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聚氯乙烯树脂的耐热改性出发,阐述了PVC树脂耐热改性的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2种常用方法.介绍了改性耐热聚氯乙烯树脂的种类及用途,分析了适合在输送管道领域应用的耐热聚氯乙烯树脂的概况.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超细全硫化粉末丁腈橡胶及其在硬质聚氯乙烯和软质聚氯乙烯两种材料共混增韧改性中的应用进展。与普通粉末丁腈橡胶P83的增韧性相比,采用少量的超细全硫化粉末橡胶即能够在保持较高强度和耐热温度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PVC改性材料的韧性。  相似文献   

3.
用市售改性剂对自制的针形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然后将改性纳米碳酸钙填充到聚氯乙烯(PVC)材料中,研究了PV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未填充纳米碳酸钙的PVC相比,添加质量分数为5 %改性针形碳酸钙的PVC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高了10 %、冲击强度提高了7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改性纳米碳酸钙在PVC体系中分散均匀,冲击试样断面和拉伸试样断面均呈现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4.
笔者研究了基体韧性、纳米CaCO3直接填充PVC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钛酸酯处理后的纳米CaCO3对PV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基体韧性有助于聚氯乙烯复合材料获得较高的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5.
对蒙脱土进行有机改性制得有机蒙脱土(OMMT),并制备了聚氯乙烯侑机蒙脱土/木粉(PVC/OMMT/WF)纳米复合材料。采用硅烷偶联剂对木粉表面进行改性,有效提高了聚氯乙烯/木粉(PVC/W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其中加入1.5%(质量含量,下同)硅烷偶联剂可使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提高14.8%和18.5%。研究了OMMT的加入对木粉改性前后的PVC/W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及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粉未经改性时,OMMT加入无助于PVC/OMMT/W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木粉用硅烷偶联剂改性后,添加少量的OMMT,可使PVC/OMMT/WF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明显提高。研究表明,添加OMMT可显著延迟复合材料的点燃时间,燃烧残余率也明显增加,OMMT是PVC/WF复合材料的高效阻燃剂。  相似文献   

6.
聚氯乙烯共混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ACR)对聚氯乙烯(PVC)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ACR配比为100/6-100/8时,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明显提高,而且塑化行为改善,最大和最小扭矩都较高,由扫描电镜可观察到,由于ACR颗粒与PVC基体之间有较大的模量差异,致使ACR成为应力集中点,诱发银纹和剪切带,吸收冲击能量,提高了PVC的韧性。  相似文献   

7.
废聚氨酯改性聚氯乙烯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叶林忠  王志义 《弹性体》2005,15(5):36-39
对废聚氨酯(PU)改性聚氯乙烯(PVC)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废PU、热塑性聚氨酯(TPU)、轻质碳酸钙(CaCO3)和羟基磷酸钙[Ca5(PO4)3OH]对PVC力学性能和耐溶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废PU使软质PVC的强度下降,伸长率提高,TPU可以提高软质PVC的强度和伸长率;废PU在PVC中起到大分子增塑剂的作用,用废PU取代增塑剂DOP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PVC的强度,同时还提高了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轻质CaCO3使废PU/PVC复合材料的撕裂强度下降,Ca5(PO4)3OH却可以使材料的撕裂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氯化聚乙烯(CPE)对氯化聚氯乙烯(PVC—C)进行抗冲改性,将改性后的PVC—C与PVC进行共混,研究了PVC-C/PVC配比对PVC-C/PVC共混物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及流变形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C/PVC共混物的维卡软化点随PVC—C的用量增加而上升,在50/50(质量比)处有一拐点,大于50/50时上升更快些。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熔体黏度随PVC—C用量的增加而提高;混物中随PVC—C用量增加,塑化时间缩短,塑化能力增强,而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却随PVC—C用量增加而下降。共平衡转矩增加。  相似文献   

9.
改性凹凸棒土填充硬质PVC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用硅烷偶联剂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凹凸棒土(AT)进行表面接枝改性,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了改性凹凸棒土的表面化学结构。以改性的凹凸棒土填充硬质聚氯乙烯(PVC),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凹凸棒的填充可使PV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热稳定性等均有所提高,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凹凸棒土及其在PVC基体中的微观分散状况,凹凸棒上具有纳米尺寸的针状结构,在PVC基体中以直径20nm-60nm,长度100nm-500nm的短纤维状分散在其中。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三乙醇胺的添加量对改性聚氯乙烯(PVC)材料的拉伸强度、流变性能的影响,改性后材料的拉伸强度较改性前有所上升,随添加量增大,拉伸强度上升,而流动性则下降。通过热重分析和常规加工温度下热稳定性分析,研究了改性前后PVC材料的热稳定性,在PVC加工温度下,三乙醇胺改性PVC的热稳定性上升;根据红外谱图和实验分析,探讨了改性剂与PVC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CPE增韧硬质聚氯乙烯的结构形态和增韧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氯化聚乙烯(CPE)改性聚氯乙烯(PVC)体系的性能随组成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用电子显微镜(TEM、SEM)考察了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结果发现:PVC和CPE相容性较好,共混体系在断裂过程中产生网丝结构。网丝结构与CPE用量密切相关,是脆-韧转变后体系发生塑性变形的结果,是PVC基体韧性突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氯化原位接枝技术在聚氯乙烯(PVC)进行氯化反应的同时接枝上各种不同单体.从而制备改性的氯化聚氯乙烯(CPVC)。研究了PVC固相法氯化原位接枝St的规律,讨论了单体苯乙烯(St)加入量、氯含量对产物物理力学性能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t的加入量为10份时,改性CPVC的屈服强度明显高于空白CPVC的屈服强度,但维卡软化点降低;改性CPVC的屈服强度和维卡软化点均随氟含量增加而增大;St的加入量适当,可以同时提高改性CPVC的屈服强度和冲击性能,降低熔体粘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聚氯乙烯树脂国内外发展概况,国内产需平衡,进出口及:八五”发展情况,分析了国内聚氯乙烯制品生产,使用及发展前景,对1992年聚氯乙烯市场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改进建议。聚氯乙烯(以下简称PVC)是氯乙烯在引发剂作用下,通过一般的游离基型聚合反应而得到的线性高聚物,它具有难燃,抗化学药品性,优良的电绝缘性和较高的强度等特点,在工农业和日常生活中获得非常广泛的用途,目前它是化工部和中石化总公司共管的物资,PVC主要为悬浮法PVC(简称SPVC),乳液法PVC(简称EPVC)。  相似文献   

14.
张玉川 《中国塑料》2010,24(11):1-5
探讨了发展中国聚氯乙烯(PVC)管道行业的战略,分析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走技术创新的道路;防止盲目扩大产能,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并就如何扩展PVC管道市场和开发新产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刚性有机粒子(如SAN,PS,PMMA树脂)对硬聚氯乙烯韧性体(指PVC/ABS,PVC/MBS,PVC/CPE等二元共混物)的改性效果。发现添加小份量有机粒子,能提高基体的冲击韧性,并保持基体拉伸强度不受损害或同时得到改善。不同粒子对各种硬PVC韧性体的改性效果不同,不同共混工艺的影响差别很大。初步得知,实现刚性有机粒子增韧改性的必要条件有:粒子与被增韧基体间的良好相容性;粒子与基体间的恰当的脆—韧比及要求基体本身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刚性有机粒子使共混物流变行为变佳,挤出物外观改善,挤出膨胀率下降,体系耐热性,热尺寸稳定性及耐酸碱性均有改善,显示出与传统的弹性体增韧不同的规律及特色。  相似文献   

16.
以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弹性体(VCE)增韧改性PVC树脂提高聚氯乙烯(PVC)的抗冲击性能,并与传统抗冲击改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ACR及氯化聚乙烯(CPE)改性的PVC材料比较。对改性PVC的流变性能、力学性能、热变形性能及断面结构进行表征和微观观察。结果表明,随着VCE含量的增加,PVC的拉伸强度与弯曲强度逐渐减小,抗冲击强度与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加,热变形温度逐渐降低;在相同用量的条件下,VCE对 PVC的改性效果优于ACR及CPE,达到MBS改性PVC的水平,VCE能够增韧PVC,提高PVC的抗冲击性能,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PVC抗冲击改性剂。  相似文献   

17.
PVC管道系统已经有近70年的发展历史,因PVC管具有高模量、高强度,且价格较低,所以一直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塑料管道系统。但是有一段时期,PVC管道系统性能水平提高不大,在一些国家和应用领域的增长率减慢了。我国的PVC管道系统虽然已经形成年产量超过100万t的巨大规模,但是一直停留在传统PVC-U的范围内,很多企业不了解国际上PVC管道技术创新的动向和进展,因为技术进步慢束缚了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国际上在不断探索提高PVC管道系统性能水平和拓宽PVC管道系统应用领域,近十几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主要的方向是:(1)通过改性提高韧性,开发各种抗冲击、抗开裂性能好,同时保持高强度的改性PVC管道系统,通常称为PVC-M或PVC-A或PVC-HI。(2)通过管材加工过程中的双向拉伸,使分子取向达到大幅度提高强度的同时提高其韧度。通常称为PVC-O或BO-PVC。(3)扩大应用领域,如:通过提高改性使PVC管材可以弯曲,可以折叠,甚至可以对接熔焊;应用于非开挖修复旧管道的衬入管。近年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为我国发展PVC管道系统提供了一个空前历史机遇。在很多应用领域,与PVC管道系统竞争市场的聚烯烃管道系统受到了石油价格...  相似文献   

18.
氯化聚氯乙烯(CPVC)是聚氯乙烯(PVC)的化学改性产物,外观为白色粉末状物,无味,所制成的成品在沸水中不变形,最高使用温度可达100-105℃,熔融温度在110℃。其含氯量一般在60-68%范围内,能溶于酯类、酮类、芳香烃等多种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粘结性、难燃性、耐化学腐蚀性、耐老化性、电绝缘性。随着含氯量增加,制品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提高。因此CPVC作为PVC改性品种,是一种发展前景极为广阔的高分子材料。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纳米碳酸钙(n—CaCO3)表面改性及其对聚氯乙烯(PVC)、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VC/EA)、n-CaCO3三元复合体系加工工艺的考察,研制了(VC/EA)/n—CaCO3复合母粒改性的PVC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将VC/EA共聚物与n—CaCO3先制成复合母粒,再与PVC进行共混的二次分散成型工艺,有利于n-CaCO3在基体中的分散;当复合母粒中VC/EA与n—CaCO3的比例为2:3时,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n-CaCO3对材料具有补强作用,并且n—CaCO3和VC/EA能协同增韧PVC,使材料的冲击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当PVC和复合母粒比例为100:20(质量比)时,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41.5kJ/m^2,是纯PVC(PVC的冲击强度为4.914/m^2)的8.5倍,拉伸强度仍高达50.8MPa。  相似文献   

20.
本讲主要介绍聚氯乙烯(PVC)的基础知识,如PVC发展史、生产情况、型号、性能、用途及改性的必要性等,使读者对PVC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