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经皮锥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好转率、临床相应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安全、可靠,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加快康复进度,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252-3253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配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疗效。选取巩义市中医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治疗的LDH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实施经皮椎间孔镜配合臭氧治疗。治疗后1个月随访,统计本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情况。本组58例患者治愈31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4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3.10%;58例患者治疗后JOA评分为(24.82±3.67)分,明显高于治疗前(11.26±4.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13,P<0.05)。经皮椎间孔镜配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8月—2017年08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单一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评价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改良MacNab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78例患者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6月、12个月VAS、OD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93.59%。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术后脊柱结构稳定、近期临床疗效可靠等优势,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024-4025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例,将患者按照接受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椎间孔镜配合中医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照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均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JOA下腰痛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椎间孔镜配合中医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患者临床症状可得到有效改善,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椎间孔镜下经皮椎板间入路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LDH患者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25例。两组均行微创椎间孔镜下手术治疗,A组采用经皮椎板间入路,B组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均比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ODI评分及VAS评分均比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椎间孔镜下经皮椎板间入路与经皮椎间孔入路手术均可有效缓解LDH患者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但经皮椎板间入路操作简单,术中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舒适护理。[方法]对29例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进行舒适护理,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病人护理前后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情况。[结果]病人近期优良率93.10%,实施舒适护理后病人在心理、生理、社会文化和环境方面均有改善且获得了安全感和舒适感,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满意率100%。[结论]舒适护理有利于增加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病人的舒适度和安全感,提高病人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海军总医院采用TESSYS技术治疗的88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及术后感染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显示,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腰腿疼痛程度明显改善或缓解,治疗总有效率达95.4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的(8.67±0.81)分降低至(2.14±0.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5,P0.05)。结论 TESSYS技术治疗LDH效果良好,护理人员熟练细致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0年5月至2013年7月,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骨一科采用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7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住院3~5d,出院后随访24~30个月,患者疗效评价优良率达93.67%,并发症发生率为7.59%。结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前指导及术后系统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腰椎微创手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如皋分院(如皋博爱医院)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106例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所有患者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和Mac Nab标准评估疗效,记录治疗中和治疗后的并发症。结果 手术后患者的腰痛评分分别为(0.88±0.45)分,腿痛评分为(0.79±0.56)分,ODI评分为(10.45±1.57)分,显著低于手术前的(7.87±1.34)分、(6.89±1.45)分和(56.24±6.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12、40.404、67.270,P<0.05);按照评定标准,患者治愈72例,良31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16%。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保证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和力学稳定性的优点,治疗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11.
袁红 《全科护理》2016,(4):363-364
[目的]总结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采用经皮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治疗,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病人随访3个月~6个月,优50例,良30例,可39例,差1例,均无并发症。[结论]加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潘承波 《中国综合临床》2014,(10):1087-1090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其中行经椎间孔镜治疗30例,行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以及术后24、48h视觉模拟评分,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两组患者术后72 h和术后1、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椎间孔镜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小切口组[(0.7±0.2)、(4.9±0.2) cm,(11.6±2.2)、(102.9±16.3) ml,(27.5±8.2)、(94.1±19.7)d,(3.3±1.1)、(8.3±2.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1.332、30.403、17.095、.11.552,P均<0.05),椎间孔镜组术后24、48、72 h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小切口组[(3.7±1.2)、(6.8毒1.9)分,(2.1±1.1)、(5.3±1.6)分,(1.4±0.9)、(4.4±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555、9.026、9.393,P均<0.05),术后1、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低于小切口组[12.1±4.7、18.6±3.6,5.4±2.3、13.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013、12.045,P均<0.05).结论 腰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越性,对脊柱稳定结构破坏小,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2018年期间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被选取的所有患者均采用椎间孔镜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各项评分指标。结果治疗前的VAS评分为(7.57±1.08)分,腰椎功能评分为(26.43±8.55)分,治疗后的VAS评分为(2.62±0.88)分,腰椎功能评分为(81.12±9.17)分,治疗后的两项评分情况均得到改善,同时与治疗前相比P<0.05。治疗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椎间孔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同时具有微创、患者痛苦小、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更早康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刘磊 《系统医学》2022,(8):131-134
目的 浅析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PTED)的应用,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6月—2021年8月收治的67例LDH患者,采用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33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34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评分以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住院时间分别为(79.56±9.36)min、(51.65±6.49)mL、(8.21±1.04)mm、(4.49±1.07)d,均优于对照组的(90.23±12.48)min、(95.32±10.24)mL、(50.32±3.32)mm、(9.63±2.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7、20.915、70.495、11.692,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7 d、1个月疼痛(VAS)评分分别为(4.98±0.67)分、(2.56±0.51)分、(1.76±0.3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42±1.03)分、(2.98±0.58)分、(1.98±0.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9、2.475、2.721,P<0...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512-1513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选取63例LDH患者,入院后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3例中治愈37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24%;术后随访3个月,复发率为1.59%,未出现永久性神经损伤、大血管损伤、椎间隙感染、硬脊膜囊撕裂、脊柱不稳等严重并发症病例,仅出现3例口神经根支配区感觉异常,发生率为4.76%,经处理后逐渐恢复。给予LDH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有利于患者腰椎功能改善,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椎板间与椎间孔入路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做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组做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统计两组手术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腰椎功能及脊柱稳定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显著短(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至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P<0.05),但各个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显著降低,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JOA)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ODI、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腰椎曲度、平均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度、腰骨倾斜角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上述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椎板间入路与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均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两者对患者脊柱稳定性及腰椎功能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显著短(少)于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在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经椎间孔镜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25例(观察组),传统开放手术25例(对照组),对比两种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进展顺利,术后两组患者腰痛症状均缓解。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手术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均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治疗1个月与3个月JOA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无硬脊膜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仅对照组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当天出现一过性神经麻痹,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缓解。结论与传统开放治疗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当,但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年脊柱微创技术的涌现,椎间孔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还可解决部分类型的腰椎管狭窄;它具有传统开放手术无法比拟的优势:创伤小,切口6~8 mm;既不破坏脊柱稳定性,也不广泛剥离肌肉破坏椎管内结构[1];出血少,恢复快,花费小;还可有效降低术后腰背痛的发生[2]。许多外科医生对椎间孔镜技术兴趣浓厚,但对椎间孔镜技术持怀疑的态度,国内对椎间孔镜相关的文献综述较少,作者将就椎间孔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260-2262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4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术治疗,试验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VAS评分、治疗优良率。结果试验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导杆漂移技术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12月该科收治的单节段LDH患者48例,分别采用常规穿刺置管(常规组,n=23)和导杆漂移技术置管(导杆组,n=25),根据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症状改善程度和临床疗效,比较两组透视次数、穿刺时间和手术时间。结果 4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并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0±2.3)个月。导杆组中,1例因椎间盘钙化切除不彻底,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另有1例术中发生患侧L5行走神经根不完全性损伤,术后出现下肢肌力减弱。所有患者无硬膜囊、腹腔脏器、血管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常规组中,1例术后3 d因打喷嚏引起复发,分别于术后第5和6天相同入路再次行椎间孔镜手术,翻修后症状完全消失。导杆组透视次数、穿刺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 0.05)。两组术前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和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其中优36例,良7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9.58%。结论导杆漂移技术应用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中,具有安全、高效和操控性强的优点,能明显减少透视次数和辐射量,缩短穿刺和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