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7,(4):565-567
青海尕什江铅锌矿位于互助县松多乡与乐都县引胜乡交界处,为热液型铅锌矿。该文介绍,通过硫同位素研究,获得尕什江铅锌矿中的10件金属硫化物样品(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δ34S‰值变化于-10.975‰~-2.490‰,平均-8.353‰。在硫同位素组成频率直方图上,其分布呈峰式分布,一个峰值在-11‰~9.0‰,一个在-8.5‰~7.5‰,另一个在-7.0‰~6.5‰,说明矿床硫源具有混合来源特征。  相似文献   

2.
沃溪AuSbW矿床是湖南湘西前寒武纪地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金矿床之一,位于扬子准地台江南地轴南缘的雪峰弧形构造隆起带的中段。矿石以石英-金-硫化物型为主,与金共存的矿石矿物为辉锑矿、黑钨矿、白钨矿、黄铁矿等。文章对沃溪矿床深部矿段中辉锑矿和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的δ~(34)S变化范围-4. 05‰~0.42‰,极差4. 47‰,平均值-1. 54‰;辉锑矿的δ~(34)S变化范围-4. 99‰~-1. 52‰,极差3. 47‰,平均值-2. 87‰。δ~(34)S变化范围小,说明其来源的均一性,同时与赋矿的马底驿组富硫围岩的δ~(34)S很相近,表明硫来源于赋矿地层。同时,δ~(34)S具有从浅部向深部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西溪堡锰矿位于扬子陆块东南部被动边缘褶冲带(铜仁逆冲带)与凤冈滑脱褶皱带的结合部位,为梵净山穹隆北东端外缘,属浅海斜坡相沉积环境.赋矿层位(含锰岩系)为南华系下统大塘坡组第一段,岩性为炭质页岩、黏土岩.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受层位、含锰岩系厚度、铁丝坳组岩性及厚度、古构造及沉积环境的控制.矿石矿物主要为菱锰矿、钙菱锰矿、锰方解石、锰白云石等.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岩相古地理、古构造等综合分析,预测了深部锰矿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4.
寨北山铜矿位于东天山阿奇山-雅满苏成矿带的东段。矿体主要赋存于早石炭世玄武安山玢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矿石以脉状、浸染状构造为主,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较少。围岩蚀变较弱,分带性不明显。获得矿区黄铁矿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337. 9±5. 7 Ma,表明该矿床形成于早石炭世。矿区硫化物硫同位素δ~(34)S值介于-1. 4‰~-7. 2‰之间,接近于幔源硫值;矿石石英中δD值为-105. 6‰~-96. 4‰,δ~(18)O值为0. 3‰~3. 2‰,反映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综合研究认为寨北山铜矿可能为一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4):565-567
青海尕什江铅锌矿位于互助县松多乡与乐都县引胜乡交界处,为热液型铅锌矿。该文介绍,通过硫同位素研究,获得尕什江铅锌矿中的10件金属硫化物样品(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δ34S‰值变化于-10.975‰-2.490‰,平均-8.353‰。在硫同位素组成频率直方图上,其分布呈峰式分布,一个峰值在-11‰-2.490‰,平均-8.353‰。在硫同位素组成频率直方图上,其分布呈峰式分布,一个峰值在-11‰9.0‰,一个在-8.5‰9.0‰,一个在-8.5‰7.5‰,另一个在-7.0‰7.5‰,另一个在-7.0‰6.5‰,说明矿床硫源具有混合来源特征。  相似文献   

6.
西华山地区是宁夏自治区内重要的金多金属矿成矿远景区之一,区内构造活动强烈,各种矿化与热液蚀变现象明显,其中马场金矿床是该地区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金矿床,矿(化)体主要由含金煌斑岩脉、碎裂云母钠长石英片岩及石英脉构成。为了探讨马场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文章在系统总结前人资料基础上,对研究区S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马场金矿床矿物组合较简单,成矿流体中不同价态的硫之间硫的同位素分馏较弱。S同位素数据显示,2件黄铜矿δ34S值平均为+7.35‰,4件黄铁矿δ34S值平均为+6.87‰,2件蚀变地层全岩δ34S值平均为+4.09‰,反映出硫具有地层来源特点。中元古界海原群与金矿床的形成具有密切关系,为主要矿源层;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Au等成矿元素含量显著提升,但对成矿的贡献有限。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区域岩浆活动为地层中矿质的再次活化、富集提供了动能和热力条件,从而形成现有规模的金矿床。通过与典型造山型金矿床进行对比,认为马场金矿床为北祁连造山带造山运动的产物,为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提依尔金矿位于西准噶尔造山带达拉布特深大断裂北部,金矿化主要呈细脉浸染状、网脉状赋存于安山玢岩中,具有全岩矿化特征。依据矿脉的穿插关系和矿物组合特征,成矿过程经历了石英—钾长石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自然金—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矿脉中石英δ~(18)O_(SMOW)介于16.5‰~18.2‰,δ~(18)O值为7.06‰~10.08‰,δD值为-88.9‰~-76.0‰,其中两件矿化晚阶段石英δ~(18)O分别为-0.69‰和-0.3‰。黄铁矿和毒砂的硫同位素组成δ~(34)S为-1.2‰~+1.7‰。研究结果表明:提依尔金矿床主成矿期成矿流体以岩浆热水为主体,晚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流体中的硫来源于深部岩浆或地幔。  相似文献   

8.
张衡  胡永丽  侯四周  李亚涛  李爽  李茜 《矿产勘查》2021,12(8):1734-1742
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方法,总结了老代仗沟铅锌矿床的硫、铅、氢、氧、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老代仗沟铅锌矿床的铅同位素显示铅来自地幔;δ~(34)S变化范围6.2‰~12.2‰,平均8.61‰,具有多源性;石英中的δD值为-91.9‰~-81‰,δ~(18)OH_2O值为-7.5‰~9.3‰,说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同时参与了该矿床的成矿过程;方解石碳同位素δ~(13)CPDB值为-4.5‰,δ~(18)OSMOW值为8.4‰,显示了地幔来源的特征。结合铷锶同位素等时线年龄(126±13) Ma及该矿床的流体包裹体显示的中-高温、低盐度的含CO_2的K~+-Na~+-Ca~(2+)-Cl~--SO_4~(2-)体系特征,笔者认为老代仗沟铅锌矿床为燕山晚期成矿的中-高温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铅锌矿床。该研究对汝阳南部地区同类型铅锌矿床的寻找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冬勤  杨伟卫  闫芳  黄婉  胡凯  杨振  刘锐 《矿产勘查》2021,12(3):582-592
大箕山铜矿床地处湖北省鄂东南地区,位于阳新岩体西北段岩体内。铜矿体受NW向构造破碎带控制。通过对其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以及H-O-S稳定同位素研究,探讨大箕山铜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成矿流体来源及硫的来源,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讨论其矿床成因类型。大箕山铜矿床的形成过程符合典型的矽卡岩矿床成矿过程的"二期五阶段",即矽卡岩期,包括干矽卡岩阶段、湿矽卡岩阶段以及氧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期,包括铜(铅锌)硫化物阶段和银(金)阶段,其中铜(铅锌)硫化物阶段为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主成矿阶段流体具有中低温(140~300℃)、中低盐度(6%~12%NaCleq)特征。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18OH2O值为3.51‰~5.92‰,δDV-SMOW值为-75.4‰~-60.5‰,表明其成矿流体主要以岩浆水为主,可能有地层组分的加入;硫化物(黄铜矿、黄铁矿)的δ34S值为-0.6‰~2.7‰,且集中于0~2‰,表明矿石的硫具有幔源硫特征。以上表明,大箕山地区铜成矿作用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综合上述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以及H-O-S同位素研究结果,认为大箕山铜矿床成因类型应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为内矽卡岩带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张红强 《矿产勘查》2021,12(10):2069-2075
百炉沟铅锌银矿位于卢氏—栾川多金属成矿带中段,成矿条件优越。为了解百炉沟铅锌银矿成矿物质的来源、成矿环境及矿床成因,进行了H、O、S、Pb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测温、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矿区硫同位素δ~(34)S值-1.2‰~10.9‰,平均4.59‰,变化范围较宽,均一化程度较低,矿石μ(~(238)U/~(204)Pb)值9.28~9.43,Th/U比值4.11~4.26,黄铁矿Co/Ni比值0.511,上述特征均证明矿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流体包裹体为液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较高,盐度较低;氢、氧同位素研究显示矿床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岩浆水。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围岩与矿石的稀土成分基本一致,成矿物质可能来自于地层。矿床应该为同生沉积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亚贵拉铅锌矿床矿石矿物特征,本文以矿石及围岩中的金属矿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探针及铅硫同位素分析,可知:方铅矿化学成分含少量Zn和Fe,平均含铅82.01%,闪锌矿化学成分含少量Mn,含铁达10.52%~10.99%,平均含锌53.36%,闪锌矿形成于中高温环境;研究区金属矿物206Pb/204Pb值为18.410~19.773,平均18.640,207Pb/204Pb值为15.589~15.778,平均15.674,208Pb/204Pb值为38.161~39.362,平均38.922,矿石和围岩铅同位素图具线性关系,有较稳定的多源性成矿物质;围岩及矿石硫同位素δ34S值主要集中分布在4.26‰~5.93‰,显示出两者具紧密同源关系,与地壳熔融产生的酸性岩浆δ34S值基本一致。结合区域成矿地质,综合前人数据分析,进一步证实亚贵拉铅锌矿床成因属于矽卡岩型。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2,(3):508-511
通过大气降雨氢氧同位素进行分析,得出了滇东黔西的大气降水线为δ(D)=7.848δ((18)O)+11.00,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组成落在滇东黔西大气降雨线附近,说明研究区地下水是由大气降雨补给。从贵州中部向西云南昆明,地下水中越来越贫重同位素,显示夏季滇东黔西地区大气自东向西运移的特点。研究区自东向西地下水中氧漂移越来越明显,说明自黔西到滇东水岩作用越来越强烈。研究区氘过量系数d为9.9,显示了滇东黔西地区不平衡蒸发强烈。滇东黔西地区地下水出露高程和δ(18)O)+11.00,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组成落在滇东黔西大气降雨线附近,说明研究区地下水是由大气降雨补给。从贵州中部向西云南昆明,地下水中越来越贫重同位素,显示夏季滇东黔西地区大气自东向西运移的特点。研究区自东向西地下水中氧漂移越来越明显,说明自黔西到滇东水岩作用越来越强烈。研究区氘过量系数d为9.9,显示了滇东黔西地区不平衡蒸发强烈。滇东黔西地区地下水出露高程和δ(18)O值的关系为δ(18)O值的关系为δ(18)O(‰)=-0.00259H-5.657,地下水出露高程与δD值得关系为δD(‰)=-0.0236H-31.08。即在滇东黔西地区海拔每上升100m,地下水中δ(18)O(‰)=-0.00259H-5.657,地下水出露高程与δD值得关系为δD(‰)=-0.0236H-31.08。即在滇东黔西地区海拔每上升100m,地下水中δ(18)O值下降0.259‰,δD值下降2.36‰。  相似文献   

13.
松桃道坨锰矿为2010年以钻探工程验证方式发现的一个全隐伏超大型锰矿床,其含矿地层为南华系大塘坡组第一段黑色炭质页岩,矿体埋深700~ 1500 m,矿床锰品位平均为18.66%,具有矿区地质构造简单、矿层产状平缓并完全隐伏、沉积成锰盆地保存完好和矿体厚度大、变化小、规模大、矿石品位高、质量稳定的特点.普查阶段提交锰矿资源量8343.25万t备案,位列我国锰矿第二,矿床远景资源储量1亿t以上,并极有可能成为我国最大的一处锰矿床.矿床成因类型为产于南华系大塘坡组下冲黑色岩系中的海相沉积碳酸锰矿床.  相似文献   

14.
刘松  糜从斌 《矿产勘查》2019,(10):2599-2604
大路锰矿经勘查确认为一隐伏大型锰矿床,与锅厂、大塘坡、杨立掌、黑水溪、道托、高地等大型、超超大型锰矿床共同产出于北东—南西走向的武陵次级裂谷盆地中。该区锰矿有一个共同点,埋深较大,如大陆锰矿体埋藏深度大多在1300~1500 m之间,由于矿体埋深大,地表无矿体露头,成矿后期断裂的影响对矿层的影响不可小觑,研究区成矿后期断裂多以正断层为主,对矿体破坏极大,在早期勘查中,若不慎钻孔刚好在成矿层位打穿断层,可能会造成对矿区前期成果否定,甚至有可能放弃对矿区的后期勘查工作,工作区曾因其成矿后期断裂的影响造成了对矿区成锰条件怀疑,文章通过区内地质、物探推断成矿后期断裂产出特征,其与断陷盆地主断裂的分布关系,以及其对矿层破坏作用,与钻探揭露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后期该区及周边的锰矿勘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红旗岭矿区3号岩体由辉长岩相、辉岩相组成,矿体产于辉岩相中.岩体镁铁比值(m/f)为1.27 ~4.93,平均值为3.54,属铁质超基性岩.岩体稀土配分模式呈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矿石硫同位素组成(δ34S)为-1.7‰~+0.3‰,平均值为-0.68‰,与陨石硫同位素组成一致.其岩体岩相组成、赋矿岩石和矿物成分、岩石化学、主成矿元素、稀土元素、硫同位素组成特征,与矿区内1号、7号、2号、9号等含矿岩体具有比较明显的一致性,反映了矿区内含矿岩体形成于同一期构造岩浆活动,岩浆及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16.
龙灵利  王玉往  廖震 《矿产勘查》2011,2(6):714-719
山西堡子湾—九对沟金(钼)矿为一隐爆角砾岩型矿床,堡子湾金矿成矿与二长花岗(斑)岩关系密切,九对沟金钼矿成矿与流纹岩具成因联系.矿区硫化物δ34S值为-4%~+8‰,显示岩浆熔体硫同位素特征;与成矿具成因关系的二长花岗(斑)岩和流纹岩(成矿母岩)Sr - Nd同位素数据表明成矿岩浆来自EM1地幔源区.综合研究区H、O、Pb、Sr - Nd同位素以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推测该矿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Ⅰ型富集地幔源区,在成矿过程中有壳源物质的加入.  相似文献   

17.
铁石垅铅锌矿床是湘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老矿山之一。为确定其成矿物质来源,指导深部找矿,在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矿石硫、铅同位素分析与研究。数据显示,矿床中方铅矿的δ34S值基本呈“塔式分布”,δ34SCDT值变化介于-1.48‰~-5.05‰,平均-3.86‰,表明铁石垅铅锌矿床混有一定地层中的有机硫,具有地壳深部硫的来源特征,且越往深部,岩浆硫的来源特征越明显。206Pb/204Pb值介于18.509~18.619,平均18.588;207Pb/204Pb值介于15.697~15.762,平均15.735;208Pb/204Pb值介于38.754~38.982,平均38.891。矿石铅同位素μ值变化范围小,相对集中且较大,显示铅源主要为上地壳物质,可能混染了少量造山带铅,成矿物质来源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燕山期,预测铁石垅铅锌矿床深部存在隐伏岩体和钨、锡矿体。  相似文献   

18.
曾瑞垠  王蒙  王幻  祝新友  张雄  王迪恒 《矿产勘查》2023,14(9):1595-1603
东川铜矿带地处云南东川盆地,属于沉积岩容矿层状铜矿带,发育有稀矿山式铁铜矿体、东川式铜矿体、桃园式铜矿体等多类型铜矿体。为探讨东川铜矿带的成矿机制,本文通过对东川铜矿带各类型矿体的碳、氧同位素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相对于赋矿白云岩,稀矿山式、东川式、桃园式铜矿体的白云石δ13C值呈降低的趋势,东川式铜矿体的包裹体δ13C值为-16.40‰~-0.20‰,桃园式铜矿体的包裹体δ13C值为-18.40‰~-4.20‰,包裹体中的δ13C值呈现明显的低值。碳、氧同位素特征说明成矿流体的碳源主要来自于海相碳酸盐的溶解作用,其次来自于有机质的氧化作用和脱羟基作用,有机质亦参与了成矿作用。含矿卤水运移到具还原性质的落雪组白云岩和黑山组炭质板岩中,与含有机质地层和含有机质流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多层位的层控铜矿床,东川铜矿带成矿机制为盆地卤水交代成矿。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2,(4):680-684
滇东南晚寒武世-早奥陶世为一套碳酸盐岩夹陆源碎屑岩沉积建造,沉积相为开阔台地相向浅海陆棚相过渡特征,沉积水体从早到晚表现出动荡变深特征,岩石组合表现出多个下粗上细沉积韵律特征,为退积型沉积序列。笔者对该套地层碳氧同位素研究工作,结果显示:δ(13)C测试值介于-0.96‰~3.21‰,平均0.41‰;δ(13)C测试值介于-0.96‰~3.21‰,平均0.41‰;δ(18)O测试值介于-11.48‰~-9.35‰,平均-10.12‰。碳酸盐岩样品δ(18)O测试值介于-11.48‰~-9.35‰,平均-10.12‰。碳酸盐岩样品δ(13)C、δ(13)C、δ(18)O值受后期成岩作用影响较小,基本保留了原始沉积环境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碳同位素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局部有波动特征,共出现2次正漂移事件和2次负漂移事件。其中P1正漂移事件与寒武纪全球性正漂移事件SPICE基本相符,与寒武纪生物多样性恢复有关;其余碳同位素漂移事件可能是因沉积环境(岩相古地理、古盐度和古温度)局部变化引起。利用碳氧同位素数据对古环境恢复结果表明: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研究区处于海相沉积环境,古海洋盐度值从早到晚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古海水温度介于21.55℃~31.41℃,平均25.02℃。说明当时处于温暖或炎热的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
通过流体包裹体,碳、氧、锶同位素资料分析及盆地模拟,对中扬子北缘京山地区古流体活动期次和流体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包裹体均一温度指示京山地区存在4~5幕流体活动,确定地层裂缝中大规模流体活动时间为距今150~60 Ma;方解石脉体中捕获地层水盐度为12%~18%,具高盐度特征;奥陶系和三叠系灰岩围岩与方解石脉体的碳同位素δ13C值相当,方解石脉体沉淀时地层水的氧同位素δ18OSMOW值(5‰~12.5‰)高于海水,成岩流体为源于同层深部地层水;二叠系方解石脉体的δ13C、δ18O值较围岩偏负,锶同位素Sr87/Sr86值(0.707292~0.707735)与同期海水相当,成岩流体源于受有机质影响的本层地层水;中扬子北缘在距今150~60 Ma的构造挤压抬升作用中伴随的流体活动以同层内流动为主,穿层流动和地表水下渗影响微弱,古油气保存条件未遭受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