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0 毫秒
1.
基于UG软件建立了双辐板涡轮盘的三维模型,基于CFX软件对双辐板涡轮盘盘腔内的流动换热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典型工况下旋转盘腔内的流场和温度场分布,初步总结了该盘腔结构内的流动换热规律。结果表明:该盘腔结构内的流动形式为典型的源-汇流动,冷气的总压和温度沿径向均逐渐增大,总压增和温度差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大、随冷气流量的增加而减小,对流换热系数在不同流场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为双辐板涡轮盘的进一步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涡轮流场仿真计算的收敛性和结果的精度,基于动网格的流场仿真技术,探讨了涡轮瞬态流场仿真的 2步方法——先稳态后瞬态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转子—静子间滑动界面上出现了计算方程守恒引起的流场参数阶跃,流场参数变化趋势与一维等熵流动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转速对特斯拉涡轮内流场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不同转速下的流场结构特点及总体性能参数,得出盘腔内高半径位置静压高,低半径位置静压低;随着转速的增大,压力整体上升,同时内外半径的压差增大;转速对盘腔内的流场结构影响较小,盘腔内大部分区域气体的切向速度高于圆盘的旋转速度,随着转速增大,气体的切向速度和圆盘的旋转...  相似文献   

4.
进口热斑对涡轮级影响的非定常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求解二维N-S方程对涡轮级进口有温度畸变时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由于叶排间的相互运动,使叶片表面压力和叶栅通道内的流场呈周期性地变化;当涡轮进口有热斑时,热斑中的气流总温要高于周围气流温度,在通过涡轮级时,热斑中的高温气流会向转子压力面上迁移,导致转子压力面上产生热点。热斑的存在对涡轮级中的压力分布影响很小,但是严重影响温度场的分布。同时进口热斑相对导叶的位置对叶片表面温度的分布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位垂直进气转静系旋转盘流动与换热计算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混合长度模型,用共轭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高位垂直进气转静系旋转盘、腔内的流动与换热,得到了盘、腔内的流场、温度场、转盘表面的平均努赛尔特数,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显示:扩展的混合长度模型对高位垂直进气转静系旋转盘流动与换热的计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对转涡轮盘腔内壁面摩擦力矩的大小直接影响盘腔内气体流动结构和换热效率,进而影响对转涡轮发动机的性能。应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对转涡轮盘腔内气体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对转涡轮盘腔间距、中心进气流量、转盘转速的变化对盘腔内壁面摩擦力矩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盘腔间距在计算范围内的变化对转盘壁面摩擦力矩的影响不明显;转盘壁面摩擦力矩随中心进气流量和转盘转速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压气机和涡轮转子三维温度场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压气机盘和涡轮盘低循环疲劳寿命分析提供温度场数据,采用ANSYS计算软件的热分析模块对某型航空发动机高压压气机转子瞬态温度场和低压涡轮转子三维稳态温度场进行计算研究。重点分析旋转盘腔、旋转轴系、封严篦齿、榫头装配间隙等部位的换热规律;计算结果与相关文献进行对比,验证转子温度场计算方法的可行性。计算结果表明:从慢车到最大状态过程中,高压压气机盘最大径向温差先增加后减小直至稳定,中心孔附近较厚区域温度梯度最大;低压涡轮盘中下部沿轴向盘面温差很小,整个轮盘高温区域集中在轮盘盘缘。  相似文献   

8.
利用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压气机静子容腔泄漏流动对压气机性能以及流场的影响,研究表明静子容腔泄漏流动不仅导致压气机效率和压比降低,而且使得压气机提前失速,稳定裕度下降5.19%.详细流场分析显示静子容腔泄漏流动对上游叶片排流动影响较小,但对本级静子以及后面叶片排根部流场的影响明显,静子容腔泄漏流动还改变了压气机失速的原因:静子容腔泄漏流动导致第1级静子根部尾缘发生流动分离,使得第2级转子根部攻角过大,整个叶背发生流动分离,引起压气机提前失速.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冷气与涡轮盘的换热效果,针对高位预旋30°进气的转静腔耦合涡轮盘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转静腔入口流量比率和转速对系统换热效果的影响,并对涡轮盘壁面平均努塞尔数(-Nu)、盘体最高温度、盘体温度均匀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转速为1×104r/min时,随着转静腔1和2的入口流量比率P从1增加到6,左壁面(-...  相似文献   

10.
柳光  杜强  胡嘉麟  刘军  徐庆宗 《推进技术》2017,38(10):2381-2392
在典型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空气系统中,用于高压涡轮冷却、封严的空气一般需要经过离心压气机叶轮背腔,因此掌握以离心压气机叶轮背腔为代表的向心入流转静系盘腔内流动特点及压力分布是保证空气系统各项功能实现的关键。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带有向心入流的转静系盘腔流动开展研究,研究不同来流条件下不同间距比的转静系盘腔流动特点及盘腔内压力分布。结果表明:在间距比G=0.01~0.2内,不同进口条件下盘腔内的流动均为Batchelor流型,即转盘与静盘具有独立边界层,边界层之间为核心区;当径向罗斯比数远小于1时,在核心区内流动满足径向平衡方程,此时盘腔内旋转比分布决定了盘腔内压力分布;对于满足径向平衡方程的此类盘腔,盘腔内流动由进口旋转比β_0、紊流参数λ_T、间距比G决定;进一步的,得到了不同β_0,λ_T,G下盘腔出口旋转比及核心区内旋转比变化规律,分析发现小间距比工况下核心区内旋转比满足5/7幂指数关系;大间距比工况下旋转比满足修正5/7幂指数关系,通过得到的旋转比关联式可以计算出盘腔内的压力分布。  相似文献   

11.
非结构网格下含冷却孔的涡轮转子三维流场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转动坐标系里,讨论非结构网格下,含多排冷却孔的涡轮转子三维流场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组的求解。计算表明:含冷却孔的转子流场计算要比静子流场复杂的多。为了得到较为满意的流场数值解,本文对叶片压力面与吸力面采用了不同的湍流模式、并且还对流场迭代中初始场选取方式以及转子叶尖间隙计算站的设置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几个典型流场算例表明:初始场选取、湍流模式的合理选用对转动坐标系下获得一个收敛的三维流场数值解至关重要;另外,转子叶尖间隙站的设置直接影响着间隙附近的流场,尤其对现代高负荷涡轮转子,间隙流动的研究就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利用ANSYS/Thermal瞬态热分析功能对压气机盘腔进行了瞬态温度场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压气机盘边界条件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和ANSYS软件作为压气机转子瞬态温度计算工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航空发动机整机空气系统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宁彤  施小娟  吉洪湖 《推进技术》2021,42(5):1121-1128
为了研究航空发动机整机空气系统内流动与传热特性,本文以涡扇发动机整机空气系统为对象,主要包括压气机盘腔、涡轮盘腔、低压轴前后腔、前后轴承腔等旋转盘腔和大量的流阻换热单元以及相邻的结构部件。所研究的是一个多腔相连,多进口,多出口,流固耦合传热的复杂问题,分析了发动机真实状况下空气系统内的流动与传热特性。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了该系统的速度场、压力场和温度场。结果表明:该系统内的流场是复杂的多涡流场,多个出口出现燃气倒灌;整个系统的腔压大致从前到后逐渐升高;由于主流通道燃气的入侵,导致高、低压涡轮盘的温度较高,后轴承腔内滑油的冷却作用较为明显。本文的工作使得对发动机整机空气系统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一维计算,为空气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晶辉  马宏伟 《推进技术》2014,35(4):470-478
为了研究涡轮转静盘腔的轮缘封严气体对涡轮转子性能的影响,对其进行了详细的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通过与无盘腔模型比较,非定常结果显示交替进行的主流燃气入侵和封严气体出流改变了转子叶片进口的气流角度,拉伸了端壁附近的马蹄涡,因此引起涡轮出口流动条件的较大变化。存在涡轮转静盘腔但没有冷气时,主流导叶尾迹的部分流体入侵盘腔,对涡轮转子性能有正面的影响。封严气体与上游导叶尾迹的相互作用引起转子通道内熵增,当冷气量占主流流量的1.37%时,涡轮效率降低2.1%。证实了轮缘封严气体对涡轮转子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在涡轮设计中必须给予考虑。  相似文献   

15.
针对涡轮盘热处理复杂工艺过程中温度场的分析需求,开展了流场/温度场一体化建模方法研究.建立了包含流场和固体结构的耦合分析模型,并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了冷却方式和涡轮盘旋转等工艺过程对温度场的影响,开展了包含多个工艺过程的涡轮盘温度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中流场和温度场相互耦合变化,工艺方法对于涡轮盘的温度场变化过...  相似文献   

16.
直接供气预旋转静系流动和换热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罗翔  冯野  徐国强  赵熙  赵南 《航空动力学报》2012,27(10):2188-2193
采用CFD商业软件FLUENT分别从维度模型和湍流模型两个角度对接近真实的高压涡轮旋转盘腔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一种直接供气预旋转静系旋转盘腔模型内的流动和换热特性.通过计算研究发现:低位腔内的流动仅由中心入流控制,二维计算不能反映高位腔内中心入流与预旋入流的掺混;二维和三维计算所得的腔内压力分布相似,实验值介于两者之间;主盘面的换热主要受中心入流控制,二维和三维计算差别不大,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在定性和定量上均能更好地反映换热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旋转盘腔紊流流动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靖周  吉洪湖 《推进技术》2002,23(6):472-476
为了比较近壁紊流模型对旋转盘腔内流动特征模拟精度的影响,采用在核心区选用标准k-ε模型、在近壁区选用单方程和Launder-Sharma两方程两种低雷诺数模型的区域紊流模化方法,对具有径向出流的转-静盘腔和具有径向出流的共旋盘腔结构的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计算的两个算例中,前者采用近壁单方程模型要稍优于两方程模型,后者采用近壁两方程模型要明显优于单方程模型,因此近壁区紊流特性的处理对旋转盘腔内的流场模拟精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减小涡轮过渡段流动损失,深入了解涡轮过渡段中的非定常损失机理,开展了大扩张角过渡段研究。在过渡段的非定常流动机理研究中,过渡段进口流场的最显著特点是:转子泄漏涡、通道涡和尾迹。采用数值方法对大扩张角涡轮过渡段进行3维非定常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支板尾缘部分的静压波动小于支板前缘部分的;高压涡轮静子尾迹被转子切割后进入转子通道中向下游传播并在过渡段内形成尾迹通道,尾迹在过渡段内的时空演化是过渡段内损失的主要来源;过渡段支板表面负荷分布发生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支板表面承受较强的非定常力,在过渡段设计中必须考虑。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盘腔泄漏流对某型辅助动力装置涡轮部件性能及流场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盘腔泄漏流对涡轮性能有较大影响,泄漏流不影响涡轮进口流量,但会影响功率分配并明显降低涡轮效率。优化搭接结构可减小盘腔泄漏流流量,提高涡轮效率。盘腔泄漏流对二级导向叶片通道流场影响较小,对二级工作叶片的影响主要集中在30%叶高以下区域。盘腔泄漏流促进了二级工作叶片叶根部位漩涡的发展,增大了叶片通道的二次流损失。  相似文献   

20.
有预旋进气转静盘腔中的流动和换热特性数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运用RNG湍流模型对有静盘外缘预旋进气和轴向中心进气、转盘外缘轴向出气和外围屏径向出气的转-静盘腔中流动和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在盘腔结构中,静止内隔片和旋转内隔片将盘腔分为内转-静盘腔室和外预旋腔室。由于盘腔流动结构具有周向周期性,取盘腔的1/30作为计算域。研究发现:旋转雷诺数Reθ、预旋喷嘴进气无量纲流动速度Cw,p、静盘中心轴向进气的无量纲流动速度Cw,d和预旋比βp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盘腔内流动和换热。预旋和隔片的协同作用可以很好地起到阻止热燃气入侵转-静盘腔和提供低静温冷却气体流入涡轮叶片冷却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