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连昌      董志国      陈博  张新      张帮禄    朱明田      计文化  冯京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1):12-35
成矿区带一般指具有矿产资源潜力的成矿地质单元,而成矿系统主要从成矿要素、成矿作用过程角度研究成矿的总体特征,包括矿床组合、成矿系列及其联系,是划分成矿区带及总结成矿规律的重要依据。东天山造山带位于吐哈盆地与塔里木地块之间,可划分为大南湖—头苏泉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康古尔塔格—黄山金铜镍成矿带、阿齐山—雅满苏铁铜多金属成矿带及彩霞山—吉源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东天山构造演化与成矿具有明显的多阶段性,并形成多个成矿系统:①中—晚元古代古陆缘伸展环境形成铅锌银沉积矿床成矿系统; ②奥陶纪—石炭纪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形成VMS型铜锌矿床和斑岩型铜矿床成矿系统; ③石炭纪岛弧环境形成火山岩型铁铜矿床成矿系统; ④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后碰撞造山及地幔柱叠加阶段,形成岩浆型铜镍矿床成矿系统和与剪切活动有关的金矿床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2.
东准噶尔碰撞造山作用与花岗岩类及有关金属成矿系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准噶尔是中亚-兴蒙巨型构造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石炭纪一二叠纪经历了强裂的板块碰撞造山作用,发育多种多样的花风岗类及有关金属矿床。花岗岩类及有关金属矿床的形成演化明显受间造山作用的制约。从碰撞造山前→洋-陆俯冲→陆-陆碰撞→陆内造山挤压-伸展→板内裂谷,区域花岗岩类从大洋M型科长花岗岩类→岛弧I型钙碱性花岗岩类→造山隆起区I型钙碱性花岗岩类、S型偏碱性花岗岩类→陆内俯冲断裂深熔I型钙碱性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3.
东天山金铜成矿背景与成矿系统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东天山金铜矿带不同单元按构造-岩石地层划分原则,石炭系分出有序和无序两套地层岩石组合和生物组合,两个构造-火山活动带和两个古陆边缘成矿系统。碰撞造山与赶忙性剪切带强时空耦合,岛弧火山岩成带分布,杂砂岩形成于塔里木陆缘岛弧边缘,碰撞花岗岩呈中小型东西成带分布,地球化学省分区。构造演化呈多阶段(分12个阶段),碰撞造山细分3阶段6期,金铜 成矿时代以海西中晚期(290~230Ma)为主,不同古陆边  相似文献   

4.
新疆西天山古生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构造角度将西天山分为北天山弧前混杂岩带、中天山复合岩浆弧带、南天山弧后混杂岩带及南天山南缘晚古生代岩浆弧带;并且重建其古生代构造演化史:震旦纪一奥陶纪,古天山-准噶尔洋向南俯冲,在塔里木板块北缘中天山离散地体基底上形成中天山早古生代岩浆弧;志留纪-石炭纪,在中天山早古生代岩浆弧与塔里木板块之间形成南天山弧后盆地,随后该弧后盆地往北俯冲于中天山之下,此时古天山-准噶尔洋继续往南俯冲于中天山之下,从而形成中天山复合岩浆弧带;二叠纪,古天山-准噶尔洋、南天山弧后盆地相继封闭,古天山造山带形成;此后便进入陆内演化阶段;南天山南缘晚古生代岩浆弧则是塔里木板块往北的陆内A型俯冲导致的.  相似文献   

5.
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类型、分布和形成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球视野全面概括了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成矿背景和成矿类型,突出强调了洋壳和岛弧或陆壳两种成矿环境对成矿类型分类的重要性,并探讨了由于洋、陆转化过程中过渡环境的存在对两种成矿类型亦存在过渡的成矿复杂性,分析评述了块状硫化物矿床在全球各大陆块及其主要造山带中的地质分布和成矿特点。已发现矿床数量北半球明显发育,南半球发现稀少,太古代和中新生代是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最主要形成期,其次是晚古生代,而中国则以早古生代的发现最为重要,与全球的情况有显著差异。探讨了全球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演化和主要形成环境,强调了在地质历史上造山带中可能保存下来代表弧后盆地洋壳环境的蛇绿岩中寻找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的重要性。介绍了利用高场强元素对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构造背景的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陆碰撞造山过程对理解板块构造登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但相关研究还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几乎每个造山带都存在初始碰撞时限的争议,碰撞造山阶段存在多种划分方案,碰撞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机制不清楚等。通过综合对比研究扎格罗斯和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发现碰撞造成的强烈挤压变形明显滞后于大陆初始碰撞时间。同时,碰撞过程还会出现滞后型弧岩浆作用。将这些碰撞初期出现的滞后型构造岩浆事件单独划分成一个碰撞造山阶段,称之为软碰撞阶段。由此,碰撞造山过程由软碰撞、硬碰撞和后碰撞3个阶段组成。其中,软碰撞阶段主要发育与低速率应变有关的变形构造和与俯冲大洋板片有关的岩浆事件; 硬碰撞阶段主要为高速率应变的变形构造和大陆岩石圈俯冲诱发的岩浆事件; 后碰撞阶段则会出现大量伸展构造来调节挤压应变,同时发育与大陆岩石圈拆沉、断离和撕裂有关的岩浆作用。软碰撞和硬碰撞阶段的挤压作用会造成铅锌矿床就位在褶皱逆冲带内,硬碰撞和后碰撞阶段发育的大型走滑断层控制斑岩型铜矿床的产出,后碰撞阶段出现的伸展构造赋存有金锑多金属热液矿床。碰撞造山带内保存有早期俯冲和后期碰撞阶段的新生地壳,为碰撞造山带金属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7.
潘彤  喻忠鸿  薛国强        刘红涛      周楠楠      孟军海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568-586
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地处秦祁昆成矿域西段,成矿条件优越,地质构造复杂。总结分析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找矿模型和地球物理勘探现状,对深部找矿突破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矿床成因以喷流沉积型多金属矿、岩浆熔离型镍铜钴矿、沉积型铁矿、层控型铅锌矿及热液型多金属矿为主。矿床形成时代分为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早中期、晚古生代、中生代4个时期,其成矿动力学机制包括伸展、挤压、局部伸展-挤压。由于矿体与围岩之间具有一定的物性差异,根据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不同物性分布及成矿地质条件,优选重力、磁法、电法、地震等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进行探测,取得了一定的找矿效果。以夏日哈木镍铜矿床、锡铁山铅锌矿床、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床3个典型矿区为例,解剖当前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矿产资源地质和地球物理找矿进展,并进一步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包括移动平台探测技术、多分辨电磁探测理论与技术、综合地球物理数据联合反演技术以及人工智能与云计算技术等。  相似文献   

8.
碳酸盐岩容矿的非岩浆后生热液型铅锌矿床是铅锌矿床的主要类型之一.目前,该类矿床均被归入MVT型铅锌矿床,从而不利于有效地找矿勘查部署.本着矿床学研究服务于找矿勘查的宗旨,要将矿床研究和找矿勘查紧密结合,基于川滇黔接壤区铅锌矿床成矿地质作用类型、成矿温度、成矿方式、赋矿碳酸盐岩的成因类型、矿床勘查思路和找矿技术方法等方面与经典的MVT铅锌矿床的明显差异,将碳酸盐岩容矿的非岩浆后生热液型铅锌矿床划分为两个端元:密西西比河谷型(MVT)和会泽型(HZT).通过MVT和HZT矿床在重要程度及其规模、在世界/中国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等方面的对比,简要综述了两个端元矿床的主要差异,阐释了划分会泽型(HZT)铅锌矿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该类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构建及其找矿勘查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学者对天山古生代造山带的构造单元划分及演化历史认识分歧产大。国内学者倾向于用多旋回开合构造理论解释其构造演化历史,认为天山造山带是在3-5次开合的基础上,于晚古生代-中生代碰撞造山而成,国外学者多将出露火山-岩浆岩的区域视为岛弧带,并认为其演经历史是古大陆逐渐解体拉开的基础上,于中晚古生代汇聚,碰撞形成的,地壳成熟度概念的提高和陆间型造山带形成的五阶段模式对正确认识解体阶段的陆缘地质过程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天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西南缘,是探索中亚造山带增生造山过程的重要窗口。西北天山是伊犁地块与准噶尔地块的结合部位,保存了两者之间构造演化的重要地质信息。出露于伊犁地块北缘别珍套山的泥盆系是记录西北天山晚古生代早期构造演化过程的重要载体。基于此,对中泥盆统汗吉尕组砂岩进行岩相学和LA-ICP-MS碎屑锆石U-Pb定年与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碎屑锆石U-Pb年龄介于500~370 Ma,并可以分为两期,主峰年龄为386 Ma,次峰年龄为490 Ma,结合岩相学和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汗吉尕组砂岩的物源主要为晚古生代早期中酸性岩浆岩和早古生代早—中期中基性岩浆岩。综合分析认为,汗吉尕组于中泥盆世晚期沉积于弧前盆地沉积构造环境,物源主要为伊犁地块北缘的古生代岩浆弧,暗示伊犁地块北缘在晚古生代早期受准噶尔洋向南俯冲作用影响,为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1.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CoSb3在0~100 GPa范围内的相变行为.研究表明:当压强为25.3 GPa时, CoSb3的结构由Im - 3相(常压下)转变到P - 1相; 当压强为32.8 GPa时, CoSb3的结构由P - 1相转变为I - 42m相.计算CoSb3晶体结构的声子显示, Im - 3相、 P - 1相和I - 42m相在各自的压强范围内其动力学均具有稳定性.计算CoSb3的能带结构结果显示, Im - 3相在Γ对称点的带隙为0.224 eV, P - 1相、 I - 42m相在费米表面附近其导带和价带重叠,且均为金属相.计算CoSb3晶体结构的电子局域函数显示,在3个相的结构中Co原子和Sb原子之间均存在极性共价键.计算CoSb3晶体结构的Bader电荷转移显示, Co原子是受主, Sb原子是施主,即电荷从Sb原子向Co原子转移.  相似文献   

12.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卡里普索(CALYPSO)晶体结构预测方法,在0~100 GPa压力下研究了BaN2晶体的相变行为及其物理性质.研究发现:在常压下BaN2晶体为α -BaN2相结构,其空间群为C2/c; 压力为31 GPa时,晶体结构由α -BaN2相转变为β -BaN2相,其空间群为P21/c.计算α -BaN2相和β -BaN2相的能带结构显示, α -BaN2相具有金属特征, β -BaN2相具有半导体性质.计算Bader电荷转移显示,电荷从Ba原子向N原子转移,其中N原子是受主, Ba原子是施主.  相似文献   

13.
将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的计算方法与晶体结构预测CALYPSO软件相结合,在0~100 GPa下对BeP2的结构进行预测,研究了其在高压下的结构与物性.预测结果表明:在常压下, α -BeP2相为立方结构,其空间群为I41/amd, 该结果与实验所得结构一致.当压强为30.1 GPa时, α -BeP2相发生结构相变,由α -BeP2相转变为β -BeP2相,其结构转变为四方结构,空间群为P43212.当压强为35.4 GPa时, β -BeP2相发生结构相变,由β -BeP2相转变为γ -BeP2相,其结构转变为正交结构,空间群为Imma.在相变过程中,晶体结构体积发生坍塌,坍塌率分别为7.1%和10.9%, 属于一级相变.电子性质计算表明:在0 GPa下, α -BeP2结构的带隙为0.457 eV; 在30.1 GPa下, β -BeP2结构的带隙为0.957 eV, 为窄带隙半导体; 在35.4 GPa下, γ -BeP2结构在费米面处其导带与价带发生交叠,具有金属性.  相似文献   

14.
以Mg、Ni为中心金属、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模板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HP?MOF?74(Mg x Ni1-x )(x=0.25、0.50、0.75)样品,以烟道气中CO2和N2为吸附质,考察了HP?MOF?74(Mg x Ni1-x )样品在273 K和298 K下吸附分离CO2/N2的性能;通过静态容量法在273 K和298 K处测试了三种不同HP?MOF?74(Mg x Ni1-x )样品上CO2和N2的等温线,并使用双位点Langmuir?Freundlich(DSLF)和单位点Langmuir?Freundlich(SSLF)模型对获得的实验数据集进行了拟合;根据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估算了CO2/N2二元混合物的吸附选择性;使用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了等量吸附热(Qst)。结果表明,在273 K和100 kPa的条件下,HP?MOF?74(Mg0.50Ni0.50)样品的CO2吸附量为4.864 mmol/g;CO2和N2在HP?MOF?74(Mg0.50Ni0.50)样品上的吸附等温线分别与DSLF和SSLF模型十分吻合,说明CO2的吸附行为是双孔位吸附,而N2的吸附行为是单位点吸附;HP?MOF?74(Mg0.25Ni0.75)样品对CO2的IAST吸附选择性为2 263,吸附量和选择性均优于传统吸附剂MOF?74材料;CO2在HP?MOF?74(Mg x Ni1-x )样品上的等量吸附热均高于N2,说明CO2在HP?MOF?74(Mg x Ni1-x )样品上的表面自由结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化学复合法制备出了油酸包覆纳米片状形貌Al(OH)3/Mg(OH)2复合阻燃剂.SEM结果表明,通过改变铝镁摩尔比可制备出不同形貌的片状复合阻燃剂.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复合阻燃剂以Al(OH)3为基体,表面成功包覆Mg(OH) 2.红外光谱(IR)结果表明,油酸以羧酸盐形式成功包覆在复合阻燃剂的表面.X射线能谱(EDS)和热重分析(TG)结果表明,油酸均匀包覆,同时Al(OH)3和Mg(OH)2按接近反应原料的配比很好地进行复合;热重分析(TG)和差热分析(DTA)表明,复合阻燃剂相对于Al(OH)3、Mg(OH)2、Al(OH)3和Mg(OH)2机械混合样,阻燃性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用于催化湿式氧化工艺的 C u O - Z n O -C e O2 / A l 2O3 催化剂, 采用 X射线衍射 ( XR 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并以实验室配置的苯酚溶液为目标污染物, 考察了C u O - Z n O -C e O2 / A l 2O3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 C e的加入有提高催化剂体系分散度的作用; 催化剂中的活性组分 C u、 Z n、 C e分别以 C u O、 Z n O、 C e O2的形式存在, 并成功负载于载体 A l 2O3; 对于初始质量浓度为9 0 0m g / L的实验室配置苯酚溶液, 在反应温度为1 8 0℃, 压力为4MP a, 搅拌速度为3 0 0r /m i n, 催化剂加入量为0. 1g /( 1 0 0mL) , 反应时间3 0m i n时, 化学需氧量( COD) 去除率达到9 5%。  相似文献   

17.
磷化锡(Sn4P3)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虽然理论比容量(1.255×103 m A·h/g)较高,但是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体积膨胀和颗粒团聚现象,导致容量衰减严重。将石墨烯作为骨架、无定形碳材料作为包覆层,成功地制备了碳包覆Sn4P3-石墨烯复合材料(Sn4P3-G@C)。Sn4P3-G@C在电流密度为0.05 A/g时,循环70次后放电比容量可达0.521×10-3 m A·h/g;在电流密度为0.10 A/g时,循环150次后放电比容量可达0.433×10-3m A·h/g;在电流密度为0.50 A/g时,稳定循环300次,放电比容量可达0.330×10-3 m A·h/g。片层石墨烯和碳包覆层的共同存在不仅使Sn4P3的结构更加稳定且导电性提升,而且有效缓解体积膨胀,...  相似文献   

18.
由于红色荧光粉具有提高白光发光二极管(LED)显色指数以及降低色温等优点,因此开发性能优异的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一直是白光LED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系列Ca3La3(BO35:3xEu3+红色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和色坐标分析了荧光粉样品的晶体结构及光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掺杂的Eu3+进入了Ca3La3(BO35(CLBO)主晶格,并且掺杂少量的Eu3+的CLBO主晶格无杂相生成,得到的Ca3La3(BO35:3xEu3+荧光粉的结构与CLBO主晶格一致。该荧光粉被紫外光激发后能发射红光。通过对Ca3La3(BO35:3xEu3+荧光粉的光致发光光谱进行计算发现在不同波长光的激发下,色坐标都非常接近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红光标准。Ca3La3(BO35:3xEu3+荧光粉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19.
运用拼合原理,合成了4种桦木酮缩氨基硫脲配体及其铜、银、镉、钯金属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热重谱(TG)、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元素分析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以最小抑菌浓度(MIC)评价了S.aureus 4220、S.mutans 3289S.mutans 3065、E.coli 1924和E.coli 1356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Ag(L4)2Cl2·2H2O对S.aureus 4220、S.mutans 3065和E.coli 1924具有相对较好的抑制作用; Ag(L1)2NO3·2MeOH、Cu(L3)2Cl2·H2O、Ag(L3)2Cl·3H2O、Cd(L3)2Cl2、Cu(L4)2Cl2和Ag(L4)2Cl2·2H2O对Hela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沉淀法合成了球形六方相氧化钨(h?WO3),通过调控六方相向单斜相的相变,可控制备了六方/单斜WO3(h/m?WO3)“异相结”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比表面积(BET)等对WO3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及组成、粒子大小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光催化分解水产氧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纯六方相WO3,具有合适晶相组成的h/m?WO3展现了显著的光催化性能。结合六方相和单斜相的能带位置,表面光电压表征结果发现,h/m?WO3“异相结”的形成显著促进了催化剂表面光生电子和空穴的高效分离,进而提高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