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射频消融治疗存在三维空间漏治的缺点,可能导致部分病灶残余而使肿瘤再次复发,故射频治疗后准确判断治疗效果对患者下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22只新西兰白兔VX2肝肿瘤射频消融前后进行二维及容积超声造影检查,探讨容积超声造影对射频治疗即刻疗效评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在兔VX2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1只兔VX2肝肿瘤进行IBS参数测定后,行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后将21只兔随机分3组,每组7只,分别于术后1、7、14 d测定消融区IBS值并处死,行病理检查.结果 各时间点肿瘤消融后的标化IBS值较消融前均明显增高(P<0.05);射频消融术后1、7、14 d标化IBS值逐渐增高,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能评价兔VX2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情况,为兔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疗效评价提供了一种无创的量化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早期对兔肝VX2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试验兔分为2组:A组(对照组)不行射频消融治疗;B组(射频消融组、残瘤组).观察射频消融后不同时期的病理表现及肺转移情况.结果:射频消融后2,7d,B组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明显低于同期A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后14 d B组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较前增加,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后2,14 d,2组肺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后7 d,2组肺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早期对残余肿瘤细胞增殖及肺转移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集束电极射频消融治疗肾肿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42只已建立肾VX2肿瘤模型的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治疗组27只,对治疗组行超声引导下射频经皮消融肿瘤结节,对照组未行处理,应用超声显像技术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按不同时间点观察两组肿瘤大小、回声及形态,至兔自然死亡时比较肿瘤生长和肺转移情况,计算生存率。结果①27只兔均经超声引导穿刺成功,射频治疗时间27~220s;②射频治疗后3d、7d、14d、21d肿瘤平均直径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肿瘤生长较对照组明显缓慢;③治疗组与对照组荷瘤生存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5.1±9.5)d对(33.7±6.9)d,P<0.05];④同一时间点治疗组荷瘤肾明显小于对照组,肺转移结节数治疗组少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集束电极射频消融肾肿瘤可延长生存期,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肿瘤发现及定性诊断的价值及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后疗效的评价.方法 对20例肝肿瘤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灌注及各时相强化特点,判断肿瘤性质并与增强MRI进行比较;对超声造影/增强MRI高度怀疑恶性的24个病灶,穿刺活检后射频消融治疗,消融术后2周对消融灶行二维及超声造影检查,并与同期增强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瘤节结28个,超声造影发现瘤节结36个(增生结节12个,恶性病灶24个),增强MRI发现瘤节结35个(增生结节13个,恶性病灶22个),病理(良性3个,恶性21个);二维超声与超声造影在检测肿瘤数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在测量肿瘤大小及检出肿瘤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穿刺活检为标准,超声造影与增强MRI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实时、有效显示肝肿瘤血管和血流灌注情况,对肝肿瘤定性诊断及评估肝肿瘤射频消融疗效果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造影多普勒超声显像评价兔肌肉VX2肿瘤的血流灌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造影多普勒超声显像对兔肌肉 VX2 肿瘤 (兔鳞癌 )血流灌注的作用。方法 :将 8只双侧股外侧肌肉种植 VX2 肿瘤的新西兰白兔经耳缘静脉注射氟碳微泡造影剂后 ,分别应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超声显像观察兔肌肉 VX2 肿瘤血流灌注情况并定量分析。结果 :造影后 ,增强了肌肉 VX2 肿瘤血管显示率及血流信号强度 ,造影前后比较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视频密度增加 69.88,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视频密度增加 94.49,二者比较 P<0 .0 1 ,延长了肿瘤血流显影时间。结论 :造影多普勒超声显像提高了兔肌肉 VX2 肿瘤血流灌注的显示 ,增强其血流信号。造影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优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引导下单极射频消融(Monopol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M-RFA)与无接触多极射频消融(No-touch Multipol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No-touch RFA)治疗肝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行实时CEUS引导下M-RFA 及No-touch RFA两种方法治疗肝肿瘤患者94例(M-RFA方法44例,No-touch RFA方法50例),分析术后病灶灭活范围、灭活率、并发症,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AFP、CEUS、增强CT、MRI情况,并定期随访24个月,观察患者的无瘤生存率。结果 RFA治疗后,CEUS测量消融灭活范围平均值:M-RFA组为38.36x31.31mm,No-touch RFA组为46.70x35.82mm;完全灭活率:M-RFA组90.9%(40/44),No-touch RFA组98.00%(4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术后1~6个月,M-RFA组21例甲胎蛋白(AFP)阳性的患者,8例明显下降,12例转阴;No-touch RFA组20例AFP阳性的患者,5例明显下降,14例转阴,两组AFP水平,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规律随访至24个月,无瘤生存率:M-RFA组47.72%(21/44),No-touch RFA组68.00%(34/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CEUS引导下No-touch RFA治疗肝肿瘤,有助于提高肿瘤的灭活率,疗效显著,无瘤生存率高,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造影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肝癌患者中,选取其中的7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92个病灶,所选患者均进行射频消融治疗,采用超声检查。将超声造影评价射频消融治疗的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相比,计算其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所选患者经过射频消融治疗后,经超声造影检查显示76个病灶被完全灭活,16个病灶仍残留肿瘤,与最终确诊结果相比,超声造影检查提示的76个灭活病灶中有71个正确,16个残存肿瘤病灶中有13个正确。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是91.30%、93.42%、81.25%。结论:利用超声造影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将其作为肝癌治疗疗效评价的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声诺维(SonoVue)超声造影技术对正常肾脏射频消融灶术后效果的连续性评价作用。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射频消融术后,采用SonoVue超声造影分别在术后1d、1周、1个月及3个月对消融灶进行观察评价,并将超声造影结果与大体标本消融灶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术后1d和1周,射频在兔肾产生的消融灶在切面上呈现楔形改变,传统超声不能显示消融灶的范围,超声造影准确地反映了消融灶的外观和大小,与大体标本消融灶实际的大小相差也仅1mm左右。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消融灶在二维超声上呈高回声改变,超声造影可见肾内小的灌注缺损区,与大体测量的肾纤维结节大小相差也在1mm以内。结论SonoVue超声造影技术可以准确地反映正常肾脏射频消融后的发展及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在兔VX2肝癌模型肝动脉造影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建立兔VX2肝癌模型(60只),将所有兔子随机分为两组,A组单纯X线透视下行肝动脉造影,B组采用超声辅助X线透视下行肝动脉造影.比较两组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及技术成功率.结果 VX2肝癌成瘤率为100%.肝动脉插管中有12只兔(A组8只,B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在经皮集束电极射频消融肾肿瘤模型中的引导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将27只新西兰大白兔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块悬液注射法建立肾VX2肿瘤模型,成模后超声影像观测肿瘤结节并确定穿刺点,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肿瘤结节,于治疗后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和消融灶的位置、大小及声像图变化。结果27只兔形成31个肿瘤灶接受射频治疗。超声影像引导穿刺成功率1DO%;二维声像图显示19个消融灶电极针放置合理,病灶消融完全,12个病灶消融不完全,出现残余灶,均经病理解剖证实。4只兔出现周围脏器灼伤,3只兔出现针道转移。结论超声影像引导经皮射频消融肾脏肿瘤安全、有效,超声准确的术前定位、精确的术中引导和医师熟练的配合是操作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治疗兔肾VX2肿瘤模型,动态观察其声像图变化特征。方法对25只已建立VX2肾肿瘤模型的大白兔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治疗,并于治疗后定期行超声检查,二维超声观察肿瘤大小和形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肿瘤内部及周边血流。结果超声成功引导所有兔肾VX2肿瘤射频治疗,治疗即刻二维声像图呈现斑片状强回声伴声影,CDFI显示毁损灶无血流信号,治疗后毁损区呈边界清楚的强回声;在肿瘤部分区域发现低回声,CDFI显示点条状血流信号,病理证实为肿瘤残存或复发。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兔肾VX2肿瘤射频的引导和治疗中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对于评价射频疗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超声造影引导经皮射频凝固治疗闭合性肝外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CEUS)引导经皮射频凝固(PRFA)治疗闭合性肝外伤(CHT)的价值。 方法建立8只猪CHT模型,采用CEUS引导射频针经皮穿刺进入肝损伤区进行凝固止血治疗,采用CEUS评估疗效,并剖腹探查验证。 结果CEUS共引导穿刺9次,其中,7只动物模型1次性引导穿刺PRFA凝固止血成功,另1只引导穿刺后第1次PRFA凝固止血不完全,再次CEUS引导穿刺并PRFA凝固止血成功。经剖腹探查证实。 结论CEUS在引导PRFA治疗CHT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肝肿瘤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诊断兔肝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9只肝内接种 VX2 肿瘤的新西兰白兔行常规超声检查及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 ,造影剂选用意大利的 Sono Vue TM。观察肿瘤的动态增强表现并比较造影前后检出的肿瘤数目 ,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常规超声检出肿块 9个 ,检出率 2 5.7% (9/ 3 5) ,造影早期观察到三种增强类型 ,2个肿块为整体增强 ,5个肿块为周边部环状增强 ,2个为不均匀增强 ,未发现无增强型。超声造影共检出肿块 3 0个 ,检出率 85.7% (3 0 / 3 5)。超声造影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出的的最小肿瘤为 2 mm× 3 mm。结论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肝肿瘤的检出率及反映血供状况  相似文献   

15.
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肝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频消融能使肿瘤组织产生凝固性坏死,是一种新的有发展前景的热消融方法,近年来,作为肝脏恶性肿瘤的微创治疗技术,射频消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就其现状、基本原理、电极针的发展、临床应用指征和疗效、术后影像学表现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杆温微波刀(cool-needle microwave coagulation treatment,MCT)与冷循环射频消融(cool-tip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在恶性肝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20例共22个病灶,而经超声引导下低杆温微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19例共21个病灶,治疗前后经超声造影、增强CT或/和增强MRI检查明确诊断及评价疗效。结果22个病灶经一次RFA治疗后完全消融16个,5例经再次RFA后达完全消融;21个病灶经一次MCT治疗后16个达完全消融,4例经再次MCT治疗后达完全消融。两者一次完全消融率分别为72.7%(RFA)和76.2%(M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杆温MCT和冷循环RFA均能有效地原位灭活肝肿瘤,是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恶性肝肿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自制脂膜氟烷超声造影剂对实验性肾肿瘤显影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自制脂膜氟烷超声造影剂“脂氟显”对兔肾VX2 肿瘤的显影效果。方法 对 16只肾肿瘤模型经兔耳缘静脉团注“脂氟显”0 .0 2ml/kg进行超声造影 ,并与增强CT、病理对照研究。结果  16只兔肾病理检查共有5 1个肿瘤 ,超声造影后检出 46个 ,检出率 90 .1% ,增强螺旋CT检出 45个 ,检出率 88.2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模型兔肾肿瘤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两者漏诊的肿瘤直径均小于 0 .3 2cm。造影前超声假阳性 5个 ,假阳性率13 .8% ,CT平扫无假阳性。结论 超声造影剂“脂氟显”能有效增强兔肾肿瘤的显像 ,提高肾脏肿瘤的检出率和特异性 ,其诊断价值与增强螺旋CT相当  相似文献   

18.
灌注-延迟显像方法在兔肝脏VX2肿瘤声学造影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灌注-延迟显像方法在肝脏VX2 肿瘤声学造影中的增强效果及变化规律。方法: 9 只患有VX2 肝肿瘤的新西兰白兔经外周静脉注射氟碳声学造影剂, 按常规连续显像方法和灌注-延迟显像方法分别用高频二次谐波显像观察肿瘤造影效果。结果: 灌注-延迟显像产生的视觉肿瘤显影评分显著高于常规二次谐波显像 (P<0.01), 灌注-延迟显像和常规显像的肿瘤显影视频密度值分别为118.38±18.41 和87.83±17.03 (P< 0.01)。常规显像方法和灌注-延迟显像方法在对于 5-10m m 肿瘤结节的超声检出率分别为 63.6% 和90.9% 。结论: 灌注-延迟显像方法在确保观察到肿瘤血管早期增强现象的同时, 可以显著提高VX2 肿瘤声学造影的影像对比度和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We investigated a new method for combining microbubble-enhanced ultrasound cavitation (MEUC) with hemocoagulase (HC) atrox. Our goal was to induce embolic effects in the vasculature and combine these with an anti-angiogenic treatment strategy. Fourteen days after being implanted with a single slice of the liver VX2 tumor,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i) a control group injected intra-venously with saline using a micropump; (ii) a group given only an injection of HC; (iii) a group treated only with ultrasound cavitation; (iv) a group treated with MEUC; (v) a group treated with MEUC + HC.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was performed before treatment and 1 h and 7 d post-treatment to measure tumor size, enhancement and necrosis range. QontraXt software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time–intensity curve of tumor blood perfusion and microvascular changes. At 1 h and 7 d after treatment with MEUC + HC, the parameters of the time–intensity curve, which included peak value, regional blood volume, regional blood flow and area under the curve value and which were measured using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treatment groups. The MEUC + HC treatment group exhibited significant growth inhibition relative to the ultrasound cavitation only, HC and MEUC treatment groups. No damage was observed in the surrounding normal tissues.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feasibility of reducing the blood perfusion of rabbit VX2 liver tumors using a new method that combines MEUC and HC.  相似文献   

20.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兔肾VX2肿瘤时间-强度曲线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比声学造影与增强CT的时间-强度曲线,初步探讨本科室自制的脂质体超声造影剂的显像机理。方法采用低机械指数,常规超声频率,对14只左肾种植有VX2肿瘤的家兔进行观察,造影前显示肿瘤的最大切面,注射超声造影剂后固定探头切面10min,得到声学造影的灰阶时间-强度曲线,在48h内做CT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结果肾肿瘤和肾实质声学造影和增强CT的时间曲线达峰值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曲线下降斜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和超声造影剂在肾脏内药物代谢动力学不同,通过肾脏后的CT造影剂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由肾脏排泄,而本实验室自制的超声造影剂可在体内多次循环灌注肾脏,是血池显像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