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庆外围油田以低、特低渗透储层为主,天然裂缝比较发育.针对储层裂缝对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影响较大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外围油田裂缝监测数据资料,深入开展了储层裂缝表征、预测及综合描述方法研究,研究了双重介质储层裂缝建模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低孔低渗储层裂缝定量描述方法,建立了裂缝网络模型及双重介质模型,实现了裂缝几何模型与等效介质模型转换,初步解决了储层裂缝地质建模技术难题.其研究成果在油田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对非均质裂缝型油田精细开发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庆外围油田具有断裂发育、储量丰度低、直井开采产能低、经济效益差等特点,水平井升发是提高此类油田单井产能的有效手段。但受断层发育区构造复杂多变、储层薄差砂体发育不稳定等因素影响,水平井现场实施钻遇效果很难保证。以永乐油田T26-1区块水平井随钻地质导向技术应用为例,提出了大庆外围永乐油田葡萄花油层复杂断裂区薄层水平井地质设计技术路线,总结了随钻地质导向技术方法。通过利用井、震资料建立的前导地质模型和随钻过程中的现场测、录井资料对储层及构造变化随钻校准。在确保水平井以最佳角度精确中靶及最大限度地钻遇储层的同时,优化了完钻井眼轨迹,为后期水平井固井及投产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种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岩  李文艳  吴明华 《石油物探》2004,43(4):377-379
大庆外围油田的葡萄花油层主要为砂泥岩薄互层,储层砂体横向变化大,这给井位设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近几年地震属性分以用地震特征参数直接预测储层的析技术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地震属性与储层地质参数之间的关系较模糊,难砂岩厚度。为此,研究了一种模糊神经网络预测砂岩技术,它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与模糊逻辑分析相结合,在地震属性分析的基础上,以井旁地震道主分量参数为输入,以井孔地质参数为期望输出,建立模糊神经网络,并对网络进行训练,当网络收敛且网络整体方差达到要求的精度时,便完成了网络训练。该技术应用于大庆太平屯地区储层预测中,通过4口后验井检验,预测厚度与钻井厚度吻合较好,平均绝对误差为0.21m。  相似文献   

4.
InSite ADR 方位电阻率测井仪是哈里伯顿Sperry 钻井服务公司最近推出的新型随钻测井仪器.由于它的特殊传感器设计和多深度探测能力(最深这18 ft),为大斜度井和水平井,特别是复杂储层中钻井地质导向和地层评价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它允许钻井工程师及地质专家在复杂井中优化井位和储层产能.文章介绍了相关内容,并给出了北海油田井位控制实例.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庆油田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剩余未开发区块的丰度越来越低,储层物性越来越差,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为进一步落实大庆油区已探明未开发区块的状况,积极探索其经济有效的开发办法,挖掘未开发区块的可开发潜力,对已开发区块的动态特点进行深入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油田为单位,合理划分油藏的评价单元,提出一套适合外围油田油藏地质特征的未开发区块评价优选方法,为我国类似低渗透油田未开发区块的合理有效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钻地质建模一体化综合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渤海湾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河流相储层的地质特点,在开发方案钻井实施过程中,应用精细地质建模一体化技术,充分利用新钻开发井资料,结合地球物理资料,应用地质统计学和随机模拟方法,开展对储层井震关系、沉积模式、沉积微相、砂体连通状况的综合研究,及时准确地调整和完善地质模型,建立储层地质预测模型,从而为随钻阶段井位优化、射孔方案优化提供了可靠的静态模型.通过开发井实钻表明,随钻地质建模为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和射孔方案优化提供了科学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河流相储层开发初期地质建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河流相储层横向分布不稳定、开发初期钻井资料有限等情况, 提出一种在地震反演波阻抗资料约束下, 综合应用钻井和测井数据, 并结合储层地质建模技术, 进行河流相地质建模的方法。通过BZ3- 2 油田三维地质建模的研究, 认为在此思路指导下建立的河流相储层开发初期储层定量地质模型, 为河流相储层开发方案设计提供了合理的地质依据, 从而降低了油田的开发风险。  相似文献   

8.
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可采储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油田开发大体可分为开发前期、开发初期、稳定开采期、开发调整期、开发后期五个开发阶段,对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油田,其可采储量评价方法也不同?大庆外围油田由于开发时间短,多数油田综合含水较低,因此,评价外围油田可采储量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标定采收率系列方法、经验公式法、经验图版法、实验室法、数值模拟法、水驱特征曲线法和递减曲线法。对于一个具体油田,由于受油田地质开发因素、油田所处的开发阶段及方法本身应用条件的制约,应用上述方法时会遇到一些问题。通过对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的可采储量计算方法进行评述,总结出一套外围油田可采储量预测原则,在应用中便于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庆西部外围油田滚动开发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大庆西部外围油田地下条件十分复杂的问题,叙述了围绕提高钻井成功率,降低开发风险所进行的滚动开发的成功实践,把1983-2001年整个滚动开发过程依据不同时期滚动开发目标,实践目标的思路及技术特点分为三个阶段,即滚动开发初级阶段,滚动开发发展阶段,滚动开发提高完善阶段,并分阶段阐述了应用地质综合预测技术,解决不同油田复杂地质情况的具体作法和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滚动开发的研究内容及工作程序,即钻前早期评价研究,钻井过程中跟踪预测,钻井后期深化油藏地质特征认识。  相似文献   

10.
姜萍  赵平 《测井与射孔》2005,8(2):20-21
对注水开发油田剩余油分布的评价,是提高油田采收率的基础,尤其是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阶段。剩余由分布的评价,对优化加密井钻井井位,加强油藏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提出利用测井信息和油藏工程信息,确定井间储层的连通性,进而利用储层连通性评价剩余油分布。  相似文献   

11.
不整合遮挡油藏地质特征不同于常规油藏,因此水平井地质设计方法也不同。本文针对不整合遮挡油藏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此类油藏水平井地质设计的方法。结合高青油田高10块水平井整体开发实例,对水平井开发不整合遮挡油藏进行了精细的地质研究。研究表明,水平井开发地层不整合遮挡油藏具有比直井开发更大的优势,可以明显地改善其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为此对该类型油藏水平井地质设计的相关技术进行了优化研究。从高10块的设计实施情况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可指导同类油藏新、老油田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滩海油田开发初期的地质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建模是油田开发的基础性工作,由于滩海油田特殊的地理位置条件,造成钻井少,各种资料获取、采集难度大,给处于开发初期的油田带来了较大挑战。以大港滩海关家堡开发区为例,提出在前期地质概念模型的指导下,多学科综合,应用随机模拟理论,采用储层约束反演与地质建模相结合,建立储层岩性模型,并在岩性模型的控制下实现储层参数建模,通过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提取出沿设计井轨迹方向的预测曲线成果,指导复杂结构井的钻探,利用该建模思路与成果,大大降低了井间储层预测的不确定性与开发风险,现场实施效果显著,其建模方法对于类似滩海稀井网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多尺度岩溶相控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集体建模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塔河油田为代表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是中国近年来投入开发的大型油藏,其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及裂缝,且尺度大小悬殊,形态不规则,分布不连续。定量表征孔、洞、缝在三维空间的分布一直是该类油藏开发的技术难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储层建模方法。以塔河油田4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为原型,研究并提出了多尺度岩溶相控缝洞储集体建模方法,即在古岩溶发育模式控制下,根据缝洞尺度的差异,采用两步法建模:第1步建立4个单一类型储集体离散分布模型,即利用地震识别大型溶洞和大尺度裂缝,通过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离散大型溶洞模型和离散大尺度裂缝模型;在岩溶相控约束下,基于溶洞发育概率体和井间裂缝发育概率体,采用随机模拟多属性协同模拟方法,建立溶蚀孔洞模型和小尺度离散裂缝模型。第2步采用同位条件赋值算法,将4个单一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成多尺度离散缝洞储集体三维分布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定量表征了缝洞储集体在三维空间的展布特征,可以为油田开发奠定坚实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水平井技术在新海27块稠油底水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玉忠  郑丽辉  曲军  宋洁 《钻采工艺》2006,29(5):13-14,34
随着油气田开发技术的进步,水平井开采技术日臻完善,并在底水油藏、高角度裂缝性油藏、稠油和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新海27块东一段是典型的稠油底水油藏,经过10多年的直井开发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开发调整效果较差,底水锥进严重,含水上升快。在搞清油藏地质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共实施3口水平井,投产后效果很好,初期产能高,含水率低,大大提高了采油速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FastTracker软件在克拉玛依油田滚动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储集层地质建模从三维空间土定量表征、预测油气储集层的展布与性质,业已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发展方向,2001年在克拉玛依油田四2区检131井区克拉冯依组滚动开发的过程中,以前期油描述成果为基础,借助于先进的FastTracker地质建模软件,建立了形象、直观的三维构造模型、岩性模型以及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及电阻率属性模型。在钻井实施进程中,利用该软年独有的实时更新功能,不断地补充新井资料,提高了模型精度,并利用Monte Carlo风险评估分析方法,预测了克下组的有利含油区,从而指导了滚动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技术在垦71井区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李阳 《石油物探》2008,47(2):107-115
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技术在油田滚动勘探与开发的储层描述、精细地质建模中发挥蕾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油藏地球物理中相关技术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不同程度的开展。但针对处于开发中后期老油田剩余油预测的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研究还很少。为此,开展了包括地质、地震、测井、岩石物理、油藏建模、油气歼发等多学科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研究。在高精度三维地震、数字三分量检波器采集的二维多波地震、井间地震、三维VSP等资料高分辨率成像的基础上.发展了两项综合应用技术.即提供储层三维空间精细地球物理属性模型的多资料井震联合储层反演技术,以高精度构造解释与储层解释为基础的多尺度资料匹配确定性油藏建模技术。在胜利油田垦71井区应用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技术预测剩余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根据预测结果实施了5口补孔改层措施井,部署了13口新井.钻探结果与预测结果基本相符.预计可提高5%的油气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高含水油田精细油藏描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中东部主要油区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阶段,有大约40%~60%的储量需要在该阶段采出。精细油藏描述是油田有效开发的最基础工作,因此高含水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对于油田生产实践和提升规律性认识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基于详细的中外文文献调研,结合典型油田实践经验总结,系统介绍了目前高含水油田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现状和研究中存在的5个方面主要问题。认为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开发过程中储层变化规律研究、多信息综合剩余油表征技术和高含水油藏三次采油相关研究等属于高含水油田精细油藏描述中的5个关键问题,并明确提出了目前应用效果较好的几种新技术和方法。指出高含水油田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发展趋势集中在断裂体系精细解释、储层构型精细表征技术、测井水淹层解释、优势渗流通道研究和多点地质统计学地质建模技术等5个方向。  相似文献   

18.
冯敏  吴向红  李捷  黄奇志 《特种油气藏》2012,19(2):97-100,140
P油田是中石油在苏丹发现的特大型整装油田,开发初期采用大井距、大段合采、稀井高产等快速上产开发技术,造成含水上升快、储层动用程度不均、层间矛盾突出等问题。针对油田开发现状和油藏特点,在块状底水稠油油藏和层状边底水高凝油油藏分别开展水平井适用性研究,并优化水平井设计参数。根据研究结果部署的水平井在P油田应用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既加快了稠油和高凝油储量动用,又抑制了边水指进和底水锥进,提高了单井产量和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19.
针对珠江口盆地X油田韩江组高泥质疏松砂岩段扩径严重引起测井曲线质量差、波阻抗属性叠置严重、储层薄且非均质性强等难题,形成的薄储层精细表征技术概括为"三步法":①遗传化神经网络技术重构能得到反映真实地层特征的弹性曲线,进而解决在疏松砂岩井段因扩径严重导致测井曲线失真的问题;②针对高泥质疏松砂岩薄储层识别难的问题,新构建DVT敏感特征参数来区分砂岩与泥岩;③利用波形指示高分辨率反演方法预测高泥质疏松薄砂岩储层的空间展布。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在X油田注水收效、调整井优化实施和开发调整方案井网设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解决了该油田3~5 m薄层精确描述的难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针对高泥质疏松砂岩薄储层预测的技术流程。该技术对同类油藏表征和油田高效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是油田开发面临的新的油藏类型,存在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和储量动用率低等问题。剖析了中国石化塔河油田和顺北油气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面临的挑战,系统总结了中国石化在缝洞型油藏描述、开发建产和提高采收率等方面的技术进展,针对塔河油田和顺北油气田的不同开发阶段,提出了下一步技术攻关建议。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经过多期构造运动、岩溶作用和油气充注,储集体非均质性极强,油、气、水分布复杂,给油藏描述、地质建模、储量评价、效益建产、注水-注气、钻井工程、酸压改造、井筒举升等带来一系列挑战。经过20年的开发实践,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形成了基于地球物理的体积雕刻、断裂精细解析和岩溶系统表征技术,以及基于岩溶相控的地质建模、靶向酸压和注水-注气提高采收率等技术。为实现顺北油气田高效开发,需进一步开展基于断裂解析的成藏特征研究以及基于地球物理雕刻的储集体相控地质建模、流体相态特征及高压物性、油藏组分数值模拟、油藏地质力学与数值模拟耦合、油气藏与举升一体化模拟、井位优选和钻井轨迹优化等工作。为实现塔河油田大幅提高采收率目标,需进一步开展缝洞结构描述、岩溶成因系统研究、储量动用评价、注水-注气机理及规律研究、缝洞井节点网络模拟和动态监测系统研究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