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妇晚孕期阴道B族链球菌(GBS)定植和新生儿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5月于本院建立围产保健档案并进行分娩的孕妇7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孕妇定植阳性对新生儿GBS感染的影响以及新生儿早发型GBS疾病高危因素。结果本次研究共750例妊娠妇女,GBS细菌培养阳性共60例,阳性率为8.00%;GBS阳性组发生宫内感染、胎膜早破、早产、羊水污染、产后出血各项妊娠不良结局均高于GBS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BS阳性组并发症新生儿肺炎发生率8.33%,窒息15.00%,感染31.67%,高于GBS阴性组新生儿肺炎发生率0.43%、窒息1.01%、感染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新生儿胎儿窘迫、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孕妇晚孕期阴道GBS定植提高孕产妇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造成新生儿感染,增加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血清总胆汁酸浓度与胎儿窘迫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孕妇84例作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分娩的正常孕妇8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胎儿窘迫的发生率、血清总胆汁酸浓度,同时记录不同浓度总胆汁酸浓度与胎儿窘迫率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胎儿窘迫率为79.76%、血清总胆汁酸浓度为(39.42±6.13)μmol/l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总胆汁酸浓度的增加胎儿窘迫率提高。结论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血清总胆汁酸浓度与胎儿窘迫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早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产妇和围生儿的预后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选择。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早发妊娠期(孕周低于28周)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50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50例晚发妊娠期(孕周不低于28周)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妊娠方式、相应生化指标及围生儿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羊水粪染、早产、剖宫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化指标(TBA、TBI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相比于晚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产妇和围生儿具有更大危害,因此对产妇进行及时治疗、选择正确的终止妊娠时机及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糖尿病患者于不同孕周应用胰岛素治疗对改善不良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组胰岛素应用时间为孕30周,同期对照组为≥孕30周。结果两组入组时FBG、2hPG比较中P 0.05;分娩时观察组的FBG、2hPG降幅高于对照组,且P 0.05;观察组的剖宫产、早产、妊高症、羊水过多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P 0.05;观察组的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低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等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P 0.05。结论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在孕30周应用胰岛素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并更好地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与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45例为研究组,同期分娩无子宫肌瘤患者45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状况以及新生儿结局。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窒息高于对照组(P 0.05),而新生儿体质量明显比对照组低(P 0.05)。结论产妇在妊娠和分娩时,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其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不仅提高了产妇的剖宫率,而且还易产生妊娠并发症,导致新生儿结局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妊娠与分娩过程中,临床上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此降低胎儿早产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生殖道感染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生产的孕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0例妊娠期生殖道感染孕妇作为观察组,100例未出现妊娠期生殖道感染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以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观察两组产妇情况后发现,观察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43.0%,胎儿存活率为75.0%;对照组患者不良妊娠发生率为5.0%,胎儿存活率为100%,对照组产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少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生殖道感染的产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高于未出现妊娠期生殖道感染的产妇,所以减少产妇在妊娠期出现生殖道感染的频率,可以有效减少产妇不良妊娠情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羊水过少孕妇临产前应用胎心监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曾收治的临产孕妇200例,对两组孕妇的胎心监护波形、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孕妇胎心监护波形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孕妇,观察组孕妇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孕妇,观察组患者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于羊水过少孕妇,在其临产前对其行胎心监护,对于胎儿窘迫等危险信号能够及时发现,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进而降低孕妇及胎儿的危险事件发生率,在临床上有重要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门诊产检的孕妇100例,对照组50例未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孕妇、观察组50例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孕妇为试验对象,随后对比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剖宫产、自然分娩)、妊娠不良结局(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孕晚期体质量、孕期增重。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孕晚期体质量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孕期增重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注重孕妇孕期的个性化营养指导,不仅能够降低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率,改善妊娠结局,还可控制孕妇围产期体质量,防止过度肥胖,保持营养均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穴位按摩、分娩球对初产妇行镇痛分娩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科室收治的初产妇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分娩球镇痛,50例)与观察组(穴位按摩镇痛,50例),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各产程时间、不良分娩结局及负性情绪。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第三产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产妇焦虑量表(SAS)评分、抑郁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较分娩球镇痛,穴位按摩可提高初产妇分娩镇痛效果,缩短产程时间,降低不良分娩结局的发生,减轻产妇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系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诊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17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诊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1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孕妇糖尿病基本知识、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血糖监测、常见并发症等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妊娠期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可提高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心理分级护理对高危妊娠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86例高危妊娠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分级护理模式,比较2组产妇分娩结局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胎儿窘迫2例,新生儿窒息1例,围生儿死亡0例;对照组发生胎儿窘迫8例,新生儿窒息7例,围生儿死亡5例,观察组分娩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93.60±3.63)高于对照组(87.88±7.89)。结论:心理分级管理应用于高危妊娠产妇效果较好,有利于改善分娩结局,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在产科中应用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纳入医院84例2017年1月—2018年1月分娩产妇。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分娩组采取常规分娩,无痛分娩组则采取无痛分娩。比较常规分娩组、无痛分娩组母乳喂养的比例;首次进行母乳喂养的时间、产后恢复正常排尿的时间、新生儿出生1分钟Apgar评分;干预前后产妇分娩视觉模拟评分;新生儿窒息、产妇尿潴留、排尿困难发生率。结果无痛分娩组母乳喂养的比例高于常规分娩组,首次进行母乳喂养的时间短于常规分娩组,P<0.05。无痛分娩组产后恢复正常排尿的时间、新生儿出生1分钟Apgar评分和常规分娩组无明显差异,P>0.05。无痛分娩组分娩视觉模拟评分相比较常规分娩组更好,P<0.05。无痛分娩组新生儿窒息、产妇尿潴留、排尿困难发生率和常规分娩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痛分娩的效果理想,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可加速产后母乳喂养的时间,提高母乳喂养率,减轻分娩疼痛,加速排尿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陪伴分娩在产科产房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112例产妇,对照组:实施常规分娩服;观察组:实施陪伴分娩服务。结果两组产妇在分娩方式与胎儿不良分娩结果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产程时间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陪伴分娩对产科产房分娩有着重要意义,可提高阴道分娩率,缩短产程,降低分娩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先兆流产孕妇妊娠结局受到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早期先兆流产孕妇150例,依据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n=75)和护理干预组(n=75)两组,统计分析两组孕妇的临床表现、妊娠结局。结果护理干预组孕妇的恐惧、忧伤、焦虑、紧张、睡眠差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流产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保胎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更能有效改善早期先兆流产孕妇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Cook宫颈扩张球囊与缩宫素在引产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5月我院妇产科接收的足月妊娠产妇148例,按电脑抽签法分为两组各74例,参照组予以缩宫素引产,研究组予以Cook宫颈扩张球囊引产。比较两组产妇引产前后宫颈成熟度情况、各产程时间、引产结局及新生儿结局比较。结果两组产妇引产前宫颈成熟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引产后宫颈成熟度评分高于参照组,各产程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引产成功率77.03%高于参照组的62.16%,阴道分娩率68.92%高于参照组的51.35%,剖宫产率31.08%低于参照组的47.30%,新生儿窘迫发生率5.40%低于参照组的17.57%,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35%低于参照组的12.16%,新生儿Apgar评分较参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足月妊娠产妇引产过程中予以Cook宫颈扩张球囊效果显著,可加速宫颈成熟,缩短产程,提升引产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确保良好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潜伏期和活跃期予以椎管内药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行椎管内药物分娩镇痛的10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活跃期给予椎管内药物镇痛,观察组在潜伏期给予椎管内药物镇痛,对比分析两组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活跃晚期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阴道助产率与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潜伏期给予椎管内药物镇痛相较于活跃期而言效果更佳,可有效提高镇痛效果,减少产妇的痛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教学式”舒适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94例产妇为观察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产妇,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教学式”舒适护理干预方法。对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SCL-90各维度得分、睡眠质量障碍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分娩结局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教学式”舒适护理干预对产妇实施护理,可有效改善产妇的睡眠质量和不良情绪,不仅能够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分娩结局,还能够有效提升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效果。方法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100例,根据其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包括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应用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将两组分娩结局、产程时间、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分娩结局(阴道自然分娩48例,所占比96.00%;剖宫产分娩2例,所占比4.00%;阴道助产0例,所占比0%)与对照组(阴道自然分娩35例,所占比70.00%;剖宫产分娩10例,所占比20.00%;阴道助产5例,所占比10.0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时间、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结局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同时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分娩镇痛在产科临床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在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44例产妇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为实验组(72例,应用分娩镇痛处理方法)和对照组(72例,应用常规处理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产妇患者的平均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剖宫产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剖宫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娩镇痛在产科临床中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妊娠再次剖宫产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疤痕子宫妊娠再次剖宫产产妇42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我院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妇42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产妇手术情况、宫腔黏连情况以及先兆子宫破裂与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h内出血量以及恶露持续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盆腔黏连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先兆子宫破裂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会增加产妇盆腔黏连的发生率,增加产妇剖宫产手术出血量,延缓产妇术后机体恢复,增加产妇先兆子宫破裂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建议临床上一定要严格控制首次生产剖宫产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