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炼焦煤的煤质指标对于预测焦炭质量、稳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梅山2005年炼焦生产上使用的新煤种进行了煤质评价,为炼焦生产配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选择炼焦用煤基地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鞍钢鲅鱼圈所处中国东北部港口的独特地理位置特点,建立了适合鞍钢鲅鱼圈的煤岩配煤方法,分析了鞍钢鲅鱼圈配煤方案工程应用中各煤种用煤特点,考察了工程应用配煤方案的煤岩特征,并对应用煤岩配煤方案所得焦炭质量进行了分析,论述了鞍钢鲅鱼圈开展煤岩配煤技术为企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结果显示,鞍钢鲅鱼圈通过煤岩配煤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使炼焦用煤结构从以肥煤为主向以进口炼焦煤为主、国产劣质炼焦煤为辅的低成本炼焦用煤结构转变,在满足大型高炉用焦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不断优化配煤方案,逐步提高焦炭质量,使焦炭的反应性从27.36%下降到24.95%,反应后强度从62.20%提高到65.37%以上。  相似文献   

3.
唐莉 《鞍钢技术》2002,(1):13-16
炼焦煤中,不同牌号的单种煤性质不同,在配煤中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对单种煤的特性进行研究,对于选择炼焦用煤和指导炼焦配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包钢焦化厂炼焦用煤的合理基地应以内蒙大青山煤田的石拐矿区、蒙宁边境贺兰山煤田的乌达、卓子山、石炭井等矿区为主。精查储量按牌号分类如下(表1):根据这一资料,蒙宁地区的煤以中、高挥发份强粘结性和中等粘结性煤为主,占82%左右。中、高挥发份的弱粘结性气煤和弱粘结煤仅占7~8%,主焦煤少,而瘦煤的贮量总共不到1%。由于蒙宁地区炼焦煤资源有其特殊性,因此,包钢必须探索自己的配煤规律。现对内蒙炼焦煤的特征及其配煤规律初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
宝钢从1985年投产即开始使用进口炼焦煤,从最初作为国内煤的调剂和补充,逐步发展成为常规和主力煤种。以时间为跨度,对宝钢开工以来使用的进口炼焦煤从种类、产地、品种、数量等基础上进行梳理、分析,同时全面对比了国内外炼焦煤煤质指标、焦炭质量和质量稳定性等方面的差异,为国内外同行今后在炼焦配煤、稳定焦炭质量和配煤成本的控制等方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Minitab软件建立配煤预测模型,解决了包钢经验配煤预测误差大、准确度不高问题,对于生产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该模型能够快速预测焦炭质量,及时指导焦化配煤生产,保证了焦炭质量,确保高炉稳定顺行,同时扩展了包钢用煤范围,节约优质炼焦资源,降低用煤成本,其极具应用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开发的新型煤粉改性剂(ZZZ),对非炼焦煤改性和配煤炼焦。ZZZ能改善添加非炼焦煤后的焦炭质量,提高非炼焦煤的添加量,降低炼焦成本,扩大炼焦用煤资源。在2 kg试验焦炉开展非炼焦煤配煤炼焦试验,研究ZZZ对焦炭质量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出白煤的添加粒度为全部小于3 mm,其中小于1 mm的占70%;非炼焦煤的最佳配入量为15%,其中白煤5%,喷吹烟煤10%,ZZZ的最优添加量为0.1%。由此方案炼得的焦炭质量达到南钢生产焦炭质量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攀钢炼焦配煤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桂茹  邹力 《攀钢技术》2000,23(4):10-15
分析了攀钢可用的炼焦煤的来源,以及各单种煤的结焦性与它们对焦性与它对焦炭质量的影响。进行了配煤炼焦试验,对攀钢今后优化配煤结构,建立和完善配煤体系,稳定煤源和选择新的用煤基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冶金焦炭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煤种和炼焦工艺技术。我国炼焦用谋是贯彻区域用煤的配煤方针,所以我省冶金焦用煤主要来源是徐州地区煤,少量的淮北煤和枣庄煤。众所周知,徐州地区煤主要是气煤和弱粘结性煤,这一类煤在我省各焦化厂的配煤中占很大的比重(一般在70%左右)。由于煤种的选择余地较小,要炼出较好的冶金焦只有从炼焦工艺技术上多做工作,煤的选择破碎,入炉煤预热,型煤混装等新技术的应用是有显著效果的,这里主要针对我省目前的炼焦加热工艺制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进行商讨。  相似文献   

10.
《包钢科技》2009,(3):4-4
包钢焦化厂近日公布试验结果:4套增配西部煤种方案,比例增幅均超过15%,西部煤比例之高,为50多年来之最。这标志着在保证焦炭质量情况下,包钢成功实现炼焦用煤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11.
济钢焦化厂利用7kg小焦炉进行张庄气肥煤和邹县煤的炼焦试验及不同配比的炼焦试验,将试验结果用于指导生产,扩大了炼焦煤资源,降低了配煤成本,稳定了焦炭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对特征煤基础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用特征煤替代部分肥煤和气煤进行了40 kg小焦炉及4.3 m顶装焦炉炼焦试验,结果表明,特征煤代替肥煤配量控制在20%以内,焦炭质量变化不大,热态强度略有改善,在常规顶装焦炉上用10%~15%的特征煤代替肥煤炼焦是可行的。增配10%特征煤、相应减少肥煤配量8%、气煤2%,可生产出高强度一级冶金焦(M40=84.3%、M10=7.2%,CRI=23.5%、CSR=69.7%),降低配煤成本19.1元/t。  相似文献   

13.
在南钢40kg实验焦炉开展配加非炼焦煤炼焦实验,研究了在配煤中添加煤粉改性剂(zzz)对配合煤、焦炭质量的影响。采取不同配量的改性剂添加方案进行配煤炼焦实验,通过实验确定出最佳配煤方案:非炼焦煤配加量达到15%(粒度小于3mm),煤粉改性剂添加量为0.10%。最佳配煤方案中添加改性剂与未添加改性剂炼出的焦炭质量相比,灰分、硫分基本保持不变,抗碎强度M40增加14.35%,耐磨强度M10下降6.00%,反应性降低5.5%,反应后强度提高5.93%,实验结果表明:焦炭冷态强度与热态性能指标均接近于南钢生产配煤焦炭质量。  相似文献   

14.
炼焦生产过程中,配合煤作为主要原料,不仅决定着焦炭的质量,而且决定着炼焦企业的成本与利润。目前炼焦企业主要采用人工经验调整单种煤配比的方式进行配煤,缺乏科学的依据,难以实现高性价比的配煤方案,以优化炼焦配煤结构。文章以焦炭质量为约束条件,以配合煤成本价格为优化目标,采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焦炭质量,模拟退火算法优化单种煤配比。达到了降低配合煤成本、提高焦炭质量、降低冶金焦炭成本、提升企业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郭德英  代鑫  李东涛  马超  刘洋 《钢铁》2021,56(6):28-34
 为降低首钢京唐公司炼焦生产成本,采用300 kg试验焦炉分别对1/3焦煤和3种气煤进行了系统的配煤炼焦试验,分析了使用1/3焦煤和3种气煤后焦炭光学显微结构的变化,以及最终引起的焦炭强度的变化情况,通过试验得出在使用1/3焦煤或气煤替代强黏结性肥煤或焦煤时,1/3焦煤比例不大于10%,QM1、QM3(气煤1、气煤3)比例不大于7%,试验结果用来指导京唐公司炼焦生产,2019年节约炼焦配煤成本2 511万元,效益显著。所以,在炼焦配煤中适当提高低变质程度气煤和 1/3 焦煤的比例,对优化配煤结构和降低炼焦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振兴焦化公司以提高焦炭质量为核心,对配煤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将原煤配煤改为精煤配煤,改进配煤技术,加强配煤管理,从而优化了配煤工艺条件,实现了经济配煤。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稳定焦炭质量的前提下丰富配煤结构,降低炼焦配煤成本,开展了配加气煤和瘦煤炼焦试验研究。试验根据攀钢西昌钢钒对焦炭质量的需求,利用胶质层重叠原理和按照煤阶相近替代的思路,制定了以气煤代替1/3焦煤、以瘦煤代替焦煤的配煤炼焦试验方案,并在200 kg焦炉上开展了炼焦试验。结果表明,以所选气煤、瘦煤代替1/3焦煤、焦煤配煤炼焦,随着气煤和瘦煤配比的增加,焦炭质量呈下降趋势,当气煤配比为15%、瘦煤配比为12%时,焦炭CSR为55%,对应生产焦炭质量能够满足高炉需求。  相似文献   

18.
时山西省炼焦煤资源和目前焦化行业发展形势进行了简要分析。追溯了太钢焦化厂的配煤历史,结合焦炭质量变化情况。对太钢炼焦配煤结构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