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355.60/10万,高于户籍人口214.09/10万(x2=656.54,P<0.01).流动人口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于户籍人口(P<0.01).当前流动人口传染病管理的环节上存在缺陷.结论 虹口区流动人口传染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流动人口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普陀区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 了解 2 0 0 0~ 2 0 0 3年上海市普陀区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发病情况 ,为有效控制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提供依据。  [方法 ] 利用传染病登记报告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 ,对外来流动人口的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常住人口比较。  [结果 ]  2 0 0 0~ 2 0 0 3年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年平均发病率均高于常住人口 ,发病占前 3位的是淋病、肺结核及病毒性肝炎。  [结论 ] 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的发病已成为本区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 ,巩固原有传染病防治成果必须优先控制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 ,针对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发病率顺位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长兴县近几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流动人口大量涌人,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县经济建设劳动力相对不足的同时,也给我县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长兴县于2007年4~7月开展了外来人口聚集地传染病防治工作现状调查,全面了解我县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治工作现状,为进一步制定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上海市闵行区江川社区2009-2012年结核病防治效果.方法 对2009-2012年闵行区江川社区新登记的结核病患者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闵行区江川社区户籍人口4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1.55/10万,流动人口报告发病率为39.19/10万,流动人口报告发病率逐年上升;平均年龄47岁,其中45岁以上患者占47.3%,75岁以上患者占14.9%,男女比例为1∶0.423;户籍人口系统管理率为89.7%,流动人口系统管理率为85.7%;签约患者人均报销金额逐年上升.结论 闵行区江川社区户籍人口结核病防治效果比较稳定,其中老年结核病防治应引起重视,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卫生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卫生服务中存在主要问题分析,提出了改善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卫生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5项建议。发现职业卫生存在以下问题:①职业病呈现高发状态。②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低。③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不到位。采取对策:①建立健全工伤保险制度,保障流动人口的公平享受合法权益;②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保障职业病诊断的顺利进行。③设立职业病基金,保障流动人口职业病待遇;④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体系,加强职业病防治队伍建设。⑤加强流动人口的职业健康教育,提高职业健康风险认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区农民工健康知识知晓状况,明确健康教育在提高农民工健康知识中的作用,探讨适应农民工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金山区5个镇共1000名农民工就禽流感预防、健康生活方式、饮食安全知识、职业防护以及健康知识需求和乐于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3.9%被调查者参加过卫生部门举办的各类卫生讲座、健康宣传咨询活动、知识竞赛、慢性病自我管理等健康教育活动。被调查者中52.8%知道禽流感预防知识,51.9%掌握健康生活方式,46.5%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经检验,接受过健康教育的农民工在禽流感预防知识,健康生活方式、食品安全知识等方面回答正确率与未接受健康教育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87.4%的农民工希望了解传染病防治知识,87.9%的人希望通过电视节目了解相关健康知识。结论该辖区农民工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不高,健康教育对于改善农民工健康意识健康知识有效,进一步扩大健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是今后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民工子弟学校学前班消毒质量和卫生状况,为做好民工子弟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调查上海市闵行区民工子弟学校学前班的卫生状况;采用采样检测方法对学前班教室空气、工作人员手、环境物体表面、餐饮具进行采样检测。 【结果】 上海市闵行区19所民工子弟学校无托幼机构办园许可证开设学前班,10所学校收录的幼儿超过150人,16所学校学前班幼儿平均超过40人;教职工与幼儿的平均比例为1∶35;近一半民工子弟学校学前班无保育员消毒记录;部分学校存在幼儿毛巾、茶具混用现象;学前班消毒质量合格率为75.22%,其中教室空气、工作人员手、餐饮具、环境物体表面的检测合格率分别为52.63%、59.26%、80.00%、91.49%。 【结论】 闵行区民工子弟学校学前班在布局设施、人员配备、卫生管理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消毒质量不容乐观,需从源头管理,从根本上解决闵行区民工子弟学校开设学前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民工学校学生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的知识、态度及行为,为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外来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闵行区10个街道(镇)32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幼儿园大班1282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家长了解孩子一出生就需要接种疫苗并愿意配合孩子疫苗接种.93.53%的家长愿意主动配合学校在入学时上交《预防接种证》,但30.66%家长曾遗失过孩子的《预防接种证》。结论迫切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流动人口计划免疫宣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学校健康促进对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闵行区、松江区3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为干预学校,2所公办学校为对照学校,对干预学校的全校学生进行2年的干预,对照学校不进行任何干预。在干预前后,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一定比例的4~6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学校学生经过干预后,健康知识得分显著提高(P<0.05),且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知识的得分与公办学校学生得分的差距有所缩小。干预对学生健康行为的作用不明显,仅体育锻炼的得分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短期学校健康促进对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知识水平效果明显,对改善健康行为效果不明显。建议出台全市统一的政策,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健康促进政策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外来民工学校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的知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闵行区10个街道(镇)32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幼儿园大班1282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x。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家长对儿童时期必须接种的疫苗种类有一定了解,对疫苗所预防疾病的知识仍有待提高。不同文化程度及家庭收入(P〈0.00)的家长与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需针对外来民工学校家长文化程度低等特点开展针对性预防接种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人口输入较大的经济发达区域上海市闵行区内学生常见病现况与浦东区之间差别,为今后开展学生防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浦东、闵行两区2010学年上报的学生常见病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区监测点学校学生视力不良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3,P0.01);学生贫血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97,P0.01);沙眼、疑似沙眼检出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蛔虫阳性率、营养不良率、肥胖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个区学生的常见病患病率中视力不良和沙眼患病率闵行区较高,而浦东区贫血患病率较高,其他的两区比较接近。两个区的学校均应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有效预防学生常见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流动孕产妇产前检查的基本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流动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的相关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选取朝阳区流动人口相对密集的7个街道/乡镇随机抽取825例流动产妇(对象为1岁以下儿童母亲)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产妇中认为妊娠期间需要进行产前检查的为93.0%,而实际孕期建立《母子健康档案》的只占35.5%;21.2%的流动产妇在私人诊所做过产前检查。在对医院服务的综合评价中最不满意的是就诊等候时间。结论私人诊所为流动孕产妇提供廉价和不健全的产前检查服务这一因素不容忽视。通过取缔非法行医诊所,改善医疗管理体制,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以满足不同层次流动孕产妇的孕期保健需求;加大宣传力度是增强孕产妇主动寻求孕期保健服务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和松江区流动孕产妇利用保健服务的障碍因素。方法:定量调查:以上海市闵行区和松江区各1个计划免疫门诊作为研究现场,调查当天3岁以下外来儿童的母亲共195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编问卷调查其孕产期保健状况。定性访谈:对流动人口特约分娩点4名医护人员、4名流动妇女和2名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访谈。结果:56.4%的调查对象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家庭人均月收入在上海市最低工资水平以下的占40.0%,61.0%的调查对象参加了不同形式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障计划。产前建卡率为74.9%,产前检查率为97.9%,产前检查9次完成率为42.1%;孕期并发贫血的患病率为36.4%;住院分娩率为98.5%,但剖宫产率高达44.6%,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2.6%;合格产后访视率仅为18.5%。政府对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提出一系列优惠政策,但73.3%的调查对象对所有优惠政策都不知晓。结论:流动人口孕产妇接受保健服务的障碍因素:①流动人口孕产妇相对较低的文化水平导致保健意识较弱;②社会保障不足,政策宣传和实施不到位;③基层卫生人员缺乏,无法满足流动人口日益增高的卫生保健需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政府补偿与监管机制改革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上海市闵行区的机构调查,收集并分析2008—2012年3所公立综合性医院和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学教育、科研项目、论文发表及重点学科建设状况的相关数据。结果 闵行区公立综合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学教育和科研能力有所提升,重点学科建设也有所加强;但仍然存在教学能力薄弱,科研水平层次偏低,缺乏高质量的重点学科等问题。结论 政府补偿与监管机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公立医疗机构的医学教育、科研能力和学科建设,但未来需进一步加大对科教和学科建设的鼓励和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