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黄疸新生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蓝光照射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茵栀黄颗粒,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总胆汁酸、直接胆红素。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具备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P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接受治疗前,两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总胆汁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具备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总胆汁酸水平(P 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具备更短的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与住院时间(P 0.05),同时具备更高的每天胆红素下降值(P 0.05)。结论新生儿黄疸采取茵栀黄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不仅临床有效率高,且不良反应少,风险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冷光源蓝光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对新生儿黄疸预后的影响,探讨该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80例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并加用冷光源蓝光间歇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口服。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光疗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8.89%(89/90)],显著高于对照组[78.89%(71/90)](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4天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胆红素日均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21/90),对照组为24.44%(22/9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总满意率[95.56%(86/9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66/90)](χ~2=8.152,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冷光源蓝光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口服,能够促进新生儿黄疸症状的早期消退,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后应用护理干预对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就诊我院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早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依从率、黄疸消退时间、血清胆红素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护理后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清胆红素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患儿的依从性,血清胆红素明显降低,加快了黄疸消退,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9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儿应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以及患儿胎便排空时间、大便次数与黄疸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第3天和第7天研究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胎便排空时间(37.28±9.21)h少于对照组,且黄疸持续时间为(202.21±11.53)d少于对照组,大便次数(6.89±1.12)次/d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联合药物治疗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室收治的160例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单纯蓝光组(对照组),蓝光联合药物治疗组(药物组),蓝光联合新生儿抚触组(抚触组),药物联合新生儿抚触组(综合组),每组40例,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药物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综合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抚触组与综合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茵栀黄颗粒与双歧四联活菌片联合抚触护理治疗新生儿黄疸能更好、更快地促进患儿血清胆红素的降低和黄疸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50例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4例)和研究组(26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800 mg/(kg·d),待新生儿溶血试验诊断明确即用药,连用1~2天,同时给予蓝光照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情况、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时间。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情况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黄疸消退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胆红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h和48 h后,对照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有明显疗效,可以使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缩短,减少治疗时间,阻断溶血现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3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给予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3%)高于对照组(86.67%)(P0.05)。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176.29±5.71)μmol/L低于对照组(194.77±6.20)μmol/L(P0.05),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间歇性与持续性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黄疸患儿67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n=34)选用持续性方案蓝光照射治疗,而研究组(n=33)则予以间歇性蓝光照射,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总疗效96.97%,对照组为94.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总胆红素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总胆红素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12.12%,低于对照组的44.12%。结论两种蓝光照射方案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相当,但间歇照射治疗不良反应几率更低,能够减轻患儿的痛苦,利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分析新生儿黄疸应用蓝光治疗效果分析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1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展开研究,根据入院时间将患儿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7例患儿。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8.2%大于对照组77.2%(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有下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5%小于对照组17.5%(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采用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疗效理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0例新生儿黄疸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均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持续照射,试验组间断照射。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3%(77/80),与对照组的92.5%(74/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80),低于对照组的17.5%(1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照射治疗应用在新生儿黄疸中临床疗效确切,其中间断照射能够减少不良反应,促进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恢复,值得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给予强光疗的疗效。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法将我院于2017年7月—2020年1月期间接收的3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参照组15例,给予传统光疗,使用蓝光灯,波长设置为425~475 nm,光强度设置为10~12μW/(cm2·nm);研究组15例,给予强光疗,使用白光灯,波长设置为400~550 nm,光强度设置为35~45μW/(cm2·nm),两组均照射24 h,间歇12 h,照射12 h,循环该形式2次,对比两组患儿总光疗时间、黄疸缓解时间、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结果经对比显示研究组总光疗时间、黄疸缓解时间均较参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比显示研究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较参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给予强光疗可缩短光疗时间,促进黄疸消退,同时改善患儿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讨蓝光治疗方法短时间多次应用在临床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方式。方法本次选取本院自2016年10月—2018年12月已经确诊的患儿72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含新生儿黄疸患者36例。前者采用蓝光疗法短时多次的治疗方式,并配合适当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蓝光疗法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束过程中各项病情相关指标改善恢复情况并进行记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详细分析病情。结果治疗结束后,对比实验结果,治疗组的患儿体内血总胆红素水平在(63.2±6.4)μmol/L,体内的游离胆红素在(25.2±4.3)μmol/L,总有效率为88.8%;对照组患儿体内血总胆红素水平在(117.2±10.1)μmol/L,体内的游离胆红素在(52.3±9.4)μmol/L,总有效率为75%:其治疗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疗法短时多次的应用到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并结合合适的护理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治疗意义,临床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配口腔溃疡散用于口腔溃疡临床治疗的效果,并探析药物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7月收治的248例口腔溃疡患者,62例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漱口联合自配口腔溃疡散局部外用治疗(观察组),62例直接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漱口(对照A组),62例采用在对照A组的基础上,增加口服维生素B2片(对照B组),其他62例患者给予"三金牌"桂林西瓜霜局部外用治疗(对照C组),对比四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溃疡愈合时间为(4.3±1.6)d、短于对照A组(7.6±2.3)d、对照B组(6.4±1.8)d、对照C组(7.0±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高于对照A组的61.3%、对照B组的74.1%、对照C组的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溃疡复发率低于对照B组、C组,QOLI-74量表各维度评分更高于对照A组、B组、C组,经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配口腔溃疡散治疗口腔溃疡,可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促进溃疡面愈合,降低复发率,优化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热痹散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纳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秋水仙碱联合微波治疗。观察组采用秋水仙碱联合热痹散外敷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治疗后两组疼痛的缓解情况、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9.9%显著优于对照组96.6%(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1.0±0.5)分,对照组疼痛评分(2.5±0.5)分,观察组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观察组采用秋水仙碱和热痹散外敷治疗,能明显提升临床疗效有效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黄体酮联合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先兆早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据分组,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盐酸利托君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盐酸利托君基础上给药黄体酮,比较两组患者保胎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显效时间、妊娠延长时间、治疗前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保胎成功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hC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C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药物显效时间少于对照组,妊娠延长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及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宫内窘迫、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先兆早产患者开展黄体酮联合盐酸利托君治疗效果确切,可提升保胎成功率,延长患者妊娠时间,保证新生儿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针剂对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的作用。方法选择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患者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200例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阿奇霉素针剂治疗;对照组、实施盐酸多西环素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和用药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患者症状缓解时间(6.33±1.09)d短于对照组,用药时间(11.98±1.23)d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针剂对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均具有较好治疗作用,同时能够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且安全性极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病历单双号进行分组,两组病例数相同。采用针灸推拿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联合牵引治疗的方式治疗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的VAS评分为(4.52±1.39)分,治疗后为(1.20±0.35)分,对照组治疗前的VAS评分为(4.48±1.59)分,治疗后为(2.43±0.73)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305,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3.461,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在针灸推拿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牵引治疗效果更佳,而且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针灸推拿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起到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按照就诊日期差异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针灸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配合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5.0%,这一数据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7.5%,在这项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的VAS评分为(7.47±1.03),观察组治疗前为(7.25±1.85)。患者治疗前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7,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为(3.37±1.20),观察组治疗后为(1.83±0.93),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8,P<0.05)。结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针灸推拿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题式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联合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CAI)在护士规培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1月-2017年12月新进护士36名作为对照组,2018年1月-2018年12月新进护士36名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以授课为主(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PBL联合CAI的教学方法,比较两组理论和技能考核的成绩、护理病历书写评分和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分别为(93.27±5.32)分、(90.41±5.68)分,对照组为(89.53±4.09)分、(87.32±4.16)分;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病历书写评分为(83.67±6.35)分,对照组为(75.36±5.48)分;观察组护理病历书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学习兴趣、自学、自主、分析问题、沟通、合作、操作能力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联合CAI教学方法提高规培护士的教学质量及规培护士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对宫外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宫外孕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抽签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进行两组手术治疗成效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92.5±7.2)min,术中出血量为(132.4±11.2)mL,术后排气时间为(36.9±5.4)h,住院时间为(6.4±0.9)d,与对照组相比,所得数据间统计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停经、腹痛和阴道出血缓解时间分别为(7.5±1.2)d,(7.2±0.7)d和(7.0±1.2)d,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分别为20.8%和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效果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