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旨在探讨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指导防治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3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3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研究中3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者占19.6%。革兰阴性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8分、低蛋白血症及严重呕吐均为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意识障碍重、肺部病史的脑出血患者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需从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误吸,加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稳定血糖等方面着手防控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76例确诊的肺结核患者进行调查,依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50例)和未感染组(226例);单因素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筛选影响肺结核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肺结核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8.1%(50/276),且以真菌感染为主;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肺结核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OR=3.550)、空洞肺结核(OR=3.114)、肺结核复治(OR=4.204)、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OR=3.762)、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OR=2.298)、血清白蛋白(OR=2.983)、侵入性操作(OR=5.376)等。结论 肺结核患者住院期间容易并发肺部感染,且以真菌感染为主;应充分考虑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早期采取预防措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冯阳  张超  泽贤  李荣伟  胡荣  冯华 《重庆医学》2016,(7):890-892
目的:研究基底节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52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肺部感染率并分析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统计肺部感染病原菌构成。结果152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06例,发生率为69.7%,治疗方式、吸烟史、昏迷史为引起基底节脑出血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肺部感染组106例患者共分离病原菌1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2株,革兰阳性菌10株,真菌12株。结论基底节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对引起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引起重视,降低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病因素、病原菌、预防措施。方法对90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慢性疾病史、高龄、出血量及出血部位、意识障碍程度。病原菌多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进行防治,可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患者病原菌分布,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以拔管48 h内出现肺部感染性肺炎41例患者为VAP组,拔管48 h未内出现肺部感染性肺炎135例患者为非VAP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VAP分布特点以及影响VAP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为23.30%(41/176),从41例VAP患者痰培养液中分离出5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7株(占62.71%)。单因素分析显示,VAP组侵入性操作、胃肠道反流及误吸、合并低蛋白血症、使用抑酸剂及采用平卧患者占比高于非V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P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长于非V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II)、插管次数均大于非V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低蛋白血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7 d、APACHEⅡ评分≥15分、抗菌药物使用时间≥6 d、插管次数≥2次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VAP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患者合并症、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插管次数、APACHEⅡ评分值为其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探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昏迷与脑出血部位的相关性。方法 对396例临床病例的CT图像数据采集及处理,形成研究数据。分别建立高血压性脑出血4种常见部位出血量以及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与临床昏迷的单因子线性拟合方程,计算单因素相关系数;建立多因素线性拟合方程,并与单因子拟合结果比较。结果 出血破入脑室与昏迷的线性相关系数最高,为0.84,而其它4种部位出血量大小与临床昏迷的相关系数明显低于此水平;在全部396例中,单一部位出血但未破入脑室的情况下,引起临床昏迷的比例仅为3.33%。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与临床昏迷具有相关性,而且预后差,该结论对探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昏迷的病理指明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神经科监护病房(NCU)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病原菌谱及细菌耐药性。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2年6月85例神经科监护病房患者并发肺部感染进行痰菌分离,阳性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 经培养鉴定共取得207株致病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8.51%,阳性球菌占30.91%,真菌1例,占0.48%。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4.49%,铜绿假单胞菌占14.49%,肺炎型肺炎克雷伯氏菌占8.7%,阴沟肠杆菌占6.76%,产气肠杆菌占6.28%,药敏结果表明细菌耐药明显增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硫霉素仍保持较高敏感。结论 神经科监护病房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主要致病菌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细菌耐药性明显增强,临床上应加强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监测,以指导临床科室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选取16项相关因素为自变量,以并发肺部感染作为应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筛选出对并发肺部感染有重要意义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白细胞、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血清白蛋白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有显著性的影响。结论 GCS评分、白细胞、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血清白蛋白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有重要意义,可指导临床评估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以期为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20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3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居住地、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肺部相关疾病史、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例(FEV1/FVC);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总量、机械通气时间、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应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别系统检测患者术后3 d并发肺部感染肺癌患者痰液中的病原菌种类和数量。结果 730例肺癌患者中,术后出现肺部感染82例(感染组),未出现肺部感染648例(对照组)。感染组82例患者中,混合病原菌感染的患者64例(78.05%),单纯病原菌感染的患者18例(21.95%);从感染组患者痰液中共培养出136株病原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1株(52.20%),主要以溶血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55株(40.44%),主要以溶血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用logistic回归方程得出对并发肺部感染有重要意义的相关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曲线分析诊断效率。结果年龄、吸烟史、格拉斯哥昏迷( Glasgow coma score,GCS)评分、白细胞、白蛋白共5项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P<0.01)。 ROC曲线示logistic回归方程的预测概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率。结论年龄、吸烟史、GCS评分、白细胞、白蛋白是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重要相关因素。 logistic回归结合ROC曲线在多因素分析时具有较高的诊断效率,有助于早期干预和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无创头架结合改良穿刺探针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成无创头架组和有创头架组,进行神经导航辅助脑内血肿微创穿刺置管引流。其中,无创头架组使用改良穿刺探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导航注册误差、住院周期、肺部感染率及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收缩压、入院时血肿量和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等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亦无统计学差异。然而,在手术时长、导航注册误差、住院时长、肺部感染率等方面无创头架组均优于有创头架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无创头架结合改良穿刺探针在神经导航辅助脑内血肿微创穿刺置管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中具有注册误差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精准、住院周期短、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内镜微创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22例行神经导航辅助下内镜微创手术,25例患者行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结果神经导航辅助下内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血肿清除率及预后显著优于开颅显微镜手术治疗组(P0.05)。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经额内镜微创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能够减少手术创伤,改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感染相关因素,发现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因素及环节,为改进临床诊疗、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某三级甲等医院2015—2016年两年间由神经外科病区出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包括性别、年龄、意识状况、住院天数、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侵入性操作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率、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 2015—2016年两年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0.96%,感染例次发生率为25.37%;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59.42%;36例感染患者进行了细菌培养,共检出菌株43株,革兰氏阴性菌共32株,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株6株,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否入住ICU”及“入住ICU的天数”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神经外科其他病种,“是否曾入住ICU”及“入住ICU的天数”是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防控措施,缩短患者入住ICU的时间,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术后再出血的风险因素与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间在我院神经外科采用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03例患者的样本,对术后发生再出血21例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针对原因找出相应的防治策略。结果 本组203例患者中,发生再出血21例,再出血发生率为10.3%,研究发现术前血压分级、首次抽吸量、尿激酶的使用以及穿刺道损伤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后再次出血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 经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多种且复杂,在术后要积极开展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方法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含丘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75例经治疗后存活143例,存活率达81.7%。结论应多方法联合并根据具体病例择优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136例基底节脑出血开颅手术与钻颅抽吸治疗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基底节脑出血开颅手术治疗与钻颅抽吸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 5年来基底节出血行外科开颅治疗和钻颅抽吸治疗的所有病例 ,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共 136例基底节出血病例 ,其中 30例行外科开颅清除血肿治疗 ,10 6例行钻颅抽吸治疗。两组病例在年龄、出血量、意识状态等预后影响因素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基底节出血开颅手术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与钻颅抽吸治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基底节出血外科开颅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并不优于钻颅抽吸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青年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外侧裂入路治疗的青年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压、出血量、术前GCS、合并症等临床资料,观察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糖尿病与患者的预后不良无相关性(P>0.05),年龄、体质量指数、GCS评分、出血量、血肿破入脑室、手术时机、高血压病史、合并脑疝、最高收缩压与预后不良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出血量≥50mL、脑疝、手术时机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CS评分是预后不良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青年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菌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颅内感染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颅内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分析颅内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  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23例,革兰阳性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占25.00%,革兰阴性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占32.14%。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85.71%、100.00%、85.71%、0.00%、0.00%、0.00%,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88.89%、100.00%、44.44%、55.56%、66.67%、0.00%。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手术时间、ASA评分和是否合并糖尿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 GCS)评分、引流管时间和是否留置脑室引流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GCS评分和是否留置脑室引流管为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且具有多重耐药的特点,术前GCS评分和是否留置脑室引流管为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