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7—2020年武汉市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为科学制定学校结核病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集全市各类学校结核病防控相关数据, 参照《学校结核病防控自查表》, 修改形成最终问卷, 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17—2020年武汉市共报告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37起, 涉及28所学校, 其中大学24所, 高中4所; 报告肺结核病例176例, 其中病原学阳性39例, 利福平耐药17例; 单起聚集性疫情持续时间中位数为48(28, 368)d; 大学比中学更易发生聚集性疫情(χ2=75.27, P < 0.01), 聚集性疫情中罹患率男生较女生高(χ2=22.82, P=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学生是否寄宿(OR=5.12)、新生入校是否进行结核病筛查体检(OR=3.27)、是否开展病因追踪登记(OR=7.28)、患病学生是否按时就诊隔离(OR=9.12)、寝教室是否经常通风(OR=4.97)、是否严格执行休复学管理(OR=4.68)是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影响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学校应扎实落实新生入校结核病筛查体检工作, 严格执行学生病因追踪登记和患病休复学管理, 有针对性地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 引导师生养成勤通风、讲卫生、有疑似症状及时就诊和报告的良好习惯, 避免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傅颖  蒋骏  张晓龙  李云  王斐娴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2):1781-1784
  目的  分析苏州市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迟情况,为学校结核病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2011—2020年苏州市登记管理的1 148例学生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迟的时间趋势,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学生肺结核患者入院特征与发现延迟的关系。  结果  调查的学生肺结核患者中,共有569例发现延迟,发现延迟率为49.6%,发现时长中位数为26(11~49)d。2011—2020年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54.62,P < 0.05),发现延迟率(51.2%,44.2%,33.9%,26.2%,65.8%,51.0%,43.2%,61.5%,55.0%,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9,P < 0.05)。发现延迟率随时间变化而波动,总体呈上升趋势(Z=-3.67,P < 0.05)。发现方式为因症就诊(OR=5.57,95%CI=1.91~16.27)、病原学检查结果为阳性(OR=1.46,95%CI=1.14~1.86)均与发现延迟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苏州市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迟情况不容乐观,因症就诊、病原学检查阳性是发现延迟的影响因素。针对日常学校结核病防控中的突出问题,多部门应联动合作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减少发现延迟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2011—2020年武汉市老年人(≥60岁)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订精准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国家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2011—2020年武汉市老年肺结核患者病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患者三间分布、发现方式及治疗转归分析。结果 2011—2020年武汉市共登记老年肺结核患者18 029例,年均登记率141.36/10万。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11年116.47/10万降至2020年79.78/10万,年均递降率3.73%。报告发病高峰是每年3—6月,低谷是每年12月至次年2月。男性报告发病率(170.47/10万)高于女性(50.9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474.42,P<0.01)。男女发病数均以60~<70岁组最高,为10 216例(56.66%);男女报告发病率均以70~<80岁年龄组最高(191.80/10万和57.39/10万)。老年肺结核患者数排名前四位为黄陂区2 672例(14.82%)、新洲区2 468例(13.69%)、江夏区1 915例(10.62%)和武昌区1 79...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武汉市老年肺结核疫情特征,为针对性制定有效策略及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对2016—2020年登记的现住址属武汉市的老年(≥60岁)人群病案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20年武汉市老年肺结核登记发病数9 427例,占同期全人群登记数的32.07%,肺结核报告发病率老年人群明显高于全人群,全人群和老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全人群X2趋势=216.97,P<0.05;老年X2趋势=153.57,P<0.05);时间分布以4~11月登记发病数较多,占70.90%;登记数靠前的主要为远城区;老年肺结核男女比例为2.85∶1;老年肺结核中登记数以60~年龄段最多,其次是65~;老年肺结核复治涂阳构成比为16.83%。结论 2016—2020年武汉市老年肺结核疫情呈下降趋势,但肺结核登记数老年人群仍占全人群比例较高,该市应结合老年肺结核疫情特点,因时因地、突出重点的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青海省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学生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6—2019年青海省学生肺结核资料,分析流行特征,使用ArcMap 10.8绘制疾病空间分布图。  结果  青海省2016—2019年学生肺结核报告病例累计2 691例,各年报告发病率为46.10/10万、68.59/10万、73.49/10万、85.96/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16.45,P < 0.01)。每年3—9月高发;患者以18岁及以上学生人群为主,女生多于男生,其中藏族学生报告病例最多;青海南部地区学生肺结核疫情最为严重,以玉树、果洛两地居多,但西宁市2018—2019年肺结核疫情上升迅速。  结论  青海省学生肺结核疫情较为严重,学校应该加强结核病预防宣传教育,重点关注青海南部地区与西宁地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陕西省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学校防控结核病疫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5—2019年陕西省登记的6 739例学生肺结核患者信息,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特征及影响因素。  结果  6 739例学生肺结核患者中,就诊延迟患者共计3 040名,就诊延迟率高达45.1%,就诊延迟时间中位数为38(24~68)d。2015—2019年学生患者就诊延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45,P <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患者来源、诊断结果、区域学生的就诊延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74.19,26.75,24.12,P值均 < 0.05),追踪、结核病胸膜炎、陕北地区就诊延迟率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区域为陕北(OR=2.74)、关中(OR=2.09)、陕南(OR=2.39)和患者来源为因症就诊(OR=1.84)、因症推荐(OR=2.81)、转诊(OR=3.28)、追踪(OR=6.07)与就诊延迟呈正相关,诊断结果为无病原学结果(OR=0.47)与就诊延迟呈负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陕西省2015—2019年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现象较为普遍,区域、患者来源、诊断结果是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误的影响因素,应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学生就诊延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期间云南省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总延迟时间的变化趋势,获得影响总延迟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减少总延迟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登记报告的云南省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的病案资料。描述最终纳入研究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延迟特征。构成比的时间趋势检验用χ2趋势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组间患者总延迟的比较,估计生存概率并绘制生存函数曲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患者总延迟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结果  云南省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的总延迟整体呈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与就诊延迟相似。总延迟中位数由2005年的94 d降至2020年的33 d,2020年患者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概率较2005年增长了2.359倍,不同特征患者的总延迟天数均呈下降趋势。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年份外,女性、高年龄、农民、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和复治患者也是发生总延迟的危险因素。  结论  在云南省结核病防控措施的实行下,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总延迟天数下降,有效控制了结核病疫情的发展。应侧重于降低总延迟天数较高的危险人群的就诊延迟, 寻求符合成本-效益的主动筛查方式,进一步控制结核病疫情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青海省学生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学校肺结核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青海省2015—2019年学生肺结核流行病学信息并分析描述其治疗转归现况,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学生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的相关因素。  结果  学生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为89.08%,呈逐年上升趋势(χ2 =120.630, P < 0.001)。不同市(州)学生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7.866, P < 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发生就诊延迟、复治和非全程督导管理是影响治疗转归的危险因素。  结论  学生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较高,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加强关注、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2014—2020年贵阳市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就诊及确诊延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贵阳市学生肺结核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4—2020年贵阳市学生肺结核患者病案信息,分析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就诊、确诊延迟的基本情况及变化趋势,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3类延迟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14—2020年贵阳市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就诊延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χ趋势2值分别为20.70,31.03,P值均 < 0.05)。2014—2020年贵阳市共报告1 323例有效病例,发现天数中位数为16 d,发现延迟率为48.75%;就诊天数中位数是11 d,就诊延迟率为43.46%;确诊天数中位数为0 d,确诊延迟率为11.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流动人口与发现延迟呈正相关(OR=1.45),患者来源分类为其他(OR=0.19)、首诊单位级别是县级(OR=0.44)、首诊单位类型为综合医院(OR=0.58)与学生肺结核发现延迟均呈负相关(P值均 < 0.05)。女生(OR=1.32)、流动人口(OR=1.38)与就诊延迟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1)。流动人口(OR=1.51)、非重症(OR=5.99)、近城区(OR=2.76)、远城区(OR=4.30)与发生确诊延迟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5),女生(OR=0.65)、少数民族(OR=0.38)、学段为大中专(OR=0.53)、首诊单位类型为专科医院(OR=0.22)与确诊延迟发生均呈负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贵阳市学生肺结核发现、就诊延迟的情况较为普遍。应针对性制定防控措施,降低学生延迟发生率,减少学校结核聚集性疫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余姚市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为学校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1年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学生肺结核发病资料进行分析,回顾性调查病例隔离时间及就诊延误时间。结果:2005—2011年余姚市学生肺结核患者共报告114例,平均发病率为8.17/10万;男生发病人数多于女生,高发年龄为15—19岁;发病时间集中在2月份及4—6月份;发病学生平均就诊延误率为40%。结论:余姚市学生肺结核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进一步加强防控工作,防止结核病在学校蔓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嘉兴市学校肺结核流行趋势及特征,为推动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从“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2011—2020年嘉兴市学校肺结核病案信息,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0年嘉兴市累计报告学生和教师肺结核病例分别为436和46例,教师肺结核年均报告发病率(10.70/10万)高于学生(6.16/10万)(χ2=13.06,P<0.05);学校肺结核年均报告发病率(6.59/10万)低于全人群报告发病率(37.91/10万)(χ2=184.63,P<0.05);学校肺结核以3—5月发病居多,分别占比11.62%,11.00%,9.96%;2012年县级学校肺结核发病率较市级低,2017和2020年较市本级高(χ2值分别为4.61,5.72,4.02,P值均<0.05);15~19岁学生肺结核病例最多,男生肺结核病例数(90名)占比高于女生(75名);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比同学段院校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高(χ2值分别为24.34,14.8...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佛山市2011—2020年尘肺病发病的空间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该市尘肺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佛山市2011—2020年尘肺病发病情况进行空间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呈现该市尘肺病发病的时空聚集性和空间流行特点。
  结果  佛山市2011—2020年共报告尘肺病新病例573例,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尘肺病发病人数在2012—2014年存在空间聚集性;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南海区与周围区域尘肺病发病分布呈低-高相邻模式,高明区与周围区域尘肺病发病分布呈高-低相邻模式;趋势面分析显示,聚集区域主要分布在禅城区、顺德区西北侧、南海区西南侧和高明区北侧。
  结论  佛山市2011—2020年尘肺病发病情况总体呈锯齿状上升趋势,尘肺病发病人数在佛山市各区分布呈离散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深圳市龙华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AHC)的疫情特征,为完善AHC监测和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6―2020年深圳市龙华区AHC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结果 2016―2020年深圳市龙华区共报告AHC病例986例,年均发病率为6.73/10万,2019年达发病高峰,2020年则下降。男性年均发病率高于女性(χ2=19.203,P<0.001),1~<1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夏季高发,职业构成以工人最多(50.30%)。结论 2016―2019年深圳市龙华区AHC呈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因COVID-19疫情防控措施,发病率下降,未来还需把握契机,积极持续开展AHC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武汉市洪山区流动儿童营养素摄入及膳食结构状况,进行膳食营养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为改善流动儿童营养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社区干预方法,抽取武汉市洪山区某流动儿童较集中的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218名)和对照组(222名),基线调查后,对干预组进行以“营养课堂”和知识讲座为主的膳食干预,干预时间为2个月,同时对干预组看护人也进行干预。  结果  基线时,两组流动儿童营养素摄入不足,尤其是钙、硒、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摄入达标率均低于5%;蔬菜类、奶类及奶制品的摄入达标率不足5%。干预后,膳食营养素方面,干预组流动儿童能量、三大宏量营养素、钙、维生素A、维生素C摄入量均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2~8.65,2.62~8.46,P值均 < 0.05)。膳食结构方面,干预后干预组谷薯及杂豆类摄入达标率由55.5%增加至68.8%,畜禽肉类摄入达标率由45.9%增加至56.4%,同时也均高于对照组(56.3%,4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9~13.25,4.39~14.13,P值均 < 0.05)。  结论  流动儿童存在营养素摄入达标率低、膳食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今后可多开展面向流动儿童的营养教育,通过营养课堂、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同时对儿童及家长开展营养教育,有效改善流动儿童膳食结构及其他营养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全国≥65岁老年人(简称老年人)肺结核报告发病特征。  方法  利用中国2011―2020年肺结核发病监测数据,分析老年人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及分布特征,计算年均变化趋势。  结果  全国老年人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从2011年的158.7/10万下降至2020年的98.3/10万。老年人肺结核的发病风险是<65岁人群的2.4~2.9倍,其中以70~<75岁和75~<80岁年龄组的发病率最高。老年人中,男性的发病风险是女性的2.5~3.1倍,1月和3月的报告发病数最高,其中2020年1月―2020年4月的报告发病数较既往同期出现了大幅下降。中国东、中、西部老年人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分别为95.9/10万、159.0/10万和184.4/10万,中、西部地区分别是东部地区的1.7倍和1.9倍。2011―2019年,老年人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的年均递降率为3.5%,东、中、西部分别为4.9%、4.5%和1.5%,推算获得的2020年报告发病率高于实际的报告发病率。  结论  2011―2020年,中国老年人肺结核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总体负担依然很重,应重点关注西部的重点地区,并强化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等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湖南省入学新生结核病的筛查情况,为学校结核病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8-2020年湖南省入学新生开展结核病筛查,并采用描述性分析x2检验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8-2020年,湖南省在校学生肺结核发病率平均为20.90/10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x2趋势=89.45,P<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南京市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ce tuberculosis, MDR-TB)的影响因素,为降低MDR-TB的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南京市2013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登记管理的6 649例MDR-TB可疑者进行筛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管理系统查询患者一般信息,通过电子病历和电话调查跟踪患者治疗管理情况。描述279例MDR-TB和6 370例非MDR-TB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1∶1匹配筛选出279例非MDR-TB。采用配对资料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MDR-TB的影响因素。  结果  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既往二线抗结核药物使用史和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史是MDR-TB发生的危险因素(OR=2.39, 95% CI: 1.46~3.93, P < 0.001; OR=3.90, 95% CI: 2.45~6.21, P < 0.001),初治患者、规律服药是MDR-TB发生的保护因素(OR=1.55, 95% CI: 1.02~2.34, P=0.038; OR=2.63, 95% CI: 1.69~4.07, P < 0.001)。  结论  MDR-TB对患者自身、家庭以及社会的危害极大,临床医疗机构和CDC要加强协作,提高患者的早期发现率和规范治疗管理率,从而控制MDR-TB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