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IFN-γ对TRAIL诱导HBV相关性肝癌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以转染了HBV全基因组、并稳定表达HBV病毒颗粒的HepG2.2.15细胞为细胞模型,探讨IFN-γ对新型凋亡分子TRAIL(TNF相关的诱导凋亡配体)诱导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发生机制。方法:以流式细胞仪检测IFN-γ和TRAIL作用前,HepG2.2.15细胞的凋亡率,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IFN-γ用0、6、12和24h后,细胞表面膜结合型TRAIL和TRAIL受体mRNA的表达。用HBsAg和HBeAg 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IFN-γ作用0、6、12和24h后,HBV病毒颗粒的分泌表达状况。结果:TRAIL单独作用、IFN-γ单独作用、TRAIL和IFN-γ联合作用后,HepG2.2.15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9.12%、5.84%和46.68%,表明IFN-γ可以显著上调TRAIL诱导的细胞凋亡。IFN-γ作用后,细胞表面膜型TRAIL的表达有显著上调,而部分与TRAIL诱导凋亡相关的TRAIL受体的表达也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并且IFN-γ可以抑制HepG2.2.15细胞HBV病毒颗粒的分泌。结论:转染HBV全基因组的HepG2.2.15细胞对TRAIL诱导的凋亡相对耐受,而IFN-γ却可以逆转这种耐受,使其变得对TRAIL诱导的凋亡敏感,其发生机制可能是通过IFN-γ上调细胞表面TRAIL及其受体的表达,以及抑制HBV病毒颗粒的分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杭白菊提取液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基因(TRAIL)抑制人大肠癌细胞株DLD-1作用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杭白菊提取液联合重组腺病毒载体(Ad)介导的TRAIL基因作用于人大肠癌细胞株DLD-1,通过倒置显微镜、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研究分析其对DLD-1细胞抑制作用的效果。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杭白菊提取液作用前后DLD-1细胞TRAIL、TRAIL受体(TRAIL-Rs)mRNA以及细胞表面TRAIL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Ad/hTERT-gTRAIL对DLD-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分别为31.4%和13.5%;联合杭白菊提取液后,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均显著提高,达93.1%和45.4%(P<0.05)。杭白菊提取液作用后DLD-1细胞TRAIL mRNA的表达量从作用前的0.46上调至1.01, 细胞表面TRAIL蛋白表达的百分率从作用前的2.2%升高到5.0%(P<0.05)。TRAIL死亡受体(DR4、DR5)mRNA的表达量分别从0.70和0.22上调至1.10和0.83(P<0.05),而TRAIL诱骗受体(DcR1、DcR2)mRNA的表达量从0.60和1.15下调至0.19和0.78(P<0.05)。 结论: 杭白菊提取液联合重组腺病毒载体(Ad)介导的TRAIL基因(Ad/hTERT-gTRAIL)能有效诱导DLD-1细胞的凋亡。杭白菊提取液上调TRAIL死亡受体表达以及下调TRAIL诱骗受体的表达可能在增强TRAIL诱导的凋亡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凋亡作用及白藜芦醇对TRAIL的增敏效果。方法培养SMMC-7721细胞,同步化后,分成对照组、TRAIL干预组、Res+TRAIL干预组,作用24h后,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凋亡分析。结果对照组SMMC-7721细胞的凋亡率为3.02%±0.17%,TRAIL干预组凋亡率为8.55%±1.46%,Res+TRAIl。干预组中25μmol·l-1、50μmol·l-1、100μmol·l-1。凋亡率分别为8.61%±1.41%、20.72%±1.33%、27.19%±1.43%。TRAlL干预组、Res+TRAIL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Res+TRAIL干预组(5μmol·l-1、100μmol·l-1白藜芦醇)与TRAIL干预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Res+TRAIL干预组(25μmol·l-1白藜芦醇)与TRAIL干预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FRAIL对SMMC-7721细胞有凋亡诱导作用;白藜芦醇对TRAIL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有致敏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在病毒诱导的人胰岛β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用Annexin-V法检测比较柯萨奇B病毒(CVB)和风疹病毒(RV)引起的人胰岛β细胞系CM细胞凋亡,再用可溶性TRAIL受体和抗TRAIL单克隆抗体进行阻断实验。结果: 5噬斑形成单位(PFU)CVB3和CVB4作用CM细胞5 h导致30%以上CM细胞凋亡;0.01 PFU CVB3和CVB4作用CM细胞24 h导致超过80%CM细胞凋亡;10 PFU RV作用CM细胞24 h导致25%CM细胞凋亡;4种可溶性TRAIL受体以及抗TRAIL单克隆抗体对CVB所致细胞凋亡有阻断作用。结论: CM细胞对CVB更为敏感,TRAIL参与CVB诱导的CM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对HBV稳定转染的肝癌细胞株HepG2.2.15的凋亡诱导效果。方法应用MTT法了解TRAIL对HepG2.2.15细胞的诱导效果,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和Caspase.3酶活性分析TRAIL诱导HepG2.2.15细胞凋亡过程。结果TRAIL(0.1μg/mL)作用于HepG2.2.15细胞株12、24、36h后,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7.91%、41.26%、59.85%;PI单染亚二倍体含量12h后为21.8%,高于对照组的8.7%;24h后DNA电泳200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6h后Caspase-3酶活性为对照组的4.76倍。结论TRAIL诱导后,HBV稳定转染的肝癌细胞株HepG2.2.15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NA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状态与人结肠癌RKO细胞增殖凋亡等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特异性DNA甲基转移酶(DNMTs)抑制剂-5-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处理肠癌RKO细胞72 h,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及DNA测序法分析p16/CDKN2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MTT、FCM、荧光染色及透射电镜检测启动子区去甲基化后细胞生长、形态和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 结果: DNMTs抑制剂能较好地逆转启动子区胞嘧啶甲基化状态;CpG岛去甲基化后能明显地抑制肠癌细胞的生长,增加细胞群体倍增时间(P<0.01),诱导肠癌细胞凋亡,影响肠癌细胞周期分布,并具有良好的量效依赖关系。 结论: 通过逆转CpG岛高甲基化能有效地抑制肠癌细胞增殖,为临床治疗大肠癌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联合长春新碱(VCR)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凋亡,探讨其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在对数生长期的HL-60细胞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TRAIL和0.1mg/L的VCR,采用MTT比色法测定TRAIL和VCR单独和联合应用时对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TRAIL联合VCR可协同降低HL-60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且24h内当TRAIL浓度〈100g/L时促调亡作用随TRAIL浓度增加及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强(P〈0.05),而24h内当TRAIL浓度≥100μg/L时以及24h后虽抑制率和调亡率较高,但随浓度增高作用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TRAIL与VCR具有协同作用,能高效杀灭白血病细胞。TRAIL是一种有望应用于白血病临床治疗的新型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作用下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及凋亡诱导情况。方法: 利用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表达非融合rhsTRAIL,进行目的蛋白的分离纯化,得到rhsTRAIL样品,纯度为97%。通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MTT法、流式细胞仪法检测其对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情况。结果: 一定浓度的TRAIL 可有效抑制LS174-T细胞、MCF-7细胞、GLC细胞、7402细胞、Jurkut T细胞生长,其生长抑制率具剂量依赖性,且各细胞对TRAIL敏感性不同,其中Jurkat T细胞最为敏感。用2 mg/L TRAIL作用Jurkat T细胞0-72 h,6 h后细胞即发生明显凋亡,其细胞凋亡率具时间依赖性。结论: 所制备的TRAIL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并诱导Jurkat T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牛膝多糖对CD4+T细胞的诱导和分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牛膝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 方法: (1)以牛膝多糖 (800 mg/L)分别对哮喘和肺癌病人的(PBMC)进行体外诱导培养,在18 h以RT-PCR检测IFN-γ和IL-4的基因表达率。(2)用牛膝多糖在不同时间内和不同剂量分别对Th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其分化,并分别收集细胞悬液和抽提细胞中RNA,分别采用RT-PCR和ELISA检测Th细胞所分泌的IFN-γ和IL-4的含量。 结果: (1)哮喘和肺癌患者PBMC中IFN-γ mRNA表达率分别由6/25升到14/25(P<0.01)、3/22升到10/22(P<0.05),IL-4 mRNA的表达率由17/25降到9/25(P<0.05)、14/22降到5/22(P<0.05)。 (2)Th细胞培养至6 h,即可检到IFN-γ mRNA分泌,18 h达到高峰,之后迅速下降,48 h已难以检出。而IL-4被抑制。(3) IFN-γ蛋白表达量存在时间依赖性,从18-24 h时段开始,蛋白表达量开始显著增加(P<0.05),但在24 h、36 h和48 h的3个时段内,蛋白表达量增加不明显(P>0.05),进入平台期。IL-4蛋白表达量被抑制。(4)IFN-γ基因水平和蛋白表达量分别与牛膝多糖的诱导浓度相关(r=0.979)。400 mg/L和800 mg/L是较好的的诱导浓度。而IL-4的蛋白表达被抑制。 结论: (1)应用牛膝多糖能初步纠正肺癌和哮喘患者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失平衡。(2)牛膝多糖能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促进Th1类细胞因子的分泌,而抑制Th2类细胞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对肿瘤细胞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持续表达COX-2的人食管癌细胞株EC9706和不表达COX-2的肝癌细胞株SMMC7721作为研究对象,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不同浓度(10、20、50、100 μmol/L)NS-398和作用24 h、48 h、72 h对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FCM)及DNA片段分析法检测NS-398诱导的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NS-398作用后细胞内survivin表达变化。结果:经不同浓度的NS-398处理,EC9706及SMMC7721的[3H]-TdR掺入量均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具有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FCM检测发现EC9706在G1期前出现亚倍体凋亡峰,细胞凋亡率达(45.23±1.08)%,并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梯带;而SMMC7721无凋亡峰出现,细胞凋亡率为(3.05±0.1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100 μmol/L NS398作用24 h后,EC9706细胞内survivin表达与未经NS-398作用的EC9706细胞表达明显减少,而SMMC7721表达无变化。结论:NS398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对肿瘤细胞发挥抑制作用,对COX-2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具有诱导凋亡作用,与抑制survivin表达有关,而对无表达COX-2的肿瘤细胞无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Th1/Th2类细胞因子(IFN-γ/IL-4)变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即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黄芪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 IFN-γ含量、肺组织中IL-4 mRNA、 IFN-γ mRNA表达和磷酸化p38 MAPK的变化,并观察BALF中炎症细胞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哮喘模型组大鼠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IL-4含量和肺组织中IL-4 mRNA、磷酸化p38 MAPK表达水平升高,IFN-γ、IFN-γ mRNA水平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差异(P<0.01)。黄芪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大鼠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IL-4含量和肺组织中IL-4 mRNA、磷酸化p38 MAPK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IFN-γ、IFN-γ mRNA水平明显上升,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黄芪处理能明显减轻哮喘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但黄芪低、中、高剂量干预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肺组织磷酸化p38 MAPK的表达与EOS计数、IL-4、IL-4mRNA之间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63,r=0.69,r=0.71,P<0.01),与IFN-γ和IFN-γ mRNA之间分别呈显著负相关(r=-0.65,r=-0.68,P<0.01)。结论:p38 MAPK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黄芪注射液对哮喘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 MAPK磷酸化、纠正IFN-γ/IL-4平衡失调、减轻炎症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研究免疫共刺激分子CD40在结肠癌细胞株的表达及重组可溶性人CD40配体(rshCD40L)对结肠癌细胞株的体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4株结肠癌细胞(HCT116、Caco-2、SW48和COLO-320)CD40分子的表达,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γ干扰素(IFN-γ)对结肠癌细胞株CD40表达的影响。MTT法检测rshCD40L对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TUNEL法检测rshCD40L对结肠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同时检测联合rshCD40L和IFN-γ抗结肠癌作用。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有3株结肠癌细胞(HCT116、Caco-2和SW48)表达CD40分子,IFN-γ能增强CD40+结肠癌细胞CD40分子的表达。rshCD40L能明显抑制CD40+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作用(抑制率分别为HCT116:33.5%±5.5%;Caco-2:21.5%±3.6%;SW48:30.1%±4.2%),而对CD40-结肠癌细胞株(COLO-320)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rshCD40L能诱导CD40+结肠癌细胞的凋亡作用(凋亡细胞百分比为HCT116:25.6%±4.52%;Caco-2:15.71%±2.27%;SW48:18.0%±3.7%),而对CD40-结肠癌细胞株(COLO-320)无诱导凋亡作用(P<0.05)。另外,IFN-γ能明显增强rshCD40L对结肠癌细胞的抑制增殖和促凋亡作用。重组人CD40配体与IFN-γ联合可显著诱导CD40阳性的结肠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H22肿瘤细胞来源的gp96-多肽复合物体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TNF-α、IFN-γ mRNA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其培养上清诱导H22肿瘤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利用蛋白提取纯化技术提取H22肿瘤细胞来源的热休克蛋白gp96,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所得目的蛋白;RT-PCR法检测细胞TNF-α和IFN-γ mRNA 的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培养上清诱导H22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经鉴定获得纯化的热休克蛋白gp96;gp96肽复合物诱导组的脾淋巴细胞TNF-α、IFN-γ mRNA的表达强度(RV)分别为0.20±0.02及0.22±0.0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1±0.02、0.11±0.01和0.10±0.01、0.11±0.01(P<0.05);实验诱导组的培养上清能诱导H22肿瘤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论: H22肿瘤来源的热休克蛋白gp96-肽复合物能在体外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TNF-α、IFN-γ mRNA 的表达;同时,经诱导的脾细胞能分泌免疫活性物质诱导H2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背景: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是肝纤维化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肝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星状细胞凋亡,其具体机制可能与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星状细胞凋亡有关。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作用下,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原代肝星状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将SD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复苏、传代,细胞增殖明显时用于实验。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为单纯肝星状细胞培养;肝细胞生长因子组:将100 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作用于肝星状细胞;TRAIL组:将2 mg/L的TRAIL作用于肝星状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TRAIL组:将肝细胞生长因子预先刺激肝星状细胞24 h,再加入2 mg/L TRAIL。 结果与结论:MTT检测显示肝细胞生长因子及TRAIL分别在50~200 μg/L、0.5~1.5 mg/L各浓度下对肝星状细胞增殖抑制率无影响,TRAIL在2 mg/L作用下对肝星状细胞有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TRAIL组的中晚期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及肝细胞生长因子组(P < 0.05);肝细胞生长因子+TRAIL组DR5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其他3组(P < 0.01)。提示在TRAIL作用下,肝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肝星状细胞的凋亡、抑制其增殖。可能与肝细胞生长因子上调活化肝星状细胞表面DR5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膜结合配体依赖的TRAIL抗肿瘤细胞旁观者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TRAIL基因抗肿瘤作用旁观者效应的发生机制。方法:腺病毒Ad/Lac-Z转染肿瘤细胞后作为标记的旁观者细胞,腺病毒Ad/g-TRAIL 转染肿瘤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在6孔Transwell培养板上同一孔内应用隔离或混合培养旁观者细胞和效应细胞的方法,通过检测旁观者细胞Lac-Z酶的活性,以明确TRAIL基因旁观者效应的发生机制。结果:检测了不同来源的肿瘤细胞株,包括大肠癌细胞株DLD1和Lovo、肺癌细胞株A549、肝癌细胞株HepG2、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卵巢癌细胞株DOV13。各株肿瘤细胞转染Ad/g-TRAIL后ELISA方法均未检测出培养液中出现可溶性TRAIL(s-TRAIL);隔离培养效应细胞与旁观者细胞,旁观者细胞的Lac-Z活性与PBS及腺病毒Ad/CMV-GFP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混合培养组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混合培养效应细胞与旁观者细胞(1∶1),发现高密度细胞生长组其旁观者效应明显大于低密度生长组(P<0.05 );FACS检测Sub G0/G1 发现DOV13细胞在高密度生长组显著高于低密度生长组(P<0.05);荧光及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TRAIL转染细胞可诱导周围旁观者细胞发生凋亡而自己并不首先发生凋亡。结论:腺病毒介导的TRAIL基因的旁观者效应是通过TRIAL蛋白表达并定位于细胞膜上,通过细胞接触结合于邻近肿瘤细胞膜上的TRAIL受体而诱导旁观者肿瘤细胞的凋亡,而不是通过水解膜配体形成s-TRAIL而发生旁观者效应,这种作用是细胞接触依赖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对小鼠T细胞亚群IL-2、IFN-γ和IL-6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炎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经VPA处理小鼠淋巴细胞,并在佛波醇酯(PDB)和离子霉素刺激后,以流式细胞术分析CD3+、CD4+和CD8+T细胞表达IL-2、IFN-γ和IL-6的情况。结果淋巴细胞受刺激后,IL-6的表达水平仅稍有提高,而IL-2在CD4+和CD8+T细胞表达率分别为35.49%和5.50%,IFN-γ表达率分别为3.47%和38.60%。经VPA处理后,CD3+T细胞IL-6+、IFN-γ+和IL-6+IFN-γ+的表达均受剂量依赖性抑制(P<0.01)。同样,VPA能够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小鼠CD4+和CD8+T细胞亚群内表达IL-2+、IFN-γ+的细胞比例(P<0.01),对于IL-2+IFN-γ+双阳性细胞的比例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此外,VPA对CD8+T细胞表达IFN-γ的抑制程度高于CD4+T细胞。结论 HDAC抑制剂VPA通过抑制IL-2和IFN-γ而发挥其抗炎和免疫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阻断ERK途径对地塞米松(DEX)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中线粒体膜电势的影响。 方法: 利用PD098059(PD)阻断小鼠胸腺细胞ERK途径,分别设对照组(control)、单纯PD组(PD only)、DEX组和PD+DEX组;在3 h、5 h和7 h时点,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在3 h、7 h和11 h,利用JC-1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势(△ψm)变化。 结果: 在1 μmol·L-1 DEX刺激下,小鼠胸腺细胞在3 h、5 h和7 h凋亡率分别为(19.63±0.35)%、(41.84±1.67)%和(67.00±2.43)%,对照组分别为(4.98±0.39)%、(6.08±0.33)%和(9.31±0.34)%,差异显著(P<0.01);相同时点下,PD only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95±0.60)%、(10.69±0.48)%和(22.20±1.2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D+DEX组在3 h和5 h时点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DEX组(P<0.01),而在7 h时点,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3 h、7 h和11 h,DEX组△ψm降低的细胞比率分别为(21.23±1.43)%、(55.34±1.78)%和(70.88±2.87)%,对照组分别为(5.25±1.22)%、(8.01±0.97)%和(12.88±1.10)%,差异显著(P<0.01);相同时点下,PD only组△ψm降低的细胞比率分别为(11.09±2.00)%、(16.21±2.25)%和(21.15±3.7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D+DEX组在3 h和5 h时点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DEX组,分别为(30.55±2.99)%和(65.22±4.32)%(P<0.01),11 h时点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 DEX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至少部分通过ERK途径,阻断ERK途径在该凋亡过程中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Slug过表达对照射鼠肠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和转染了Slug cDNA的IEC6为研究对象,对细胞进行6Gy剂量γ射线照射,在照射48h后观察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UMA蛋白表达。结果:6Gy射线照射IEC6细胞48h后的细胞凋亡指数为15.6+1.54,明显高于照射联合pcDNA3-Slug cDNA转染组的5.1+1.7(P<0.01)和单独pcDNA3-Slug cDNA转染组的2.21+0.36(P<0.01)。Weatern blot法检测发现,6Gy射线照射IEC6细胞48h后的PUMA相对表达为0.79+0.12,明显高于照射联合pcDNA3-Slug cDNA转染组的0.16+0.01(P<0.01),免疫组化和Weatern blot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上调Slug抑制射线诱导的细胞PUMA表达上调,抑制IEC6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 Dex)对异氟醚(isoflurane, Iso)诱导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和c-Jun 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蛋白活化的关系。方法:48只出生后7 d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Dex组、Iso组和Iso+Dex组。前2组吸入空气,后2组吸入0.75% Iso 6 h。Dex组和Iso+Dex组在麻醉前20 min和麻醉开始后2 h、4 h经腹腔注射25 μg·kg-1 Dex;Con组和Iso组则在相同的时点注射150 μL生理盐水。麻醉结束后使用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 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组织激活型caspase-3、p38、磷酸化p38(p-p38)、JNK和磷酸化JNK(p-JNK)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1) Iso组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数较Con组增加447.57%(P<0.01),Dex抑制Iso诱导的TUNEL阳性细胞增加达75.18%(P<0.01)。(2) Iso组海马组织激活型caspase-3的表达比Con组增加126.29% (P<0.01);Dex显著抑制了Iso诱导的caspase-3活化(P<0.01)。(3) Iso组海马p-p38/p38和p-JNK/JNK比值均较Con组明显增加(P<0.01);Dex显著抑制了Iso诱导的p-p38 和p-JNK表达增加(P<0.01)。结论:Dex能通过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来减轻Iso对新生大鼠的脑毒性。抑制p38和JNK的磷酸化可能是Dex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APK和caspase-3在异基因CD8+T细胞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磁珠阳性分选异基因CD8+T细胞,AnnexinⅤ/FITC试剂盒检测异基因CD8+T细胞诱导的HUVECs和HDMECs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内caspase-3、MAPK表达。观察SB203580 (p38MAPK抑制剂)、SP600125 (JNK抑制剂)、PD98059(ERK抑制剂)、Z-DEVD-FMK(caspase-3抑制剂)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异基因CD8+T细胞作用24 h和48 h后,HUVECs凋亡率分别为41.7%±10.1%和29.4%±8.3%,HDMECs凋亡率分别为28.9%±7.2%和15.2%±4.8%,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异基因CD8+T细胞作用后,HUVECs和HDMECs内磷酸化p38MAPK表达、caspase-3裂解增强,而磷酸化JNK、ERK无明显变化。Z-DEVD-FMK和SB203580可显著抑制异基因CD8+T细胞诱导的HUVECs和HEMEC凋亡,并降低内皮细胞caspase-3表达。结论:p38MAPK和caspase-3介导了异基因CD8+T细胞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