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常体重和超重、肥胖学生中ALT异常的现状,了解肥胖对机体可能造成的潜在不良影响,为学生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北京西城区2005年全体初三年级毕业生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ALT和HBsAg,用χ2检验、等级相关分析超重、肥胖与ALT异常的关系。结果超重、肥胖率男生为24.57%,女生为13.03%,男生明显高于女生。ALT异常检出率男生为1.14%,女生为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异常检出率正常体重学生中为0.25%,超重、肥胖学生中分别为0.78%和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异常者的ALT值与其BMI值呈正相关(r=0.979,P<0.005)。结论肥胖、超重学生ALT异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者,提示超重、肥胖与ALT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上海市小学高年级学生近视与营养状况的关联,为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16个区四至五年级5 576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查、体格测量和问卷调查。分别采用两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混合线性模型分析近视和等效球镜度数与营养状况的关联。  结果  高年级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7.0%(949名)和18.7%(1 042名),男、女生营养状况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94,P < 0.01),男生超重、肥胖占比高于女生。超重男生更倾向于发生近视(单因素:OR=1.23,P=0.04;多因素:OR=1.21,P=0.06);超重学生屈光度低于体重正常学生(多因素,男生:β=-0.19,女生:β=-0.24,P值均 < 0.05)。肥胖学生近视风险和屈光度与体重正常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上海小学高年级超重学生屈光度低于体重正常学生,需更多的研究验证儿童青少年近视和营养状况间的关联,为近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藏区独特气候环境和饮食结构对中小学生形态发育的影响,为高原环境和饮食结构对藏民族中小学生形态发育特征影响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2018年11月份在四川省藏区和非藏区共抽取中小学生23 469人,检测项目包括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并计算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结果 藏族和汉族中小学生平均身高分别为(149.08±16.34)cm和(151.10±15.36)cm,藏族平均身高低于汉族(P<0.05);藏族和汉族中小学生平均体重分别为(44.98±14.40)kg和(45.55 ±13.57)kg,藏族男生平均体重低于汉族(P<0.05);藏族和汉族中小学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0.52%和11.88%,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14%和7.95%,藏族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低于汉族(P<0.05)。结论 世居藏族中小学生平均身高均低于汉族;世居藏族中小学生男生平均体重以及超重、肥胖检出率均低于汉族。建议藏区应加强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力求藏族中小学生营养素供给多样化、均衡化、全面化,保障青少年共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厦门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与身体功能和体能指标之间的关联,为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2019年10—11月,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厦门市2 752名6~18岁汉族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利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偏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厦门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8.4%(231名),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4.2%(667名),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31.4%)高于女生(17.0%),营养状况在不同年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在肺活量体重指数上,男、女生均表现为超重肥胖组低于体重正常组,体重正常组低于营养不良组(χ2值分别为14.2,5.6;17.2,11.6,P值均<0.01);男、女生握力体重指数、50 m跑及体能指数(PFI)均表现为正常体重组均优于超重肥胖组(χ2值分别为99.5,6.6,10.4;8.18,5.16,7.13,P值均<0.05)。  方法  厦门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形势严峻,超重肥胖均会导致身体功能和体能素质下降。应重视营养状况的改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00—2019年宁夏7~18岁汉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变化趋势,为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2000—2019年5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宁夏地区数据,选取7~18岁汉族中小学生体重、身高等数据进行趋势分析。  结果  2019年宁夏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4%(1 181/8 855),9.19%(814/8 855),男生2000—2019年超重增长率为11.68%,肥胖增长率为10.07%(χ2=27.60,P<0.01)。女生2000—2019年超重增长率为6.95%,肥胖增长率为5.77%(χ2=33.82,P<0.01)。城市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总体增长率均最高,为11.38%和10.45%。农村男生的超重和肥胖增长率在2010年之后均高于城市男生(χ2值分别为13.90,17.09,P值均<0.05),女生肥胖增长率在2014年之后农村均高于城市(χ2值分别为9.94,33.39,P值均<0.05)。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经济发展片区由好到差时,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由高到低(χ2值分别为35.19,35.35,P值均<0.01)。  结论  2000—2019年宁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及体质量指数趋于持续性增长趋势,且农村超重和肥胖增长率逐渐超过城市。预防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具体措施应尽快制定,降低因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所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藏族迁移学生营养、视力健康状况与兰州本地学生的差异,为学生营养干预及视力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取样法,于2020年9—12月选取自甘南藏族自治州迁移至兰州新区1所全封闭寄宿制中学2 434名学生及兰州市七里河区3所非寄宿制中学的3 291名学生进行身体形态测量及视力检查,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藏族迁移学生与本地学生营养、视力不良、近视情况的差异。  结果  藏族迁移男、女生超重(2.8%,5.7%)、肥胖(11.0%,8.3%)比例均低于同性别本地学生(5.6%,8.3%;24.9%,20.9%)(χ超重2值分别为12.17,7.21;χ肥胖2值分别为81.33,91.34,P值均 < 0.05);藏族迁移男生营养不良比例(9.9%)高于本地男生(7.2%)(χ2=6.65,P < 0.05)。藏族迁移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低于本地学生(χ2=3.93,P < 0.05),近视检出率低于本地学生(χ2=975.82,P < 0.01);藏族迁移男生色盲色弱检出率高于本地男生(χ2=8.38,P < 0.05);藏族迁移女生色盲色弱检出率低于本地女生(χ2=8.08,P < 0.05)。藏族迁移男生轻、中度视力不良与轻、中、重度近视检出率均低于本地男生(χ2值分别为3.88,8.32,13.72,55.96,338.50,P值均 < 0.05)。藏族迁移女生轻、中、重度近视检出率均低于本地女生(χ2值分别为7.62,37.79,424.00,P值均 < 0.05)。  结论  藏族迁移学生超重肥胖率低于本地学生,应关注藏族男生营养摄入,减少营养不良;藏族迁移学生近视检出率较低,但初中组藏族学生重度视力不良检出率较本地学生高,应关注藏族初中阶段学生视力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大学新生超重肥胖及高血压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对4 236名入学新生测量身高、体重及血压并检测ALT水平,观察ALT异常状况,分析不同性别大学新生超重肥胖及高血压对ALT异常的影响。结果大学新生ALT异常率为7.41%,男生ALT异常率(12.62%)明显高于女生(2.84%)(P0.001)。随着体重指数(BMI)和血压水平的增高,男女新生ALT异常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校正混杂因素后,男生超重、肥胖者ALT异常患病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2.798倍(95%CI:2.086~4.156)和7.345倍(95%CI:4.965~11.422),女生超重肥胖者ALT异常患病风险分别是体重正常者的3.712倍(95%CI:2.023~7.145)和13.876倍(95%CI:6.992~28.567),低体重则是ALT异常发生的保护因子。男女生高血压组ALT异常患病率分别是血压正常组的4.765倍和4.023倍。结论大学新生超重肥胖及高血压与血清ALT异常升高呈明显正相关,女生超重肥胖者发生ALT异常的风险较男生高,对BMI及血压的监测有助于ALT异常疾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沈阳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情况及饮食习惯和主要食物摄入频率,为探寻饮食相关因素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7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沈阳市某区2所小学2 041名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同时发放饮食习惯及常见食物摄入频率的调查问卷。  结果  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8.4%和22.1%,男生超重\肥胖率(21.0%, 27.8%)均高于女生(15.8%,16.2%)(χ2值分别为22.45,53.40,P值均<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经常吃早餐、吃饭速度、食欲、是否挑食,以及水果、海产品及罐头食品摄入频率与小学生超重肥胖有关联(χ2值分别为7.67,97.92,229.70,95.88,6.40,6.58,7.96,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吃饭速度慢(OR=0.46,95%CI=0.29~0.69)和吃饭速度正常(OR=0.47,95%CI=0.32~0.69)与小学生超重肥胖呈负相关,食欲好(OR=43.73,95%CI=5.88~325.36)与小学生超重肥胖呈正相关(P值均<0.01)。  结论  沈阳市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且肥胖检出率大于超重率;常见食物摄入情况对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发展的影响较少,但吃饭速度快和食欲好与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不同高海拔地区藏族中学生心肺耐力状况及其与体质量指数(BMI)之间的关联,为藏族中学生心肺耐力的提高和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10—11月在西藏的林芝、拉萨、那曲地区(平均海拔分别为3 000,3 600,4 100 m)对3 819名藏族中学生进行男生1 000 m、女生800 m跑测试,同时测量身高和体重后计算BMI,采用χ2检验比较消瘦、正常、超重肥胖分布情况,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BMI与心肺耐力的关系。  结果  高海拔地区藏族中学生13~15、17~18岁年龄段男生在林芝、拉萨、那曲地区VO2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6.72,13.75,23.86,8.68,9.35,P值均 < 0.01);13~14、16~18岁女生在3个地区VO2ma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29,4.36,11.38,7.79,16.30,P值均 < 0.01)。男生那曲地区消瘦的比例(17.5%)高于林芝地区(10.2%)和拉萨地区(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1,P < 0.01);女生那曲地区消瘦的比例(5.1%)高于林芝地区(2.6%)和拉萨地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P < 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纳入BMI和海拔高度后,模型△R2为0.075,藏族中学生超重肥胖与最大摄氧量呈正相关(B=0.44,95%CI=0.39~0.49);消瘦与最大摄氧量呈负相关(B=-0.36,95%CI=-0.42~-0.29);海拔高度与最大摄氧量呈负相关(P值均 < 0.01)。  结论  高海拔地区藏族中学生超重肥胖与最大摄氧量呈正相关,消瘦和海拔高度与最大摄氧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台州市2013—2020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流行趋势特征,为超重肥胖防控工作提供支持。  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在台州市9个县(市、区)中各随机抽取1所小学、1所初中、1所高中,对在校学生开展连续监测,收集身高、体重等数据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采用检出率、定基比、环比、平均增长速度等指标对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2013—2020年,台州市中小学生总体超重率为14.5%(36 592/252 583),肥胖率为11.2%(28 256/252 583),均处于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9%,5.5%,肥胖率上升速度更快。分性别看,男生肥胖率(13.2%)高于女生(9.0%)(χ2=1 119.57,P < 0.01),年平均增长速度女生高于男生,分别为6.1%,5.2%;男生超重率(17.6%)高于女生(10.9%)(χ2=2 307.35,P < 0.01),年平均增长速度女生快于男生,分别为2.3%,1.7%。分学段看,小学生肥胖率(17.5%)高于初中生(9.7%),均高于高中生(4.9%)(χ2=7 291.33,P < 0.01),年平均增长速度初中生最快,其次是高中生,最后是小学生,分别为6.5%,3.9%,2.6%;小学生超重率(15.8%)高于初中生(15.3%),均高于高中生(12.2%)(χ2=521.06,P < 0.01),年平均增长速度初中生最快,其次是高中生,最后是小学生,分别为2.4%,2.2%,0.6%。  结论  台州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偏高且增长迅速,防控形势严峻;防控的重点人群为男生和小学生。预防控制策略应分别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鲁鑫  谢波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4):569-573
  目的  研究观察功能性高强度间歇训练结合呼吸、饮食干预对肥胖大学生身体形态、血脂和肝功能的影响,以期为完善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以重庆电信职业学院公开招募的58名肥胖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的不同进行功能性高强度间歇训练、呼吸训练和饮食控制干预,研究持续6周。比较干预前后的BMI、体脂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等身体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干预前后,受试者的身体形态指标:男女生的BMI、体脂率均下降(t值分别为7.57,4.40;4.17,5.61,P值均 < 0.01);男女生TC、TG、LDL-C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HDL-C上升(t值分别为7.56,5.80;2.58,4.76;12.26,11.07;3.72,3.37,P值均 < 0.05);肝功能(男女合并人数):NAFLD、ALT异常、AST异常、GGT异常均明显减少(P值均 < 0.05)。  结论  该综合干预方法而言,可以显著降低肥胖大学生体重,能调节改善血脂代谢和肝功能,且干预过程体验较好,可作为肥胖大学生的一个有效减肥途径予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对儿童跑步时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为超重肥胖儿童科学制定运动处方并降低运动损伤风险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2020年6—8月,选取江苏省徐州市某小学7~11岁正常体重(健康组)和超重肥胖(超重肥胖组)儿童各15名。受试者以[3.5×(1-5%)~3.5×(1+5%)]m/s的速度跑过测力平台,利用Simi Motion动作捕捉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平台同步采集膝关节运动学与动力学数据,采用外周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测定胫骨平台表面积和密度。对比两组膝关节角度以及基于胫骨平台维度的冲击力学与膝关节力矩的差异。  结果  超重肥胖组跑步时支撑相膝关节外展峰值角度[(6.14±4.16)°]高于健康组[(2.57±1.36)°](t=-3.16,P < 0.01);基于胫骨平台密度标准化后,超重肥胖组的冲击力学(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冲击峰值、最大负载率及平均负载率)与膝关节力矩(膝关节屈膝力、伸展力、内收力矩峰值)均高于健康组(t值分别为-4.26,-4.52,-2.97,-2.74;-2.17,-4.27,-3.70,P值均 < 0.05)。  结论  超重肥胖儿童表现出异常的跑步力学和膝关节负荷模式,跑步时支撑相膝关节承受较大负荷,可能增加前交叉韧带损伤或骨关节炎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江西省大学生外卖食品消费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控制大学生超重肥胖以及规范和管理当前外卖食品现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8年5—6月在江西省上饶市随机选取某高校2 610名大学生,对消费外卖食品的频率、食品类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消费外卖频率和类型对超重肥胖的影响。  结果  大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男生(7.7%)高于女生(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2,P < 0.01);不同学院之间大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P < 0.01);在大学生自评家庭经济条件方面,来自于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8.8%)高于其他组别。与最近1周内未点外卖和快餐便当的大学生相比,点过外卖和快餐便当的大学生与超重肥胖的发生正性相关(OR值分别为1.80,1.59,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经常性外卖消费和外卖类型为“快餐便当”增加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应强化大学生对外卖的正确认知,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外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上海市职业人群不同类型肥胖流行特征,分析其与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慢性病指标间的关系,为职业人群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在华东疗养院诊疗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18739名上海市职业人员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基础资料、健康体检资料,按照全身型肥胖和中心型肥胖的判断标准对研究对象的肥胖类型进行区分,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验证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慢性病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8739名职业人群中,根据体质量指数(BMI),超重(含肥胖)检出率为51.25%,其中肥胖检出率为13.27%;中心型肥胖检出率为42.70%。随着BMI的增加,中心型肥胖占比也升高。随着年龄的增大,超重肥胖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其中50~60岁年龄组风险最大(OR=2.031,P<0.01);女性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较男性低(OR=0.216,P<0.01);吸烟(OR=1.128,P<0.01)、饮酒(OR=1.300,P<0.01)者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高于不吸烟、饮酒者;分别相比公务员、脑力劳动者、每天静坐<2 h者,农民(OR=3.424,P<0.01)、轻体力劳动者(OR=1.149,P<0.01)、每天静坐时间4~6 h(OR=1.114,P<0.01)和>6 h者(OR=1.158,P<0.01)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而每天睡眠时长7~9 h者较睡眠时长<5 h者发生超重肥胖风险显著降低(OR=0.799,P<0.01)。各类慢性病指标异常的检出率随着BMI的增加而升高(P<0.01);中心型肥胖组的各指标异常检出率均高于正常组(P<0.01);相比正常人群,合并两种类型肥胖的人群发生高血压、高血糖、高总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尿酸的风险最高(OR=1.422~5.885,P<0.01)。结论上海市职业人群中超重、肥胖情况比较严峻,肥胖人群尤其是中心型肥胖人群面临较严重的健康风险,降低超重、肥胖率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甘孜高海拔地区藏族儿童脂肪代谢与心率拐点(heart rate deflection point, HRDP)的关系,为甘孜地区藏族儿童有效控制脂肪和身体锻炼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于2019年9—10月抽取甘孜地区284名世居藏族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递增负荷的方法评估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小学生心率拐点及拐点的速度,并测试被试的血清脂代谢指标,分析心率拐点与脂代谢水平之间的关联。  结果  甘孜高海拔地区藏族小学低年级不同营养状况学生血清瘦素、脂联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2.16,10.12,11.24,4.35,P值均 < 0.05)。低、中、高年级不同营养状况心率拐点时的心率值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35,4.76,4.68,P值均 <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小学低年级肥胖、超重、正常、消瘦组学生心率拐点与血清瘦素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66,0.14,0.45,0.65,P值均 < 0.05)。  结论  甘孜高海拔地区藏族儿童心率拐点与脂肪代谢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拐点心率可作为高原儿童运动干预的有效参考强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超重肥胖女大学生体重、身体成分的干预效果,以期为超重肥胖大学生选择HIIT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CNKI、CBM、VIP、WanFang Data数据库中有关HIIT对超重肥胖女大学生体重、身体成分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期年限从各数据库收录起始年限至2020年12月14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Meta分析及发表偏倚检验。  结果  共纳入20个随机对照试验,中等质量研究14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HIIT能显著减轻超重肥胖女大学生体重(MD=-4.22,95%CI=-7.20~-1.25,P<0.01);改善体脂率(MD=-5.31,95%CI=-6.88~-3.73,P<0.01)、体质量指数(BMI)(MD=-2.11,95%CI=-2.65~-1.56,P<0.01)、全身脂肪量(MD=-3.66,95%CI=-4.89~-2.43,P<0.01)、腹部脂肪量(MD=-0.31,95%CI=-0.47~-0.15,P<0.01)、躯干脂肪量(MD=-2.15,95%CI=-2.86~-1.44,P<0.01),对瘦体重(MD=0.42,95%CI=-0.94~1.78,P=0.55)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HIIT能显著减轻超重和肥胖女大学生的体重,改善其身体成分,可为超重和肥胖女大学生进行长期的HIIT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BACKGROUND: Prospective studies in humans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fructose consumption on biological marker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are lacking. Therefore w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ve effects of 10 wks of fructose or glucose consumption on plasma uric acid and RBP-4 concentrations, as well as liver enzyme (AST, ALT, and GGT) activities in men and women. METHODS: As part of a parallel arm study, older (age 40-72), overweight and obese male and female subjects (BMI 25-35 kg/m2) consumed glucose- or fructose-sweetened beverages providing 25% of energy requirements for 10 wks. Fasting and 24-h blood collections were performed at baseline and following 10 wks of intervention and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uric acid, RBP-4 and liver enzyme activities were measured. RESULTS: Consumption of fructose, but not glucose, led to significant increases of 24-h uric acid profiles (P < 0.0001) and RBP-4 concentrations (P = 0.012), as well as plasma GGT activity (P = 0.04). Fasting plasma uric acid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in both groups; however, the respons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subjects consuming fructose (P = 0.002 for effect of sugar). Within the fructose group male subjects exhibited larger increases of RBP-4 levels than women (P = 0.024). CONCLUSION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consumption of fructose at 25% of energy requirements for 10 wks, compared with isocaloric consumption of glucose, ma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mponent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by increasing circulating uric acid, GGT activity, suggesting alteration of hepatic function, and the production of RBP-4.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中学生静态行为与超重或肥胖的关联,为相关部门预防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提供政策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10月对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3~18岁1 20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分析阿坝州不同民族中学生静态行为与超重或肥胖的关联。  结果  藏族学生超重或肥胖检出率(14.0%)高于汉族(8.8%)与羌族(8.2%),初中生(10.5%)高于高中生(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34,13.62,P值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参照组对比,上网>1 h/d、看课外书>2 h/d、电子游戏>1 h/d、看电视>1 h/d的中学生超重或肥胖检出率(23.7%,19.6%,27.8%,26.7%)明显上升(OR值分别为1.26,1.09,1.38,1.18,P值均<0.05)。  结论  阿坝州不同民族中学生静态行为与超重或肥胖呈正相关,减少静态行为的持续时间有助于预防和防控中学生超重或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殷鼎  王慧  翟锁 《中国学校卫生》2023,44(4):594-598
目的 了解银川市城区小学生身体姿态异常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小学生身体姿态异常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银川市城区9所学校的1 947名7~12岁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Body Style(Model.S-8.0)仪器进行身体姿态异常筛查,并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相关因素。结果 银川市城区小学生身体姿态综合评分为(22.07±2.87)分,异常检出率为71.29%;身体姿态异常检出率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84,13.47,6.46,P值均<0.05),具体表现为女童(73.54%)高于男童(69.07%);7~8岁(68.24%)低于9~10岁(72.17%)和11~12岁(73.54%);肥胖儿童异常检出率(74.91%)高于超重(72.64%)和正常(70.28%)儿童。不良体态指标中,高低肩(40.73%)、骨盆前倾(39.39%)、X/O型腿(38.57%)的检出率较高;总体身体姿态异常分级的构成,表现出轻度(54.32%)高于中度(37.82%)和重度(7.85%)。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开封市中学生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之间的关联,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9-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开封市4058名中学生进行血压、身高、体重的测量,分析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的关系.结果 中学生血压偏高率为11.78%.与正常体重相比,超重(OR=1.65)和肥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