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gA肾病是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病程进展缓慢,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既往研究者们较多关注的主要是呼吸道黏膜对IgA肾病的影响,而肠道菌群在介导肠-IgA肾病中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鉴定出IgA肾病的易感基因具有参与维持肠上皮屏障、肠道炎症、肠黏膜病原体反应的作用[1]。  相似文献   

2.
IgA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或以IgA沉积为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黏膜屏障的改变与IgA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明确肠黏膜屏障稳态的维持以及肠黏膜屏障破坏的机制对研究IgA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肠黏膜屏障改变影响IgA肾病的机制以及重塑肠道微环境、改善肠黏膜屏障、调节肠道内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分泌对改善和治疗IgA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肠道菌群与机体健康密切相关,而遗传和环境因素均可导致菌群结构紊乱。肠黏膜固有免疫作为非特异性免疫的一部分主要参与肠道屏障功能的维护。近年来有报道指出肠道菌群与黏膜固有免疫相互作用和影响,并与肠道菌群结构长期相对稳定密切相关。2010年,"Nature"和"Science"较早发表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肠道菌群的报道[1-2],此后,肠道菌群被称为人类第二基因组,不仅与肠功能障碍和代谢相关,亦与肿瘤甚至精神  相似文献   

4.
男性不育是目前影响人类生殖和健康的严重问题之一。健康的肠道菌群参与了免疫系统的发展和对病原体入侵的保护,并通过分泌多种物质维持人体正常代谢,提高生殖潜力。肠道菌群失调可以促进局部和全身免疫炎性反应,诱发慢性代谢性疾病,影响性激素合成,造成精子生成、成熟或活化异常,与男性生育能力下降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探究肠道菌群失调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以期为男性不育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线索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状态下保持稳态,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肠道菌群的数量及组成亦发生改变,导致菌群失调。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梗阻时肠黏膜屏障破坏,造成菌群失调,而后者可通过影响肠黏膜屏障功能加重肠梗阻,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中药有助于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调节肠道菌群,临床常用于肠梗阻的治疗。本文就肠道菌群与肠梗阻的病理生理及其相关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肠道菌群通过影响肠道黏膜来参与人体免疫调节,菌群分布及菌群多样性的改变会使机体的免疫反应发生变化,本研究通过对比Ig A肾病患者与正常人群肠道菌群的分布特点与差异,来初步阐释Ig A肾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分布特点.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之间在新疆维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肾穿刺活检并诊断为Ig...  相似文献   

7.
中国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病率高,呈逐年增长趋势,目前尚无根治手段,积极探索CKD进展的危险因素是目前肾脏病领域的研究重点.近年越来越多学者指出,肠道菌群变化与CKD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性,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人体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CKD患者肠道黏膜受损后可引起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8.
人体消化道寄生着数量庞大的肠道菌群。它们能促进消化吸收,将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及毒素局限于肠腔内;并代谢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提供能量,降低肠道酸碱度,促进肠蠕动,抑制致病菌生长;也可促进胆汁酸、胆固醇等肠肝循环以及参与机体免疫调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因研究技术限制、肠道本身解剖结构特殊等原因,对肠道菌群失调与消化系统疾病间的具体机制不清楚。本文对近年来肠道菌群失调与消化系统疾病相关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更好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并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乙肝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对肝硬化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肝硬化进程的影响。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入院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人的粪便样品各12例,16S rD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并制备菌液。雄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HC组)、肝硬化模型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对小儿肠道菌群的影响,增强儿科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微生态平衡的意识.方法:对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50例非胃肠道感染性疾病的住院患儿,分别在使用抗生素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进行肠道菌群检测.结果:62%的患儿出现不同程度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多发生在抗生素使用的1周内.其中婴儿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最高,与幼儿组及儿童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抗生素的使用对婴儿肠道菌群影响明显,故在使用抗生素时应对肠道菌群进行监测,并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综述肠道菌群失调与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关系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肠道菌群失调促进OA发展的可能机制,进一步提出新的治疗方向。方法 查询国内外关于肠道菌群失调与OA关系的研究文献,总结前者在O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探讨OA治疗新思路。结果 肠道菌群失调主要通过三方面促进OA发展,一是通过破坏肠道通透性并引起全身低度炎症,从而加重OA;二是经由代谢综合征促进OA发展;三是通过调节微量元素的运输及代谢参与OA发展。研究表明,通过服用益生菌、益生元以及进行粪便微生物群移植等方式来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可减轻全身炎症、调节代谢平衡,进而治疗OA。结论 肠道菌群失调与OA发展联系紧密,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可作为OA治疗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2.
乳杆菌生态免疫营养在维护肠黏膜屏障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胃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和排泄营养物质的管道,也是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和“细菌库”,是机体防御外来抗原和致病微生物侵犯的主要防线。一旦肠黏膜屏障功能受到损害,肠道菌群失调,将引起全身疾病,如菌血症和内毒素血症等,甚至发展成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近年来,大量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肠内细菌、内毒素移位是导致烧(创)伤、  相似文献   

13.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常见并发症。人类肠道微生物群参与人体代谢、免疫等功能,对人类的健康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与肾性贫血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在CKD患者中肠道菌群紊乱可以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铁代谢紊乱、炎症和骨髓造血微环境紊乱等方式加重肾性贫血。而膳食纤维等益生元可以调节肠道微环境进而改善肾性贫血。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影响肾性贫血的作用机制及膳食纤维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直肠癌患者肿瘤部位和癌旁部位及健康直肠黏膜菌群进行分析,探讨直肠黏膜菌群与直肠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94例直肠癌患者肿瘤黏膜(CM组)和癌旁黏膜(AM组),100例健康者直肠黏膜(NM组)作为研究对象。细菌培养定量检测患者和正常黏膜主要细...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失血性休克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但是休克后机体失控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在ALI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休克后肠道黏膜损伤被认为是SIRS的始动因素. 目的 就失血性休克对肠道血供、肠黏膜屏障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失血性休克期间肠源性炎性因子的产生及其在ALI发生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内容 讨论失血性休克后机体肠黏膜损伤对SIRS的影响及导致ALI的相关机制. 趋向 阐明失血性休克后ALI的发生机制,为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黏膜方对IgA肾病小鼠免疫学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以中医和解清热立法组方的黏膜方治疗实验性IgA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BSA)、尾静脉注射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及腹腔注射免疫佐剂的方法诱发小鼠IgA肾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及对照组4组,观察治疗后各组尿蛋白、血清IgA及循环免疫复合物、肾组织肠组织IgA的表达、肾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小鼠尿蛋白和尿白蛋白较正常组增加,中药组较模型组尿蛋白降低;正常组肾脏无IgA沉积、肠黏膜IgA微弱表达,模型组肾脏有IgA沉积,其中主要是多聚IgA1(pIgA1)沉积、肠黏膜IgA强表达,各治疗组肾脏IgA沉积较模型组减弱、肠黏膜IgA强表达;各治疗组在肾组织中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而中药组更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黏膜方能有效改善尿蛋白并抑制IgA沉积至肾小球系膜区,表明中医和解法能成为治疗IgA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的发展对人类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大负面影响,估计到2040年有6. 42亿个人患有糖尿病,并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大量的个人和社会经济成本[1].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大约20% ~40%糖尿病患者发展为该病[2].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DN都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3].肠道...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小鼠的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丰度,探究低聚果糖对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应用经典的5/6肾切除小鼠构建慢性肾脏病模型,使用低聚果糖对慢性肾脏病小鼠进行干预治疗。运用16SrDNA高通量测序检测小鼠粪便中的微生物。结果:在三组小鼠的粪便样本中共检测出11个门,18个纲,49个目,87个属。三组间在门水平有7个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低聚果糖治疗后,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显著改善。患有慢性肾脏病的小鼠补充低聚果糖后,血清白蛋白、体重显著增高,血清肌酐、尿素氮显著下降。结论:在慢性肾脏病小鼠的饮食中增加低聚果糖可使肠道微环境向健康的趋势发展,并且可有效改善CKD小鼠的营养状态和炎症。  相似文献   

20.
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必然会引起黏膜病变,由于此类疾病本质上是毒性作用的结果,而且病理生理机制极其复杂,不仅口腔乃至整个消化道均有临床症状,故称之为黏膜屏障损伤.口腔黏膜屏障损伤的病理模式包括四个阶段(即炎症、黏膜损伤、溃疡、治愈阶段).黏膜屏障损伤的产生和病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口腔黏膜屏障损伤模型大体上也适用于肠道黏膜屏障损伤.我们现将黏膜屏障损伤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以及其评价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