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孙颖  刘伊生 《建筑经济》2020,41(1):11-14
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大力推行的市场背景下,研究如何控制建造成本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对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各环节成本进行分析,总结现阶段建造成本控制的难点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从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给出控制我国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的具体措施建议,旨在促进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从深化设计、预制生产、装配式施工3方面,系统阐述装配式建筑全过程建造技术要点,根据工程经验,总结装配式建筑常见质量问题,并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现浇部分和现浇混凝土建筑的建造模式基础上,提出基于"六化"策略的现浇混凝土结构建筑工业化创新建造模式,对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砖瓦》2021,(6)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是一项低污染高效率的建筑方式,是近几十年国内兴起的一种新型建筑方式。在近年国内对环保的严格要求下,特别是2015年以来国家又推出了一系列支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政策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环保节能,生产效率高的优势凸显出来。通过对合肥市磨店家园一期项目工程中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做一次探讨,就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在房屋建筑中使用,及其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工艺技术,通过生产技术和安装施工技术应用分析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实用性和环保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以提高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周期。但现有调研结果表明,装配式建造方式的工程造价比传统现浇建造方式高很多。以某典型装配式混凝土项目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3种现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进行造价测算,分析对比装配式建造方式与传统现浇建造方式的成本差异及其原因,并提出减少增量成本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其设计和建造过程是密不可切的,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建造技术的改进可以使设计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行性。本文分析了采用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与建造的几项建造技术,并指出了每种建造技术的优劣势以及未来研发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大力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推动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趋势。通过比较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传统现浇建筑的成本差异,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全建造各阶段分析成本影响因素,并结合政策、行业和企业情况提出成本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7.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是中国建筑行业发展的热门趋势,对其结构性以及经济性的研究最为广泛。为了研究目前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在实际工程中的经济性,通过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以及现浇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功能及造价进行比较,基于价值工程的原理计算两者的功能系数以及成本系数,分析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综合效益。计算结果表明,尽管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造价相对较高,但其性价比与现浇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相比几乎相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以其施工周期短、减少环境负担、降低资源浪费与可靠的结构质量保证等优点备受建筑业内人士的青睐。与此同时,其建造成本相对较高、结构整体性较差且建筑缺少个性化,这也极大程度上制约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本文总结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我国现阶段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问题,同时提出了若干发展对策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9.
传统高烈度区地铁上盖建筑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存在刚度突变、必须采用隔震层、结构超限及建设成本较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烈度区地铁上盖建筑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包括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配套体系。通过对比装配式钢结构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结构性能、建造成本等,得出装配式钢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结构超限问题,不仅能大幅降低盖下和盖上的建设成本,还能满足建筑大开间灵动性及后期改造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取消高烈度区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与盖下间的隔震层,通过大震弹塑性计算分析,证明取消隔震层后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在罕遇地震下仍有很好的抗震性能,且可节约综合建造成本,对现有的装配式政策及地铁上盖建筑市场需求具有很高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量大、应用面广、占比高,但常用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尚存某些突出问题。比如:北京地区应用量最大的套筒灌浆体系,标准化设计水平参差不齐,灌浆施工难度大和质量检测困难,主体结构施工速度比现浇结构延长较多,建造成本增加较多,干湿施工混杂和安装质量差等问题严重制约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是其发展的根本和关键。分析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背景,从设计、生产、装配一体化的角度对装配式混凝土建造技术进行了系统阐述。以裕璟幸福家园项目为例,介绍了"研发、设计、采购、制造、管理"的装配式建筑REMPC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以科研设计一体化为技术支撑,以EPC管理为保障手段,提高了工程建造效率与质量。最后对装配式建造关键技术进行展望,从技术的突破带动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近十年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工程实例的现状分析,寻找装配式建筑目前尚存在的问题,比较预制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造方式的区别,从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出发,解读装配式建筑基本理念与技术路线,提出装配式住宅标准化设计与部品化建造相结合的可持续建设理念。并且基于通州台湖公租房项目模块式快装地面供暖系统、给水集成系统、同层排水系统的装配式集成技术应用的深入研究,阐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机电系统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与现场装配的整体解决方案,提出设计、建造、装修一体化发展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造方式创新,是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但当前装配式建筑的成本高于同类现浇结构建筑,阻碍了装配式建筑发展。首先分析装配式建筑成本居高的成因,基于精益思想提出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物流、装配等环节成本的控制措施,以期通过装配式建筑的精益成本管理,有效降低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造价组成,对比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与传统现浇结构的造价差异,结合BIM技术,从预制构件的设计、生产、运输及安装全过程提出了控制装配式预制构件造价的具体方法,提出了住宅全装修和工程总承包模式等降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成本的有效措施,并分析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综合效益,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造价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范云翠  汤晓琪 《城市住宅》2021,28(8):206-207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高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而PC构件生产阶段成本是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建筑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从PC构件生产阶段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生产阶段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并基于此提出对策建议,以降低PC构件生产阶段成本,进而降低装配式建筑建造总成本,推动装配式建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7)
为了实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信息化的建造方式,本文通过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各环节进行综合研究与应用,形成了一套装配式混凝土信息交互标准,并研发了一套施工管理平台,可为后期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技术凭借施工成本低、物料消耗少等优点,近年已成为住宅建筑的主要实施方式,受到了建筑行业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尽管在技术突破方面已经小有成就,但是对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技术与质量的管理还有待加强,设计和建造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工程的实施效果。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推进了我国建筑业的进步。在当前的建筑业发展形势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取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应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施工时能够大幅度缩短施工工期,而且有效保障了工程质量。通过对当前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情况调查发现,针对当前的混凝土结构体系计算成本方式有三种,与以往传统型施工方式相比,施工预算以及施工成本并不低。相比于传统施工方式,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施工时能够节约大量的施工时间,保障了工程质量,缓解了环境污染问题。因此,为了有效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大力发展,需要加大对工程成本的严格控制,保障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稳定发展。本文针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成本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控制成本的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对装配式建筑相关指标进行了解析,然后分析了装配式建筑成本估算指标,接着对装配式建筑与现浇混凝土建筑建造成本进行了对比,最后给出了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路径,包括设计标准化,形成相关标准;生产工厂化,形成产业链;加强技能化、机械化,提高安装效率.  相似文献   

20.
姚丹丹 《工程质量》2019,37(6):49-52
介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的四个阶段,对目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结构体系、预制构件、连接技术进行了归纳整理;同时对国内使用装配式建造技术的混凝土结构建筑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最后提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存在的问题及展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